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962)
- 2023(10285)
- 2022(8912)
- 2021(8220)
- 2020(6955)
- 2019(16365)
- 2018(16309)
- 2017(32174)
- 2016(17639)
- 2015(20270)
- 2014(20663)
- 2013(20812)
- 2012(20274)
- 2011(18680)
- 2010(19253)
- 2009(18195)
- 2008(18246)
- 2007(16654)
- 2006(14976)
- 2005(13947)
- 学科
- 济(83752)
- 经济(83665)
- 业(45478)
- 管理(44767)
- 方法(32828)
- 企(32537)
- 企业(32537)
- 数学(29041)
- 数学方法(28821)
- 中国(27876)
- 农(25606)
- 地方(22699)
- 财(18067)
- 业经(17344)
- 农业(17168)
- 学(16699)
- 制(16602)
- 贸(16237)
- 贸易(16224)
- 易(15675)
- 银(15290)
- 银行(15260)
- 行(14783)
- 融(14316)
- 金融(14314)
- 发(12925)
- 地方经济(12595)
- 环境(12514)
- 和(12078)
- 技术(10979)
- 机构
- 学院(267458)
- 大学(267255)
- 济(114041)
- 经济(111524)
- 研究(98307)
- 管理(97373)
- 理学(81658)
- 理学院(80631)
- 管理学(79383)
- 管理学院(78869)
- 中国(76022)
- 科学(59596)
- 京(58848)
- 财(53832)
- 所(52253)
- 农(49801)
- 研究所(46867)
- 中心(44468)
- 江(42290)
- 财经(41619)
- 业大(39756)
- 农业(39139)
- 北京(38419)
- 经(37404)
- 范(37365)
- 师范(37019)
- 经济学(35145)
- 院(34411)
- 州(34030)
- 经济学院(31809)
- 基金
- 项目(163451)
- 科学(126587)
- 研究(121128)
- 基金(115126)
- 家(100210)
- 国家(99315)
- 科学基金(82580)
- 社会(75307)
- 社会科(71179)
- 社会科学(71158)
- 省(64639)
- 基金项目(60773)
- 教育(54975)
- 划(54882)
- 自然(51390)
- 编号(50958)
- 自然科(50033)
- 自然科学(50017)
- 自然科学基金(49097)
- 资助(47688)
- 成果(42742)
- 发(41332)
- 重点(37346)
- 部(36484)
- 课题(35862)
- 发展(33359)
- 创(33110)
- 展(32821)
- 创新(31120)
- 科研(30915)
- 期刊
- 济(135365)
- 经济(135365)
- 研究(85271)
- 中国(58002)
- 农(46591)
- 学报(40841)
- 财(39786)
- 科学(38860)
- 管理(34800)
- 农业(31444)
- 大学(30172)
- 教育(29655)
- 融(29573)
- 金融(29573)
- 学学(28164)
- 业经(23612)
- 技术(23032)
- 经济研究(21599)
- 财经(20602)
- 问题(19039)
- 经(17734)
- 业(16640)
- 贸(15304)
- 技术经济(14016)
- 商业(13908)
- 理论(13707)
- 图书(13141)
- 国际(13039)
- 统计(12824)
- 资源(12689)
共检索到4219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利民 于闽
针对我国人均耕地持续降低及耕地质量普遍较低的严峻现状,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对我国未来粮食产量做出预测,运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我国人口的变化趋势进行预测,通过耕地人口承载力指数测度人地关系状况。研究表明:未来耕地生产产能增长潜力较小,人口持续增长,并在2028年达到峰值14.37亿人,2011年以后人口承载力指数大于1,人口超载。未来耕地将面临更严峻的现实,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严格保护耕地。
关键词:
耕地生产产能 人口增长 人口承载力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齐明珠
本文认为,我国30多年的人口政策在有效减缓人口增长的同时也积聚了相当大的人口风险。本文在对我国未来中长期劳动力供给进行预测的基础上,分析了未来人口发展与就业趋势的特点及矛盾关系,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劳动力供给 就业趋势 人口政策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封志明
中国人口发展的粮食安全与耕地保证程度研究表明,随着人口增长和消费扩张,中国未来的耕地规模和人均耕地面积会进一步下降,人均粮食消费水平和粮食需求总量将进一步提高;2020年在人均粮食420~435kg的消费水平上,基于18亿亩耕地保证的粮食生产能力可以基本满足14.36亿人口的粮食需求;在人均450kg的消费水平上,中国未来耕地的粮食生产能力足以支持人口高锋时间的14.73亿人,但受耕地资源有限约束,人均粮食占有水平很难有进一步提高。从耕地、粮食与人口关系看,中国未来人口的粮食安全必须向食物安全转变,从耕地资源约束的粮食生产与人口增长驱动的食物消费两端着眼:一方面要重视耕地与粮食安全——藏粮于土,全面提高土地资源综合生产能力;一方面要关注食物与消费安全——倡导适度消费,建立动植物并重型食物结构;从生产与消费两方面来认识和解决中国中长期人口发展的食物安全与耕地保障问题。
关键词:
粮食 耕地 人口发展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杜冠华 张俊祥 池慧 于友华 田玲
人口与健康领域的科技发展与我们每个人密切相关。人口与健康领域是《国家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确定的10个重点领域之一。科技发展将为我国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质量和全民健康水平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本期专题笔谈邀请部分专家就该领域未来科技发展趋势作了简洁的描述。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韩光辉
进行我国省区人口与耕地资源的相关分析,首要的是要考察人口的空间分布状况。从总体上看,我国人口空间分布自1989年的每平方千米57人,增加到1996年的每方千米128人,增长了1.24倍;从省区局部来看,空间分布存在极大的省区差异:1964年人口密度最...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苏昌贵
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假设未来总和生育率高、中、低三种情形,选用中国人口预测软件(CPPS)对湖南省未来人口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并研究其人口学的主要特征。结果显示:中方案预测的未来常住人口总量最高峰值出现在2030年,为6 889万人;自2010年起湖南省15—59岁劳动年龄人口开始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抚养比将快速提高并长期高位运行等。在数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应适度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人口均衡发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适当延迟退休,重视人力资本开发等建议。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鲁明中 尹昌斌 韩威
