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19)
2023(7424)
2022(5620)
2021(5258)
2020(4417)
2019(10029)
2018(10730)
2017(20454)
2016(11685)
2015(13424)
2014(13710)
2013(12863)
2012(11767)
2011(10648)
2010(11087)
2009(10605)
2008(10762)
2007(9864)
2006(9297)
2005(8774)
作者
(32729)
(26837)
(26695)
(25994)
(17012)
(12638)
(12426)
(10346)
(10310)
(9752)
(9037)
(8825)
(8691)
(8616)
(8297)
(8172)
(7958)
(7835)
(7770)
(7761)
(7119)
(6642)
(6584)
(6184)
(6090)
(6077)
(6017)
(6011)
(5429)
(5314)
学科
(43345)
经济(43294)
管理(26879)
(24065)
中国(19763)
(18010)
企业(18010)
(15546)
(14404)
方法(14154)
数学(12249)
数学方法(12148)
业经(11713)
教育(11209)
(11062)
银行(11046)
(10708)
(10652)
(10385)
(9654)
金融(9654)
农业(8758)
(8538)
贸易(8531)
体制(8412)
(8344)
地方(8256)
(7860)
制度(7855)
(7854)
机构
大学(165144)
学院(159998)
(67228)
经济(65515)
研究(60572)
管理(54153)
中国(46404)
理学(44425)
理学院(43910)
管理学(43065)
管理学院(42763)
(36744)
(35648)
科学(32729)
(30686)
研究所(27074)
(26627)
财经(26244)
中心(25909)
(24936)
(24745)
师范(24544)
北京(24505)
(23604)
(22009)
(21189)
经济学(20965)
业大(20597)
师范大学(19352)
财经大学(19121)
基金
项目(91707)
研究(74415)
科学(70351)
基金(62305)
(52706)
国家(52207)
社会(44883)
科学基金(43282)
社会科(42292)
社会科学(42281)
教育(36720)
(36378)
编号(32890)
基金项目(31971)
成果(30344)
(30113)
资助(25229)
课题(24396)
自然(24333)
自然科(23678)
自然科学(23669)
自然科学基金(23239)
重点(21124)
(20929)
(20863)
(20331)
(19924)
项目编号(19668)
(18843)
大学(18465)
期刊
(84800)
经济(84800)
研究(61385)
中国(42608)
教育(33657)
(26103)
(23471)
管理(22704)
学报(21677)
(20459)
金融(20459)
科学(19450)
大学(17659)
农业(15486)
学学(15115)
经济研究(13805)
技术(13742)
财经(13476)
业经(13389)
问题(11775)
(11738)
图书(11285)
(10336)
国际(9437)
理论(8683)
(8460)
书馆(8424)
图书馆(8424)
(8046)
(7918)
共检索到2726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李胜利  
较为突出的是国内生源的减少、成人教育生源的增加以及境外生源的补充。人的自由、全面、充分、可持续发展的教育需求将得到进一步满足。以注册入学为主、多元招生方式并存的招生新常态将日渐形成。展望2030,在"全纳、公平、有质量的教育和全民终身学习机会"的教育愿景引领下,以高等教育普及化趋势为主线,构建起与之相匹配的中国高校招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潘懋元  
在高等教育从大众化阶段向普及化阶段转变的过程中,规模的扩张必将引起性质的变化,学生接受高等教育将由权利变为义务。当前我国正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为帮助学生更好地履行上大学的义务,今后高校可试行"套餐式"招生录取方式,高校各专业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套餐,学生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与特长选择专业,双向自主选择,实现从选拔性考试向适应性选才的转变。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维和  
从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大学生群体的内在差异性不断扩大的现实出发,从历史与现实、社会文化背景、地区与个体本身三个方面描述这种差异性,以及扩大学生学习选择性的时代要求,进而从增加课程数量、丰富课程类型,以及改革学程时长的角度,分析大学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路与途径,特别是分析了学程改革的难点及其对大学教学管理与教师的挑战。同时,从创新人才的成长与培养,构建大学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制度空间的层面,进一步阐明这种课程与学程改革的意义与价值。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嵩迪  胡蝶  
高校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公平发展的重要举措,彰显着高等教育的社会效益。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已迈入普及化新阶段,对于高校学生资助提出了新要求、新挑战,而美国在普及化阶段多年的学生资助实践中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与教训。通过对比中美高校学生资助状况,以期促进对中美高校学生资助差距的客观认识,为改革与完善我国高校学生资助制度,警惕与抵御潜在发展风险,实现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更加公平的发展提供借鉴。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华峰  史静寰  周溪亭  
随着高教普及化阶段更多学生进入高校,扎根中国社会文化情境分析现代大学生学习动机的特点,成为深入理解学生、改进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方式的重要基础。本研究借助对"自我"概念的分析,结合有关中国学习者的研究,建构了兼顾自我生发和社会规范的整合性学习动机分析框架。借助清华大学"中国大学生学习与发展追踪研究"调查数据,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描述性统计和多元回归分析发现:(1)这一分析框架在中国情境中具有合理性,得到全国性定量调查数据的支撑和验证。(2)社会规范型动机略高于自我生发型动机水平,不同类型学生群体表现出差异性的学习动机特点。(3)两类动机均与学生学习收获显著正相关,自我生发型动机作用更大。两类动机相互作用对学生学习收获产生更大影响。本研究提出,要认识到社会规范型动机的高水平是中国文化情境、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发展阶段特点共同影响的结果,要采取举措提升学生的"学习志趣"水平,并扎根中国本土建构大学生学习与发展理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崔亚楠  文雯  刘惠琴  
