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071)
2023(10352)
2022(8777)
2021(8043)
2020(6613)
2019(15085)
2018(14891)
2017(29054)
2016(16108)
2015(18217)
2014(18280)
2013(18207)
2012(17919)
2011(16612)
2010(17210)
2009(16261)
2008(15980)
2007(14730)
2006(13712)
2005(12914)
作者
(50824)
(42234)
(42002)
(40094)
(27065)
(20203)
(19093)
(16358)
(16136)
(15552)
(14579)
(13959)
(13946)
(13776)
(13641)
(13168)
(12560)
(12531)
(12394)
(12384)
(10877)
(10827)
(10491)
(9752)
(9698)
(9671)
(9588)
(9430)
(8803)
(8618)
学科
(69752)
经济(69677)
管理(42302)
(41209)
(30211)
企业(30211)
中国(25557)
方法(22583)
(22324)
地方(20324)
数学(19673)
数学方法(19417)
(16199)
(15885)
业经(15750)
(15035)
银行(14997)
农业(14678)
(14673)
(14643)
(14614)
贸易(14598)
(14155)
(13850)
金融(13849)
(12187)
(12061)
地方经济(11169)
环境(11093)
及其(10317)
机构
学院(238444)
大学(236999)
(99927)
经济(97545)
研究(93880)
管理(83413)
中国(72790)
理学(68985)
理学院(68101)
管理学(66907)
管理学院(66466)
科学(57435)
(53646)
(50802)
(49386)
(46793)
研究所(45550)
中心(41174)
(39699)
财经(36835)
农业(36608)
业大(35758)
北京(35482)
(34122)
(33235)
(33037)
师范(32641)
(31818)
(31058)
经济学(30161)
基金
项目(145150)
科学(111582)
研究(106678)
基金(100879)
(89694)
国家(88879)
科学基金(72591)
社会(64793)
社会科(61258)
社会科学(61245)
(58019)
基金项目(51306)
(49704)
教育(48442)
自然(46064)
自然科(44886)
自然科学(44868)
自然科学基金(44060)
编号(43678)
资助(43497)
成果(38170)
(37597)
重点(33605)
课题(33008)
(31868)
发展(29969)
(29528)
(29474)
创新(27705)
(27538)
期刊
(124491)
经济(124491)
研究(80999)
中国(56124)
(44553)
学报(39955)
科学(36041)
(34758)
管理(33908)
(31200)
金融(31200)
教育(31081)
农业(30389)
大学(29623)
学学(27743)
业经(21571)
技术(20270)
经济研究(20214)
财经(18265)
问题(16649)
(15788)
(15499)
(14505)
国际(13392)
世界(11779)
理论(11707)
图书(11578)
商业(11482)
技术经济(11462)
(11107)
共检索到39597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马常耕  
在简要介绍了我国杨树资源并回顾了40年来的杂交育种成就后,把我国杨树杂交育种过程划分成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解决了北方杨树栽培的品种化问题,第二个时期在一定程序上用自己选育的无性系改变了黄河以南到长江中下游地区直接用引入无性系造林的现状。但由于两个时期都是一个世代的短期育种活动,方法和程序上缺少改进,都把由种间杂种F1中选择无性系作为重点,加之基因资源有限,都存在推广无性系亲缘相近潜育的危险性。缺乏长、中、短期改良结合计划,对基因资源的研究不足,阻滞着育种的进展。为此提出了从一个地区自然条件和材种需要出发制定长期改良计划伽强国内外杨树资源引入和研究;把以个体速生性为育种重点转变到全方位多性状育种...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郑勇奇  
