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54)
2023(13461)
2022(11197)
2021(10400)
2020(8535)
2019(19614)
2018(19750)
2017(37371)
2016(20024)
2015(22777)
2014(23118)
2013(22777)
2012(21364)
2011(19488)
2010(20170)
2009(18652)
2008(18389)
2007(16962)
2006(15366)
2005(14130)
作者
(58939)
(48544)
(48454)
(45892)
(30929)
(23097)
(22024)
(18723)
(18307)
(17745)
(16462)
(16314)
(15766)
(15503)
(15006)
(14761)
(14397)
(14137)
(14079)
(13894)
(12430)
(11945)
(11896)
(11149)
(11063)
(10972)
(10914)
(10839)
(9802)
(9643)
学科
(92966)
经济(92892)
管理(60696)
(60582)
(49139)
企业(49139)
方法(35676)
数学(30775)
数学方法(30205)
中国(30052)
(25571)
地方(24178)
技术(23880)
业经(22638)
(18169)
(18021)
农业(17125)
(16787)
银行(16767)
(16273)
贸易(16254)
(16231)
(15728)
理论(15403)
(15345)
金融(15344)
(14997)
技术管理(14600)
产业(14526)
(13695)
机构
学院(295082)
大学(289744)
(122948)
经济(120185)
管理(113135)
研究(97862)
理学(95567)
理学院(94552)
管理学(92771)
管理学院(92212)
中国(76597)
(62853)
科学(57440)
(57353)
(49192)
(47549)
中心(45087)
财经(44144)
研究所(43612)
(42584)
北京(41008)
(39934)
(39638)
师范(39565)
业大(38874)
(38750)
经济学(36878)
(35435)
技术(34508)
经济学院(33138)
基金
项目(182152)
科学(143673)
研究(140102)
基金(127241)
(108753)
国家(107787)
科学基金(93023)
社会(87491)
社会科(83146)
社会科学(83131)
(75371)
基金项目(66365)
教育(65457)
(61546)
编号(58792)
自然(56845)
自然科(55552)
自然科学(55544)
自然科学基金(54553)
资助(52351)
成果(48269)
(45000)
(42991)
课题(42497)
重点(41185)
创新(39340)
(39168)
发展(36745)
(36132)
项目编号(35612)
期刊
(147135)
经济(147135)
研究(93361)
中国(67796)
管理(47505)
(42952)
教育(42438)
(40273)
科学(37576)
学报(37291)
技术(33236)
(30906)
金融(30906)
大学(29575)
农业(27731)
学学(27217)
业经(26448)
经济研究(23323)
财经(21456)
问题(19299)
(18651)
技术经济(17871)
科技(16177)
统计(15801)
图书(15673)
(15491)
商业(15442)
(15131)
论坛(15131)
(15117)
共检索到4674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岳建明  
我国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主要在关键技术创新、技术标准和产业链整合方面受到相当大的制约,迫切需要通过新的发展模式来寻求出路。本文从产业联盟的角度探讨了智能交通产业的产业化发展和技术创新问题,进而结合国际上智能交通产业的发展经验,提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有针对性的策略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崔小委  吴新年  
产业技术创新是产业经济时代发展的核心内容。通过系统梳理不同时期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发展变化,分析了每个阶段不同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具体表现形式,提出开放式技术创新是当前产业技术创新的重要模式。在此基础上对各种创新模式进行了比较分析,以期为产业技术创新模式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展望了未来模式的发展趋势。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杨斌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全球软件产业正在经历一个新的价值链重构和产业转移的过程,加上互联网技术的颠覆式创新和开源软件技术的蓬勃发展,为我国软件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不可能简单照搬美国、印度或日本等国家成熟的发展模式,而是应该研究、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逐步建立中国特色的多元化创新发展模式,推进我国软件产业的发展。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李捷  霍国庆  
在分析当前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特征的基础上,结合产业共性技术自身特点,提出产业共性技术是持续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创新能力的关键。基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共性技术供给和需求视角,以及课题组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企业和科研院所的调研访谈,识别出四类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创新模式,分别是"引领模式""定制模式""外溢模式""联盟模式",并对上述创新模式的应用前提、投资主体、理论依据、模式优势以及潜在风险等进行详述。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吕薇  
我国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本文分析了我国产业技术创新的阶段特征,分类研究了中国特色的创新模式。研究表明,我国产业技术创新以市场导向与政府推动相结合;成功的创新不是为了追求技术的先进性,而是适应市场需求;创新能力是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许多企业的创新道路是先占领市场、做大产业,再积累资金和技术能力进行创新;不仅高技术产业需要创新,我国传统制造业更具有创新优势;市场是重要的创新要素,有效的创新是获得市场成功的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彭建娟  
构建基于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的误差修正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利用2001—2010年中国27个省级行政单位的面板数据,对中国金融发展的3个构成要素——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结构和银行发展效率与高技术产业的2种技术创新模式——产品创新和过程创新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金融发展与过程创新模式之间存在长期因果关系,但与产品创新模式之间不存在长期因果关系。得出结论:目前中国金融发展对技术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多依靠金融发展规模的扩张而非银行发展效率的提升和金融结构的优化;鉴于产品创新是过程创新的目的和载体,目前存在较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弘  
