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052)
- 2023(6127)
- 2022(5508)
- 2021(5451)
- 2020(4533)
- 2019(10834)
- 2018(10573)
- 2017(21047)
- 2016(11400)
- 2015(13250)
- 2014(13352)
- 2013(13422)
- 2012(13018)
- 2011(12131)
- 2010(12635)
- 2009(12212)
- 2008(12051)
- 2007(10698)
- 2006(10005)
- 2005(9401)
- 学科
- 济(47221)
- 经济(47173)
- 管理(31260)
- 业(31101)
- 企(23670)
- 企业(23670)
- 方法(18699)
- 中国(17460)
- 数学(16252)
- 数学方法(16063)
- 农(14909)
- 贸(13877)
- 贸易(13870)
- 易(13631)
- 财(13504)
- 制(12720)
- 银(11372)
- 银行(11367)
- 行(11044)
- 融(10715)
- 金融(10715)
- 策(10516)
- 业经(9336)
- 农业(9028)
- 地方(8753)
- 税(8469)
- 税收(8077)
- 收(8018)
- 及其(7804)
- 学(7519)
- 机构
- 大学(166811)
- 学院(166554)
- 济(78223)
- 经济(76611)
- 管理(63163)
- 研究(62372)
- 理学(52458)
- 理学院(51904)
- 中国(51744)
- 管理学(51327)
- 管理学院(50984)
- 财(40485)
- 京(36188)
- 科学(32163)
- 所(31695)
- 财经(30159)
- 中心(28088)
- 研究所(27841)
- 经(27275)
- 江(25596)
- 北京(24335)
- 经济学(23680)
- 农(22790)
- 财经大学(22147)
- 范(22063)
- 院(22045)
- 师范(21959)
- 经济学院(21247)
- 州(20556)
- 业大(18547)
- 基金
- 项目(94099)
- 研究(74926)
- 科学(74225)
- 基金(67817)
- 家(57063)
- 国家(56551)
- 科学基金(47593)
- 社会(47071)
- 社会科(44671)
- 社会科学(44664)
- 教育(34691)
- 省(34324)
- 基金项目(34300)
- 编号(31884)
- 划(30081)
- 资助(29560)
- 成果(28705)
- 自然(28088)
- 自然科(27366)
- 自然科学(27358)
- 自然科学基金(26868)
- 部(22833)
- 课题(22575)
- 重点(21307)
- 发(21234)
- 性(20576)
- 教育部(19939)
- 项目编号(19233)
- 人文(19220)
- 创(19029)
共检索到28216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炳才
未来15年我国的国际收支将会是什么样?国际经验和我国10多年来的经验表明,尽管可能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逆差或资本净流出,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放任国际收支,使国际收支处于长期逆差之中。因而,我们可以肯定,在未来15年的大多数年份中,甚至绝大多数年份中,我国的国际收支将处于基本平衡或顺差的状态之中,而不可能出现持久的国际收支逆差。 然而,这样作结论意味着必须做到国际收支平衡和顺差,而不考虑这种“目的就是为了平衡”的政策将付出什么样的代价。应当说,为保持国际收入平衡在某种时候付出一定的代价可能是必要的或是别无选择的,但不能总是这样。因为这违背了国际收支平衡的目的和意义。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根明
到1997年6目底,我国见汇储备已突破1212亿美元。1996年底,我国外债规模已超过1065亿美元,成为仅次于巴西和墨西哥的第三大债务国。1997年上半年我国协议外资金额和实际利用外资均超过200亿美元,外资流入比上年同期略有增加。外汇储备因资本大量流入而继续增加,使得相关的货币改革选择余地变小,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宏观调控的难度。国内储蓄的非正常流出和外资的大量流入,表明我国资本项目管理和统计存在不少漏洞。对于资本大理流入带来的国际收支持续顺差。不能过于乐观。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廖志刚
一国的经济发展始终面临着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两方面的问题。内部均衡指理想的经济增长、就业水平和物价水平。但由于三个目标不可能同时达到,一般以充分就业或通货稳定作为实现内部均衡的标志;外部均衡即指国际收支平衡。 在一个开放经济中,为实现内外经济均衡的目标,有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直接管制政策等可供利用。根据政策产生功能之不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赵忠良
与发达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相比,我国公共支出总量与结构均存在不尽合理之处,公共财政的特征表现得还不十分充分。本文通过横向和纵向比较分析西方发达国家与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公共支出趋势和特点,展望我国公共支出的发展趋势,得出我国公共支出相关结论,即科学界定公共支出范围、优化公共支出结构、提高公共支出效率。对于确定我国合理的公共支出总量与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公共支出 政策 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黄志龙
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加上人民币双向波动的趋势日益明显,使得前些年以外汇占款为主导的货币发行机制将发生变化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变化,主要表现为:贸易盈余下降,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同步下行,金融与资本项目双向波动增加,随之导致国际储备增速放缓。这些变化
