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00)
2023(13851)
2022(11885)
2021(10993)
2020(9464)
2019(21722)
2018(21737)
2017(42724)
2016(23070)
2015(26167)
2014(26066)
2013(26229)
2012(24038)
2011(21357)
2010(21646)
2009(20310)
2008(20191)
2007(17783)
2006(15963)
2005(14380)
作者
(67045)
(55236)
(55150)
(52154)
(35310)
(26263)
(25110)
(21619)
(20921)
(19929)
(18840)
(18591)
(17719)
(17444)
(16740)
(16698)
(16572)
(16511)
(15827)
(15796)
(13646)
(13640)
(13262)
(12570)
(12548)
(12339)
(12325)
(12305)
(11089)
(10915)
学科
(96965)
经济(96844)
(92030)
(81268)
企业(81268)
管理(80842)
方法(45045)
数学(35858)
数学方法(35520)
(31021)
业经(30427)
(30102)
中国(26968)
农业(21759)
(21632)
财务(21565)
财务管理(21540)
(20967)
企业财务(20376)
技术(19958)
(18343)
贸易(18332)
(18173)
理论(17906)
(17854)
地方(17164)
(16283)
(16228)
(16049)
(15021)
机构
学院(337842)
大学(335506)
管理(141167)
(138065)
经济(135089)
理学(121421)
理学院(120227)
管理学(118609)
管理学院(117988)
研究(104675)
中国(81763)
(71750)
(65776)
科学(62929)
财经(52522)
(52329)
(51874)
(49677)
业大(48130)
(47606)
中心(47495)
研究所(46620)
北京(45605)
(41543)
师范(41218)
农业(41012)
(40586)
经济学(40303)
财经大学(38755)
商学(37964)
基金
项目(221500)
科学(174922)
研究(166731)
基金(160394)
(137282)
国家(136005)
科学基金(118522)
社会(104844)
社会科(99267)
社会科学(99240)
(86923)
基金项目(85739)
自然(76052)
教育(75079)
自然科(74274)
自然科学(74257)
自然科学基金(72964)
(71498)
编号(69913)
资助(65499)
成果(56251)
(48853)
重点(48155)
(48131)
(47157)
课题(46374)
创新(44174)
项目编号(43818)
(42905)
国家社会(42249)
期刊
(156029)
经济(156029)
研究(100844)
中国(60740)
管理(55401)
(51169)
(48182)
学报(46429)
科学(44471)
大学(35914)
教育(34556)
农业(33775)
学学(33567)
技术(30619)
(30069)
金融(30069)
业经(28110)
财经(25690)
经济研究(23955)
(21961)
问题(20814)
图书(19905)
(18874)
技术经济(18744)
理论(17664)
现代(17138)
商业(16733)
实践(16020)
(16020)
科技(15859)
共检索到49885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陈琳  
我国服务业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劳动力转移和就业增长。为全面系统地了解我国服务业带动就业能力,本文对我国服务业就业状况、服务业总体就业效应和服务业分行业就业效应进行了分析,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陈永平  
随着我国经济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对"保就业"的重视,提升服务业的就业吸纳能力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发展现状以及其吸纳就业的情况,指出了我国有必要在经济转型升级背景下加快发展服务业并提升其就业吸纳能力。此后,本文分析了当前可能影响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的主要障碍,并提出相关对策建议以提升我国服务业就业吸纳能力。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魏君英  张明如  
构建扩展的服务业就业模型,采用1990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贸易对服务业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服务进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更显著;服务进出口贸易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服务出口贸易的短期变化、服务业总产值与资本投入均对服务业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实际工资对服务业就业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许茂增  安仁群  
以对典型公路物流中心的调查和访谈为基础,研究物流业对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建立了公路物流中心的带动效应机制,把带动效应分解为扩大规模、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三个方面,给出了带动效应的算式,以重庆渝南物流中心为例进行了实证计算。结果表明,物流中心对服务业扩大产值、增加就业、提高效率以及降低成本等方面带动效应明显。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李杨  张鹏举  黄宁  
文章按服务部门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开放现状和服务业就业状况,对2004~2012年服务贸易和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同时,按可贸易度和要素密集度将服务部门进行归类,检验了不同类别服务部门开放对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总体看,服务出口对就业影响不显著,而服务进口具有较强的就业替代效应;就服务进口而言,可贸易度高的服务、资本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服务进口影响显著为正,可贸易度低的服务、劳动密集型服务进口影响显著为负。服务业外资流入并没有带来明显的就业增长,反而造成就业减少,负向效应主要由资本密集型和劳动密集型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最后,文章建议分部门、分地区有序扩大服务业开放水平,同时制定相应的配套政策,保证就业的稳定和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春艳  张金亮  邢珺  
