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87)
- 2023(13052)
- 2022(11533)
- 2021(10951)
- 2020(9480)
- 2019(21679)
- 2018(21825)
- 2017(42427)
- 2016(23198)
- 2015(26414)
- 2014(26406)
- 2013(26267)
- 2012(24490)
- 2011(22168)
- 2010(22335)
- 2009(20741)
- 2008(20373)
- 2007(18107)
- 2006(16188)
- 2005(14614)
- 学科
- 济(87769)
- 经济(87637)
- 业(64153)
- 管理(63716)
- 企(51052)
- 企业(51052)
- 方法(41613)
- 数学(36095)
- 数学方法(35700)
- 中国(27324)
- 农(24581)
- 财(23856)
- 学(20659)
- 制(20088)
- 业经(18795)
- 银(17879)
- 银行(17821)
- 贸(17775)
- 贸易(17764)
- 易(17319)
- 行(16983)
- 地方(16373)
- 融(16065)
- 金融(16063)
- 农业(15796)
- 理论(14918)
- 务(14563)
- 和(14552)
- 财务(14502)
- 财务管理(14464)
- 机构
- 大学(337832)
- 学院(332704)
- 济(130504)
- 管理(130353)
- 经济(127440)
- 研究(115062)
- 理学(111669)
- 理学院(110373)
- 管理学(108417)
- 管理学院(107832)
- 中国(89110)
- 京(73865)
- 科学(72439)
- 财(63579)
- 所(59723)
- 农(57573)
- 研究所(54332)
- 中心(51950)
- 业大(51346)
- 财经(50333)
- 江(48710)
- 北京(47715)
- 经(45667)
- 农业(45561)
- 范(43242)
- 师范(42743)
- 院(41495)
- 州(39743)
- 经济学(38673)
- 财经大学(37613)
- 基金
- 项目(222698)
- 科学(172517)
- 研究(160929)
- 基金(160075)
- 家(141341)
- 国家(139883)
- 科学基金(117536)
- 社会(98493)
- 社会科(92997)
- 社会科学(92968)
- 省(86140)
- 基金项目(84750)
- 自然(77976)
- 自然科(76076)
- 自然科学(76053)
- 自然科学基金(74696)
- 划(73747)
- 教育(73083)
- 资助(67554)
- 编号(66130)
- 成果(54920)
- 重点(49702)
- 部(49256)
- 发(46953)
- 创(45634)
- 课题(45557)
- 科研(43177)
- 创新(42596)
- 教育部(41478)
- 大学(41233)
- 期刊
- 济(144305)
- 经济(144305)
- 研究(103087)
- 中国(63841)
- 学报(56737)
- 农(51866)
- 科学(50637)
- 管理(47810)
- 财(46064)
- 大学(42109)
- 学学(39526)
- 教育(36319)
- 农业(36123)
- 融(34876)
- 金融(34876)
- 技术(26679)
- 财经(24186)
- 业经(22799)
- 经济研究(22685)
- 经(20437)
- 问题(18997)
- 业(18571)
- 图书(18383)
- 理论(17830)
- 实践(16408)
- 践(16408)
- 科技(16096)
- 技术经济(15508)
- 版(15357)
- 贸(15308)
共检索到4980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顾大男 柳玉芝
文章基于我国1998~2002年老年人口健康状况调查,考察了机构养老老人与居家养老老人两群体间的健康状况和死亡风险差异。研究显示机构养老老人具有总体健康状况差、死亡风险相对大,但生活满意度高的特点。研究还显示家庭或社会支持不仅可以降低死亡率,而且可缩小两群体间的健康和死亡风险差异,说明家庭或社会支持在提高晚年生活质量中的重要性。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在此提出了一些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易松国 鄢盛明
文章运用问卷调查数据,比较分析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的健康状况。研究发现,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患有慢性疾病、抑郁症的比例以及抑郁程度都较高,但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也比较高。养老院老人的抑郁程度低于居家老人,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高于居家老人。教育和年龄与老人的抑郁程度及其对健康状况的自我评价存在显著相关关系。影响养老院老人和居家老人抑郁程度及其健康状况自我评价的个人因素,既有共同之处,也有明显区别。
关键词:
养老院 居家老人 健康状况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老龄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曾毅 冯秋石 Therese Hesketh Kaare Christensen James W.Vaupel
文章对"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近两万名80105岁高龄老人的数据分析发现,社会经济发展使得2008年高龄老人存活概率和自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比1998年有显著改善。医疗条件进步使健康较差高龄老人被"救"存活率提高,使2008年高龄老人客观量测的躯体功能和认知功能比10年前显著下降;这给社会和亿万家庭带来严峻挑战。研究表明,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类寿命提高带来效益的同时,也会产生一定成本;但它不是以往不少国际文献解释这一现象时所称的"胜利的失败",所以没有必要为此恐慌,而需要全社会积极应对,努力实现人口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徐勤,顾大男
本文利用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及国家公布的有关资料对中国城乡高龄老人健康和死亡特征进行了比较研究。揭示了高龄老人的健康状况具有随年龄增加而自理能力下降、认知能力衰退、多病的特点。分析了城乡高龄老人健康状况的差别。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柳玉芝,李强
文章运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追踪研究1998-2002年的数据,将自评健康作为随时间变化的变量,对年龄范围在80-105岁的高龄老人考察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控制基期社会人口特征、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生理功能以及患慢性病数量后,自评健康显著预测高龄老人的死亡风险。日常活动的参与程度和生理功能只解释了它部分的预测作用。进一步的分性别分析表明,自评健康与死亡风险的关系在性别间差异非常小。
关键词:
高龄老人 自评健康 死亡风险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曾毅,柳玉芝,萧振禹,张纯元
文章对中国高龄老人的人口、社会经济和健康状况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与分析。与城镇高龄老人相比,农村高龄老人在许多方面都面临劣势,他们只享受极其有限的退休金、几乎没有受过教育、丧偶率较高,因而更多地依靠子女养老。中国农村女性高龄老人在各个方面都面临着非常大的劣势。与男性高龄老人相比,女性高龄老人更可能丧偶,在经济上的依赖性更强,而且长期照料资源的可获得性更差;她们的受教育程度很低,更可能遭遇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缺损而陷入较差的健康状态。中国需要在老年保障和服务项目建立和完善过程中给城乡女性和男性老人带来平等的利益。
关键词:
