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330)
2023(15912)
2022(13427)
2021(12434)
2020(10551)
2019(24053)
2018(23949)
2017(46514)
2016(25125)
2015(28373)
2014(28207)
2013(28292)
2012(26138)
2011(23395)
2010(23699)
2009(22058)
2008(22173)
2007(19671)
2006(17699)
2005(15930)
作者
(74667)
(61885)
(61765)
(58332)
(39656)
(29325)
(28002)
(24108)
(23473)
(22340)
(21057)
(21004)
(19815)
(19801)
(18967)
(18840)
(18435)
(18410)
(17901)
(17787)
(15466)
(15335)
(14988)
(14220)
(13916)
(13896)
(13802)
(13771)
(12444)
(12343)
学科
(105584)
经济(105454)
(96388)
管理(86759)
(84927)
企业(84927)
方法(48406)
数学(38635)
数学方法(38230)
(32998)
业经(32056)
(31661)
中国(28268)
技术(23200)
农业(22950)
(22436)
(22349)
财务(22279)
财务管理(22249)
企业财务(21049)
(20325)
(20034)
贸易(20022)
理论(19653)
(19518)
(19486)
地方(18448)
(17322)
(16896)
(16477)
机构
学院(372831)
大学(372643)
管理(152003)
(150421)
经济(147156)
理学(130586)
理学院(129220)
管理学(127291)
管理学院(126592)
研究(120312)
中国(92211)
(80079)
科学(73779)
(71141)
(60591)
(60566)
财经(56849)
(55676)
研究所(54783)
业大(54479)
中心(53968)
(51560)
北京(50851)
(47671)
农业(47559)
师范(47265)
(45016)
经济学(44366)
(43413)
财经大学(42068)
基金
项目(246226)
科学(194188)
研究(183032)
基金(178687)
(154659)
国家(153273)
科学基金(132350)
社会(115175)
社会科(109085)
社会科学(109055)
(95874)
基金项目(94809)
自然(85254)
自然科(83265)
自然科学(83243)
教育(82624)
自然科学基金(81799)
(80095)
编号(75650)
资助(72716)
成果(61424)
重点(54401)
(54272)
(53355)
(52523)
课题(50781)
创新(49199)
项目编号(47262)
国家社会(47072)
科研(46548)
期刊
(170277)
经济(170277)
研究(111046)
中国(67666)
管理(59498)
(55853)
学报(55676)
(54981)
科学(52765)
大学(42441)
学学(39741)
农业(39055)
教育(38870)
技术(34926)
(32540)
金融(32540)
业经(29652)
财经(27934)
经济研究(26139)
(23899)
问题(22529)
图书(22064)
(21647)
技术经济(21114)
理论(18799)
现代(18448)
科技(18437)
商业(17685)
(17368)
实践(17030)
共检索到55289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银忠  郭其友  李海燕  
根据服务业投入与产出的技术经济关系特性,利用隐函数方法对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估算,并进一步分析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的演化规律及内在逻辑。研究结果表明:在考察期间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劳动使用,但存在行业异质性。深入分析认为,中国服务业资本持续深化特征以及资本与劳动之间的互补关系决定了中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服务业行业要素配置的具体现实,从投入要素配置视角提出提升中国服务业发展质量的具体建议。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陆雪琴  章上峰  
本文从技术进步偏向原始定义出发梳理各种概念之间的异同,在CES生产函数数理化设定下,清晰地展现增强型、偏向型技术进步之间的关联和差异,并详细考察了希克斯偏向型技术进步和哈罗德偏向型技术进步。基于中国1978~2011年时间序列数据估算了要素替代弹性、要素增强型技术进步和偏向型技术进步。结果表明:资本与劳动的替代弹性约为0.78,资本与劳动互补;劳动生产效率上升而资本生产效率有所下降;希克斯技术进步和哈罗德技术进步大体上都是偏向资本的。技术进步偏向和速度对于中国经济至关重要。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钟世川  刘岳平  
文章利用CES生产函数构建了技术进步偏向理论模型,并用1978~2011年的中国工业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工业要素替代弹性大于0,小于1,资本技术进步增长率小于劳动技术进步增长率;1987年前工业技术进步偏向劳动,1987年后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工业行业的技术进步也有明显的资本偏向性,不同阶段的行业技术偏向性不一致;技术研发能力、国际贸易、外商直接投资以及资本深化是工业技术进步偏向资本的主要原因。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于斌斌  吴丹  
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于制造业能否创新升级,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运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测算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的进步偏向,并采用系统GMM方法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对制造业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并且劳动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知识溢出与员工激励显著提升制造业创新效率,而不同的是生产性服务业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因资本使用率低而阻碍了制造业创新效率的提升;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使用时,相对于低端生产性服务业,其对制造业创新效率具有显著的促进效应;同时,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的影响具有显著的地区异质性,尤其是当生产性服务业技术进步偏向于劳动时能显著提升东部地区制造业的创新效率。以上研究结论意味着,当前各地区应当优化人力资本结构,积极发展与制造业相匹配的生产性服务业劳动偏向型技术,才是推动制造业技术进步和创新效率提升的有效途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清  
