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801)
2023(10838)
2022(9153)
2021(8236)
2020(7419)
2019(17068)
2018(17224)
2017(34756)
2016(18965)
2015(21566)
2014(21755)
2013(22098)
2012(20737)
2011(18497)
2010(19073)
2009(18384)
2008(18795)
2007(17226)
2006(15262)
2005(14104)
作者
(55972)
(46907)
(46449)
(44268)
(29993)
(22205)
(21516)
(18200)
(17368)
(16848)
(15721)
(15601)
(15179)
(14686)
(14453)
(14410)
(14382)
(13845)
(13652)
(13483)
(11732)
(11629)
(11403)
(10624)
(10516)
(10484)
(10479)
(10476)
(9437)
(9389)
学科
(86442)
经济(86332)
(83236)
(72943)
企业(72943)
管理(68200)
方法(40996)
数学(32604)
数学方法(32387)
(29121)
(28662)
业经(27458)
中国(23360)
农业(20390)
(20360)
财务(20339)
财务管理(20307)
(20027)
企业财务(19174)
(17756)
贸易(17748)
技术(17408)
(17297)
(16064)
(14666)
(14066)
(14012)
理论(14003)
银行(13987)
地方(13915)
机构
学院(287518)
大学(284969)
(125396)
经济(122905)
管理(115899)
理学(98682)
理学院(97726)
管理学(96574)
管理学院(96017)
研究(90407)
中国(73151)
(60849)
(59798)
科学(52623)
(49332)
财经(47994)
(46645)
(44827)
(43243)
中心(42171)
研究所(41552)
业大(40541)
农业(39036)
经济学(38285)
北京(38169)
(35576)
财经大学(35046)
经济学院(34964)
(33889)
师范(33573)
基金
项目(176682)
科学(139270)
研究(132569)
基金(127877)
(109284)
国家(108254)
科学基金(93416)
社会(84925)
社会科(80390)
社会科学(80367)
(69639)
基金项目(67814)
教育(59531)
自然(58476)
(57284)
自然科(57090)
自然科学(57072)
自然科学基金(56116)
编号(55434)
资助(52388)
成果(45217)
(39971)
(39281)
(39082)
重点(39038)
(38725)
课题(36376)
创新(35878)
国家社会(34631)
教育部(34329)
期刊
(143239)
经济(143239)
研究(85048)
中国(52227)
(49969)
(45557)
管理(44845)
学报(38706)
科学(36828)
农业(30836)
大学(29569)
(28938)
金融(28938)
学学(27695)
技术(25733)
业经(25578)
财经(24401)
教育(23759)
经济研究(22377)
(21058)
问题(19889)
(18533)
技术经济(17407)
(16638)
商业(15490)
图书(15186)
理论(14774)
现代(14445)
统计(14071)
财会(13996)
共检索到43504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娟  
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但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虽然服务业吸纳就业人员正逐年增加,但就业增加速度比不上产值增加速度,服务业还有很大的就业空间。本文通过比较发现我国服务业就业相比于发达国家比重偏低,我国各地区服务业就业差别也非常大,各传统服务业吸纳劳动力较多,但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拉动作用有限,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的失业问题,今后应大力发展就业容量大的现代服务业来促进社会就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君  
我国服务业的就业特征是,总体上来看,就业人口总量及其占全社会就业人口的比重不断提高,但就业比重一直低于产值比重,结构偏离度为负值,这表明服务业存在一定的就业空间;从服务业内部的就业结构来看,传统服务业的就业空间越来越小,对劳动力素质要求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则存在一定的发展空间。因此,我们应采取有效措施,优化服务业的就业结构,以充分发挥其就业主渠道的作用。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范桂玉  
服务业发展能够促进就业增长,已被理论和实践所证明。文章首先概述了服务业就业相关理论,然后从总量、区域、内部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服务业就业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服务业发展和就业增长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潘思思  蒋敏敏  
在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对开放经济条件下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与服务业就业比重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服务业就业比重的影响在不同阶段影响的程度也不一样,并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郑书林  蒋毅一  
目前,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我国服务出口对人力资本的影响,并且考察了产业结构、人均GDP及技术水平对人力资本的影响。最后,经实证得出,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升级、优化人力资源配置以及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将是今后我国服务业发展的必经之路。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本波  
