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385)
- 2023(9362)
- 2022(8456)
- 2021(8149)
- 2020(6920)
- 2019(16238)
- 2018(16511)
- 2017(32650)
- 2016(17667)
- 2015(20128)
- 2014(20331)
- 2013(20352)
- 2012(18727)
- 2011(16988)
- 2010(16986)
- 2009(15648)
- 2008(15180)
- 2007(13132)
- 2006(11706)
- 2005(10225)
- 学科
- 济(69907)
- 经济(69828)
- 管理(50555)
- 业(47981)
- 企(39046)
- 企业(39046)
- 方法(34132)
- 数学(29836)
- 数学方法(29543)
- 中国(19935)
- 农(18890)
- 财(17109)
- 学(14971)
- 业经(14921)
- 贸(13804)
- 贸易(13797)
- 制(13697)
- 易(13436)
- 地方(13269)
- 农业(12287)
- 和(11813)
- 银(11719)
- 银行(11686)
- 环境(11350)
- 理论(11315)
- 行(11167)
- 技术(11011)
- 务(10519)
- 财务(10461)
- 财务管理(10438)
- 机构
- 大学(257642)
- 学院(255024)
- 管理(104502)
- 济(100445)
- 经济(98166)
- 理学(90764)
- 理学院(89774)
- 管理学(88396)
- 管理学院(87935)
- 研究(83140)
- 中国(61980)
- 京(55511)
- 科学(51606)
- 财(46928)
- 所(41663)
- 财经(38010)
- 研究所(37913)
- 农(37783)
- 业大(37535)
- 中心(36901)
- 北京(35712)
- 江(34982)
- 经(34422)
- 范(33499)
- 师范(33246)
- 院(30234)
- 农业(29758)
- 州(29320)
- 经济学(29100)
- 财经大学(28329)
- 基金
- 项目(172441)
- 科学(134455)
- 研究(128101)
- 基金(124104)
- 家(107153)
- 国家(106264)
- 科学基金(90723)
- 社会(78288)
- 社会科(74063)
- 社会科学(74042)
- 基金项目(66991)
- 省(66521)
- 自然(59282)
- 教育(58203)
- 自然科(57803)
- 自然科学(57790)
- 自然科学基金(56734)
- 划(56449)
- 编号(54011)
- 资助(51352)
- 成果(43927)
- 部(38287)
- 重点(37856)
- 发(36438)
- 课题(36166)
- 创(35513)
- 项目编号(33464)
- 创新(33040)
- 科研(32934)
- 教育部(32708)
- 期刊
- 济(109249)
- 经济(109249)
- 研究(77202)
- 中国(42421)
- 学报(38446)
- 管理(37818)
- 科学(35858)
- 农(33951)
- 财(32535)
- 大学(28888)
- 教育(27876)
- 学学(26994)
- 农业(24248)
- 融(21534)
- 金融(21534)
- 技术(21450)
- 业经(18554)
- 财经(17704)
- 经济研究(17288)
- 问题(14958)
- 经(14861)
- 图书(14785)
- 理论(14696)
- 实践(13676)
- 践(13676)
- 技术经济(12492)
- 科技(12447)
- 现代(12172)
- 商业(11954)
- 业(11442)
共检索到3648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魏瑞江 孙忠富
简要回顾了我国日光温室的发展历程,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划分为3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的起步阶段、90年代的探索发展阶段及21世纪的快速发展阶段。从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控、小气候变化规律、小气候模拟、温室内小气候与外界的关系、小气候预报、小气候对蔬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小气候调控等7个方面,介绍了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的主要成果和进展;从设施农业可持续发展及生产需求、农业气象业务发展需求、日光温室小气候研究存在的薄弱环节等方面,提出立足防灾减灾的日光温室小气候监测预测技术研究、立足气候资源优势的小气候高效利用技术研究、立足农业气象业务发展的小气候定量分析评估技术研究、立足节能降耗和低碳生产的小气候调控技术...
