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3(2747)
2022(2489)
2021(2426)
2020(2301)
2019(5549)
2018(5900)
2017(12400)
2016(6245)
2015(7301)
2014(7181)
2013(7620)
2012(7445)
2011(7158)
2010(7326)
2009(7124)
2008(7026)
2007(6437)
2006(6336)
2005(6078)
2004(5288)
作者
(18600)
(14964)
(14908)
(14545)
(9591)
(7160)
(6973)
(5718)
(5700)
(5686)
(4976)
(4929)
(4816)
(4799)
(4649)
(4619)
(4606)
(4510)
(4323)
(4243)
(4090)
(3658)
(3619)
(3593)
(3487)
(3406)
(3389)
(3266)
(3098)
(2996)
学科
(25360)
经济(25336)
管理(15382)
(12824)
中国(11124)
方法(10538)
图书(10196)
书馆(9695)
图书馆(9695)
数学(9593)
数学方法(9470)
(9165)
企业(9165)
(7115)
(6750)
工作(6422)
(6394)
贸易(6387)
(6271)
(6098)
(6038)
(5992)
银行(5989)
(5885)
(4733)
金融(4733)
(4587)
(4432)
(4343)
税收(4308)
机构
大学(99443)
学院(92455)
(39441)
经济(38498)
管理(34796)
研究(30775)
理学(28250)
理学院(27912)
管理学(27458)
管理学院(27226)
中国(25782)
(21879)
(21670)
图书(20686)
书馆(20145)
图书馆(20143)
财经(16566)
科学(16364)
(15514)
(14866)
北京(14847)
(14842)
(14047)
师范(13975)
中心(13616)
研究所(13522)
(13273)
经济学(12453)
财经大学(12135)
经济学院(11311)
基金
项目(49390)
研究(40270)
科学(37378)
基金(34850)
(28858)
国家(28641)
社会(24925)
社会科(23614)
社会科学(23607)
科学基金(23389)
编号(19422)
成果(19026)
基金项目(17946)
教育(17800)
(17249)
(14918)
资助(14594)
项目编号(13145)
(12445)
自然(12445)
自然科(12109)
自然科学(12103)
自然科学基金(11873)
(11568)
课题(11429)
(10523)
研究成果(10397)
重点(10332)
国家社会(10267)
教育部(10125)
期刊
(46004)
经济(46004)
研究(32058)
图书(28135)
书馆(22872)
图书馆(22872)
中国(18278)
(14704)
学报(14065)
管理(12737)
(11492)
金融(11492)
大学(10587)
教育(9982)
科学(9713)
(9528)
经济研究(8469)
财经(8321)
(7824)
论坛(7824)
情报(7521)
业经(7453)
(7420)
学学(7377)
(7172)
技术(7122)
问题(7005)
理论(6696)
农业(6285)
国际(6148)
共检索到1639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黄少明  
文章介绍了二十世纪初,在我国出现的“图博合一”的图书馆。这类图书馆既是公共图书馆,同时又兼为博物馆,一馆两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当时公立博物馆的空缺,从而发挥了双重的社会教育机构的作用。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辛复  
以往有关图书馆史的资料多把藏书楼看作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主要来源,认为我国的公共图书馆多由藏书楼演变而来。其实,藏书楼只是公共图书馆的来源之一,在此之外,书院、官书局和个人捐赠也为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的创建,提供了包括馆舍、图书在内的物质基础,因而,同样也是我国早期公共图书馆的重要来源。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新成  赵慧清  
"天人合一"作为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精神,其本质是人与自然的和谐,人与天地万物是相互依存的,是一个和谐整体。建立和谐生存世界归根到底是人的问题,人是自然界生命价值的承担者与呵护者,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历史主体。传统"天人合一"思想运用于现代图书馆文化建设中,就是要在图书馆工作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和精神,提供人性化服务,为读者创造一个亲切、温馨、宽松、和谐的读书环境。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王永东  
图书馆藏借阅合一服务是借阅分别服务的发展。文章对公共图书馆藏借阅合-服务中面临的书刊排架标准、书刊报废规范、人员编制管理规范等问题进行探讨,希望能引起各方重视。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王彦力  杨新涯  罗丽  
[目的/意义]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数字资源的激增导致以纸质文献为核心的传统目录学面临巨大挑战,文献整理和组织体系急需变革。[方法/过程]纸电合一的图书馆目录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打破-重组"的过程,将打破数字资源之间的壁垒,进行纸本文献资源和数字文献资源的重组与整合,由此建立起庞大的元数据仓储,并进一步将这些数据服务于各类目标群体或场景。[结果/结论]图书馆可基于此实现同时对纸本资源和数字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并利用这些数据在文献组织、文献情报分析方面开展多项创新利用,从而实现由"参与"学术研究到"引领"学术研究的转变。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张琦  王蕾  
