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61)
- 2023(12689)
- 2022(10903)
- 2021(9984)
- 2020(8451)
- 2019(19415)
- 2018(19196)
- 2017(37375)
- 2016(20294)
- 2015(23044)
- 2014(23452)
- 2013(23647)
- 2012(22816)
- 2011(21131)
- 2010(21733)
- 2009(20640)
- 2008(20443)
- 2007(18631)
- 2006(16969)
- 2005(15788)
- 学科
- 济(109876)
- 经济(109779)
- 管理(51701)
- 业(49966)
- 方法(39794)
- 企(36526)
- 企业(36526)
- 数学(34412)
- 数学方法(34176)
- 中国(31021)
- 地方(28735)
- 农(27656)
- 业经(21470)
- 财(20648)
- 学(20568)
- 农业(18826)
- 制(18778)
- 贸(18066)
- 贸易(18050)
- 易(17348)
- 银(17036)
- 银行(17007)
- 地方经济(16803)
- 行(16507)
- 融(16462)
- 金融(16460)
- 环境(15295)
- 发(14818)
- 和(14011)
- 理论(12868)
- 机构
- 学院(311254)
- 大学(310573)
- 济(138890)
- 经济(135937)
- 研究(115180)
- 管理(111828)
- 理学(93897)
- 理学院(92643)
- 管理学(91222)
- 管理学院(90605)
- 中国(87989)
- 科学(69030)
- 京(67674)
- 财(63788)
- 所(60181)
- 研究所(54017)
- 农(52799)
- 中心(51138)
- 财经(49703)
- 江(48978)
- 经(44722)
- 北京(44043)
- 范(43975)
- 经济学(43968)
- 师范(43587)
- 业大(42999)
- 农业(41274)
- 院(40616)
- 经济学院(39408)
- 州(39126)
- 基金
- 项目(189998)
- 科学(148400)
- 研究(139969)
- 基金(135850)
- 家(117839)
- 国家(116838)
- 科学基金(98123)
- 社会(89694)
- 社会科(85055)
- 社会科学(85031)
- 省(74910)
- 基金项目(72175)
- 教育(63042)
- 划(62751)
- 自然(60652)
- 自然科(59090)
- 自然科学(59071)
- 自然科学基金(57985)
- 编号(56694)
- 资助(56479)
- 发(47575)
- 成果(47143)
- 重点(43290)
- 部(42118)
- 课题(40402)
- 发展(38684)
- 创(38204)
- 展(38081)
- 国家社会(36886)
- 创新(35929)
- 期刊
- 济(168477)
- 经济(168477)
- 研究(100679)
- 中国(63670)
- 农(48984)
- 财(47157)
- 学报(45668)
- 科学(43627)
- 管理(40924)
- 大学(33932)
- 融(33143)
- 金融(33143)
- 农业(33123)
- 学学(31902)
- 教育(31002)
- 经济研究(27609)
- 业经(26770)
- 技术(26594)
- 财经(25195)
- 问题(22869)
- 经(21854)
- 贸(18289)
- 技术经济(17302)
- 业(17279)
- 商业(16034)
- 统计(15787)
- 国际(15769)
- 世界(15075)
- 理论(15055)
- 经济问题(14413)
共检索到4909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凯 李华 贺曲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益凸现。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发展水平 省际差异 协调发展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耿安 刘巍 郑向敏
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旅游年鉴及统计年鉴获取2005—2015年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错位分析法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促进作用,但各省份发展不均衡。总体来看,各个省份空间错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高错位省份数量明显减少,北京、上海、贵州、江西、云南、西藏的错位指数为正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大;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青海、新疆的空间错位指数为负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
关键词:
空间错位 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4年的旅游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空间错位分析法探讨我国各地区旅游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错位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但发展并不均衡,全国总体错位程度呈下降趋势,高、中错位区地区数量逐渐减少,低错位区数量逐渐增多;北京、上海、江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总量之间的正向错位十分显著,而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青海、新疆等地则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负向错位。
关键词:
旅游业 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空间错位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刘卫东
[期刊] 物流技术
[作者]
崔永福 刘建清 陶佩君
以中国有统计数据的31个省(市)为研究范围,通过选取对物流发展有较大影响的10个指标,利用因子分析和ESDA方法,对31个省(市)的物流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针对原始指标提取的公因子具有较大的贡献率;各个省(市)的物流发展水平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省(市)域物流发展水平空间集聚效应显著。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萍 李陇堂 夏四友 高秀云
文章运用DEA模型、熵权TOPSIS法、协调发展评价模型,对2005年、2010年、2015年我国31个省份的旅游效率、经济发展水平及两者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旅游综合效率平均值介于0.426~0.513之间,呈先快后慢的变化趋势,总体上还处于较低水平;旅游效率空间差异较大,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部>西部。(2)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稳步上升,区域间差异明显;经济新常态下,2010—2015年的增长幅度小于2005—2010年的增长幅度;在空间上经济综合指数高水平区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沿海,低水平区数量明显减少,大部分为中西部地区。(3)我国旅游效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协调度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两者间的协调性就越强,反之则越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敏,李涛