关键词: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研究进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张亚红 杜建民 李建设
为减少夜间日光温室前屋面的热量损失,采用内设保温幕的方法测试其效果。结果表明:①保温幕的保温效果晴天优于阴天,其保温性表现在对气温的提高上,对土壤温度的提高效果不明显。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1.5℃,幕上温度降低1.6℃,地表温度提高0.4℃;阴天夜间室温平均提高0.9℃,幕上温度降低0.9℃,地温提高不显著。②保温幕的降湿效果晴天优于阴天。晴天夜间相对湿度平均降低3.7%,绝对湿度降低1.48hPa,统计结果显著;阴天相对湿度平均降低2.9%,绝对湿度降低不显著。③日光温室保温幕能起到一定节能效果,晴天节能6%,阴天节能4%。
关键词:
日光温室 保温幕 小气候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周伟 谢嫦 董远德 高益 唐亚杰
在乌鲁木齐地区要实现日光温室越冬生产,保证温室作物的产量和品质,需增加能源供应以维持温室内小气候环境达到作物生长适宜的条件。研究该地区冬季日光温室作物越冬栽培中加温对温室内小气候环境因子的影响,为乌鲁木齐生产型日光温室优化调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选取了位于乌鲁木齐地区西山农牧场的两栋结构相同的日光温室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测试和分析了加温与不加温条件下日光温室内温度、湿度和光照等小气候因子的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在室外温度维持在-14.5~3.7℃的范围时,加温可使温室内夜间空气温度提高10℃,白天提高7℃,后墙温度提高8℃。相比之下,不加温的温室在测试期间白天室内温度可保持在4.0~33.1℃范围内,夜间保持在3.9~9.5℃范围内,后墙温度维持在12.3~19.0℃之间。针对该地区冬季的实际情况,当室外每日平均气温保持在-2℃以上且日照较为充足时,可选择不进行加温的越冬种植方式。而当室外平均温度在-12.0~1.9℃范围内时,根据白天的日照条件和作物对温度的要求,可以考虑在夜间进行加温,以提高温室内的温度。乌鲁木齐地区日光温室进行安全越冬生产时需补充大量的热能,导致生产能耗和成本的增加,在了解温室内小气候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应采用有效的能耗控制策略,满足作物生长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减小能耗,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关键词:
乌鲁木齐 日光温室 小气候 热风加温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赵喆 李兴 王健 郭世荣 蓝盾 倪梦玮
【目的】研究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室内小气候的分布特点,分析其在长江流域的实用性和可行性,为长江流域地区温室的结构设计和生产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别于夏季(2017年6―7月)和冬季(2017年1月和12月以及2018年1月),在新型连栋日光能温室的前跨、后跨、室外设置不同传感器,测定了温室室内和室外气温、相对湿度、辐照度、曝辐量和薄膜热通量等,分析温室气温、相对湿度、气候因子均匀度变化和冬季温室内光照分布的特点。【结果】夏季温室前跨气温日平均值、日最高值与日较差分别为26.84,32.77和9.64℃,比后跨分别高0.53,1.41和1.30℃,但二者以上指标间均无显著差异;后跨相对湿度的日平均值、日最低值及日较差分别为88.05%,69.89%和29.48%,日平均值和日最低值显著高于前跨,而日较差显著低于前跨。冬季前跨日最高气温为22.98℃,较后跨提高了2.35℃;后跨日最低气温为7.18℃,分别比室外和前跨增加了8.26和2.95℃。光照分布上,晴天和阴天前跨的采光时长均显著高于后跨。晴天前跨与后跨日平均辐照度和平均日曝辐量无显著差异,而阴天前跨的日平均辐照度与平均日曝辐量显著高于后跨。晴天和阴天温室前跨日平均透光率均高于后跨。日间温室前跨向后跨传热约56 MJ,夜间后跨向前跨传热约43.27 MJ。【结论】探明了连栋日光能温室小气候变化规律,为其在长江流域地区的周年生产提供了参考。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戴剑锋 罗卫红 李永秀 乔晓军 王成
【目的】建立一个基于温室小气候模型的温室冬季加温所需基础能耗计算机预测系统,为进一步研究中国温室环境的优化调控提供依据。【方法】根据能量平衡原理,综合考虑作物蒸腾对温室运行能耗的影响,建立了温室加温所需基础能耗预测系统。利用温室作物蒸腾和小气候观测试验资料确定了温室小气候模型中的作物参数,并用上海两个Venlo型自控温室2001年~2003年3个冬季的实际耗煤量对系统预测结果进行了检验。【结果】对两个温室冬季加温能耗预测结果与实际耗煤量统计分析回归方程分别为(x和y分别为实际值和预测值)y=0.8526x和y=0.8321x;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5和0.90;相对误差分别为27%和29%。...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明洁 赵艳霞
通过对我国北方地区影响日光温室生产的主要气候因素进行分析,从光、温、风、雪4个方面选取了冬季总辐射、日光温室生产季(10月至翌年4月)阴天日数、年极端最低气温、冬季平均气温、生产季月最大风速均值、年最大积雪深度均值6个因子作为气候适宜性区划指标,采用加权指数求和的评价方法,在GIS技术支持下,对区划指标按照层次分析法确定的权重进行叠加,得到北方地区日光温室发展的气候适宜性区划图,为该地区合理利用气候资源、避免不利气候条件对温室的影响以及科学规划温室发展布局提供了参考依据。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范兴海 黄寿波
