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976)
2023(14097)
2022(11640)
2021(10573)
2020(8599)
2019(19211)
2018(18735)
2017(36498)
2016(19523)
2015(21829)
2014(22071)
2013(21964)
2012(20736)
2011(18826)
2010(19527)
2009(18949)
2008(17976)
2007(16523)
2006(15362)
2005(14410)
作者
(56230)
(46676)
(46421)
(44315)
(29470)
(22085)
(21088)
(17723)
(17632)
(16810)
(15955)
(15651)
(15049)
(14943)
(14483)
(14391)
(13644)
(13634)
(13627)
(13352)
(12066)
(11362)
(11289)
(10626)
(10600)
(10565)
(10522)
(10465)
(9295)
(9161)
学科
(88850)
经济(88687)
管理(57798)
(56890)
(45205)
企业(45205)
中国(33929)
方法(28731)
(28399)
金融(28396)
(27633)
银行(27618)
(26819)
(26475)
地方(25866)
(24772)
(23894)
数学(23591)
数学方法(23420)
业经(23320)
农业(17582)
(16147)
(16033)
贸易(16012)
(15531)
产业(14639)
环境(14074)
(14034)
(13995)
财务(13929)
机构
学院(286769)
大学(282240)
(124630)
经济(121888)
管理(104990)
研究(100266)
理学(87695)
理学院(86698)
管理学(85544)
管理学院(85001)
中国(83578)
(64001)
(60549)
科学(55632)
(49786)
财经(48618)
中心(46620)
(45739)
研究所(43936)
(43732)
(41589)
北京(39419)
经济学(39130)
(39117)
师范(38782)
(37334)
(36073)
财经大学(35805)
经济学院(35213)
业大(35163)
基金
项目(174699)
科学(138303)
研究(136302)
基金(124353)
(105158)
国家(104185)
科学基金(89489)
社会(88656)
社会科(84209)
社会科学(84193)
(70444)
基金项目(65266)
教育(61447)
(57410)
编号(56003)
自然(52021)
自然科(50662)
自然科学(50652)
资助(50630)
自然科学基金(49741)
成果(46992)
(44366)
课题(40680)
重点(39607)
(38764)
(38319)
(37160)
发展(36819)
国家社会(36426)
(36201)
期刊
(152677)
经济(152677)
研究(95243)
中国(65415)
(48400)
(45520)
金融(45520)
管理(41687)
(40980)
科学(35813)
学报(35313)
教育(33162)
大学(28451)
农业(26940)
业经(26707)
学学(26665)
技术(24628)
财经(24607)
经济研究(23949)
(21289)
问题(20763)
(16418)
国际(14625)
理论(14390)
商业(14366)
技术经济(13726)
现代(13645)
经济问题(13286)
改革(12913)
(12913)
共检索到46594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何建民  
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指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或旅游产业内不同行业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融合为一体,逐步形成新产业或产业链的动态发展过程。其结果是既满足了游客市场的有效需求,也节约了相关企业与机构的投入成本,并获得了"1+1>2"的协同效应。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谢莉娜  李进军  
产业融合发展是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农业都与旅游产业构建了良好的融合关系,协同演进发展。四川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产业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之一。同时,四川白酒产业发达,白酒企业纷纷寻求多元发展的道路。四川旅游产业与白酒产业的融合发展被两个产业都认为是促进产业发展的新方式。因此,进行发展路径研究可以为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指明方向。通过文献研究和价值链分析的方法,可以为产业融合发展路径研究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研究表明,立足白酒产业,以旅游延伸白酒产业链;立足旅游产业,以白酒延伸旅游产业链;集群和新业态三种方式是酒旅融合发展的可行路径。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石培华  
要实现把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的目标,就必须大力推进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形成真正的大产业格局。产业融合是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特征,随着现代产业的不断发展,外延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虹  宋丹丹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利用、红色文化传承工作,强调“要用心用情用力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强调要“用好红色资源”“弘扬革命文化”“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推动红色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发扬红色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指示精神的重要内容,也是落实新发展理念、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征信  [作者] 马义玲  
