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16)
- 2023(1934)
- 2022(1686)
- 2021(1718)
- 2020(1598)
- 2019(3680)
- 2018(4038)
- 2017(8745)
- 2016(4720)
- 2015(5680)
- 2014(5774)
- 2013(6141)
- 2012(6009)
- 2011(5684)
- 2010(5954)
- 2009(5967)
- 2008(5971)
- 2007(5452)
- 2006(5218)
- 2005(4820)
- 学科
- 济(20851)
- 经济(20831)
- 管理(14835)
- 业(12112)
- 方法(9488)
- 中国(8917)
- 数学(8730)
- 数学方法(8698)
- 企(8292)
- 企业(8292)
- 制(6401)
- 农(6308)
- 资源(5377)
- 银(5285)
- 银行(5279)
- 行(5132)
- 贸(5031)
- 贸易(5026)
- 易(4969)
- 财(4950)
- 和(4573)
- 环境(4072)
- 税(4059)
- 税收(3860)
- 融(3835)
- 金融(3835)
- 收(3834)
- 发(3785)
- 农业(3730)
- 体(3640)
- 机构
- 大学(79969)
- 学院(79070)
- 济(34588)
- 经济(33797)
- 管理(29675)
- 研究(26794)
- 理学(24590)
- 理学院(24344)
- 管理学(24084)
- 管理学院(23932)
- 中国(22574)
- 财(18605)
- 京(17853)
- 科学(15546)
- 财经(14483)
- 所(14450)
- 经(12960)
- 研究所(12777)
- 北京(12118)
- 中心(11604)
- 江(11596)
- 农(10988)
- 经济学(10807)
- 财经大学(10669)
- 范(10210)
- 师范(10151)
- 州(9956)
- 经济学院(9900)
- 业大(9345)
- 院(9171)
- 基金
- 项目(43195)
- 研究(33074)
- 科学(32661)
- 基金(30239)
- 家(25894)
- 国家(25695)
- 科学基金(20638)
- 社会(20274)
- 社会科(19211)
- 社会科学(19204)
- 省(15972)
- 基金项目(15919)
- 编号(14861)
- 教育(14734)
- 划(13620)
- 资助(13169)
- 成果(12943)
- 自然(12224)
- 自然科(11693)
- 自然科学(11686)
- 自然科学基金(11463)
- 部(10402)
- 发(9892)
- 课题(9587)
- 重点(9454)
- 项目编号(8846)
- 教育部(8624)
- 性(8527)
- 人文(8370)
- 社科(8346)
共检索到12546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白嘉雨 张勇
木麻黄科有4个属96个种,天然分布于澳大利亚、东南亚和太平洋群岛,垂直分布于海平面潮线开始至海拔3000m以上的高山。目前,我国引种木麻黄已有107a的历史,但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才开始系统地从事木麻黄种质资源引种工作,开展了木麻黄种质资源收集、保存,优良种源、家系筛选,无性繁殖、共生菌等研究。到目前为止,在我国海南、广东、福建、浙江和广西等省区,引进了2个属(Casuarina,Allocasuarina)、23个木麻黄种、200多个种源和260多个家系,通过试验筛选出了一些适合不同立地的优良树种、种源或家系,其中短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全分布区种源。20世纪90年代以来,对异木麻黄属...
关键词:
木麻黄 种质资源 引种 保存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潘一峰 李炎香 谭天泳
在广东、海南和福建三省选试验点,对木麻黄3个树种,48个种源进行了引种试验。5年生的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木麻黄生长量普遍优于细枝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间存在着显著的生长差异,普通木麻黄C-1、C-3、14233和细枝木麻黄13513等种源在3个试点均生长良好,但14233和C-3的抗风性较差。林木生长与苗期的相关性较差;普通木麻黄和粗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差,而细枝木麻黄种源的适应性较强。
关键词:
木麻黄,种源,生长,抗风性
[期刊]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作者]
韩强
木麻黄(Casuarina)树种作为我国华南沿海地区最成功的外引树种,具有速生、防风、固沙、抗逆及耐瘠薄等优良特性,是重要的防护林、用材林和多用途林树种。我国集中性对木麻黄多树种、种源数量丰富且系统的种源试验研究报道较少,特别是含有大量原产地种质材料;同时对木麻黄种源材性遗传变异规律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以短枝木麻黄、粗枝木麻黄、细枝木麻黄和山地木麻黄为材料开展种源试验,对木麻黄的生长、适应性、形质和材质等性状进行分析研究,对其遗传参数进行估算,揭示种源间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白嘉雨 陈羽 王凤珍 K-Pinyopusarerk
在苗圃和温室中分别研究了菌根菌接种对23个短枝木麻黄种源和10个山地木麻黄家系生长的影响,并筛选出优良菌根菌—木麻黄基因型组合体。试验表明,苗圃中接种菌根菌对短枝木麻黄种源苗高和地径的改善程度不同,效果与种源有密切关系,筛选出了一些优良"菌根菌—木麻黄种源"组合体,23个种源中18357种源的接种效果最好,其次为18143,18122和18121种源;在温室中,参试家系所有性状在接种处理间、家系间、家系×菌种互作间均有极显著差异。接种菌根菌明显改善了木麻黄苗对磷(P)的吸收量,幼苗枝叶的P吸收量都为相应对照值的1 3~2 7倍,且菌根菌 家系组合体对土壤中P的吸收能力不同,有利于P吸收的组合有...
