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057)
- 2023(12341)
- 2022(11062)
- 2021(10322)
- 2020(8831)
- 2019(20340)
- 2018(20491)
- 2017(40485)
- 2016(22038)
- 2015(24851)
- 2014(24920)
- 2013(24987)
- 2012(22992)
- 2011(20965)
- 2010(20990)
- 2009(19376)
- 2008(18888)
- 2007(16669)
- 2006(14868)
- 2005(12948)
- 学科
- 济(93613)
- 经济(93517)
- 管理(60719)
- 业(59973)
- 企(47745)
- 企业(47745)
- 方法(44511)
- 数学(38284)
- 数学方法(37922)
- 农(25838)
- 中国(24343)
- 业经(21134)
- 财(20013)
- 学(19197)
- 地方(19148)
- 农业(17225)
- 贸(17041)
- 贸易(17033)
- 易(16491)
- 制(16383)
- 理论(14959)
- 技术(14600)
- 环境(14213)
- 和(14065)
- 银(13449)
- 银行(13398)
- 产业(13316)
- 行(12849)
- 融(12246)
- 金融(12245)
- 机构
- 大学(324774)
- 学院(323970)
- 管理(129638)
- 济(129491)
- 经济(126724)
- 理学(112801)
- 理学院(111513)
- 管理学(109651)
- 管理学院(109075)
- 研究(107333)
- 中国(78198)
- 京(69689)
- 科学(67812)
- 财(58218)
- 所(54158)
- 农(52926)
- 业大(49715)
- 研究所(49534)
- 财经(47534)
- 中心(47324)
- 江(46055)
- 北京(44211)
- 范(43560)
- 师范(43171)
- 经(43012)
- 农业(41794)
- 经济学(38552)
- 院(38510)
- 州(37675)
- 财经大学(35294)
- 基金
- 项目(220091)
- 科学(172701)
- 研究(160094)
- 基金(159183)
- 家(138780)
- 国家(137645)
- 科学基金(117701)
- 社会(100464)
- 社会科(95261)
- 社会科学(95237)
- 省(86272)
- 基金项目(85706)
- 自然(76924)
- 自然科(75063)
- 自然科学(75046)
- 自然科学基金(73714)
- 教育(72555)
- 划(72357)
- 资助(66214)
- 编号(65360)
- 成果(52335)
- 重点(48880)
- 部(48329)
- 发(47874)
- 创(45421)
- 课题(44614)
- 创新(42293)
- 科研(41771)
- 教育部(41110)
- 人文(40695)
- 期刊
- 济(141031)
- 经济(141031)
- 研究(94023)
- 中国(54703)
- 学报(50895)
- 科学(47685)
- 农(47523)
- 管理(46313)
- 财(40027)
- 大学(38161)
- 学学(36003)
- 农业(33569)
- 教育(32814)
- 技术(27017)
- 业经(24733)
- 融(24512)
- 金融(24512)
- 财经(22377)
- 经济研究(22333)
- 问题(19461)
- 经(19150)
- 业(16664)
- 技术经济(16460)
- 理论(16394)
- 图书(16371)
- 科技(15913)
- 商业(15598)
- 实践(15048)
- 践(15048)
- 现代(14972)
共检索到460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汪立新
本文采用EG指数方法测度我国旅游业产业集聚水平,采用曼奎斯特指数测度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呈下降趋势且速度随时间变缓,我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呈现出波动变化,且波动幅度逐渐增大;通过构建模型考察两者关系,发现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影响,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冲击对产业集聚也存在一定程度的影响。
关键词:
旅游业 产业集聚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杨艳
本文以我国2007-2016年旅游产业相关数据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及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测算,并通过最小二乘法估计、固定效应分析、工具变量法以及系统矩估计四种方法证实了旅游产业集聚化水平与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最后基于系统矩估计对其作用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集聚化主要通过技术进步实现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郭悦 钟廷勇 安烨
文章使用2005—2012年全国各省份的旅游业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系统矩估计方法,实证分析了产业集聚对旅游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并探讨了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旅游业的年均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为8.4%,其中技术进步实现增长10.2%,但是技术效率退化了1.6%,表现在纯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的恶化。第二,旅游业产业集聚对各省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产业集聚程度较高的地区,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也较高。第三,旅游业产业集聚对旅游业的技术效率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但是对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程中华 张立柱
本文基于2003—2012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研究了产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空间相关性呈逐年增强的趋势,其溢出效应在0~950千米范围内呈现先升后降的"倒U型"曲线过程,波峰出现在500千米左右;制造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显著为负,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市场潜能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负向影响,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这意味着制造业集聚所带来的负影响主要是由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所主导。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李彩红
不同阶段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存在差异,本文以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2007-2016年相关数据,分别使用区位熵指数(LQ)方法和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24个城市的产业集聚度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测算,结果显示:北京市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合肥、银川、西宁等地区的生产性服务产业集聚程度相对较低;整体上我国24个重点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呈上升趋势。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探究产业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24个重点城市产业集聚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说明当前阶段产业集聚程度的提升能够促进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旦珍
本文基于2010-2020年“一带一路”沿线省域面板数据,借助区位熵和DEA指数法分别测算旅游产业聚集水平及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通过空间杜宾模型检验“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水平与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关系。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支点区、对外窗口区、开放先行区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均呈促进作用,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旅游业产业聚集短期内抑制了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从长期来看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从溢出效应来看,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具有双重效应,旅游资源的共享性将促进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投入要素的充分利用,当过度聚集出现时,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也由正向转向负向。总体上,“一带一路”沿线省域旅游产业聚集对旅游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长期效应明显高于短期效应。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李含悦 张润清 王哲