从我国流通产业的发展看,改革开放以来,科学技术已成为我国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因素。A-U模型表明技术创新是流通产业发展的重要助推器,流通产业的升级可以是跳跃式的,技术创新推动流通产业发展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的过程。发展我国流通产业应从宏观层面加强技术创新的政策地位,强化对加快发展现代流通产业的政策支持;积极引导第一、第二产业参与流通技术创新;提高流通企业对流通技术的认知和掌握程度,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物质基础建设,注重人才培养;重视对国际市场动态和国际流通巨头的研究;加快结构调整和资本重组,推出重量级大零售商,带动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袁春生  
在高新技术企业,技术是凝聚资金、人才的核心,是企业不断成长的原动力,是企业获取长期竞争优势的主要来源。由于科学技术和知识具有时效性,技术变迁使产品生命周期更加短促,因而成熟期高新技术企业面临着很大的技术风险。本文从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特点出发,提出成熟期高科技企业技术创新的四种模式“内生”型——自主创新;投资入股型——创建研发联合体;核心技术外取型——并购;研发价值链分解型——外包。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广  
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产业飞速发展。信息产业的发展得益于整个产业链的不断的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模式按创新主体在市场竞争中的地位分为领先创新、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按创新激励程度分为渐进性创新和突破性创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IT企业也有这几类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战略的采用,应结合自身的资源特点、技术积累和用户积累。相当多的IT企业在跟随创新与模仿创新方面取得成功。对于中小IT企业或初创性企业来说,若结合自身的优势、自身的资源,聚焦于特定客户群或特定的技术领域而采取跟随创新和模仿创新,则成功的可能性就会大一些。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周诗萌  
一、创新模式初探。(一)时间银行。20世纪80年代,伦敦经济学院的资深研究员埃德加·卡恩首次提出并创设了时间银行模式,1990年第1家时间银行在美国成立,至今已有超过1000家时间银行遍布世界六大洲的26个国家。所谓时间银行,就是把志愿者参与的公益服务的时间存进时间银行,当自己遇到困难需要服务时,便可以用时间银行里的存储"时间"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华盛   林超   徐金海  
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新业态和新动能,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论文从农业多功能性的横向拓展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出发构建了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典型案例归纳了“合纵连横”的农业绿色发展创新模式和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江苏部分地区创新出了“农文旅融合”和“农食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合纵连横”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推进了农民增收,并实现了农村增绿,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发挥产业融合在农业绿色发展当中的作用,需要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激发农业绿色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曾华盛   林超   徐金海  
产业融合发展作为新业态和新动能,为农业绿色发展的推进提供了新思路和新方案。论文从农业多功能性的横向拓展和产业链的纵向延伸出发构建了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农业绿色发展的分析框架,并基于典型案例归纳了“合纵连横”的农业绿色发展创新模式和做法,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发现,江苏部分地区创新出了“农文旅融合”和“农食融合”的绿色发展模式,通过“合纵连横”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推进了农民增收,并实现了农村增绿,形成了农业绿色发展的“良性循环”。为进一步发挥产业融合在农业绿色发展当中的作用,需要进行机制体制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农业绿色产业体系建设,激发农业绿色发展主体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完善农业绿色发展的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婷  
伴随我国进入到新常态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品牌性的成长,出现了跨界化、融合化、资本化的三个发展特征。不过这一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门槛较高两个问题,因此本文就今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模式的创新路径、发展策略、实施保障进行探究,提出了加强品牌效应服务型版块的发展,努力营造产业链上的利基市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品牌的流通化市场的培育等策略建议,为今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应化、市场化、战略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的价值和实践借鉴的作用,并且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高速发展和国际化带来策略依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盛婷  
伴随我国进入到新常态发展时期,文化创意产业得到了一定的品牌性的成长,出现了跨界化、融合化、资本化的三个发展特征。不过这一产业的发展已经出现了缺乏品牌效应和市场竞争门槛较高两个问题,因此本文就今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品牌模式的创新路径、发展策略、实施保障进行探究,提出了加强品牌效应服务型版块的发展,努力营造产业链上的利基市场,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加强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品牌的流通化市场的培育等策略建议,为今后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效应化、市场化、战略化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的价值和实践借鉴的作用,并且为我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