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34)
2023(9283)
2022(8414)
2021(8092)
2020(6878)
2019(16112)
2018(16461)
2017(32530)
2016(17700)
2015(20186)
2014(20336)
2013(20375)
2012(18764)
2011(16997)
2010(17000)
2009(15648)
2008(15222)
2007(13219)
2006(11727)
2005(10303)
作者
(52780)
(43233)
(43232)
(40992)
(27572)
(20804)
(19684)
(17147)
(16412)
(15528)
(14852)
(14438)
(13685)
(13575)
(13303)
(13168)
(13127)
(12868)
(12416)
(12321)
(10793)
(10711)
(10502)
(9790)
(9784)
(9745)
(9637)
(9631)
(8778)
(8503)
学科
(69064)
经济(68986)
管理(50113)
(47609)
(38863)
企业(38863)
方法(34119)
数学(29821)
数学方法(29526)
中国(19701)
(18592)
(16984)
(15227)
业经(14750)
(13586)
(13564)
贸易(13557)
(13208)
地方(13093)
农业(12042)
(11694)
(11497)
银行(11464)
理论(11263)
环境(11002)
技术(10976)
(10947)
(10468)
财务(10410)
财务管理(10389)
机构
大学(258814)
学院(256114)
管理(103944)
(99314)
经济(97000)
理学(90302)
理学院(89322)
管理学(87900)
管理学院(87450)
研究(83623)
中国(61440)
(55839)
科学(52960)
(46469)
(42522)
(40506)
业大(39303)
研究所(38773)
财经(37727)
中心(36913)
北京(35729)
(35683)
(34150)
(33323)
师范(33045)
农业(31912)
(30294)
(29692)
经济学(28856)
财经大学(28104)
基金
项目(173943)
科学(135154)
研究(127704)
基金(124927)
(108424)
国家(107534)
科学基金(91481)
社会(77704)
社会科(73493)
社会科学(73472)
(67771)
基金项目(67380)
自然(60381)
自然科(58882)
自然科学(58864)
教育(58093)
自然科学基金(57792)
(57187)
编号(53502)
资助(51925)
成果(43668)
(38329)
重点(38229)
(36686)
课题(36143)
(35810)
科研(33434)
创新(33338)
项目编号(33253)
教育部(32594)
期刊
(107918)
经济(107918)
研究(76593)
中国(42803)
学报(41168)
管理(37455)
科学(37405)
(36581)
(32184)
大学(30667)
学学(28814)
教育(27626)
农业(26080)
技术(21339)
(21004)
金融(21004)
业经(18426)
财经(17589)
经济研究(17009)
问题(14844)
(14751)
图书(14700)
理论(14622)
实践(13616)
(13616)
科技(12670)
技术经济(12417)
(12210)
现代(12026)
商业(11896)
共检索到3650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兰清  
1 80年代以来国内旋毛虫病流行概况我国自1881年在福建厦门的猪体内发现旋毛虫以来,目前已有26省(市、区)有该病发生或流行的报道。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商业活动空前兴旺,活畜、畜产品易地贸易频繁,人口流动和膳食结构的改变,以及众多人口与食品卫生管理后滞的矛盾,为本病病原扩散及其流行提供了条件,病例不断增多,流行地区进一步扩大,由此而造成的经济损失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远  
1 流行病学概况1.1 人暴发流行率高、死亡率高旋毛虫病是一种常见的人兽共患病,也是兽医公共卫生的重要研究课题,它不仅在畜牧业生产上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而且对人类的健康也构成严重的威胁。1988~1992年卫生部开展的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的统计资料显示自1965年我国首次发现人体旋毛虫病至1992年共发生人旋毛虫病暴发流行433起(包括发表与未发表起数)、发病人数达17453人、死亡194人,其中56起进行了发表与报道、发病人数2810、死亡23人,发病人数及死亡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克成  