关键词:
木麻黄 菌根菌 共生遗传 种源 家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韩强 仲崇禄 张勇 姜清彬 陈羽 陈珍 Khongsak Pinyopusarerk
[目的]研究山地木麻黄种源间抗风性、生长及形质性状的遗传变异规律,为山地木麻黄的良种选育和种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27个山地木麻黄种源为试验材料,于造林后2、5、7 a时测定山地木麻黄种源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数量性状,并于造林后7 a时调查主干分叉习性(AP)、主干通直度(SFS)、侧枝密度(DPB)、侧枝直径(TPB)、绿色小枝长度(LDB)、侧枝分枝角(APB)、侧枝长度(LPB)等形质性状以及抗风性(RES),通过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及遗传参数估算揭示其遗传变异规律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种源选择 遗传力 遗传变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施纯淦 王维辉 白嘉雨 苏金权 K.Pinyopusarerk
对华南地区短枝木麻黄种源 16个性状的两试点联合方差分析表明 :除 PBA和 PBL 外 ,其它性状在地点间有极显著差异 ,表明参试种源在两个地点分别进行种源筛选 ;除 1年生树高、2~ 3年生单株材积外 ,其它数量性状在种源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 ;4年生的树高、胸径、单株材积、PBD、PBT、PBL在种源×地点 ( P× S)互作间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方差分量比例计算结算表明 ,2~ 4年生时 ,除 4年生单株材积方差分量比例略有降低外 ,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的地点方差分量比例及 P× S互作的方差分量比例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质量性状 SFA、SFS、PBD和 PBT,地点方差分量比例最...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仲崇禄 施纯淦 王维辉 洪长福 K.Pinyopusarerk
依据首次建立在华南地区的各含 2 8个种源的两片山地木麻黄种源试验数据 ,分析了 1~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等 4个性状的方差分量、遗传变异系数和遗传力等遗传参数。结果表明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在地点间、种源间及种源×地点互作间均有显著或极显著差异。当不考虑种源×地点互作效应互作时 ,3~ 4a生性状种源广义遗传力 ,树高变幅为 11 0 0 %~ 13 80 % ,胸径为 3 32 %~ 5 5 5 % ,单株材积为 5 4 0 %~ 8 30 %。以用材林为培育目的 ,依据 4a生树高、胸径、单株材积和保存率计算的综合评定值大小 ,分别对两个试验的参试种源进行了排序...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王豁然 郑勇奇 王维辉
木麻黄系木麻黄科(Casuarinaceae)树种的总称,大约80种,乔木或灌木。木麻黄广泛分布于东南亚、太平洋群岛和澳大利亚,多数为澳大利亚特有种。现在,木麻黄已广泛地引种栽培于世界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但主要是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Forst.&Forst.)、细枝木麻黄(C.cunninghamiana Miq.)和粗枝木麻黄(C.glauca Sieb.ex Spreng.)。澳大利亚植物学家L.A.S.Johnson将木麻黄科分成4个属;木麻黄属(Casuarina Adans.s.str.)、方枝木麻黄属(Gymnostoma L.Johnso...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 芬1 2 姜清彬2 马英姿1 仲崇禄2 张 勇2 陈 羽2 陈 珍2
摘 要:对 7 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离体小枝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梯度低温处理 ,在 25℃,5℃,0℃,-5℃和 -10℃温度下处理 24 h,重复 3 次,每个种源的每个处理采集 10 株苗的枝条,测定了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 9 个耐寒指标。通过半致死温度评价了 7 个种源的耐寒能力,并通过耐寒指标的特征结合相关分析对耐寒指标进行筛选。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耐寒指标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短枝木麻黄的半致死温度对 7 个种源进行排序,耐寒能力按种源号依次为 18402 > 18268> 18119 > 18267 > 18128 > ...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刘芬 姜清彬 马英姿 仲崇禄 张勇 陈羽 陈珍
