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771)
2023(19488)
2022(16679)
2021(15440)
2020(13206)
2019(30169)
2018(29996)
2017(57989)
2016(31469)
2015(35438)
2014(35162)
2013(34545)
2012(31799)
2011(28490)
2010(28811)
2009(26736)
2008(26695)
2007(23841)
2006(21275)
2005(19137)
作者
(91005)
(75757)
(75455)
(71703)
(48279)
(36113)
(34144)
(29518)
(28777)
(27145)
(25737)
(25660)
(24125)
(24072)
(23398)
(23178)
(22570)
(22434)
(21799)
(21787)
(18797)
(18587)
(18408)
(17483)
(16916)
(16903)
(16902)
(16822)
(15290)
(14950)
学科
(128368)
经济(128182)
(108302)
管理(104608)
(94303)
企业(94303)
方法(59108)
数学(48793)
数学方法(48137)
(40337)
(38916)
业经(35843)
中国(34694)
(29428)
(26950)
财务(26870)
财务管理(26822)
农业(26579)
企业财务(25441)
(24562)
(23052)
贸易(23039)
技术(23037)
理论(22894)
地方(22455)
(22412)
(22111)
(20968)
银行(20919)
(20816)
机构
大学(455857)
学院(455631)
(184491)
管理(181940)
经济(180594)
理学(156849)
理学院(155144)
管理学(152404)
管理学院(151555)
研究(147153)
中国(113342)
(97153)
(90571)
科学(89831)
(73764)
(73355)
财经(71759)
(68034)
中心(67020)
业大(66720)
研究所(66237)
(65205)
北京(61159)
农业(57726)
(57625)
师范(57092)
经济学(55909)
(54228)
(53525)
财经大学(53306)
基金
项目(303164)
科学(239819)
研究(222513)
基金(221619)
(192281)
国家(190648)
科学基金(165038)
社会(141155)
社会科(133743)
社会科学(133709)
(117629)
基金项目(117113)
自然(107327)
自然科(104885)
自然科学(104854)
自然科学基金(102991)
教育(102315)
(98642)
资助(91254)
编号(90704)
成果(73768)
(67394)
重点(67370)
(64152)
(63653)
课题(61651)
创新(59476)
国家社会(58192)
教育部(58092)
科研(57849)
期刊
(206007)
经济(206007)
研究(134995)
中国(85288)
(72020)
管理(71047)
学报(69205)
(67806)
科学(64789)
大学(53809)
学学(50677)
教育(47259)
农业(46528)
(41121)
金融(41121)
技术(40667)
财经(35694)
业经(34962)
经济研究(31818)
(30582)
问题(27430)
(25202)
技术经济(23350)
理论(21797)
图书(21649)
现代(21440)
(21175)
科技(21038)
商业(20678)
(20671)
共检索到6741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周培煌  赵履宽  
本文运用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建筑业1995~2006年的面板数据,研究发现最低工资对我国建筑业就业存在显著的负效应,大致为最低工资每增长10个百分点,将导致建筑业就业水平下降1.3个百分点。进一步地,本文基于中介效应模型探讨最低工资就业效应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主要是以直接效应的形式表现的,即企业以减少或冻结招聘甚至减员来应对最低工资增长的冲击;同时,最低工资还通过促使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提高劳动生产率方式间接导致就业岗位的减少。而由于我国技术工人比例显著偏低,因此企业无法用技术工人替代相对不经济的普通操作工人的办法来应对最低工资增长。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田贵贤  
本文利用全国30个省份的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后发现,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来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则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有利于就业,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也有促进作用。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玉柯  陶永朝  张超  
利用全国30个省份建筑业面板数据分析最低工资的就业效应,并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其作用机制。从全国来看,最低工资对建筑业就业具有正效应。进一步研究,这种正效应部分是通过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技术进步引起的劳动生产率提高实现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阈值,在该阈值之前,提高最低工资会减少就业;超过该阈值,提高最低工资会增加就业。目前提高最低工资不仅有利于就业,而且对企业生产方式的改进和劳动生产率都有促进作用。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兰岚  金喜在  李盛基  
最低工资制度是政府维护劳动者权益的政策手段,对于保障劳动者薪资报酬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分析最低工资制度对不同行业就业量的影响,对于正确认识和把握最低工资制度与各行业就业量的关系,进而制定科学、合理的最低工资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实证研究表明:最低工资水平对就业量的影响体现出地区差异性和行业差异性,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最低工资标准在合理性方面各有偏重,仍需进一步完善。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刘玉成  
文章基于中国1996-2012年省际面板数据和城镇单位行业面板数据,在控制了教育、劳动供给、经济开放、经济发展、就业环境和时间等因素后,考查了相对最低工资和绝对最低工资的提升对城镇单位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低工资对就业性别差异的影响存在自我修正机制,当期影响与滞后影响方向相反;相对最低工资的综合影响以正向为主,但影响较微弱,绝对最低工资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滞后效应中,综合影响以负向为主;在高工资行业和女性就业集中度较低的行业中,相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存在一致的负向性、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绝对最低工资的当期影响以负向为主、滞后影响以正向为主;在女性就业集中度较高的行业中绝对工资的滞后影响以...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刘苓玲  黄钢  
通过构建一个由最低工资标准等因素共同决定的劳动力就业函数,从理论层面分析最低工资标准提升等因素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同时基于中国2004-2011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引入技术进步、城镇化、老年抚养比等指标,运用面板分位数回归方法进行实证分析。综合比较来看:现阶段最低工资标准提升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而技术进步对城镇劳动力就业的影响不能一概而论,具有不确定性。其他控制变量如城镇化发展有利于提高城镇劳动力就业,而老年抚养比、对外开放度的提高却与城镇劳动力就业呈负相关关系。其对策含义为:要充分考虑相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罗燕  韩冰  