我国耕地非农占用及其发展趋势分析鲁明中尹昌斌韩威国土资源的开发首先被开垦为农田,生产出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农产品,土地是人类的生存之本。随着人口增加和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农业生产对耕地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但同时人类的其它生产活动和生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周伟 杨改河 陈勇
对内蒙古自治区1949~2005年和未来25年(2005~2030年)的人口、耕地面积和耕地生产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未来25年,在现有耕地面积(549万hm2)和生产率(2 287.4 kg/hm2)不变的情况下,全区可养活比预测还多26.0~39.7万人;当粮食需求量为400~500 kg/(人·a)时,可退耕57.0~182.0 hm2的耕地。由此可知,内蒙古自治区耕地人口承载能力还有一定的发展空间,“退耕还林(草)”生态环境建设对策切实可行。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陈利根 龙开胜
研究目的:探讨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以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研究方法:经济计量分析方法。研究结果:(1)耕地资源数量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但短期内却存在失衡,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趋近的调整幅度达到38.37%。(2)耕地资源数量对来自经济发展的冲击响应强烈,经济发展的冲击对耕地资源数量变化的解释水平达到50%;经济发展对来自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响应微弱,耕地资源数量的冲击对经济发展的解释水平不到1.2%。(3)耕地资源数量、经济发展均显著地受到自身波动的影响。因此,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应采取长期而非短期的策略,要把经济发展质量提升、耕地质量保护与土...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蔡银莺 张安录
正确协调“吃饭”与“建设”的关系,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社会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选择深圳、东莞、上海、无锡、武汉五个城市作为研究区域,搜集上述城市近20年来耕地资源流失量及人均GDP统计数据,分析耕地面积减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规律。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流失量最初随着人均GDP的增加而增加,当越过某一个阈值后,就开始随着人均GDP的增长而降低。虽然这样的演化规律受政策及其他相关因素的影响有所波动,出现阶段性变化,但基本上仍吻合库兹涅茨曲线的一般特征;耕地资源流失量下降的阈值受城市经济、消费水平的影响,有所差异,上述五城市的阈值在5 192元至17 ...
关键词:
耕地资源 库兹涅茨曲线 经济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木合塔尔·艾买提 纳麦提·托合提 许善洋
文章为判别新疆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在2000—2015年的变化情况,并预测接下来10年的发展趋势,在建立巴州人口-耕地-粮食系统协调度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全州及各县(市)PCG系统耦合协调度进行时空变异及类型分析,并通过GM(1,1)模型对未来发展趋势进行预测。结果显示:(1)在研究时段内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均低于中度协调类型取值范围,协调度整体水平较低。(2)PCG系统耦合协调度在研究阶段内逐渐上升,2015年达到中度协调类型。(3)预测结果显示,巴州PCG系统耦合协调度提升到2025年的0.81,协调类型从中度协调转化为良好协调。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江亦曼,乔晓春,于学军,李建民,原新,解振明,杨书章,刘鸿雁,陈卫,姚宗桥
This is a summary report of a State Family Planning Commission's project on Future Population Development and Fertility Policy in China. The research examines China's fertility and population changes in 1990s and discusses both the positive and negative outcomes of China's family planning policy, Review of the results from some national fertility surveys reaches a conclusion that fertility norms and desires in China have undergone dramatic changes, and the couples' desire on the number of children have dropped considerably lower than the replacement level. A 50-year long population projection is prepared, showing that the regulation that only-child couples can have two children will have a very small influence on population changes in China. Finally, the report outlines a popul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y for the next 50 years towards the stabilization of the low fertility level in the post-transitional stage.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陈卫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爱华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城市化道路是一条由城乡隔离的户籍制度严格控制城市规模扩展的道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国家在很长一段时期实行“控制大城市规模”的城市发展政策,户口迁移政策和现实的人口迁移规模存在着巨大的反差,已严重影响城市化进程。20多年城市化的实践表明:小城镇的道路并非是适合于中国城市化的选择,中国国情决定了应该把体系化城市发展作为城市化战略。政府在推动人口迁移、城市化进程中,要从法律、政策、措施方面,保证市场主导型城市化战略的实施。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陈昱
基于1978—2011年统计数据,采用计量经济方法对河南省经济发展与耕地数量之间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短期内,河南省耕地数量与人均GDP、地方财政收入之间存在波动,但在12.29%的调整力度下,其长期关系趋于稳定。耕地数量变化对来自人均GDP的冲击反应强烈,而其对人均GDP的解释能力却不断下降。耕地数量变化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的作用不断增强,地方财政对耕地保护的投入还不足。协调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应节约集约利用土地,重构政绩考核体系,引导发展低碳经济;逐步建立全省范围内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