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770)
- 2023(18276)
- 2022(15115)
- 2021(13942)
- 2020(11652)
- 2019(26577)
- 2018(26641)
- 2017(51427)
- 2016(27978)
- 2015(31561)
- 2014(31650)
- 2013(31569)
- 2012(29175)
- 2011(26279)
- 2010(26675)
- 2009(24917)
- 2008(24666)
- 2007(22180)
- 2006(20175)
- 2005(18474)
- 学科
- 济(122341)
- 经济(122196)
- 业(98246)
- 管理(90616)
- 企(85198)
- 企业(85198)
- 方法(49345)
- 数学(39233)
- 数学方法(38871)
- 中国(37189)
- 农(36690)
- 业经(35325)
- 财(33891)
- 地方(28362)
- 制(25567)
- 农业(25307)
- 务(22663)
- 财务(22587)
- 财务管理(22553)
- 技术(22193)
- 贸(22089)
- 贸易(22069)
- 学(22060)
- 和(21467)
- 易(21397)
- 企业财务(21341)
- 理论(20865)
- 银(20546)
- 银行(20503)
- 行(19765)
- 机构
- 学院(406523)
- 大学(405429)
- 济(166652)
- 经济(162972)
- 管理(161902)
- 理学(137735)
- 研究(136628)
- 理学院(136235)
- 管理学(134271)
- 管理学院(133499)
- 中国(106308)
- 京(88565)
- 科学(82224)
- 财(79349)
- 所(69004)
- 农(65965)
- 江(62764)
- 财经(62100)
- 研究所(61904)
- 中心(61601)
- 业大(57913)
- 北京(56699)
- 经(56197)
- 范(53423)
- 师范(52954)
- 农业(51241)
- 州(50917)
- 院(49407)
- 经济学(49329)
- 财经大学(45670)
- 基金
- 项目(262806)
- 科学(206917)
- 研究(196575)
- 基金(189100)
- 家(163120)
- 国家(161598)
- 科学基金(139367)
- 社会(124060)
- 社会科(117469)
- 社会科学(117438)
- 省(103257)
- 基金项目(100070)
- 教育(88726)
- 自然(88463)
- 自然科(86376)
- 自然科学(86356)
- 划(85785)
- 自然科学基金(84822)
- 编号(81750)
- 资助(77199)
- 成果(67043)
- 发(59351)
- 重点(58195)
- 部(57483)
- 创(55927)
- 课题(55893)
- 创新(51637)
- 项目编号(50554)
- 国家社会(50486)
- 教育部(49335)
- 期刊
- 济(196011)
- 经济(196011)
- 研究(125976)
- 中国(82701)
- 管理(64774)
- 农(61571)
- 财(61312)
- 学报(59150)
- 科学(56091)
- 教育(45822)
- 大学(45406)
- 农业(42374)
- 学学(42289)
- 融(40899)
- 金融(40899)
- 技术(36697)
- 业经(34200)
- 财经(30707)
- 经济研究(30208)
- 经(26332)
- 问题(26125)
- 图书(24266)
- 业(23484)
- 技术经济(21558)
- 理论(20252)
- 现代(20148)
- 商业(19681)
- 贸(19654)
- 科技(18934)
- 实践(18218)
共检索到6265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石英
我国的服务业有着明显的集聚发展倾向。当前,我国大力推进城镇化发展,服务业能否对城镇化的发展具有意义,是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在相关文献基础上,构建相关模型,验证了服务业集聚对城镇化的作用机制,并结合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分析了模型验证结果,进一步提出了服务业集聚发展推进当前城镇化的对策。
关键词:
服务业集聚 城镇化 固定效应模型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李晓梅 何飞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将服务业纳入经济系统中,考察成都市城镇化进程中的要素空间集聚模式,并深入行业内部,分析不同资源配置机制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结果显示:成都市是典型的服务业空间集聚带动了人口集聚,且主要受市场调控配置行业对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更加显著。因此,新常态下,成都市应遵循发展规律,顺应其禀赋推进城镇化。
关键词:
新经济地理学 服务业集聚 产业升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樊玉然
利用截面数据对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计量经济分析,结果发现:城市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有显著影响,二者正相关;市场化水平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较复杂,只有当市场化水平超过一临界值时,二者才呈现出正相关关系。因而,我国应推进城镇化和市场化进程,促进服务业发展。我国服务业市场化水平偏低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管制制度,故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应是建立公开、透明、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勇 蒲勇健 陈立泰
本文建立了一个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互动发展的耦合与协调模型,以31个省份2002—2011年的面板数据为样本,测算了二者互动发展的耦合度和协调度,并从空间、时间两个维度进行了对比,同时对西部各省份予以了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耦合互动状况整体不佳,二者仍处在磨合阶段,东部地区失衡现象更为突出;失衡的原因具有省际差异,总体上东部地区表现为服务业集聚发展不足,中西部地区也已由城镇化相对滞后转变为服务业集聚发展滞后;城镇化与服务业集聚的耦合互动具有逐步加强的时变特点和分布的空间变迁特点,二者已在少数省份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鉴于此,本文认为在深化推进新型城镇化与新型工业化道路过程中,应当...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集聚 系统 耦合度 协调度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红岩
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协调发展为核心的中原经济区建设,新型城镇化是前提,产业集聚区建设是"三化"协调发展的龙头。本文通过探讨新型城镇化和产业集聚区的内涵、互动机制,借鉴发达地区的先进经验,结合河南省现状,提出二者协调互动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产业集聚 科技创新 互动发展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为 伍世代
新型城镇化和服务业发展水平,是小康社会的两个重要标志。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和强化服务业战略地位,是中央政府经济施政方略中最优先的两个选项。新型城镇化与服务业相互作用,城镇化驱动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支撑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根植于服务业加快发展。福建服务业发展滞后,规模不大、比重不高、结构不优、层次不高,供给能力和水平还难以满足生产和消费的需求,远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因此,加快福建服务业发展应该多放少管,释放服务业创新发展活力;多予少取,增强服务业快速发展动力;多帮少诿,提高服务业健康发展实力;持续改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积极发展生活性服务业、鼓励发展新型服务业。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小康社会 服务业 福建省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程海森 董明月