综述了我国自 1990年以来农林系统小气候研究概况及进展。农林系统的小气候特征是 :(1)热量平衡的各分量白天为正值 ,夜间为负值。热量平衡的各分量中 ,潜热通量占净辐射的比值最大 ,湍流热通量和土壤热通量均较小。(2 )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植物覆盖度的增加 ,其净辐射、光照强度、温度日较差和风速随之减小 ,但空气湿度增加。 (3)在农林系统中 ,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 ,土温变化的振幅按几何级数减小 ,位相按等差级数落后。土温梯度变化特点与土温变化相似。了解农林系统小气候特征有助于合理选择植物覆盖度、树木高度和树冠结构 ,保持组合的动态平衡 ,提高综合经济生态效益
关键词:
农林系统 小气候 种植模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爱军 乔旭 陈兴武 雷钧杰 赵奇 张宏芝 王美 张金汕 赛力汗·赛 薛丽华
为揭示果麦间作系统内小气候因子的变化规律,利用KS4000手持气象站和SUNSCAN冠层分析系统,对环塔里木盆地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小气候因子进行观测。结果表明:不同果麦间作系统对小麦冠层光合有效辐射量和散射辐射量均有一定的减弱作用。果麦间作系统小麦冠层风速、空气温度和土壤温度均明显降低,相对湿度明显增大,在枣麦、杏麦和核麦间作系统中具有相同的趋势。可见果麦间作栽培模式是一项改善田间小气候,有效防治环塔里木盆地一带常出现的干热风、浮尘和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对农作物造成危害的重要措施,为当地农业生产提供了重要生态保障。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邹秋滢 纪建伟 李征明
为了提高日光温室小气候环境因子的预测精度,达到对温室内环境因子综合控制的目的,提出一种基于Takagi-Sugeno模糊模型的自适应神经模糊推理系统(ANFIS)对温室小气候环境因子进行辨识,建立温室小气候环境因子预测模型,并用所建立的模型对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小气候环境因子进行预测。结果表明:预测值和实测值的拟合关系较好,尤其在光照环境因子的模拟上,相关度甚至达到0.9976,说明基于ANFIS网络进行温室小气候非线性系统辨识是有效的,且该成果对温室小气候智能调控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
温室 模型 ANFIS 辨识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玉鑫 王志伟 赵鹏
该文运用综合因子法和主导指标法相结合的原则对甘肃省日光温室蔬菜生产进行了气候区划。该区划利用甘肃省1971~2000年的气候整编资料,以1月平均气温0℃等温线为一级区划指标,将甘肃省分为北部Ⅰ区、南部Ⅱ区两个一级区,并在北部Ⅰ区做二级分区和三级分区。二级区划采用综合因子原则,利用系统聚类分析法将北部区划分为4个二级区。三级区划采用主导指标原则,将北部Ⅰ区划分为7个三级区。通过分区评述各级区的气候特点,指出在该区内发展温室生产的气候资源优势和不利气象条件,提出各区的温室发展方向。
关键词:
日光温室 蔬菜生产 气候区划 甘肃省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锋 刘威生 卜庆雁 孙猛 张玉萍 郁香荷 刘宁
选择晴天,利用LI-6400光合作用仪每隔1h测定1次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结果表明:9803杏Pn的日变化呈双峰曲线,2次高峰分别出现在10:00和15:00。Pn与光合有效辐射、气孔导度、蒸腾速率的变化规律相同,都表现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与CO2浓度和胞间CO2浓度的变化规律正好相反。9803杏的光补偿点为22.9μmol.m-2.s-1,饱和点为788μmol.m-2.s-1,CO2补偿点、饱和点分别为66.29μmol.m-2.s-1和1199μmol.m-2.s-1。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林川渝
通过测试不同方位模拟温室的透光率日分布情况、总透光率分布情况及光照强度日累计值分布情况,研究提出了建造日光温室的适宜方位范围为真子午169°24′~172°24′
关键词:
日光温室,方位,透光率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С.П.赫洛莫夫
很早以前所提出的气候定义,大多数是各自强调非原则性的分歧,这些分歧曾使许多气候学者不了解他们在研究什么,于是便有人误认为气候学的发展决定于气候定义的确立。事实上,气候定义的确立虽然有困难并且得不出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春 柳芳 黎贞发 刘淑梅 刘德义
环渤海地区是我国设施农业水平较高的地区之一,通过分析影响该地区冬季温室农业生产的温光气候资源发现:温度指标南部优于北部,辽宁地区的温度变化受冬季季风影响呈东北低西南高的趋势;因少有阴雨雪天气,辽西、辽南以及冀北山区的日照时数多于其他地区;综合气候资源分析及聚类分析结果,将该地区划分为4个气候区,较客观地反映了该地区日光温室农业生产的气候区域特点。
关键词:
环渤海地区 气候资源 日光温室 聚类分析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徐云蕾 曾馥平 宋同清 彭晚霞 卢凌霄 俞孜 刘艳
根据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自动观测气象站连续气象观测资料,以农田气象资料为对照,初步分析了次生林小气候特征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喀斯特峰丛洼地次生林对小气候存在明显影响。林内太阳辐射、平均气温和风速相对林外均明显偏低,而相对湿度林内显著大于林外。林内同林外比,太阳辐射年平均降低40.6%,气温偏低0.3℃-5.3℃,相对湿度偏高0.9%-11.4%;风速平均降低0.57 m/s。林内各气象因子变化幅度均明显小于林外,次生林对各气象因子影响明显。各气象因子之间相关性显著,林内外温度相关性最强。
关键词:
次生林 小气候特征 喀斯特峰丛洼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