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421)
- 2023(17899)
- 2022(15214)
- 2021(14302)
- 2020(11997)
- 2019(27552)
- 2018(27251)
- 2017(52365)
- 2016(28315)
- 2015(31580)
- 2014(31343)
- 2013(31301)
- 2012(28676)
- 2011(26001)
- 2010(26327)
- 2009(24731)
- 2008(23452)
- 2007(20900)
- 2006(18711)
- 2005(16501)
- 学科
- 济(114796)
- 经济(114662)
- 业(83893)
- 管理(75862)
- 企(59736)
- 企业(59736)
- 农(53402)
- 方法(51668)
- 数学(46057)
- 数学方法(45481)
- 中国(36121)
- 农业(35721)
- 财(29817)
- 业经(29142)
- 融(28781)
- 金融(28780)
- 银(28255)
- 银行(28191)
- 行(27194)
- 制(25094)
- 贸(24813)
- 贸易(24796)
- 地方(24320)
- 易(24276)
- 学(23252)
- 技术(17693)
- 务(17625)
- 财务(17552)
- 财务管理(17516)
- 理论(17186)
- 机构
- 学院(405545)
- 大学(403824)
- 济(164052)
- 经济(160648)
- 管理(158101)
- 理学(137688)
- 理学院(136212)
- 研究(136075)
- 管理学(133598)
- 管理学院(132905)
- 中国(107886)
- 农(86491)
- 科学(85301)
- 京(84966)
- 财(74828)
- 所(69020)
- 业大(68691)
- 农业(67067)
- 中心(63788)
- 研究所(62997)
- 财经(59992)
- 江(58391)
- 经(54707)
- 北京(53261)
- 范(51350)
- 师范(50784)
- 经济学(49228)
- 院(48096)
- 州(47918)
- 经济学院(44766)
- 基金
- 项目(277388)
- 科学(216300)
- 基金(200793)
- 研究(199744)
- 家(176589)
- 国家(175057)
- 科学基金(148795)
- 社会(126276)
- 社会科(119483)
- 社会科学(119451)
- 省(109304)
- 基金项目(106554)
- 自然(96900)
- 自然科(94618)
- 自然科学(94593)
- 自然科学基金(92857)
- 划(91353)
- 教育(90323)
- 资助(82896)
- 编号(81681)
- 成果(65399)
- 重点(61922)
- 部(60803)
- 发(59924)
- 创(57495)
- 课题(55523)
- 创新(53642)
- 科研(53176)
- 国家社会(52067)
- 教育部(51440)
- 期刊
- 济(178556)
- 经济(178556)
- 研究(116642)
- 农(85830)
- 中国(76581)
- 学报(70666)
- 科学(62219)
- 农业(57715)
- 财(53432)
- 大学(53364)
- 管理(53228)
- 学学(51001)
- 融(49310)
- 金融(49310)
- 教育(38783)
- 业经(34171)
- 技术(32330)
- 财经(28441)
- 经济研究(27539)
- 业(27216)
- 问题(25285)
- 经(24198)
- 版(21644)
- 科技(20289)
- 业大(19963)
- 理论(19739)
- 技术经济(19494)
- 统计(18600)
- 贸(18571)
- 实践(18033)
共检索到5948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赵琪 张帆
普惠金融作为缓解相对贫困的重要金融体系,有利于消除农村地区金融歧视的现象。文章基于普惠金融与贫困减缓的事实,利用理论和实证阐述了普惠金融对农村支出型贫困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普惠金融对农村支出型贫困有明显的减缓效果,并且普惠金融可得性和金融使用性的减贫效应显著。最后提出完善普惠金融发展体系、培育农民金融意识和提高发展型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志龙 李雨臻
基于2011—2022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经验数据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效果、机制与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显著缓解了农村相对贫困;进一步通过变更系统GMM估计方法、替换变量处理以及样本期间波动性问题处理等方式进行检验,研究结论依然稳健;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通过显著增加信贷规模、改善信贷结构和提高信贷质量等信贷供给机制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还通过显著促进创新创业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异质性分析表明,在非农经济比重较高、经营性收入占比较高和受教育程度较高的省份,且在数字普惠金融覆盖率、使用深度和数字化程度较高的组别,数字普惠金融的农村相对贫困缓解效应更为显著。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冉陆荣
