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059)
- 2023(18519)
- 2022(15525)
- 2021(14224)
- 2020(12182)
- 2019(27894)
- 2018(27766)
- 2017(54029)
- 2016(28943)
- 2015(32576)
- 2014(32723)
- 2013(32737)
- 2012(30492)
- 2011(27345)
- 2010(27844)
- 2009(26144)
- 2008(25962)
- 2007(23298)
- 2006(20723)
- 2005(18998)
- 学科
- 济(131802)
- 经济(131662)
- 业(102419)
- 管理(93639)
- 企(87085)
- 企业(87085)
- 方法(57134)
- 数学(47490)
- 数学方法(47001)
- 农(39574)
- 财(37123)
- 中国(36365)
- 业经(35086)
- 地方(28753)
- 农业(27487)
- 制(26804)
- 贸(24708)
- 贸易(24691)
- 务(24547)
- 财务(24482)
- 财务管理(24434)
- 易(23960)
- 企业财务(23144)
- 技术(22208)
- 学(21781)
- 银(21531)
- 银行(21489)
- 和(21375)
- 行(20664)
- 理论(20115)
- 机构
- 学院(424348)
- 大学(420419)
- 济(181900)
- 经济(178220)
- 管理(168039)
- 理学(143361)
- 理学院(141870)
- 管理学(139774)
- 研究(139626)
- 管理学院(138961)
- 中国(110280)
- 京(88544)
- 财(85897)
- 科学(82544)
- 所(70601)
- 农(70599)
- 财经(67563)
- 江(65454)
- 中心(65431)
- 研究所(63201)
- 经(61140)
- 业大(59871)
- 北京(55984)
- 经济学(55371)
- 农业(55154)
- 范(53376)
- 师范(52859)
- 州(52348)
- 经济学院(50037)
- 院(49788)
- 基金
- 项目(271955)
- 科学(215486)
- 研究(200813)
- 基金(197870)
- 家(170859)
- 国家(169319)
- 科学基金(146700)
- 社会(129376)
- 社会科(122698)
- 社会科学(122668)
- 省(107237)
- 基金项目(104089)
- 自然(93403)
- 教育(91534)
- 自然科(91277)
- 自然科学(91250)
- 自然科学基金(89665)
- 划(88973)
- 编号(82129)
- 资助(81116)
- 成果(66200)
- 发(62102)
- 重点(60721)
- 部(60525)
- 创(58244)
- 课题(55765)
- 创新(53888)
- 国家社会(53475)
- 教育部(52206)
- 科研(52034)
- 期刊
- 济(208113)
- 经济(208113)
- 研究(125598)
- 中国(82734)
- 财(68648)
- 管理(66067)
- 农(65029)
- 学报(59638)
- 科学(57331)
- 大学(45935)
- 农业(44266)
- 学学(43185)
- 融(43113)
- 金融(43113)
- 教育(40343)
- 技术(39327)
- 业经(36143)
- 财经(33753)
- 经济研究(33014)
- 经(29122)
- 问题(27534)
- 业(25429)
- 技术经济(23529)
- 贸(22058)
- 商业(21495)
- 统计(21375)
- 图书(21374)
- 理论(20333)
- 现代(20128)
- 策(19740)
共检索到6464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晶晶 黄繁华
文章以服务消费为切入点,构建了两部门非平衡增长模型,解释了中国式的"服务业发展悖论"。从理论模型看,服务业发展水平与生产率之间呈U形关系;从实证分析看,利用我国1995-2010年31个省市面板数据的检验,结果显示:第一,我国服务业发展水平虽然滞后,但可通过服务消费的人力资本积累效应,促进经济增长;第二,分地区检验结果显示,服务业发展对东部地区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强劲。这为改善我国服务业发展滞后现状、优化产业结构以及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了一条可行路径。
关键词:
服务消费 人力资本积累 生产率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谭洪波 郑江淮
发达国家和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其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和服务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都在不断上升,而中国则不同,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本文在Baumol、Oulton和Sasaki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两部门模型来解释中国这种与发达国家和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不同的发展模式并寻找其原因所在。模型证明了这种状况是由于中国服务业特别是高级生产者服务业的TFP增长率为零造成的,随后的实证分析也证实了这一点,而且与日、美、德、法相比,中国服务业TFP增长率显著低于这几个国家的服务业TFP增长率。由于服务业中的生活服务业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都属于真正的"滞后部门",因此,...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萃
从一个较新的城市等级体系视角出发,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与中国城市生产率增长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国生产性服务业主要集中在顶级城市,集聚程度持续上升,而制造业则呈现出由顶级城市向其他城市扩散的态势。基于对省会城市及计划单列市的实证检验表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的增长具有明显的促进效应,其主要通过促进城市技术进步的机制来实现;而制造业的集聚对城市生产率增长的促进效应不显著。这意味着城市生产率增长的驱动因素已发生转变,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在城市生产率提升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进一步的动态分析显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上升,对特大城市生产率和城市效率的提升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秦天 彭珏 邓宗兵
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效果与预期不一致,往往受到要素禀赋约束而导致偏离。该文探讨了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建立了以人地比例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并基于2004-2014年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非线性影响。结论表明:(1)生产性服务业投入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存在以资源禀赋为门槛的非线性效应;(2)随着人地比例扩大和农村人力资本水平提高,生产性服务业对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呈现先负后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 门槛效应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纯记
采用2000—2014年我国30个省区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动态面板数据模型,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具有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作用;第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具有非线性特征,符合"威廉姆森假说";第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和行业差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钱龙