进入普及化阶段后,中国高等教育将经历由"大"到"强"的转变,高等教育系统的内部结构将更为成熟,同时与外部社会结构的联系将更为紧密。通过对比分析中国和美国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的层次结构和科类结构以及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经济、人口要素的关系发现,中美两国在高等教育系统内部结构上各有特点,这反映了两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历程;但中国高等教育与外部经济水平和人口压力的匹配程度与美国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对此,要继续优化高等教育内部结构,提高高层次人才培养规模,处理好文理学科的比重和关系;要着力增强高等教育与外部社会结构的协调性和适应性,提高高等教育经费投入,加快建设终身学习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钟秉林  
2019级新生入校后,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超过50%,进入普及化阶段。中国高等教育需要应对一系列新的挑战。美国教育学者马丁·特罗认为,普及化阶段的高等教育与精英阶段和大众化阶段不同,其目的不再是培养政治或者技术精英,而是为了适应快速发展的社会和技术变革,培养多样化人才。普及化阶段,高等教育结构将更趋多元,课程之间、学习与生活之间的界限将被打破;社会公众接受优质高等教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董立平  
高等教育的价值重心逐步从知识价值、社会价值转变到个体价值。专业性大学、应用型院校、职业技术技能型院校趋于更为多样的结构特征。教学方式方法更为强调学习者的积极主动性,强调师生主体互动合作。普及化高等教育阶段不仅仅是数量、规模上的逐步增大,更标志着高等教育系统在价值、功能、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刘晖  
2020年2月至今,三个关系教育质量的重要文件先后发布,分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化新时代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2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2020年10月13日)和教育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实施方案(2021-2025年)》(2021年1月21日),其核心均围绕"教育质量",其目标均指向"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杨哲  陈一  张阳  
我国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之后,将从追求规模扩张转向注重内在质量。一方面,普及化阶段的学生生源、价值观念、求学目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手段等方面的改变巨大,原有精英化教育的方法和标准已经不能适应学生群体的变化。另一方面,随着国家实施工程教育认证和课程思政等质量提升工程,以及疫情防治常态化的影响,对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信息化教学能力、思政素养和工程实践能力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在高等教育普及、工程教育认证及课程思政的背景下,通过对当前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的要求分析,探究提升教师课程思政、工程实践和信息化教学能力的思路、途径和措施。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罗先锋  黄芳  
通过应用日本学者金子元久普及化理论的分析框架,从就学者和院校机构两个维度客观描述了中美两国高等职业教育在普及化阶段的横向扩大、纵向延长及高质量无边界化三个侧面的变化。梳理发现在扩大就学者高等教育入学机会方面,中国的高等职业教育以适龄和低收入家庭背景的学生为主,美国则以非全日制、非传统年龄、女性学生为主,并显著推进了少数族群的教育公平。顺应进入普及化阶段的需要,中美高等职业院校在多样性、多功能性和开放性方面都进行了很多实践,且形成了以公立职业院校为主,私立院校为辅的体系。未来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平衡入学机会扩大和质量提升问题,回应人口结构、经济结构及社会价值观和行为的变化,积极融入终身教育体系,成...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登云  齐恬雨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向普及化的转变,人才培养的理念、目标和方式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高等教育进入普及化阶段后,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人才的内涵将会更加丰富。同时,高等教育内部出现的结构转型、国内经济发展水平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都将给普及化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带来挑战。为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高校应以多元化的人才观为指导,在教学模式、教育形式、培养体系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张亚群  
在总结、分析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我国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三大趋向,即选拔性教育考试的重心上移、学位类型分化与招生标准的多样化、自主选拔与统一考试的优势互补的基础上,提出了保障入学考试公平、提高选拔效率、确保各类研究生的培养质量等对策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梁柱  廖非  
文章通过现场交流和问卷调查相结合等主要形式,对部分已实施高职单独招生改革试点的省市招生考试院、招生计划管理部门、高等职业院校和在校学生进行调研,结合通过其他各种途径收集的相关资料,认真研究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的现状、成功经验,以期为高职院校进一步开展单独招生改革试点工作提供借鉴。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高宏赋  
高等教育普及化给民办高校文化育人提出了新挑战、新课题,也带来了新机遇。民办高校文化育人面临学校缺少社会文化认同、缺乏文化积淀、教师对学校缺少文化认同、学生对学校缺乏信任等现实问题和困境。民办高校应树立社会市场营销理念,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用心培育顾客文化;坚持以教师为根本,精心构建"奋斗者"文化;坚持以未来市场为导向,涵育适应社会的通识文化;坚持以国学教育为载体,传承创新以校为家的感恩文化,从而达到文化育人的目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