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于相对贫困治理,成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重要助力。在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普惠金融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程度和方式尚未可知。选取2011—2020年我国31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面板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对减缓农村相对贫困的具体影响。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对缓解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能有效缓解农村相对贫困,覆盖广度对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为缓解农村相对贫困,实现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有机衔接,要充分利用数字普惠金融手段,加强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硬件条件;建立信用评估机制,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供给广度;基于"三农"发展视角,营造数字普惠金融缓解农村相对贫困的良好环境;完善监管体系,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在缓解相对贫困中的风险规避能力。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杨春红 郭继涛
基于中国2011—2021年和2011—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运用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相对贫困的影响机制及空间效应。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中介效应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支付、信贷、保险和收入分配等渠道缓解农村相对贫困,且支付渠道的减贫效果更好;空间效应分析结果显示,数字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本地区的相对贫困,但空间溢出效应尚不显著。因此,要继续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对农村相对贫困群体数字金融素养的提升和加强区域合作,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作用,助力农民共同富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蒲丽娟
普惠金融具有全面性、匹配性和可持续性,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具有非常广泛的应用前景。从当前来看,未建立参与主体间的顺畅沟通机制、未形成有效的信贷资金循环路径以及未建立以市场力量主导的金融扶贫配套政策,是阻碍普惠金融在农村反贫困战略中应用的几个突出问题。与此同时,农村金融体系本身存在的金融供求不平衡、金融覆盖面窄、农村金融供给的深度不够、金融服务与扶贫需求存在较大出入等问题,更需要在农村反贫困战略实施中,加大普惠金融体系的构建。应该通过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农村金融扶贫体系,从金融扶贫利益协调机制入手完善相关制度保障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红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晓红
文章从相对贫困治理的三个方面构建了农村相对贫困治理评价指标体系,以2010—2020年中国30个省份面板数据为研究基础,利用半参数模型从全国、区域层面实证检验了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各维度的影响效应。结果显示,从全国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均对农村权利贫困治理水平提升产生正向影响。从区域层面看,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作用效果存在区域异质性。从时间维度看,样本期内数字普惠金融与农户信贷可得性对农村相对贫困治理的影响表现出波动式变化趋势。据此,提出应加强政府在宏观层面指引、实施差别化政策、发挥金融机构作用,从而不断提升农村相对贫困治理水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陈海龙 陈小昆
以2011—2019年31个省份面板数据为样本,借助面板中介变量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有效改善了相对贫困,其中数字普惠金融覆盖广度的改善效应最大,使用深度的改善效应最小;工资性收入是数字普惠金融改善相对贫困的反向中介因素,数字普惠金融促进了工资性收入增长,工资性收入增长却抑制了相对贫困的改善;数字普惠金融通过工资性收入形成新的收入分配"极化"效应,且"极化"效应使得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部分地被抵消,最终弱化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相对贫困的改善效应;数字普惠金融对工资性收入的增长效应越大,工资性收入对相对贫困的极化效应越明显。
关键词:
工资性收入 内部极化 中介效应模型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昭楠 李钰婷 刘树梁 刘七军