[期刊]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高静
外商直接投资一直被认为是一种优质资源,对我国的就业、产业升级、经济成长有着巨大的作用。尽管外商直接投资在短期内改善了国际收支,但从长期来看,外商直接投资通过收益汇出、对进出口贸易的作用影响国际收支各个账户,很可能导致国际收支逆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熠
国际收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对外所有经济活动引起的收支总额的对比情况,在国际收支平衡表中,则主要体现为货物、资本和官方储备变动的情况,包括: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储备资产项目及误差和遗漏项目四个部分。本文通过对1997—2012年我国国际收支平衡表的观察比较,对我国近年来的国际收支变动趋势及主要原因进行简要分析。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贾玉阁 闫雪晶
“九五”时期我国国际收支发展趋势分析贾玉阁闫雪晶任何一个与外部世界有经济交往的国家,其宏观经济目标都包含两种平衡,即实现经济增长、币值稳定、充分就业等的经济内部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的经济外部平衡,这二者又相互影响,相互作用。一般来说,象中国这样的发展中...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安毅
近年来,巨额的国际资本流动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影响着各国金融市场秩序、宏观经济运行与经济结构变动。我国资本流动的结构、规模和速度也在发生着很大变化,本文从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因素入手,从经济的、历史的、整体和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我国资本流动和国际收支的变化趋势。
关键词:
资本流动 国际收支 宏观经济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明
从2012年起,中国的国际收支双顺差格局已经逐渐消失。在未来,随着经常账户内部货物贸易顺差继续下降以及服务贸易逆差继续上升、人口老龄化以及高杠杆导致国内储蓄投资缺口收窄甚至倒挂,中国的经常账户可能呈现出短期顺逆差交替、中期转为持续逆差的格局;随着中国产业结构的升级转型、金融市场的双向开放以及资本管制程度的下降,中国的非储备性质金融账户可能呈现出余额变动不居的特点;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的提高、经常账户余额最终由正转负、"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以及藏汇于民格局的形成,中国的外汇储备存量中期内有望逐渐下降。中国国际收支格局变化导致的政策涵义至少包括:第一,无论是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还是中国国内资产价格的波动性,在未来均会显著增强;第二,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将会发生深刻改变;第三,各种资金频繁的大进大出将会增加中国金融体系面临的内外部冲击;第四,中国投资者对美国国债的投资需求将会发生趋势性下降,中期内美国国债市场存在显著调整的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梅新育
由于不同国家"保增长"和"抑通胀"等其他目标之间的矛盾冲突程度相差悬殊,不同新兴市场经济体在保增长时的政策选择空间相应差距甚大自2011年下半年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经济明显降温,长期以来新兴市场经济体对发达国家相对实力上升的势头可能逆转,"保增长"成为越来越多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政策的主题。印度、越南、中国等新兴市场相继降息,最突出的巴西自2011年罗塞夫政府就任以来,至今已经连续7次降低基准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任伟红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彭湘君
国际收支的双顺差、人民币升值压力和流动性过剩是我国当前宏观经济中难以解决的三个突出问题,而2008年发生的全球金融危机更是对我国的实体经济危害严重,而且大大增加了政府的宏观调控难度。文章首先从我国双顺差的现状、成因及危害完整阐述了我国国际收支不均衡的状况,然后提出我国必须采取自主积极的调控方式应对全球国际收支失衡对我国的影响,并利用蒙德尔—弗莱明的IS-LM-BP模型分析了我国当前采用的四万亿振兴投资计划的适用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陈小蕴
经常账户持续顺差表明我国的净对外投资国地位,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国际收支的投资收益账户却呈持续逆差。其原因在于,利用外资数量的增长、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和现行的外汇管理与人民币汇率制度。投资收益持续逆差侵蚀了大量贸易顺差,长此以往,我国的经常账户顺差将不可维持。综合而言,我国投资收益逆差的变动趋势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值得关注。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黄志龙
一、我国国际收支平衡的新趋势(一)贸易盈余趋势性下降使得经常项目顺差同步下行2009年以来,我国贸易顺差出现趋势性下降,使得我国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例在2007年达到10%的高点后,出现明显回落,2011年为2.7%,2012年进一步下降到2.5%以下。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即便是全球经济出现显著回升,但中国经常项目顺差涨幅仍将有限,2015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