介绍绿色金融内涵及我国发展现状,分析我国绿色金融在制度层面、法律层面、意识层面存在的机制障碍,提出应完善绿色金融法律制度,建立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加强沟通协调配合,构建信息共享机制;建立健全绿色金融激励机制和监管机制;完善我国绿色金融市场体系。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鲁皓  张玉蓉  
本文以产业融合理论为基础,对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的主要动因进行了实证研究。借鉴了旅游功能系统模型,从供给推动力、需求拉动力、环境引导力和融合发展成功程度四方面来构建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动因及效果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对1255家旅游企业和文化创意企业展开问卷调查。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别从需求拉动力、供给推动力和环境引导力三个维度对指标体系进行因子分析以降低数据维度,进而构建了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动因的计量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包括社会与政府支持、建立产业对接机制、行业组织参与在内的环境引导力是我国旅游业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最为重要的动因。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梁峰  郭炳南  
文旅商融合发展的目的是要在文化、旅游和商业间实现以资源共享、市场共享、产业链共荣的产业发展格局。文章在相关概念阐释的基础上,从三大产业间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文旅商融合发展的内在机制,认为可以通过挖掘城市的文化、商贸、旅游三类资源,构建文化集聚区、旅游集聚区、商业集聚区和大型城市综合体四种融合发展的路径或平台。具体到某一特定的城市,以无锡为例,提出文旅商融合发展的三大具体对策:深挖运河文明,打造滨河线性文旅商集聚区;激活商埠文化,打造基于城市空间优化的面状文旅商集聚区;提升旅游品质,打造湖湾型生态旅游城郊文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陈换  章牧  
现实背景下,特色小镇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文旅融合为基调的特色小镇发展方兴未艾。本文以甘坑客家小镇为例,结合消费者感知从文化符号、开发模式和路径依赖三个层次进行理论梳理,尝试提出特色小镇以文促旅的路径与机制。研究表明:第一,文旅融合重在以地方文化为中心;第二,文化视觉化增强文化认同感;第三,塑造IP文化形象改善旅游体验。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景初  
从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运营融合三个方面,针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融合发展关系的相关性检验,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绘制散点图观察变量间的相关性,观察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残差正态分布图和残差统计表,发现样本数据没有奇异数据,故建立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总收入融合发展的相关性模型。方差分析表给出了三个模型的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找到最佳值可得出模型公式,即可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文章的研究为把握河南省未来产业融合的路径和趋势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强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创新组合模式,是基于对传统产业范式的突破,其核心要义在于依托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进而实现经济更加一体化、系统化和高效化发展。作为休闲农业来讲,是观光农业的高级表现形态,是在未来条件下从传统观光游升级转型到休闲度假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去研究休闲农业,重点分析休闲农业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障碍,提出产业融合条件下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马强  
产业融合作为一种全新的产业创新组合模式,是基于对传统产业范式的突破,其核心要义在于依托迅速发展的高新技术、提升产业综合竞争能力,进而实现经济更加一体化、系统化和高效化发展。作为休闲农业来讲,是观光农业的高级表现形态,是在未来条件下从传统观光游升级转型到休闲度假游的重要发展方向。文章以产业融合为视角去研究休闲农业,重点分析休闲农业其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障碍,提出产业融合条件下休闲农业发展的现实路径,以期促进整体产业结构的更加优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进程。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黄坚  
"共创、共生、共享"已经成为当下共享经济时代的主流思维,推动着旅游业与众多产业进行融合,这种产业融合不仅是旅游业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驱动,更是促进城乡区域同城协调发展的战略举措。本文在对比传统旅游市场形态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共享经济下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动因和存在的问题,然后分析了当下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农业、工业等行业融合发展的趋势,最后针对产业融合发展过程进行路径创新,希望能为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指导思路,进而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