随着绝对贫困的全面消除,我国将进入以相对贫困治理为核心的扶贫工作新阶段,进一步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减缓相对贫困的效应至关重要。利用宁夏3县区9村426户田野调查数据,运用熵值法、A-F法、Logit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在测算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和识别多维相对贫困家庭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多维相对贫困的影响效应,探讨其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宁夏农村地区中经济维度的“贫”已基本得到消除,但健康、教育、安全饮水和卫生厕所等因素导致的相对之“困”依然严峻。农户在数字普惠金融的结算、储蓄和信贷服务已有部分涉及,但对互联网投资、互联网保险等深层次金融业务的参与尚且较低。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权重下的相对贫困均有显著的减缓作用,并且随着剥夺维度提升其减贫作用呈增长态势。数字普惠金融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电商意愿及行为、增强健康意识、促进消费进而达到缓解相对贫困之目的。因此,为减缓宁夏农村家庭相对贫困状况,需注重农户自我发展能力提升与农村生活标准改善,深化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深度,充分发挥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助农作用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符洪瑞
本文通过利用中国31个地区2010~2016年的面板数据,测算各地区的普惠金融指数。以农村贫困发生率为被解释变量,引入普惠金融指数和其它变量作为解释变量,构造固定效应变截距模型来检验普惠金融对贫困发生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普惠金融发展程度存在地域上的差异,普惠金融的发展程度越高,农村贫困发生率就越低;在其它变量中,提高居民受教育程度,加大政府支农力度和改善经济生产结构均有利于降低农村贫困发生率,有助于脱贫。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贫困发生率 面板数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齐红倩 张佳馨
解决多维相对贫困问题并降低贫困脆弱性是保证我国减贫成果可持续的关键。本文使用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构建村庄层面的农村普惠金融指数、农村多维相对贫困指数和贫困脆弱性指标,使用双变量probit模型,分析农村普惠金融对多维相对贫困与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研究发现:现阶段影响农村家庭轻度和深度多维相对贫困的重要非经济因素是农民信息获取劣势和受教育程度不足,且深度贫困脆弱性家庭占比居高不下是造成未来农村脱贫人口返贫的主要风险;虽然我国的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存在区域非均衡性,但整体上农村普惠金融能有效缓解农村家庭的多维相对贫困和轻度贫困脆弱性,而对深度贫困脆弱性的减缓尚需结合其他手段;降低农村家庭面临的信贷约束,是农村普惠金融促进其摆脱多维相对贫困并降低贫困脆弱性的重要渠道。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支付环境 农村金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吉海芳
我国普惠金融的发展是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被明确提出,基于我国城乡发展存在较大差异性的现实,加快农村地区金融服务发展,是当前我国普惠金融发展的重点,而现代化支付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发展农村普惠金融体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结合现阶段农村支付环境建设在我国贫困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困境,并以河南省卢氏县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为案例,在目前贫困地区农村支付环境现状的基础上,分析影响其支付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针对当前在发展普惠金融的背景下,深入开展农村支付环境建设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普惠金融 农村支付环境 农村金融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赵郁馨,张毓辉,陶四海,万泉,黄结平,王丽
“农村居民现金卫生支出的贫困影响案例研究”是“卫生领域公平性系列研究”的组成部分。运用公平性测量方法,对黑龙江省农村地区进行案例研究,测量不同贫困标准下现金卫生支出对农村居民贫困的影响,然后,以绝对贫困线为标准分析不同现金卫生支出成分和不同社会经济群体间影响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深入讨论。
关键词:
公平性 现金卫生支出 贫困影响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玉丽 马正兵
发展普惠金融是中国金融体制改革和发展的战略选择。精准脱贫是党中央确定的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因此,将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和精准脱贫结合起来加以推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中国22个省区市面板数据系统广义矩估计的动态分析和面板门槛回归分析发现,中国农村普惠金融发展助力减贫的福利影响存在"U型"的多重门槛效应,且无论在哪一门槛区间,农村普惠金融发展都显著正向作用于农村贫困地区人口减贫的福利增益。为此,农村普惠金融助力扶贫需要持续发力。更为重要的是,将农村普惠金融扶贫与教育扶贫结合起来,则教育的脱贫功效和福利增益非常显著。因此要将资金扶贫、教育扶贫和金融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