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448)
- 2023(15417)
- 2022(13178)
- 2021(12500)
- 2020(10755)
- 2019(24882)
- 2018(24460)
- 2017(46860)
- 2016(25561)
- 2015(28611)
- 2014(28549)
- 2013(28281)
- 2012(26233)
- 2011(23655)
- 2010(23669)
- 2009(22368)
- 2008(22314)
- 2007(19687)
- 2006(17004)
- 2005(15309)
- 学科
- 济(103596)
- 经济(103474)
- 管理(71205)
- 业(69913)
- 企(55377)
- 企业(55377)
- 方法(50995)
- 数学(45640)
- 数学方法(45089)
- 中国(29976)
- 农(29211)
- 财(27751)
- 学(23099)
- 贸(22098)
- 贸易(22090)
- 易(21525)
- 业经(21070)
- 制(20950)
- 农业(19173)
- 银(17525)
- 银行(17449)
- 务(17326)
- 财务(17277)
- 财务管理(17234)
- 地方(17146)
- 融(16812)
- 金融(16808)
- 行(16659)
- 企业财务(16348)
- 技术(15094)
- 机构
- 大学(375044)
- 学院(371550)
- 济(153861)
- 经济(150863)
- 管理(142042)
- 研究(128371)
- 理学(123108)
- 理学院(121683)
- 管理学(119428)
- 管理学院(118741)
- 中国(97520)
- 科学(80734)
- 京(78909)
- 财(71325)
- 农(70237)
- 所(66841)
- 研究所(61050)
- 业大(60025)
- 中心(58600)
- 财经(57530)
- 农业(56006)
- 江(54262)
- 经(52294)
- 北京(49322)
- 经济学(47711)
- 范(47100)
- 师范(46471)
- 院(45605)
- 经济学院(43260)
- 财经大学(42889)
- 基金
- 项目(251288)
- 科学(196834)
- 基金(184890)
- 研究(173820)
- 家(164776)
- 国家(163480)
- 科学基金(138357)
- 社会(110987)
- 社会科(105150)
- 社会科学(105117)
- 基金项目(98036)
- 省(96843)
- 自然(93098)
- 自然科(90983)
- 自然科学(90947)
- 自然科学基金(89358)
- 划(83618)
- 教育(80310)
- 资助(76072)
- 编号(68291)
- 重点(57418)
- 部(55901)
- 成果(54833)
- 发(53162)
- 创(51912)
- 科研(49656)
- 创新(48722)
- 计划(48628)
- 教育部(47247)
- 课题(46987)
- 期刊
- 济(161837)
- 经济(161837)
- 研究(105248)
- 中国(67899)
- 学报(66873)
- 农(62079)
- 科学(59594)
- 财(55308)
- 管理(50585)
- 大学(49163)
- 学学(46790)
- 农业(41817)
- 融(34554)
- 金融(34554)
- 教育(31361)
- 技术(30404)
- 财经(28863)
- 经济研究(26845)
- 业经(26242)
- 经(24721)
- 问题(22285)
- 业(22210)
- 贸(19826)
- 版(19136)
- 统计(18919)
- 技术经济(18302)
- 理论(18178)
- 商业(17584)
- 国际(17184)
- 策(16990)
共检索到5426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罗俊峰
本文利用联合国人口司2013年预测数据研究发现:自2015年我国15-64岁劳动年龄人口规模及比重将快速下降,且劳动年龄人口内部结构老化现象也将更加严重。未来劳动力供给数量和结构的变化将会通过减少有效劳动供给、使得劳动生产率提高受限、加大工资上涨压力等影响劳动力市场。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金剑
劳动力参与率的影响因素错综复杂。在中国,性别因素和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参与率水平的影响作用并不显著;经济增长和教育水平的提高与劳动力参与率水平正相关,而固定资产投资、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失业率的上升却是引起劳动力参与率水平不断下降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劳动力参与率 影响因素 变动趋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胡茂
文章利用专项调查获取大量数据,实证分析了我国劳动力市场中影响农民工与非农民工群体对未来生活预期的因素,表明基于不同的生活预期,农民工和非农民工未来就业选择不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劳动力市场的供给。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预期 农民工 非农民工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赖德胜
感谢《财经科学》邀请我参加本次研讨会,并让我见证了《财经科学》创刊六十周年。《财经科学》六十年,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特别是对推动中国改革开放做出了贡献。办一本刊物不容易,在此,我对《财经科学》全体同仁表示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孙业亮
随着我国劳动力市场的发展与完善,在劳动力市场定价机制、竞争机制、保障机制以及生活成本和人力资本投资等因素共同影响下,我国的劳动力价格出现了较大变化。在阐述劳动力价格变化基本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其价格变化的原因及其对就业、居民消费和对外贸易的影响,最后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 劳动力价格 定价机制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建民
本文认为,由于经济改革迸程的迅速推进与社会和政治领域中传统制度变革的滞后,使中国的劳动力市场被多重分隔,特别是正规劳动力市场和从属劳动力市场并存的格局给中国的劳动力需求与供给,乃至整个经济增长都带来深刻影响。低价的从属劳动力市场已经成为调节中国经济增长劳动力成本的主要杠杆,并有效地刺激着资本需求。但在这种效率的背后,我们却付出了公平的代价。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徐林清