文章在全面回顾和总结了汶川地震一年来"图书馆家园:援助图书馆人计划"发起、开展援助行动等概况的基础上,从"知行合一"的角度探讨该计划对传承和发扬图书馆精神的重要意义与价值。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李斯  唐琼  
从印象管理理论的视角将高校图书馆微博视为其表演的前台,使用内容分析法分析高校图书馆微博所扮演的角色形象特征,得出高校图书馆微博试图呈现的形象:优质信息服务形象、阅读文化倡导者形象、热爱校园文化形象、关注微博舆论形象、励志形象、乐于互动形象、亲切幽默形象。文章认为高校图书馆微博形象继承了高校图书馆优质信息服务形象和阅读文化倡导者形象,其他的形象对其刻板印象有所突破,并为其形象增添了新的内容。建设高校图书馆微博的良好形象,需要重新定位微博上高校图书馆与用户的关系。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锐  
中国与西方都有讲天人合一的传统,以天人合一为中国特有的思想恐难成立。余英时从轴心时代的文明突破来讲中国独特的内向的天人合一,其实也有很多问题。因此,如果要研究中国的天人合一之说,应该更深入细致地分析。对此,张岱年曾指出天人合一有两种意义:一是天人相通,二是天人相类。结合近来出土的简帛材料和有关传世文献,可以发现张岱年的说法还有需要补充的地方。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共有的思想基础是天人感应。儒学大讲天人感应的灾异学说,将宇宙论和人事相结合,其发展的一个方向是子思《中庸》的圣人"赞天地之化育",另一个方向则是将人世伦理说为天之规则。这两种说法都有更早的思想来源,且都有修养方法。诸子百家说天人合一,有不同的"合",或合于圣人君子,或把人伦合于天常,或合于天道而非人道,或合于天而非人,乃至非圣人。而即使讲天人之分的荀子,也在讲天人合一于人。
[期刊]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作者] 职珂珂  陆铭  
为增强图书馆微博营销影响力,制定个性化营销方案,对微风云榜中高校图书馆微博进行调查,分析这些微博的基本情况、身份信息及个性化模块展示,归纳出高校图书馆微博增加粉丝及内容吸引力的秘诀,提出了在头像、标签、简介、基本讯息、增添模块等方面进行个性化建设的建议。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傅荣贤  
百余年来出土的大量简帛实物,以物证的形式纠正了基于传世文献而得出的关于古书的形制、体例、分类、版本、辑佚、校勘等方面的认识偏差。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文献学意义上的"图书"层次,而没有上升到文献收集、整理、保存和利用的"图书馆"的水平之上。并且,现代图书馆学理论也没有为简帛文献学研究提供价值标准和思维框架,文献学意义上的"图书"研究仍处于受材料或实物左右的经验性语境之下。利用出土简帛研究我国早期图书馆的基本面貌,需要由清理材料过渡到清理思想,在传统考据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创新和意义揭示。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邓咏秋  张晴池  
《近代图书馆档案汇编(第一辑)》收录1929—1948年私立武昌文华图书馆学专科学校档案。文华图专是民国时期成立最早、存在时间最长、办学水平较高的一所图书馆学教育机构,不仅为民国乃至建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而且也培养了不少有名的档案学人才。文华图专在长期办学的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珍贵档案资料,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蔡屏  
指出高校图书馆微博存在定位不明确、内容主题混乱、实质内容缺乏等问题,若要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需确保高校图书馆微博具备信息服务、自我宣传、相互学习、建立联系四项基本功能。最后,对如何更好地发挥微博的各项功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邢文明  潘琦  姜勇峰  
绝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开通微博和微信公众号,但并未对这两种应用进行区分,发布内容基本相同。为弄清这两种应用的区别和联系,以便图书馆根据各自的特点与优势有针对性地利用,文章分别选取微博“粉丝数”和微信公众号“预估粉丝数”排名前十的高校图书馆作为样本,从微博、微信的推送频率、推送内容、信息表现形式、信息时效、与用户互动和运营效果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两者异同,提出针对性建议。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黄红梅  王雪莲  
介绍了微博的起源、现状和传播学特征,在此基础上与手机图书馆的服务对象、服务方式、发展趋势、应用领域进行了对比分析,并结合微博在图书馆的实践形式,阐述了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应用的可行性,进而对微博在手机图书馆中的应用模式和定位进行了探讨。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宋鸿  王汉栋  
介绍了博库书城的战略运作和取得成功的一些服务细节,对比分析了博库书城和图书馆的优劣势,提出图书馆应该汲取博库书城的经验,在做深做细方面加大力度,注重服务形式多元化、服务内容深度化、服务功能无障碍化,其中深度要比广度更重要。指出只有以发展、变化的眼光时刻关注图书馆事业在发展中遇到的新情况,才能更好地把握形势,跟上发展的潮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