旋毛形线虫是英国学者 Peacock 1828年首次于伦敦人体中发现。Owen 1835年 Rialliet1895年定名:Trichinella spiralis,简称旋毛虫。后来证实由此虫引起的旋毛虫病,是一种世界分布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可感染人和150多种动物。目前,全世界都有本病的发生,尤其以欧美地区为多。对旋毛虫分类学研究是旋毛虫病病原学、流行病学、诊断学以及免疫学防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林明亮  胡天阳  卢学利  张彦庆  何浩  路义鑫  宋铭忻  熊永忠  刘溯一  王裕卿  徐景奇  
本研究用保存在小鼠中的猪旋毛虫、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犬旋毛虫、本地毛形线虫(T.naliva)四种不同来源的旋毛虫隔离种接种断乳仔猪,定期用 ELISA 法检测抗体出现情况,剖杀后用鲜肉及冷冻不同时间的肉制成内汁,进行 ELISA 抗体检测.结果表明:用 ELISA 法检出阳性的时间为: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16d 以后,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在24d 以后;鲜肉肉汁 ELISA 检测结果与其血清结果基本相同;冻肉肉汁检疫中,短期内冷冻对 ELISA 检测结果也影响不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铭忻  周源昌  张桂红  路义鑫  
通过对猪、犬旋毛虫和国际标准隔离种:旋毛形线虫(T.spiralis)和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的研究发现,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小鼠膈肌中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比较早,分别于感染第16d 和18d 出现,第38d 和36d 所有幼虫都已形成保姆细胞,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出现保姆细胞的时间较晚,于感染第20d 和22d 出现,第32d 完全形成.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雌虫体外培养24h 平均产新生幼虫数分别为66.0和76.2,而犬旋毛虫和 T.nativa 分别是28.8和22.0,前二者在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能力上明显高于后二者.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肖治军  张改平  邓瑞广  李学伍  杨艳艳  柴书军  赵东  邢广旭  杨继飞  
观测了旋毛虫南阳猪体分离株的形态大小,测定了其在小鼠和猪体中的繁殖力指数、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的能力和对低温的耐受性。测得该虫株雄成虫、雌成虫和发育充分的肌幼虫的长宽度分别为(1.415±0.164)mm×(0.048±0.014)mm,(2.627±0.246)mm×(0.056±0.018)mm和(1.112±0.185)mm×(0.038±0.013)mm;其在昆明小白鼠和三元杂交猪体中的繁殖力指数分别为(112.0±59.65)和142.5;平均每条雌虫体外产新生幼虫(56.76±5.13)条;在猪肉中的感染性肌幼虫置-32℃36 h或-22℃60 h即全部死亡。结果表明,该旋毛虫南阳猪...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明远  徐克成  
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农牧大学、东北农业大学、首都医科大学、中国医科大学及军事医学科学院协作攻关,对我国不同地域及不同动物的旋毛虫分离株,从生物学特性和基因方面,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鉴定与分析,在国内首次对我国旋毛虫分离株进行了确切的种类鉴定,结果显示在我国已有的12株旋毛虫分离株中存在2个旋毛虫种,即 Trichinella spiralis 及 T.nativa,从而为我国旋毛虫流行病学、诊断及疫苗等基础研究提供了坚实理论基础与实验基础。日前意大利国际旋毛虫鉴定与保藏中心传来最新消息,由我国自行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正山  方莹  
传统的旋毛虫实验方法主要是通过接种肌旋毛虫蚴包囊给大量小鼠,定期解剖检获肠旋毛虫成虫计数来测算旋毛虫成虫在宿主体内的存活时间(即寄生寿命)及动态消长情况。这种研究方法费时、工作量大,也不经济.现采用数学方法较成功地预测旋毛虫成虫寄生寿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传统实验方法:人工感染肌旋毛虫540条给实验小鼠(总数60只),定期剖杀,用玻片刮取小肠的粘膜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罗公平  张彦庆  何浩  姜淑珍  林明亮  宋铭忻  路义鑫  刘溯一  熊永忠  王裕卿  