中国城镇化水平省际间差异,将直接导致作为生产要素之一的劳动力供给不均衡,很大程度影响和阻碍整体经济,特别是具有劳动力密集型特点的服务业的健康发展。本文从生产角度,通过分析不同地域城镇化对劳动力要素布局作用的异质性,采用多水平C-D生产函数,分别测算出1998—2014年期间,城镇化水平条件下各地区服务业规模报酬的具体分类以及TFP平均增长率,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服务业 城镇化 多水平C-D生产函数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汤向俊 马光辉
利用86个国家或地区1970—2013年的跨国面板数据,考察城镇化、服务业发展与居民消费之间的关系。跨国经验表明,在剔除陷入"城镇化陷阱"的非洲国家后,城镇化对于提升居民消费率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进一步将样本扩展为153个国家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影响仍然显著为正,而且,城镇化对于居民消费率的提升效应更强。跨国经验也表明,一国高等教育普及水平越高,居民消费率也越高。因此,城镇化、服务业发展对于居民消费的"结构奖赏"大于"结构负担"效应。在中国"城镇化、服务业发展滞后"的背景下,更应通过人口城镇化和放松服务业管制,促进居民消...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 居民消费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杨敏
利用1990—2012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P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方法探讨了全国及三大区域的城镇化与服务业发展的动态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城镇化进程与服务业发展互相促进,服务业发展对城镇化进程的促进作用大于城镇化对服务业发展的贡献,且两者的动态关系在中国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区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发展 互动效应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汤向俊 马光辉
为了分析城镇化模式选择、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及二者交互效应对中国居民消费的影响,构建一个理论模型,并利用中国261个地级市2001—2010年间面板数据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呈U型,现阶段,2/3左右的市辖区人口规模仍然处于U型曲线拐点左半段;市辖区人口规模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交叉项对居民消费率的影响显著为正,东部区域更为显著。因此,应坚持大中城市为主的发展模式,发挥城镇化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效应,为顺利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创造条件。
关键词:
城镇化 服务业集聚 居民消费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徐小琴
目前,我国已然形成由现代服务业集聚促进现代服务业效率提升,进而驱动产业转型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模式。对三者之间的协调性进行评价,能够为进一步促进三者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指导思路。因此,本文通过构建计量模型,对现代服务业集聚、产业转型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性进行评价。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冯严超 王晓红
本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测算出2003-2016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新型城镇化指数,基于空间杜宾模型,设置地理距离空间权重矩阵,分析了中国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协同集聚对新型城镇化的影响。研究表明:协同集聚对本地城市的新型城镇化存在"虹吸效应",两者之间在全国层面存在"U"型曲线的动态关系,但在不同地区层面、不同规模层面则具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新型城镇化具有明显的"时间惯性",协同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联效应在考虑"时间惯性"的情况下并不高。在未来的发展上,政府应从实施"产城融合"战略、实施差异化发展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政府角色转变、建立统一金融市场等方面着手,实现协同集聚与新型城镇化的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升学 康利机
城镇化与经济增长的作用基础在于集聚经济,而我国目前已步入服务业经济时代。为此,论文采用我国30个省份2000—2016年的面板数据并建立PVAR模型对服务业集聚、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三者之间的互动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它们各自存在自我发展的惯性现象,具有较强的路径依赖性;城镇化能够促进经济增长,但服务业集聚对经济增长却表现出显著的抑制作用;城镇化过程中所带来的负外部效应和"城市病"问题阻碍了服务业集聚的发展,同时,服务业集聚也会对城镇化起抑制作用,两者互为反向关系;在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来自自身的变动,但在长期中,这一主导因素转化为城镇化。最后,从产业结构高级化、服务业空间合理布局角度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戴一鑫 吕有金 卢泓宇
基于人口城镇化等6个维度共27个指标,利用熵权法对长江经济带11个省份(直辖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进一步利用空间计量模型从空间视角分析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所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长江经济带服务业集聚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特征。(2)服务业集聚水平的提升能够有效推动长江经济带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进程,并且产生较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这表明服务业集聚在提高本省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同时还能够带动邻近区域新型城镇化的发展。(3)政府过度干预不利于本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对外开放水平的提升则能够推动本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此,充分发挥服务业集聚对新型城镇化建设所产生的推动作用,将服务业集聚区域作为产生城市功能溢出效应的核心区域,完善核心区域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溢出效应不断带动邻近区域的新型城镇化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