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24)
- 2023(9140)
- 2022(8045)
- 2021(7204)
- 2020(6417)
- 2019(14701)
- 2018(14531)
- 2017(29544)
- 2016(16109)
- 2015(18316)
- 2014(18671)
- 2013(18831)
- 2012(17970)
- 2011(16477)
- 2010(16612)
- 2009(15906)
- 2008(15945)
- 2007(14681)
- 2006(12936)
- 2005(11685)
- 学科
- 济(80350)
- 经济(80285)
- 管理(42054)
- 业(41625)
- 方法(36186)
- 数学(31593)
- 数学方法(31386)
- 企(31122)
- 企业(31122)
- 农(21812)
- 中国(20279)
- 地方(19812)
- 财(16982)
- 业经(16333)
- 农业(14502)
- 制(14287)
- 贸(14195)
- 贸易(14191)
- 学(14003)
- 易(13734)
- 银(11962)
- 银行(11937)
- 地方经济(11809)
- 环境(11606)
- 行(11469)
- 产业(11404)
- 融(11075)
- 金融(11073)
- 和(10890)
- 技术(10189)
- 机构
- 学院(248986)
- 大学(247162)
- 济(107457)
- 经济(105282)
- 管理(94413)
- 研究(83957)
- 理学(80934)
- 理学院(79979)
- 管理学(78806)
- 管理学院(78326)
- 中国(63314)
- 京(52148)
- 科学(51618)
- 财(49113)
- 所(43081)
- 农(40948)
- 财经(39479)
- 研究所(39046)
- 中心(38421)
- 江(37416)
- 经(35508)
- 业大(35414)
- 范(34003)
- 经济学(33930)
- 师范(33714)
- 北京(33163)
- 农业(32519)
- 经济学院(31007)
- 州(30187)
- 院(29652)
- 基金
- 项目(159253)
- 科学(125322)
- 研究(116970)
- 基金(114749)
- 家(99103)
- 国家(98332)
- 科学基金(83387)
- 社会(75401)
- 社会科(71673)
- 社会科学(71649)
- 省(63667)
- 基金项目(61883)
- 划(52895)
- 教育(52406)
- 自然(51975)
- 自然科(50613)
- 自然科学(50597)
- 自然科学基金(49707)
- 编号(47585)
- 资助(47350)
- 成果(38032)
- 发(37571)
- 重点(36269)
- 部(35471)
- 课题(32902)
- 创(32639)
- 国家社会(30986)
- 发展(30696)
- 创新(30668)
- 科研(30479)
- 期刊
- 济(119157)
- 经济(119157)
- 研究(71312)
- 中国(41026)
- 农(36806)
- 学报(35839)
- 财(35685)
- 科学(34667)
- 管理(31169)
- 大学(26385)
- 农业(25102)
- 学学(25022)
- 融(22133)
- 金融(22133)
- 业经(21169)
- 技术(20268)
- 教育(20242)
- 财经(19330)
- 经济研究(19242)
- 问题(17442)
- 经(16776)
- 贸(13664)
- 商业(13580)
- 技术经济(13479)
- 统计(13204)
- 业(12852)
- 理论(12359)
- 策(11881)
- 资源(11812)
- 经济问题(11095)
共检索到36033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指标,从省际和区际层面测量了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不大;旅游产业效率及区域差异都呈现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2003年之后各地区旅游产业效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内差异是旅游产业效率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孙晓 刘力钢 演克武 李顺
文章构建了包括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5个维度的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TOPSIS法对2007—2019年我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地区差异进行测算,并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对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演变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全国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存在明显地区差距;东部和西部存在显著的内部差异,东北和中部地区内部差异较小,地区间的差异平均贡献率为54.74%;全国及四大地区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上升态势,东部和西部地区绝对差异增加,中部和东北地区绝对差异缩小。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宏志 朱承亮
将技术效率引入中国旅游产业效率分析,运用DEA模型对2001~2007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大致呈"U"型变化,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全国均值为0.571;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又高于中部地区;我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大致呈倒"U"型变化,近年来区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对此,要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
关键词:
旅游业 技术效率 数据包络分析 区域差异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佑印 顾静 黄河清
利用区位熵、产业集中度指数和产业结构变化指数以及产业结构变化方向四个理论模型,以2000—2009年旅游产业统计数据基础,分析了我国不同区域旅游核心产业之间的变化及差异。结果表明:旅游核心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东高西低的梯度递减格局,其中旅行社业的区域特征最为明显。从多年的发展趋势来看,我国旅游产业的区位熵总体呈现出区域均衡化发展的趋势;产业集中度指数方面区域特征相对较弱,但总体向酒店行业集中。发展趋势方面,总体呈现出逐年降低的趋势,说明我国旅游产业间的空间差异也在向均衡化发展;产业结构变化指数近年来发展趋势相对平缓,空间方面总体呈现出北大南小,东、西部变化大,中部小的格局;产业结构变化方向有一定差异,但较为一致,总体表现为旅游景区业和旅行社业上升,旅游星级饭店业下降的趋势。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顺林