高龄老人 社会经济 健康状况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文娟,李树茁
文章利用"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的数据,研究子女的代际支持行为对高龄老人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的影响。结果表明,代际支持对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水平和心理状况都有显著影响,对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日常照料和经济支持进行的,而感情交流在对心理状况的影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儿子的代际支持在维持改善高龄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状况方面尤为重要。
关键词:
代际支持 高龄老人 身心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黄润龙,牛飚,鲍思顿
本文根据1998年实地调查资料分析了江苏省高龄老人的婚姻、家庭、性格和精神需求、生活自理能力、饮食习惯、生活方式及健康状态。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秋霞
文章根据2000年中国高龄老人健康长寿调查数据,从认知能力和心理状态方面对高龄老人的心理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由数据看出,中国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并随年龄的增加呈下降趋势,认知能力的下降幅度远大于心理状态下降的幅度;城乡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有所差异,城镇好于乡村;女性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不如男性高龄老人;教育和婚姻都有助于心理健康;高龄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与他们对自己的生活和健康状况的自评显著相关。
关键词:
心理 认知 健康长寿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郑沃林 吴剑辉 郑荣宝
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12年及2015年两期共11356位受访者的数据,采用Logistic及Probit模型,检验了养老观念、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农民参保水平呈常态化增长态势,但也存在可持续发展不足的现实;健康状况预期、社会公平感知对农民参保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健康状况预期下降,会提高个体对风险的感知,提高参保水平;社会公平感知增加,能增强个体的参保效能感知,提高参保水平;养老观念对农民参保行为影响不显著,社会养老保险对传统养老模式并没有显著影响。今后,政府应加强社会养老保险宣传,将养老保险与农村合作医疗结合推广;完善社会养老保险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开展参保满意度评估;全面取消社会养老保险捆绑规定,探索养老金反哺民间养老机构的模式,构建"家庭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会养老保险为补充"的农村养老新格局。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雷晓燕 周月刚
本文利用最新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研究决定中国居民家庭资产组合的因素。结果表明,人口统计学变量、经济学变量和健康变量对居民家庭不同类型的资产(包括生产性资产、金融资产以及其中的风险资产)的影响不尽相同,其中,健康状况对于城市居民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健康状况变差会使其减少金融资产,尤其是风险资产的持有,同时将资产向安全性较高的生产性资产和房产转移。但是,健康状况的影响在农村却不显著。本研究对于理解个体的投资行为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同时对于我们目前金融市场的发展完善具有重要的政策意义。
关键词:
资产组合选择 决定因素 健康 风险偏好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周红云 陈晓华 董叶
文章基于湖北省的调查数据,采取因子分析法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划分为医疗保健服务、生活照料服务、文体娱乐服务和精神慰藉服务四个维度,描述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和城市老年人健康的现状,并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实证考察了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城市老年人健康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除了生活照料服务外,其他服务对生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所有的服务项目对心理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除了医疗保健服务外,其他服务对社会健康均有显著正向影响。
关键词:
老龄化 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老年人健康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吕宣如 章晓懿
文章基于2015和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 HARLS)数据,运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实证检验,考察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老年人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显著提高了老年人的生理健康水平。(2)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有效改善了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降低了老年人的抑郁得分。(3)异质性检验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对60~69岁、受教育水平较低、独居及农村地区老年人的健康改善效果更为突出。(4)与健康服务相比,生活照护和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健康的改善作用更明显。文章认为,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应针对差异化老年群体精准施策,重视生活照护及精神慰藉服务对老年人身心健康的积极影响,强化健康服务的实质成效。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张志元 郑吉友
我国推进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面临普惠性不足,供给主体发育不成熟,供需缺口较大,农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运行机制不健全等困境。我国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在实际运营中存在失能老人养老需求快速增长与家庭养老供给弱化、失能老人居家养老需求多元与现有养老服务供给主体间合作不足、养老需求分化与社会服务供给错位三大矛盾。我国推进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快速发展,需要积极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多元供给主体,创新农村失能老人居家养老服务供给机制,有效推进多元参与供给主体间的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