对7个短枝木麻黄种源的离体小枝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梯度低温处理,在25℃,5℃,0℃,-5℃和-10℃温度下处理24 h,重复3次,每个种源的每个处理采集10株苗的枝条,测定了渗透率、丙二醛含量、脯氨酸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等9个耐寒指标。通过半致死温度评价了7个种源的耐寒能力,并通过耐寒指标的特征结合相关分析对耐寒指标进行筛选。运用主成分分析、回归分析和聚类分析对耐寒指标进一步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利用短枝木麻黄的半致死温度对7个种源进行排序,耐寒能力按种源号依次为18402>18268>18119>18267>18128>18015>18244。用逐步回归的方式建立短枝木麻黄的耐寒...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付甜 张勇 仲崇禄 陈羽 姜清彬 陈珍 徐刚标
以粗枝木麻黄嫩枝为材料,研究其最佳生根条件及不同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差异,以期为粗枝木麻黄扩繁和选择利用提供理论参考依据。结果表明:以100 mg·L~(-1) ABT1处理的小枝生根效果最佳,生根率为90%,其次为75 mg·L~(-1)和50 mg·L~(-1) ABT1处理,生根率分别为76.67%和70.00%;不同种源材料的生根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具有遗传改良的潜力;基于隶属函数法,7个种源水培生根能力依次为13128>13146>13142>13144>13139>13143>13141,其生根率变幅为70%~100%。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林什全 仲崇禄 白嘉雨
A provenance trial of Casuarina junghuhniana was established at Dianbai, Guangdong Province in southern China. All the 28 seedlots of seeds came from Australian Tree Seed Centre. A complete randomized block design was employed with 16 trees per plot and 4 replicates. From 1 to 5 years old, tree he...
关键词:
山地木麻黄 种源试验 遗传参数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明怀 陈建新 殷祚云 叶亲柏 王建民 黄俊悟
Growth data of 3yearold from introducted 5 species and 23 provenances among Casuarinaceae in Guangdong was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significant growth distinction between species, provenances in a species. Interaction between sites and species was significant. Evaluated with survival percent an...
关键词:
木麻黄 引种 种源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李振 张勇 魏永成 孟景祥 仲崇禄
[目的 ]利用短枝木麻黄(Casuarina equisetifolia L.)实生人工林群体及其自由落种长成的天然更新群体,开展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规律研究,比较天然更新群体(子代群体)与其母本群体以及30年生实生人工林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差异,为人工促进木麻黄天然更新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木麻黄11个SSR标记位点的遗传分型数据,通过亲本分析软件Cervus 3.0对天然更新群体植株的母本进行确定,分析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的距离和模式,并利用遗传多样性参数对这3个群体的遗传多样性进行比较。[结果 ](1)子代和母本群体共367个个体样本在11个SSR位点共检测出137个等位基因,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6~24,平均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95,平均期望杂合度、观测杂合度和多态性信息量分别为0.75、0.77和0.72,所有位点均属于中或高度多态性位点。(2)在80%的置信区间下,利用11个标记位点的分型数据,可为148株子代确定它们的母本,占鉴定子代总数的72.20%;种子的有效散布距离为10~130 m,平均散布距离为71 m,属于短距离传播;天然更新群体的母本主要集中在样地的东北和东部,2个方向的母本对子代的贡献率为75.00%。(3)从3个群体中各选择84株个体的DNA样品进行遗传多样性比较,结果显示:天然更新群体在各个遗传多样性参数上均低于母本群体和实生人工林群体,但其参数表明该群体仍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结论 ]短枝木麻黄种子散布属于短距离传播,天然更新群体可以保持较高的遗传多样性,这为人工促进木麻黄实生林的天然更新提供了理论基础。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仲崇禄 弓明钦 林什全 陈羽 王凤珍
通过对我国华南地区木麻黄主要种植区人工林野外调查 ,收集了我国木麻黄人工林下AM菌资源 15种 ,分别隶属 3个科共 5个属 ,其中有 4种分别为有关土样中的优势种。球囊霉属 9种 ,占已知种类的 6 0 % ,其余无梗囊霉层、巨囊霉层、盾巨囊霉属及硬囊霉属分别仅有 1 2种。木麻黄幼苗的温室接种效果表明 ,AM菌可显著改善木麻黄苗高和地径的生长 ,菌种或菌株间有明显差异 ,其中V95 0 8,V90 0 4 ,V95 0 2、V95 0 7和V95 0 3菌株的接种效果较好 ,苗高比对照增加 4 3 4 8% 84 78% ,地径比对照增加 4 0 0 0 % 73 0 0 %。
关键词:
木麻黄 AM菌 人工林 苗木接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