以我国服务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就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现状发现两者存在非协调发展。相关检验和协整检验表明变量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和长期均衡关系;通过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发现短期内服务业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优化具有正效应,贡献率不断增加,长期内服务业进口贸易对就业结构优化有正响应且响应程度仅次于服务业进口贸易,贡献率虽小但增速较快,为优化就业结构应该大力发展服务业进口贸易,加快就业从一、二产业向服务业转移。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君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特征是,总体上来看,就业人口总量及其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就业比重一直低于产值比重,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这表明服务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空间;从服务业内部的就业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则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以充分发挥其就业主渠道的作用。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娟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正逐年增加,但就业增加速度比不上产值增加速度,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本文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服务业就业相比于发达国家比重偏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就业差别也非常大,各传统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较多,但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今后应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来促进社会就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桂玉  
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文章首先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相关理论,然后从总量、区域、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赵燕  
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对北京市的经济增长及就业均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2013年,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811.8亿元,占北京市生产总值的50.3%,在产业结构中占据主导地位。本文首先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综合运用就业弹性法和投入产出法对生产性服务业内部各行业的综合就业吸纳能力进行分析,发现由于不同行业本质特征的差异,内部各行业的现阶段及未来就业贡献能力不同。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黄涛  谢慧梅  
就业是民生之本,应对失业是世界性难题。东北地区把发展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重点领域,作为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渠道。本文对运用翔实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了东北地区服务业就业演变历程以及就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重点通过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比较劳动生产率等指标对服务业的就业效应进行探讨研究。最后,结合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对东北地区服务业的产值与就业进行了预测。结果说明东北地区的就业结构的演变不符合克拉克定律,应该尽快调整其产业与就业结构。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易莹莹  凌亢  白先春  
本文基于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系统分析我国服务业发展及就业情况,通过就业弹性、结构偏离度和比较劳动生产率测算了服务业的就业效应,并结合时间序列ARIMA模型预测了我国服务业就业人数容量,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程永宏  
面对当前中国沉重的就业压力,流行的观点认为,发展服务业能够扩大就业,降低失业率。本文利用世界银行相关经验数据,对服务业就业比重与就业总量、失业率等方面的关系进行计量经济学分析,发现了几个重要关系:就业总量与服务业就业比重存在显著正相关;劳动力总供给和女性劳动参与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也存在显著正相关。这一发现有力地解释了普遍存在于市场经济国家的一种现象:服务业就业比重的上升尽管创造了新的就业机会,但失业率却没有因此而下降。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钟晓君  刘德学  
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通过短期和长期就业效应对流入地的服务业就业市场产生深远影响。文章剖析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就业效应的作用机理,分析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服务业就业市场的发展特征,实证考察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就业效应,并提出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对服务业劳动力市场产生的总就业效应为微弱负效应,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显示广东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产生的短期就业效应为负而长期就业效应为正。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志中  
世界服务业全球化的趋势日益明显,服务业国际化的进程不断加快,服务业的国际化过程和制造业一样,都必须依靠跨国投资来推进,这种跨国投资称为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简称服务业FDI。随着中国入世过渡期的结束,中国在金融、通讯、旅游、教育和咨询等服务行业开始履行入世承诺,服务业FDI逐渐大规模涌入中国。据统计,截至2008年底,中国服务业利用外资已达600多亿美元。随着这样大规模的服务业FDI的流入,势必会对中国福利水平和经济发展产生影响。在服务业FDI不断流入中国的背景下,抓住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有效吸引服务业F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