[目的]马铃薯主粮化已成为我国第四次主粮革命的新趋势,我国马铃薯产业具有良好的产能基础,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均居全球第一,但单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且产业发展面临诸如加工能力低、经营模式落后、产业布局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为实现我国主粮多元化需要加快马铃薯产业转型升级。[方法]文章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测度2011—2016年我国马铃薯16个主产区的生产效率和全要素生产率水平,利用Moran's I分析全要素生产率变化的空间自相关性及动态变化。[结果]马铃薯产业整体技术效率偏低且区域发展水平不均衡;逐渐从技术进步转变到更加注重提高技术效率且主导因素存在区域性差异;形成了自成一体的"新区"、南北连通的"西区"和强强联手的"北区"三大集聚区。[结论]马铃薯产业区域性明显,打破地理界线跨地区发展是未来产业发展的方向,最后从技术效率提升、区域产业布局、市场对接等方面对我国马铃薯产业优化调整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松茂 邓峰 瓦哈甫·哈力克
根据旅游发展状况、旅游资源禀赋、区位优势等因素,结合专家打分法将新疆15个地州分为首府圈旅游区、北疆旅游区、南疆旅游区、东疆旅游区4个旅游区。运用Malmquist指数模型测算了2004—2013年全疆及四个旅游区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结果显示:10年间全疆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平均值为1.061,其中技术进步年平均值为1.065,技术效率年平均值为0.996,10年间全疆的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主要归功于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对生产率的增长作用并不明显。10年间全疆的旅游产业纯技术效率(0.9992)高于规模效率(0.9969),即纯技术效率对于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影响较大。文章最后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不同的旅游区可以实行不同的旅游发展政策、提升旅游产业技术效率、促进旅游产业技术进步等建议。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赵磊
本文利用非参数DEA-Malmquist指数方法测算了2001~2009年中国省际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进行生产率指数分解,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时序变化和区域差异进行了分析,之后又利用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对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了σ和β收敛性检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年均增长12.7%,其中,技术进步创新率为6.7%,技术效率增长5.6%,技术进步是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源泉;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性;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并不存在显著σ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存在显著绝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查建平 钱醒豹 赵倩倩 舒皓羽
为更为有效测算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弥补传统效率测算方法的局限,本文将超效率数据包络构造思路引入到双前沿面下的DEA-Malmquist指数计算之中,构建了基于双前沿面的超效率数据包络分析模型,并补充规模报酬可变的条件约束,构建出更具可信性的基于双前沿面的中国旅游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分解模型,进而对2000—2015年中国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旅行社、星级酒店与旅游景区三种类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进行比较与分析,结论显示:三类旅游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但其演化态势与增长的决定因素亦存在较大差异;同类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区域异质性;同区域旅游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决定因素存在行业异质性。其可能的原因是现代信息技术对旅游企业资源配置的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制度供给对旅游细分行业发展的影响存在差异,以及三类旅游企业自身发展过程中演化形成不同的行业特质。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陶长琪 周璇
在非线性经济计量的理论基础上,以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为门槛变量构建面板门槛回归模型,探究环境规制、要素集聚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的影响力度。结果表明,环境规制对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及其分解分别存在双重、三重和单一门槛效应,要素集聚则分别存在三重、双重和双重门槛效应;省域环境规制强度和要素集聚度的作用效应出现了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政府应适度控制环境规制力度,使环境规制强度向中等组转移,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外部性。此外,各省市不断跨越要素集聚度的门槛水平,是实现环境全要素生产率增长规模经济、促进经济环境协同发展的关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斯康 刘斯敖
本文从行业维度出发,对1990-2008年间我国17个制造业的行业集聚度、全要素生产率及两者关系的实证研究发现,行业集聚度与全要素生产率总体从上升趋势,行业集聚度的提高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行业差异很大。因此,要促进行业生产率的增长,应采取调整区域产业结构、集群组织制度创新和行业技术创新投入等措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龚文龙
本文基于2003-2014年中国东部9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使用区位熵计算了东部城市传统商业集聚和多元商业集聚的程度,并利用DEA-Malmquist指数模型估算了城市全要素生产率,最后探索不同商业集聚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关性。研究发现,东部城市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呈现倒U型,其中技术效率变动是主要推动因素;相比于传统商业集聚,东部城市的多元商业集聚程度显示了一定的弱化现象,但多元商业集聚对城市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仍然大于传统商业集聚,而且这种贡献是通过提升城市技术效率进行传导,而非技术进步。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范剑勇 冯猛 李方文
本文以1998~2007年通信设备、计算机与其他电子设备业企业为素材,应用Levinsohn-Petrin半参估计方法与随机前沿分析方法估计企业全要素生产率(TFP)及其结构性因素,考察了县级层面产业集聚的主要形式——专业化和多样化经济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要素的影响。我们发现:(1)两种方法得出的TFP增长走势基本相似,技术效率改善与前沿技术进步是TFP增长的主要结构性因素,但在总体上前者的贡献份额高于后者;(2)专业化经济对TFP提升具有显著影响,多样化经济不具这一功效;(3)专业化经济通过技术效率改善来促进TFP增长,且其作用渠道是行业内厂商平均规模;(4)多样化经济虽然能够促进前沿技术...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邵泽
本文选取2012-2021年我国2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建立面板数据回归模型,探究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制。进一步的,将样本划分一线、二线、三线以及四线城市展开异质性分析,同时考察技术创新能力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流通产业集聚可显著提升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旧成立。异质性分析表明,一线城市流通产业集聚对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促进作用最显著,四线城市则不明显。流通产业集聚可通过提升技术创新能力,间接影响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