第三产业,是指除第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产业,在国际上通称为服务业。按照联合国标准产业分类的原则,服务业的四大部门分别是:消费者服务业(如娱乐、休闲、旅馆等)、生产者服务业(如金融、保险、房地产等)、分配服务业(如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刘辉群  
发展现代服务业以促进就业,既是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中长期发展战略问题,也是我国当前改革、发展与稳定所面临的极为紧迫的问题。研究表明,随着工业化的推进,现代服务业对我国就业的效应越来越明显,它不但体现在自身的就业效应上,更体现在其对就业的带动效应上,即现代服务业对就业的绩效表现出显性和隐性的综合效应。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课题组  李爽  
按照国际通行概念,服务业亦即第三产业,是为社会生产和公众生活服务的产业。服务业具体包括的主要部门和行业是: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水利、环境和公共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惠娟  
本文利用EG指数对中国服务业在2004~2010年的集聚程度和日本服务业在1996~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及比较,并且对两国服务业集聚程度与服务业增长的关系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低于日本,而生活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日本。中国和日本的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高于生活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生产服务业集聚程度趋于上升,发挥较强的正向集聚经济效应,而生活服务业和社会性服务业的集聚程度趋于下降,呈现出负向集聚经济效应。中国形成以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为主的生产服务业集聚,而日本形成以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保险业为主的生产服务业集聚。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迎君  
相对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来说,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其产出波动可能对劳动投入的波动产生更大影响。本文依据1978-2010年我国服务业发展时间序列资料,建立VAR模型,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的方法研究了我国服务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的互动关系。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服务业产出波动与就业波动确实存在因果联系和相互影响的动态关系。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魏作磊  邝彬  
本文利用美国、英国和日本三个典型发达国家不同时期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制造业对服务业产业依赖度的变动情况,并与我国进行对比。结果显示:我国制造业对服务业尤其是生产者服务业的产业依赖度明显偏低,这是制约我国服务业就业增长的主要因素。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在于我国制造业生产方式落后、社会化程度低以及在国际分工中的不利地位。通过服务业发展促进我国就业增长必须立足于我国制造业水平的提升。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魏君英  张明如  
构建扩展的服务业就业模型,采用1990年~2011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分析服务贸易对服务业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服务进出口贸易对服务业就业有正向促进作用,但服务进口贸易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更显著;服务进出口贸易与服务业就业之间存在长期动态均衡关系;服务出口贸易的短期变化、服务业总产值与资本投入均对服务业就业存在负向影响;实际工资对服务业就业存在正向影响。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王恕立  滕泽伟  刘军  
本文将环境因素纳入生产率研究体系,引入考虑"坏"产出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法分别测算了中国2000—2012年31个省市和2004—2012年服务业细分行业的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同时与未考虑环境因素的服务业tFP区域和行业差异进行了比较分析。研究表明:中国服务业tFP增长表现出了较大的区域和行业异质性,未考虑环境因素的传统测算方法显著高估了服务业tFP的增长率及其对服务业增长的贡献,环境因素对服务业增长绩效存在影响,服务业发展过程中出现了浪费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的粗放型增长。服务业tFP增长的源泉主要是技术进步,通过提升技术效率来促进服务业增长还有很大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小清  
本文利用投入产出结构分析方法对中国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5至2000年间我国服务业的增长主要归功于最终需求变化和技术变化,国内居民消费和最终需求总量是服务最终需求扩张的主导力量,服务业最终需求除了主要来自于服务业本身,还有很大部分来自于第二产业。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凯  
1991年以来我国服务业发展呈现出明显的结构变动特征。本文通过对我国服务业内部结构与服务业增长之间相关关系进行动态和静态的实证分析,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四个层次服务业的合理发展次序应为三、一、二、四。我国第二、四层次服务业发展速度应低于第一层次服务业,第三层次服务业发展速度应高于第一层次服务业,目前我国第一层次服务业增长速度趋缓不利于拉动我国服务业的进一步增长。文章最后给出了结论与政策性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