广东省自1995年实施最低工资制度以来,广东各城市的最低工资标准均有不同幅度的提高,但与北京、上海相比,广东省在最低工资标准方面的竞争优势并不明显,而且未能与职工平均工资和人均GDP的变动相适应。本文基于2004-2011年广东2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广东省平均最低工资标准的就业效应显著为正。因此广东省可继续上调最低工资标准,并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以缓解当前广东省招工难的压力、维持社会和谐稳定。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杨翠迎  王国洪  
本文运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对2008—2012年我国最低工资及就业的空间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最低工资和就业均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两者在地理分布上存在明显的空间集聚特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运用空间Durbin双向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最低工资标准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最低工资对我国的就业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我国东、中、西部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中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最大,东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促进作用相对较小,西部地区因受东、中部最低工资标准的空间负相关影响,导致西部地区的最低工资对就业的总效应为负。
[期刊] 产业经济研究  [作者] 范玉波  刘小鸽  
最低工资制度在提高低收入者收入的同时,会对经济结构产生影响,具有经济结构效应。利用2008—2013年省际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从三次产业结构与出口结构两个角度进行了考察,结果显示最低工资制度产生了明显的经济结构效应。利用准自然实验的方法检验计量回归结果,表明结果是稳健的。最低工资制度促进了第三产业比例的增长,但对出口中的加工贸易与高新技术产业比例产生了负面的影响,这就要求政府在利用最低工资制度促进转型升级的同时,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提升高新技术产业及加工贸易竞争力,促进其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张剑  王玉峰  周子琪  
本文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对买方垄断特征下的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进行理论分析,采用各省份2008~2016年最低工资数据匹配"其他就业人员"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模型回归,发现最低工资标准的上调提升城市的非正规就业水平。对不同行业而言,最低工资上涨的就业创造和消失存在一定的异质性。为解决可能存在的样本选择偏误及政策内生性问题,本文将重庆市作为处理组,采用合成控制法构造"反事实"状态,客观评估最低工资调整的政策效果,并通过安慰剂试验进行稳健性检验,再次验证最低工资提高的就业创造效应。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贵贤  
基于中国2003~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选取制造业就业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动态面板模型分别对最低工资、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就业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的经验分析。研究表明:最低工资的提高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就业。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和制造业就业存在非线性关系,且呈倒"U型"曲线,临界值为0.375;东中西部的临界值分别为0.377、0.385、0.356。这一结论的政策含义是:目前全国绝大多数省份最低工资与平均工资的比重偏低,未达到临界值,最低工资标准仍有较大上调空间;如果数理统计具有现实意义,提高最低工资可能会促进制造业就业水平。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石娟  
本文利用我国东部地区1995-2012年的省级面板数据,就最低工资对农民工就业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上调最低工资会对东部地区农民工的就业产生负面影响,且当期影响大于滞后影响;最低工资的就业负效应在短期主要是以提升劳动生产率的中介效应形式体现,在长期主要是通过缩减员工规模或企业退出市场等直接效应形式表现。考虑到目前最低工资的相对水平仍然偏低、最低工资的上调有利于促进企业提升劳动生产率以及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帮助企业摆脱"技工荒"困境等现实原因,东部地区不应暂停对最低工资的调整。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胡亚南   尹文玺   田茂再  
本文控要地区和时间的变化,文究2011-2013年控部六省各地市地低工区标和上调对企时劳动力成本的间的性影响。利用2011-2013年控国微观数据库控控部六省要造时企时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地低工区标和每提升1%,要造时企时劳动力将整体平均上涨0.039%,其控,劳动密集型企时上涨0.107%,而区本密集型企时劳动力成本将平均下降0.055%。借助2011-2013年安徽省和江西省地低工区上涨的“和自然实验”证实了地低工区标和提升对劳动力成本的影响主要集控在低工区水平的企时的结论。对工区水平较高的劳动密集型企时存在溢出效应,但对区本密集型企时有降低劳动力成本的效应。并且地低工区政策对于不同行时性的的企时影响具有间的性。相关部门在调整地低工区标和时应将地低工区的分位水平考虑在内,实行行时差间性地低工区水平,并且需要考虑企时的成本创新效应。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赵卓  王敏  
文章利用我国1996-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考察了最低工资上涨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发现:最低工资标准和经济增长在一个较长时期内互为格兰杰因果关系,而总体上最低工资标准的上涨有助于经济增长。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申  何冰  
本文基于2000-2015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市场管制趋严的背景下,分析贸易开放对中国非正规就业的影响,构建以最低工资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实证检验了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的影响存在显著的以最低工资标准为门槛的双门槛效应,即当最低工资标准未跨过第一个门槛值或跨越第二个门槛值后,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不存在显著的影响;而当最低工资标准位于两个门槛值之间时,贸易开放对非正规就业具有显著的正效应,贸易开放促进了非正规就业的发展;进口贸易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