中国劳动力市场明显地分割为农村就业部门、城市非正规就业部门和城市正规就业部门。由于劳动力市场分割,劳动者并不能够在各种不同的市场上自由流动,农村劳动者被限制在农村就业部门和城市的非正规就业部门。这两个部门对劳动者的人力资本特征并无太高的要求,劳动者收入的高低仅仅与自己付出的劳动量有关。这种状况刺激了劳动供给的增加,抑制了农村家庭进行人力资本积累的积极性。因此,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各种分割,促进劳动力在更大的地域空间和职业空间内流动,应当成为未来劳动力政策的重点。
关键词:
劳动力市场分割 农村 劳动供给 人力资本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金玉秋
2008~2020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转折阶段,而在这一阶段我国国情当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严重的就业问题。为此,文章从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对这一阶段的劳动力供给状况以及从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变化对劳动力需求的影响状况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预测。由此可见在这一阶段内我国的就业形势还是比较严峻的。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劳动力需求 就业形势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齐明珠
文章采取人口预测、经济预测等多种预测方法,对我国2010~2050年劳动力供给和需求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表明,2016年后我国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将发生反转,即使总和生育率到2020年提升至更替水平2.1并假定一直保持不变,我国也将长期面临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低生育水平的巨大惯性对我国中长期劳动力市场具有不可逆转的影响。文章通过比较不同生育水平下劳动力供给和需求之间矛盾的阶段性特点,提出短期促进就业,中长期促进人口、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全方位政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楠
中国劳动力的无限供给曾经为中国工业发展提供了大量的廉价劳动力,保证了中国工业在低成本的环境中获得所需的劳动力,形成了中国工业的成本优势,从而促进了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经济持续发展与人口结构变化,"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频频出现,无限劳动力供给逐渐消失,中国的劳动力供给逐步从充足转变为短缺,"中国制造"的成本优势逐渐减弱。中国需要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调发展区域经济,完善相关配套政策,改善社会经济环境,规范国内资本市场,完善教育体系,提高劳动力基本素质和专业技能,优化人口结构,从而保证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周也
劳动力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人力资本。劳动力供给是劳动者主体进行提供劳动时间决策的结果。影响劳动力供给总量的因素包括人口数量、劳动人口参与率、工资率、税收等等。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劳动力供给有自己的特点,包括劳动力总量随着总人口的增加而增加;增加到一定程度趋缓甚至过剩;呈现出结构性和季节性的劳动力供给不足。
关键词:
劳动力 劳动力供给 总量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张建武 高松茂
文章通过静态模型、比较静态和动态模型分析了《劳动合同法》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结果发现,《劳动合同法》在相当程度上有利于消除劳动力市场的分割,维护市场公平交易,而且并不必然会导致失业率升高;它更加有利于遵纪守法的经营者、有利于促进落后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水平、有利于促进产业的优化升级,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劳工短缺"。事实上,《劳动合同法》起到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的作用,最终维护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竞争。
关键词:
《劳动合同法》 工资 静态分析 动态分析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颖 刘秋燕 杨芊羽
文章通过考察德国产业就业结构特点,确立预测我国未来劳动年龄人口需求的参照系,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探析中国东中西部三大经济地带产业就业结构变动的规律及未来发展态势,最后设计两种方案,预测我国未来(到2050年)劳动年龄人口的需求总量,并与多项劳动力供给研究的结论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宽口径的劳动力供给预测相比,在各个发展时期,劳动年龄人口剩余都在7440~19454万人之间,存在数量庞大的劳动力剩余,与窄口径劳动力人口供给相比,劳动力缺口在3407~10504万人之间,存在一定规模的劳动力短缺。
关键词:
劳动年龄人口 需求 预测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林楠
近年来,我国劳动力人口规模呈下降趋势,传统意义上的人口红利正逐步消退。基于联合国人口展望报告(2017年)和经合组织(OECD)的相关资料进行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我国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面临较强人口老龄化压力,劳动力总量将出现明显下滑,相对规模优势将明显缩小,将对经济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形成较大压力。建议高度重视这一变化趋势,从战略高度加强人口发展战略研究,适时调整完善人口战略,努力保持我国中长期劳动力稳定供给,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快提升劳动者素质,夯实大国长期综合国力竞争战略根基。
关键词:
人口老龄化 劳动力供给 大国综合国力竞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