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38)
2023(8413)
2022(7226)
2021(6709)
2020(5635)
2019(12745)
2018(12311)
2017(23579)
2016(12694)
2015(14572)
2014(14663)
2013(14882)
2012(14383)
2011(13412)
2010(13613)
2009(12926)
2008(12952)
2007(11440)
2006(10509)
2005(9636)
作者
(39783)
(33249)
(33218)
(31541)
(20997)
(15731)
(15089)
(12748)
(12265)
(11943)
(11407)
(11383)
(10871)
(10640)
(10228)
(10219)
(9854)
(9809)
(9761)
(9690)
(8480)
(8280)
(8142)
(7568)
(7554)
(7537)
(7375)
(7342)
(6738)
(6682)
学科
(66124)
经济(66080)
管理(34620)
(34283)
方法(26495)
(25608)
企业(25608)
数学(22460)
数学方法(22296)
中国(18773)
(17517)
地方(16998)
技术(14277)
业经(14061)
(12105)
农业(11892)
(11730)
(11413)
贸易(11408)
(11316)
(11058)
产业(10989)
地方经济(10583)
环境(10026)
(9883)
银行(9857)
(9600)
(9481)
金融(9479)
(8629)
机构
学院(201733)
大学(200535)
(87590)
经济(85954)
管理(74827)
研究(74005)
理学(63871)
理学院(63038)
管理学(62059)
管理学院(61660)
中国(55142)
科学(45292)
(43508)
(39364)
(38091)
研究所(34621)
中心(32531)
(32290)
财经(31375)
(30483)
(29740)
师范(29493)
(28344)
北京(27983)
业大(27630)
经济学(27423)
(26299)
农业(25480)
经济学院(24870)
(24594)
基金
项目(129749)
科学(102992)
研究(95435)
基金(94090)
(82281)
国家(81693)
科学基金(68760)
社会(62461)
社会科(59458)
社会科学(59444)
(51559)
基金项目(50601)
(43289)
自然(42444)
教育(42349)
自然科(41332)
自然科学(41318)
自然科学基金(40592)
资助(38190)
编号(37459)
(31700)
重点(30222)
成果(29929)
(28955)
(27429)
课题(26827)
国家社会(26240)
创新(25925)
发展(25808)
(25441)
期刊
(100368)
经济(100368)
研究(61912)
中国(37414)
科学(30747)
学报(29668)
(29045)
管理(26923)
(26536)
大学(22091)
学学(20783)
农业(20741)
教育(19222)
技术(18764)
(17995)
金融(17995)
业经(17062)
经济研究(16481)
财经(15288)
问题(14165)
(13439)
(12386)
技术经济(11980)
(10700)
国际(10667)
商业(10583)
科技(10425)
资源(10394)
理论(9912)
统计(9532)
共检索到30669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宏志  朱承亮  
将技术效率引入中国旅游产业效率分析,运用DEA模型对2001~2007年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及其区域差异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大致呈"U"型变化,近年来有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偏低,全国均值为0.571;中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区域差距明显。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而西部地区又高于中部地区;我国旅游产业技术效率变异系数大致呈倒"U"型变化,近年来区域差异有缩小的趋势。对此,要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中国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鲁小波  郭迪  
选择旅游酒店数、旅行社数、旅游酒店从业人员数和旅行社从业人员数为旅游投入因素,旅游总收入为产出变量,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中的C2R模型分析2001—2010年中国区域旅游效率及其空间格局和变化趋势。中国四大区域的平均旅游效率由高至低依次为东部地区、东北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在31个中国大陆省级行政区中,天津在2001—2010年期间每年都为旅游效率最高的省份。从时间的角度,中国区域旅游效率经历了一个波浪式变化过程,2003年和2008年是2个明显的波谷。2001—2005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的变化过程基本一致。2005—2010年四大区域旅游效率变化各不相同,东部地区呈逐步下降趋势,中部地区...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张广海  冯英梅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DEA),测度了2000-2010年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并利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等指标,从省际和区际层面测量了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水平较低,但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不大;旅游产业效率及区域差异都呈现了明显的两阶段特征,以2003年为转折点,2003年之后各地区旅游产业效率均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与此同时,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开始收敛,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内差异是旅游产业效率区域总差异的主要原因。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毛润泽  赵磊  
文章运用面板数据随机前沿分析方法(SFA)实证分析了中国旅游发展对经济增长技术效率的影响机制及其区域差异,实证结果显示:①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存在显著正向促进作用,但影响效应较小,这一研究结论与国外已有研究成果相一致;②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对技术效率均存在显著正向作用,但国内旅游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要大于入境旅游;③东部和中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并且东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的影响效应大于中部,但西部整体旅游对技术效率影响则不显著;④分区域整体旅游影响技术效率条件下的三大区域技术效率水平整体上存在逐年上升的趋势,三大区域之间技术效率存在"追赶效应",并呈现趋同趋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林文凯  林璧属  