本文将技术效率引入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各区域纯技术效率低下,必须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途径来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孟涛
本文以柯布-道格拉斯函数为基准,采用随机前沿方法(SFA)对我国省际旅游业的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我国区域旅游业的发展正处于低效率不断向高效率转变的时期;区域旅游业效率存在较大差异,但这种差异正不断减小。
关键词:
旅游业 效率 区域差异 SFA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润泽 赵磊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分析了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①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较小,这一研究结论与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相一致;②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但国内旅游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要大于入境旅游;③东部和中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东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大于中部,但西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影响则不显著;④分区域整体旅游影响技术效率条件下的三大区域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三大区域之间技术效率存在"追赶效应",并呈现趋同趋势。
关键词:
旅游发展 技术效率 影响机制 区域差异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亚光
围绕旅游经济发展效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对2005—2014年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旅游经济效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综合Kumbhakar和Lovell(2000)的效率增长解构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解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区域异质性特征。技术进步率以及规模效率是制约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短板;技术进步率与配置效率的低下是阻碍西部地区旅游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生产前沿技术水平、优化产业规模结构将是推动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向效率转型的关键要务。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陆玉麒 谢江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旅游前进中的波动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沿海内陆差异及省际差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针对每一类地区的国际旅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
国际旅游 旅游资源 区域差异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树民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表明:一方面,1987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演变趋势。通过使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航线数、旅游产品丰富程度、海外市场接近度和基础设施状况是决定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演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文凯 林璧属
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空间分析手段揭示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波动范围较小,生态效率平均值达到1.457;江西各地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效率差异可将江西省11个地级市分为生态效率最优市、生态效率次优市、生态效率弱优市和生态效率非优市等四大类型;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赣北均衡、赣中聚强、赣南衰弱"的变化态势,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特征,但地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生态效率强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甘永萍
以广西14个地级市为区域研究单元,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偏度系数、峰度系数、地理集中指数、首位度和动态度等方法,分析广西入境旅游发展的总体差异特征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广西各城市入境旅游发展极不平衡,市际之间总体差异逐年扩大,入境旅游集中度高,梯度差异显著;虽然桂林市入境旅游发展速度相对放慢,其它城市发展速度明显加快,但入境旅游发展的空间差异还将持续存在。在此基础上,从旅游资源禀赋、区位及交通、旅游服务设施及接待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缩小入境旅游发展的地区差异和协调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影响因素 广西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隽妮 万永坤 董锁成
我国财税制度改革以后,在各地方财政收入既定的情况下,各地因基础设施差异,在不同投资导向和旅游业投入产出水平影响下,旅游产业挤出效应也各不相同。本文对这个推论进行了验证,得出旅游规模较大地区如北京、上海等或是历史文化名城、或是政治经济中心等因素,又以第三产业发展为中心,旅游业对其他产业的挤出效应较小;而旅游规模较小的地区或是地处内陆、但却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如安徽、内蒙古等;或虽缺乏旅游资源,但交通发达、是对外贸易的枢纽如广东、辽宁等,旅游业对其它产业挤出效应最大;旅游规模中等地区大多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近年来虽对旅游投资有所增加,政府或私人投资首先倾向当地主导产业,因而当地的优势主导产业挤占了旅...
关键词:
旅游业 挤出效应 区域差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