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资本深化和技术进步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中的主要趋势,并影响到服务业就业结构。利用2005—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技术进步呈现出技能偏态性特征,高技能劳动力的相对需求增加,高低技能劳动力之间的工资收入差距也在扩大。同时,人力资本对技能需求具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对外开放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服务业技能需求增长,出口效应大于进口效应。技术进步对服务业技能结构的影响在地区之间不平衡,东部地区为正向作用,中部地区为负向作用,西部地区没有显著作用。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徐家春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逐渐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太龙  陆敏辉  朱曼  
文章基于制造业27个行业的面板数据,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模型,运用似不相关回归法研究我国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及其能源强度效应。比较分析整个制造业的情况,结果表明:技术进步的能源偏向对能源强度起决定性作用;同一部门内,不同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并不一致,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不一致;不同部门间,同一来源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存在差别,对能源强度的影响也存在差别。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杨振兵  
现有研究对创新技术进步要素偏向关注甚少。本文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的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测算了中国制造业部门创新技术进步的要素偏向指数,进而通过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考察了创新要素结构、科研人员工资扭曲等因素对创新技术进步资本偏向的影响效果。研究发现:创新资本的产出弹性远远大于科研人员的产出弹性,制造业创新技术进步整体偏向于资本,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创新投入要素结构的资本化程度、政府资助行为削弱了创新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科研人员工资扭曲、企业自有资金对创新活动的支持强化了资本偏向。优化创新方向、提高科研人员工资待遇对国家创新战略的实施至关重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孙学涛  王振华  张广胜  
技术进步具有不同的偏向,由此会导致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不同。引入哈罗德技术进步偏向指数,以中国1 869个县域为例,运用空间面板SARAR模型验证了技术进步偏向对县域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中国县域技术进步偏向存在着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技术进步偏向资本有利于推动中国县域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和合理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武舜臣  王静  王雪友  
本文在诱致性技术创新理论框架下,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方法,运用1995—2012年全国各省市相关数据,对全国及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偏向进行测算,并结合地方资源禀赋特征对不同区域农业技术进步模式做了一定评价。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农业技术进步呈现劳动节约型,这并不符合诱致性创新理论下中国应有的技术进步方向。分区域看,相对于中部地区,东、西部地区技术进步方向有悖于劳动力资源比较优势特征;相比于主销区和平衡区,主产区农业劳动力的相对稀缺则部分支持了主产区劳动节约型技术进步的选择。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赵伟  赵嘉华  
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极大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改变着产业与企业层面技术进步的偏向。本文借助已有技术进步偏向模型,分析了互联网应用的技术进步要素偏向效应的作用机理,并做了实证。研究显示:可将互联网应用作为信息中间品纳入现有模型进行拓展;互联网的普及倾向于强化技术进步的劳动要素偏向,弱化资本要素偏向。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结果,也印证了这个理论推断。这个结论的现实意义是:互联网的普及对于就业和劳动者收入的提升具有促进效应,但对于资本效率的提升促进不明显。这一点也印证了学术界如下发现:近年我国投资效率及资本产出率持续下降。研究的政策寓意是,政府政策应当着力于提升资本产出效率,校正技术进步劳动偏向增强所隐含的负面影响。
[期刊] 西部论坛  [作者] 钟世川  
基于要素增强型生产函数构建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影响的理论模型,并利用1987—2013年中国制造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表明:制造业部门中资本与劳动之间呈互补关系;1987—2013年整个制造业的技术进步是偏向资本的,并且其各行业的技术进步也基本偏向资本;技术进步偏向资本对整个制造业就业增长具有抑制作用,但与1987—1999年相比,2000—2013年技术进步偏向对就业增长的影响明显下降;大多数制造业行业的技术进步具有较强的资本替代劳动特征,其中劳动密集型行业技术进步对劳动的替代较小,而工资上涨进一步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王俊  胡雍  
技能偏向技术进步已成为理解各国普遍存在的技能劳动需求分化和技能溢价的关键性因素。采取Malmquist-TFP指数分解方法,测度技术进步偏向性,发现我国制造业并非全部都存在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技术进步技能偏向也没有表现出线性增长趋势,而是呈现较大的波动性。对技能偏向技术进步演变机制的研究发现,技能劳动供给增长增强了技能偏向技术进步,但国际贸易对其促进作用仅仅在高技术和低技术行业中存在。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张俊  钟春平  
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的起源与研究进展进行回顾。理论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将技术进步的方向内生化,从微观层面分析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从而打开了技术进步方向的黑箱,进一步完善了内生技术进步理论;经验上,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能够解释现实生活中许多重要经济现象,如技能溢价、劳动收入占比下降、国家间的收入差距、环境技术变迁等。此外,本文对偏向型技术进步理论后续的研究方向进行了探讨和说明,主要包括:对要素间替代弹性的估计、技术偏向的决定因素、技术创新的路径依赖以及要素相对供给与技术偏向之间的双向因果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