利用投入产出法和联立方程模型研究了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双向互动机制,结果表明:我国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两者呈现非对称的双向互动效应,且需求拉动作用大于供给推动作用;分区域来看,东部地区相对中西部地区互动程度更明显;从行业异质性考察,两者互动的作用局限在传统生产性服务业领域,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与服务业生产率的互动效果较弱,产业内互动发展层次低和结构低端等问题比较突出。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生产率 产业互动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王元琨 李健 靳泽凡
新兴服务业的出现为社会提供了高附加值的产品和服务,借此满足不同消费者高层次、多元化的消费需求,为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力。文章基于区域发展差异视角,探究了新兴服务业与我国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表明:新兴服务业的发展与我国经济增长存在正相关关系;对东中西三大地区分别进行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区域差异会影响新兴服务业与经济增长的相关关系,我国新兴服务业对东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较大,对中部地区的影响次之,而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最弱。
关键词:
新兴服务业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发展差异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谢方 徐志文
新农村的建设离不开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农村居民经济收入、社会生活水平的提高也有赖于农村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本文从农村服务产品的需求与供给视角来研究我国农村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深层原因,其主要表现在有效需求、需求层次、供给成本、供给品种、供给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此提出若干发展策略。
关键词:
需求与供给 农村现代服务业 原因与对策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李蕊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外学术界着力从生产率和增长视角,运用多种方法或者多种理论,比较研究服务业与制造业之间的关系、生产率的行业差异和地区差异等一系列问题,发现二者之间存在相互溢出效应,其生产率整体趋同和个体差异同时存在,并日益呈现共生、互动、融合的发展趋势。相对而言,国内学者在研究方法和理论视角方面相对比较保守,大多选用既有方法或者只是在数据、模型方面有所创新,关注的问题也仅限于服务业生产率测算和外溢效应测量,因此需要进一步开拓研究思路,拓宽研究视野。
关键词:
生产率 经济增长 趋同 集聚 溢出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刘艳
经济增长理论认为,FDI是一国获取外国先进技术的重要渠道。本文采用DEA方法将中国13个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就服务业FDI对生产率增长的影响作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在2004~2008年期间,中国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原因主要是各行业的技术进步增长,而不是技术效率的提高;服务业FDI显著地促进了服务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的增长。
关键词:
服务业FDI 技术溢出 生产率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彭刚 李超
本文在一个均衡框架下重新构建了产业部门生产率增长对部门价格增长及名义产出增长影响的理论机制,通过产业部门的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生产率增长较慢的部门是否存在价格攀升过快的服务业"成本病"问题和部门产出增长走向停滞的问题。结果表明,生产率增长缓慢的产业部门价格攀升过快的"成本病"问题在所有行业普遍存在,但行业间具有异质性特征。部门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尽管抑制作用会通过提高价格这一中介变量增加产出而有所缓解,但是生产率的下降对产出增长的净效应显著为负。因此,在新时代中国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时期,要警惕生产率增长缓慢的部门价格攀升过快,但也不必过分忧虑因大力倡导发展生产技术提高生产率使得本部门价格下滑过快、劳动力流失而面临增长停滞的问题。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马风华 李江帆
本文利用偏离-份额法,分解1990-2012年上海服务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构成要素;验证了"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效应的存在;并在测度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和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上;构建服务业结构变动与生产率增长的计量经济模型;探讨了前者对后者的影响。研究表明:上海服务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主要是由服务业内部行业劳动生产率增长所引起的,并且"结构奖赏"和"结构负担"效应两者都存在;上海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对劳动生产率增长的贡献远大于服务业结构合理化对劳动增长率的贡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陈明立 谭远发
人口竞争力是一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本文首次在明确人口竞争力概念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AHP),从人口数量、人口质量、人口结构、人口分布与迁移以及人口与生态环境的关系五大要素着手,对我国东中西部三大区域人口竞争力进行了客观评价和比较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人口竞争力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同时揭示了其具有差异性和相对性特征的深层次机理。最后提出了促进各区域人口平衡和可持续发展,提升我国人口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杨向阳 徐翔
本文采用非参数Malmquist指数方法实证分析了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状况,并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结果表明,1990-2003年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增长率为0.12%,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的提高,但技术效率下降产生的负面影响也不可忽视,不同时期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贡献存在一定差异;同时,东中西部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率也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技术进步水平不同。
[期刊]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作者]
刘兴凯 张诚
本文使用非参数的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中国28个省区市1978~2007年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变动情况,并从技术效率和技术进步两个方面对中国服务业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阶段性和区域性特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服务业TFP不断提高,但增长幅度呈阶段性下降态势。随着服务业资本深化过程的推进,服务业增长的要素推动作用相当明显,而TFP的增长贡献则逐渐降低,而且,在TFP的变化中,技术进步的"增长效应"明显,但技术效率的"水平效应"相对有限。在空间分布上,TFP增长及其分解存在东部、中部和西部的区域性差异,但收敛检验表明,各省区市的TFP增长呈现出长期的收敛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