综述了我国引种加勒比松的情况及其杂种的生长表现,并探讨了未来发展的对策。加勒比松杂交育种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广东湛江进行的古巴加勒比松×湿地松的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杂种15年生的材积是亲本材积的1.66 2.88倍,杂种的木材基本密度和纤维长度介于两个亲本之间。20世纪90年代初在福建、广东、广西和湖南等省建立了更多的杂种对比试验林,在试验中用作对照的澳大利亚杂种松生长最快,但易受风害。杂交组合湿地松×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和古巴加勒比松×巴哈马加勒比松的杂种比组合湿地松×古巴加勒比松和洪都拉斯加勒比松×古巴加勒比松的杂种生长迅速,杂种种子的发芽率很低(<30%),而且家系之间变异很大。广东...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吴坤明  吴菊英  徐建民  甘四明  
以尾叶桉为母本,细叶桉、赤桉、窿缘桉、柳桉、巨桉、雷林一号桉、巨桉×尾叶桉和粗皮桉为父本,进行了201个组合的人工控制授粉,已掌握各亲本树种的开花物候。改进花粉处理和贮藏以及人工授粉技术,经干燥处理的花粉,在低温(-18~22℃)下贮藏42个月,发芽率保持在60%以上。建有72个杂种桉参试的试验林7块。3年生杂种桉的材积生长大部分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配合力强的尾叶桉×细叶桉和尾叶桉×赤桉,单株材积的实际增益分别为120.73%和89.4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蔄胜军  王志英  苏晓华  刘巍  王胜东  杨志岩  
杨树杂交育种是杨树改良的最主要途径,国内外绝大多数栽培品种都是通过这一途径选育出来的,因为杂交种可以具有需要的优良品质和适应性[1-2]。除了自然界有少量天然杂交种外,人工杂交是获得杂交种的最主要手段。从种子发育的母本所处的环境来分:一种是在室外大树上的人工杂交,另一种是母本花枝切枝后在室内人工杂交。室内人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王才林  
江苏省杂交粳稻的研究始于19世纪70年代末。1982和1983年,先后参加华东地区和南方稻区杂交粳稻协作攻关,选育出盐优57V、徐优3-2、六优1号、六优3-2等首批杂交粳稻组合,但由于没有建立健全的种子生产体系,这些组合未能在生产上发挥应有的作用。1996年以后,杂交中粳和杂交晚粳的选育,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杂交中粳走出低谷,打破了多年徘徊不前的局面;杂交晚粳的品质改良取得重大突破;杂交粳稻繁殖制种技术取得较大进展。但目前江苏的杂交粳稻仍然存在增产优势不突出、抗性较差;不育系育性不稳定、杂种纯度差;制种产量低、种子成本高等问题。提出今后江苏杂交粳稻研究应主攻高异交率不育系和强恢复系选育、加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程金水  陈俊愉  赵世伟  黄连东  
首次按花期、花径、重瓣性等项指标将不同金花茶进行了分类,为杂交亲本选择及应用提供了依据,对提高金花茶远缘杂交的座果率有重要参考价值。在大规模杂交中,初选出株型矮、花大、有香味、叶小的105杂种苗及‘新黄’、‘金背丹心’新品种,表明我国金花茶育种已取得初步成果。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龚春  何小三  王玉娟  敖婉初  幸伟年  周文才  黄建建  
为了培育出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的油茶新品种,进行了油茶远缘杂交育种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红花油茶与油茶优良无性系和农家品种进行杂交的成功率均非常低;其中,6个杂交组合,共计授粉182个,最后仅获得1个杂交果实。综合分析杂交新品种的各项果实性状,初步得出白皮中子(父)×赣无2(母)、白皮中子(父)×赣无1(母)及泰顺粉红(父)×赣55(母)的杂交种子均表现出果大、皮薄、出籽率高、含油率高的特点,目前选出的品种已播种培育,其后期表现有待进一步研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武小金  张克明  
杂交水稻发展的现状与前景武小金,张克明(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长沙410125)自从1926年Jones首先报道水稻杂种优势以后,日本、印度、美国和国际水稻研究所的一些科学家也建议利用水稻杂种优势,并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1966年日本学者新城长有用印度...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何璐  张德  段曰汤  陈艺齐  张磊  苟平  王耘  齐冸伦  李建忠  袁理春  