本试验用来自哈尔滨地区猪、犬体内的旋毛虫和国际标准虫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本地毛形线虫(T.nativa)同时感染猪,在-22℃和-32℃条件下对感染了各旋毛虫的猪肉进行冷冻性试验,结果表明:哈尔滨地区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不耐低温,-32℃冷冻12h,-22℃冷冻48h 全部死亡;而犬旋毛和 T.nativa 对低温抵抗力强,-32℃、72h,-22℃、168h 才全部死亡.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陈春花  李喜仙  阎玉河  邓瑞广  
用旋毛虫基因重组抗原 (TSRA)建立了诊断猪旋毛虫病的快速ELISA诊断试剂盒。用TSRA和旋毛虫肌幼虫排泄 -分泌抗原 (ES)分别对 12份人工感染旋毛虫病猪血清进行快速ELISA检测 ,阳性率为 10 0 %。在猪旋毛虫病发病区随机采集 10 3份血清和肉样 ,分别用TSRA和ES作抗原对血清进行快速ELISA检测 ,结果显示 ,它们与肌肉消化法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5 12 %和 96 3%。研究证明 ,用TSRA组装的诊断试剂盒具有良好的灵敏性、特异性和重复性。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王克领  李春华  马增全  闫玉河  袁文甫  许威光  
用已建立的抗旋毛虫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D_4,E_2)所分泌的单克隆抗体(McAb),经纯化后电泳分析,其重链分子量为55KD,轻链分子量为29KD,符合IgG抗体特点。两株单克隆抗体与旋毛虫阳性猪血清所针对的旋毛虫抗原决定簇相同,都不与猪的其它寄生虫发生交叉反应,与抗原的相对亲和力E_2>D_4,单克隆抗体亲和层析纯化抗原的分子量为49KD,经免疫斑点染色证明为糖蛋白。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何浩  张云贵  石金峰  胡艳君  胡天阳  宋铭忻  路义鑫  熊永忠  刘朔一  曹荣峰  谷作霖  
研究了黑龙江省猪旋毛虫和国际标准株旋毛形线虫(Trichinella spiralis)在猪体内的分布情况。结果表明,猪旋毛虫和 T.spiralis 在猪体内寄生密度较大的部位是:膈肌、舌肌、咬肌、腓肠肌、肩胛肌、肋间肌、颈肌、前腿肌、臀肌和背最长肌寄生密度较小。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常正山  张永年  孙德建  袁以真  施恒华  陈韶红  
据现有资料报道,我国旋毛虫病人群暴发流行区主要集中在:西南片(包括西藏、四川、云南、广西等地区),中原片(包括河南、湖北等地区)及东北片(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这三个片的旋毛虫病除了流行程度不同外,从不同地区,不同宿主采集的旋毛虫其病原生物学特性不尽一致,为了给我国旋毛虫种株分类研究提供基线资料,我们对上述三个片四地区(云南、湖北、河南、黑龙江)的旋毛虫进行了部分病原生物学的研究.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克成  姚春雨  于连富  王虹  
根据 Jean-Dupouy-Camet 报道1.7 kb 基因序列而设计合成的引物,对中国9个地区(哈尔滨海伦猪株、哈尔演五常犬株、黑龙江孙吴猫株、长春犬株、沈阳猪株、河南南阳猪株、湖南十堰猪株、西安猪株、云南大理猪株)的肌组织旋毛虫 DNA 进行了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可见中国猪源旋毛虫均扩增出特异性的602bp 和230 bp 大小的 DNA 条带",而中国犬源和猫源以及正常对照肌组织 DNA 均未扩增出特异性片段.本法对中国猪源旋毛虫可检测到0.02条旋毛虫 DNA,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和敏感性.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窦兰清  傅宝权  牛炳亨  朱兴全  
为了明确猪在免疫旋毛虫抗原和感染旋毛虫肌幼虫后的抗体应答反应,应用 ELISA 法,肌幼虫凝胶层析纯化抗原、新生幼虫和成虫可溶性抗原,对用肌幼虫可溶性抗原、肌幼虫 ES 抗原、成虫可溶性抗原、成虫 ES 抗原、灭活新生幼虫抗原制备的免疫原免疫后猪血清抗体以及攻击感染后的猪血清抗体进行了检测。用肌幼虫纯化抗原检测时,感染猪在感染后7d 抗体即出现变化,第14~21d 时上升较快,第28d 达最高值,抗体可持续6个月以上;各免疫组在第1次免疫后抗体滴度有不同程度升高,第2次免疫后上升较快,其中肌幼虫可溶性抗原及其 ES 抗原免疫组抗体应答较其它几种抗原免疫组强。用成虫可溶性抗原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