生态效率是衡量区域旅游产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文章以全国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区——江西省的11个地级市为例,在构建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投入产出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超效率DEA模型对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进行综合评价,利用ESDA空间分析手段揭示其空间差异特征。结果表明: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总体水平较高,波动范围较小,生态效率平均值达到1.457;江西各地市间存在较为明显的地区差异,根据效率差异可将江西省11个地级市分为生态效率最优市、生态效率次优市、生态效率弱优市和生态效率非优市等四大类型;2011-2016年江西省旅游产业生态效率在空间上总体呈现"赣北均衡、赣中聚强、赣南衰弱"的变化态势,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特征,但地市间的相互作用偏弱,生态效率强市的带动作用不明显。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王凯   刘美伦   尹建军  
探索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其空间收敛性,对于协同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基于2001—2020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Kernel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和收敛模型等方法,分析中国旅游产业效率的区域差异及空间收敛性。研究发现: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整体提升较为缓慢,空间上呈现出由东向西梯度递减的分异格局。全国旅游产业效率差异与四大区域间旅游产业效率差异逐步缩小,区域间差异的交叉重叠对旅游产业效率总体差异的影响较大,且全国及四大区域的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极化现象。中国旅游产业效率总体上存在σ收敛,并具有显著的β收敛特征,条件β收敛下旅游产业地位、交通基础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纳入空间因素后,经济发展水平、旅游产业地位对旅游产业效率收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业结构、固定资产投资对其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朱顺林  
本文将技术效率引入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旅游产业综合技术效率低下的原因是各区域纯技术效率低下,必须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途径来提高旅游产业的技术效率。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叶莉  陈修谦  
在对我国2004—2017年期间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规模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回归模型研究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以及区域差异,得出的主要结论包括:(1)雾霾污染与入境旅游的空间分布存在一定的高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小规模区域以及低污染区域与入境旅游大规模区域重叠特征;(2)雾霾污染已经对我国入境旅游产生较为明显的负向影响,其中,PM_(10)的负向效应最显著,其次为NO_2,SO_2的影响相对较弱;(3)雾霾污染对我国入境旅游的影响存在地区差异,其中,对东中部地区的负向影响大于西部地区,对北方地区的负向影响明显于南方地区。最后,提出改善雾霾污染以提升我国入境旅游吸引力和促进入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周玉翠  陆玉麒  谢江红  
本文分析了我国国际旅游前进中的波动特征,重点研究了我国国际旅游的沿海内陆差异及省际差异,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及旅游资源的组合状况将我国分为四类地区,针对每一类地区的国际旅游的发展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期刊] 旅游科学  [作者] 吴三忙  李树民  
本文使用基尼系数分析了1987年以来我国入境旅游的区域差异特征及演变趋势。分析表明:一方面,1987以来我国入境旅游区域差异非常明显,入境旅游在全国省区之间、东部与中西部地区之间以及东、中、西部地区内部存在广泛的差异;另一方面,这种区域差异总体呈现缩小的演变趋势。通过使用分省的面板数据模型进行计量检验,发现经济发展水平、国际航线数、旅游产品丰富程度、海外市场接近度和基础设施状况是决定入境旅游区域差异的显著因素。最后,本文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胡亚光  
围绕旅游经济发展效率,采用随机前沿法(SFA)对2005—2014年间中国31个省级行政区(港澳台地区除外)的旅游经济效率水平进行实证分析,同时综合Kumbhakar和Lovell(2000)的效率增长解构法,对全要素生产率(TFP)增长率进行解构研究。研究表明,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存在明显的"东强西弱"区域异质性特征。技术进步率以及规模效率是制约我国东部地区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短板;技术进步率与配置效率的低下是阻碍西部地区旅游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提高生产前沿技术水平、优化产业规模结构将是推动我国中部地区旅游产业向效率转型的关键要务。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丁建军  朱群惠  
基于国内外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现有研究成果,文章概括了旅游产业发展潜力的内涵与特性,构建了包含产业自我成长潜力和外源支撑潜力在内的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主成分TOPSIS价值函数模型对我国31个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潜力进行了时空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发展潜力呈增长态势,并在空间上表现为东部较强、中部和东北部次之、西部较弱的非均衡格局,不少省份旅游产业发展潜力没有得到有效发挥。最后,文章归纳了加快我国旅游产业发展的两点启示。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朱承亮  岳宏志  严汉平  李婷  
本文运用随机前沿生产函数对2000~2006年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产业效率呈现出一种稳步上升趋势,但总体水平偏低,全国均值仅为0.632,可见在现有技术进步不变的前提条件下,我国区域旅游产业还有很大的增长潜力。我国旅游产业效率区域差异明显,东部地区高于中部地区且在全国平均效率水平之上,而中部地区又略高于西部地区且均在全国平均效率水平以下,但从变异系数来看这种区域差异正在逐步缩小。最后指出要通过转变产业增长方式、整合产业链、建立和完善产业创新体系等措施来提高我国区域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梁明珠  易婷婷  
采用DEA方法,以广东省21市为研究对象,从《广东旅游年鉴》中选取相关指标,利用2008—2010年旅游行业的面板数据,对旅游效率进行评价,并分析其在珠三角、粤东、粤西和粤北四个地区的差异。研究发现,广东省城市旅游总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较高;各市之间、各地区之间的总效率和技术效率差距较大,规模效率差距较小,且各类效率的差距均有缩小的趋势。其次,近40%的城市处于规模收益不变的阶段,这些城市多位于珠三角地区。最后,根据旅游效率的大小和增速,可以将城市划分为草根型、新秀型、明星型和贵族型四类。相关部门和企业可以根据这些特征和规律,对旅游资源要素的投入规模和各项技术的利用水平进行相应调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