对金沙江干热区麻疯树生物特性、开花特性、结实特性进行观测,并开展不同地理种源麻疯树杂交育种试验。结果表明,麻疯树在本区域生长发育较好,可持续开花结果至1月初,雌雄花比例可达1∶10左右。通过麻疯树杂交育种试验,研究了麻疯树雌雄花分辨、雌花可授粉时间、套袋材料及去袋时间等特性。通过对金沙江干热区麻疯树主要特性和杂交育种技术试验研究,有利于提高育种效果,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工作的预见性。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黄宜祥  
我省30年代开始玉米育种研究,50年代在收集、整理地方品种基础上,选育并应用杂交种,60年代后期转向单交种选育,从多生态类型区的实际出发,着力杂交种区域化选育布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发展较快,单产增加曾一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六五”启动育种攻关后,为改变种质遗传基础狭窄,在育种材料和方法上进行了研究,“七五”末开始取得较大进展,育成一批“三高”自交系,1991~1997年育成25个杂交种,较1990年前育成的11个杂交种有明显遗传增益。加速品种更新,材料创新并选育突破性杂种,将缩小差距,发掘潜力。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李斯深  李安飞  王勇  李宪彬  李晴祺  
本文提出了F1组合评选的两种量化方法——最小平方和(LSS)法与最小绝对值和(LSA)法,分别以SS=∑niwi〔(F1i-Ii)2/max(F1i-Ii)2〕和SA=∑niwi(|F1i-Ii|/max|Fli-Ii|)度量F1组合多个性状表现与育种目标的接近程度,SS或SA值越小,则F1组合越好。采用LSS法、LSA法对32个小麦高产育种F1组合进行了分析,以F2实际选择情况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LSS法和LSA法都能很好地评价F1组合的优劣,进而可以对F1组合分级并淘汰一定量的组合。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孙道旺  马继琼  尹桂芳  蒋晓云  陈燕萍  徐云  王玲  
云南是魔芋起源中心之一,云南的魔芋资源十分丰富,居全国之首。文章用常规育种方法,以栽培品种花魔芋、野生资源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为试验材料,开展魔芋种间杂交育种研究。结果表明,以勐海魔芋和滇魔芋作为母本,花魔芋为父本,均能杂交成功,但假结实率偏高,分别为49.8%和60.1%;其结实率偏低,分别为45.9%和28.1%。以花魔芋作为母本,勐海魔芋为父本反交,也能杂交成功,假结实率为44.8%;结实率43.3%。研究结果为充分利用云南省丰富的魔芋资源进行质量优良、适应性广、抗逆性强的魔芋新品种选育提供了实践基础。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海  陶士博  唐亮  张文忠  赵明辉  徐凡  
籼粳稻杂交后代易产生超亲变异和优势,蕴藏着巨大的遗传潜力。水稻产量的进一步提升寄希望于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但实现这一目标还面临着许多困难,解决途径有赖于对籼粳分化与杂种优势机理的深入研究。对亚洲栽培稻的起源与分化、籼粳稻分类的方法与评价、籼粳稻杂交育种的历史、存在的主要问题与解决途径、籼粳分化程度与杂种优势的关系、籼粳稻杂交后代中亚种特性与经济性状的关系及生态环境对籼粳交后代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为超级稻选育中籼粳亚种间杂种优势的直接利用提供科学依据与参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吕世奇  寇一翾  曾军  杨彬  赵长明  
【目的】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作为极具开发潜力的能源植物,培育高产优质品种(系)是限制菊芋生物产业发展的关键环节,而全面了解不同菊芋种质材料有性繁殖特性和人工杂交的可能性对菊芋育种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本文通过开放授粉、套袋自交、单性结实、人工杂交等方法,系统研究56份菊芋种质材料的繁殖特性。【结果】(1)菊芋开放授粉结实率较低(<25.28%);(2)虽有部分材料可以获得少量的自交种子,但菊芋倾向于自交不亲和;(3)菊芋不存在单性生殖现象;(4)紫色块茎和棕色块茎种质材料开放结实率较高,而白色块茎和红色块茎种质材料结实率较低,进一步分析得出杂交结实率主要与母本、父母本互作相关。此外,筛选出具有高结实率的母本种质材料9份,分别为LZJ039,LZJ010,LZJ037,LZJ032,LZJ029,LZJ033,LZJ026,LZJ031和LZJ056。【结论】为菊芋育种研究提供新的理论依据,加快菊芋种质资源创新和新品种培育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