因子分析法是一种能够减少指标数量,同时尽量保留原指标信息的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本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价,并结合聚类分析对各地旅游经济进行了分类。以统计结果为依据,不仅给出了各地区的综合名次和属类,还得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启示。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 综合实力 评价 分类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闫敏
投入—产出法是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提出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①。7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陆续使用该方法对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旅游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②,总结出了该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优点和缺陷③等等。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公式为:...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韩春鲜
在旅游资源优势度分析的基础上,对新疆15个地、州、市进行了旅游资源等级划分,分别与旅游经济水平、旅游经济增长速度进行耦合分析。结果显示:2000—2006年,旅游经济水平与旅游资源优势度呈正相关关系;旅游资源优势区的旅游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慢于旅游资源劣势区。说明新疆旅游经济发展中也存在经济学中"资源的诅咒"现象;虽然新疆旅游经济水平空间差异化格局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旅游资源禀赋的空间差异,但旅游资源禀赋已不再是旅游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旅游经济持续增长与地区经济水平(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和旅游资本投入密切相关。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袁怀宇 刘江浩
促进湖南绿色发展的关键是把握当前绿色发展趋势与面临的问题。利用绿色经济四面体模型构建湖南绿色经济发展评价体系,采用AHP-熵权法赋权结合加权平均法对湖南各市州2010-2017年绿色经济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然后运用探索性空间分析技术(ESDA)研究了各市州的绿色发展空间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湖南绿色发展状态良好,其中长沙和株洲发展水平较高,而湘中地带与湘西州发展迟缓;在发展状况空间分布上,形成了湘东与湘西地区两级分化的空间分布格局;在空间关联性上,市州间正向空间关联逐步演化为离散与分化,发展差距的不断扩大,集聚性出现弱化。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苏建军
本文以区域经济学为基础,运用测度区域差异的标准差和变异系数等统计指标,采用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等指标,分析了1992—2006年山西省11个地市的旅游经济区域非均衡发展的总体水平及时空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的区域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绝对差异和相对差异呈在波动起伏中缓慢下降的总体趋势,并存在局部两极分化的现象。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应正确看待旅游经济区域差异,确定旅游经济不同发展阶段的方向和任务,构建合理的区域旅游产业分工体系,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区域旅游 时空差异 山西省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帅
本文采用相对发展率指数、空间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的方法对沿海53个城市2002-2012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对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郭晓东 李莺飞
本文在构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系统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AHM权重和熵值权重相结合的方法及协调发展度测度模型,对1996-2010年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①近10余年来,我国东中西部11省区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水平均在不断提高,2010年11省区均已进入协调发展状态,但总体上仍处在较低水平;②我国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十分显著,但差异主要表现在东部地区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之间差异不明显;③旅游经济综合效益与生态环境综合效益对比分析显示,我国东部省市多为生态环境滞后型区域,而中西部...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涛 朱鹤 刘家明 陶卓民 琚胜利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之间均存在错位关系,依据错位方向和错位程度的不同可划分为正向强错位、正向弱错位、负向弱错位和负向强错位4种类型,分析每种错位类型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促进旅游化水平和城市经济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江苏省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李涛 朱鹤 刘家明 陶卓民 琚胜利
利用变异系数法构建旅游化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同时构建旅游经济贡献率模型、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贡献率错位指数模型,对山东省17个地级市市域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及两者之间的协调关系进行测度。研究表明:山东省17个地级市旅游化水平、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之间均存在明显差异;旅游化水平与资源禀赋条件密切相关,山东省旅游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在沿海地区和陆域腹地数量分布较为均衡;沿海地区旅游经济贡献率市际差异明显高于内陆腹地,少数高旅游经济贡献率的城市带动提升了山东省整体旅游经济贡献率;山东省各地级市旅游化水平与旅游经济
关键词:
乡村旅游产业 发展水平 空间差异 江苏省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