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903)
- 2023(16845)
- 2022(14047)
- 2021(12779)
- 2020(10821)
- 2019(24550)
- 2018(24022)
- 2017(46959)
- 2016(25283)
- 2015(28468)
- 2014(28754)
- 2013(28963)
- 2012(27526)
- 2011(24934)
- 2010(25677)
- 2009(24577)
- 2008(24653)
- 2007(22497)
- 2006(20389)
- 2005(18980)
- 学科
- 济(135139)
- 经济(135003)
- 业(90921)
- 管理(80996)
- 企(78867)
- 企业(78867)
- 方法(50500)
- 数学(39748)
- 数学方法(39485)
- 农(36023)
- 业经(35953)
- 中国(35390)
- 财(32485)
- 地方(31799)
- 农业(25264)
- 制(24539)
- 学(22268)
- 贸(21848)
- 贸易(21830)
- 务(21491)
- 财务(21462)
- 技术(21422)
- 财务管理(21420)
- 易(21066)
- 和(20926)
- 企业财务(20242)
- 理论(19764)
- 银(19403)
- 银行(19374)
- 行(18778)
- 机构
- 学院(386935)
- 大学(382262)
- 济(172821)
- 经济(169389)
- 管理(147081)
- 研究(134625)
- 理学(124195)
- 理学院(122713)
- 管理学(121100)
- 管理学院(120327)
- 中国(104665)
- 京(81841)
- 财(80017)
- 科学(78720)
- 所(69085)
- 农(63017)
- 财经(62664)
- 研究所(61686)
- 江(61269)
- 中心(60274)
- 经(56449)
- 经济学(53636)
- 北京(52651)
- 业大(51888)
- 范(51203)
- 师范(50776)
- 农业(49146)
- 州(48662)
- 经济学院(48188)
- 院(47656)
- 基金
- 项目(237509)
- 科学(188035)
- 研究(177205)
- 基金(171553)
- 家(147474)
- 国家(146129)
- 科学基金(125639)
- 社会(115339)
- 社会科(109473)
- 社会科学(109447)
- 省(94459)
- 基金项目(91036)
- 教育(79003)
- 自然(77774)
- 划(77741)
- 自然科(75876)
- 自然科学(75853)
- 自然科学基金(74542)
- 编号(71332)
- 资助(69740)
- 成果(58062)
- 发(57281)
- 重点(53424)
- 部(52319)
- 创(51346)
- 课题(49768)
- 国家社会(47508)
- 创新(47348)
- 发展(47048)
- 展(46328)
- 期刊
- 济(209157)
- 经济(209157)
- 研究(121971)
- 中国(77404)
- 财(63551)
- 管理(58952)
- 农(58853)
- 学报(52582)
- 科学(52213)
- 大学(40151)
- 农业(39908)
- 融(39603)
- 金融(39603)
- 学学(37927)
- 教育(36623)
- 技术(34717)
- 业经(34510)
- 经济研究(32992)
- 财经(32389)
- 经(28200)
- 问题(27954)
- 业(23116)
- 技术经济(23076)
- 贸(22277)
- 商业(19899)
- 世界(19594)
- 现代(19270)
- 国际(19140)
- 统计(18896)
- 经济管理(17551)
共检索到605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翁钢民 李凌雁
本文以全国31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基于2004-2014年的旅游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数据,采用空间错位分析法探讨我国各地区旅游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错位问题。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业、文化产业在带动经济发展方面存在巨大潜力,但发展并不均衡,全国总体错位程度呈下降趋势,高、中错位区地区数量逐渐减少,低错位区数量逐渐增多;北京、上海、江西、贵州、云南、西藏等地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发展与经济总量之间的正向错位十分显著,而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青海、新疆等地则主要表现为明显的负向错位。
关键词:
旅游业 文化产业 经济发展 空间错位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吴耿安 刘巍 郑向敏
以中国内地31个省份为研究对象,通过旅游年鉴及统计年鉴获取2005—2015年相关数据,利用空间错位分析法对旅游产业、文化产业与经济发展水平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我国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有着密切的促进作用,但各省份发展不均衡。总体来看,各个省份空间错位程度呈现出下降趋势,高错位省份数量明显减少,北京、上海、贵州、江西、云南、西藏的错位指数为正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大;天津、河北、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山东、广东、青海、新疆的空间错位指数为负值,旅游产业、文化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较低。
关键词:
空间错位 经济发展 旅游产业 文化产业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闫敏
投入—产出法是1936年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提出的一种经济分析方法①。70年代开始,一些学者陆续使用该方法对加勒比海地区的一些岛国、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旅游经济问题进行了分析②,总结出了该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优点和缺陷③等等。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公式为:...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王凯 李华 贺曲夫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并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而区域间在旅游经济实力和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状况也日益凸现。以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为基础,采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对我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变化的时空特征及旅游产业基础的现实格局进行分析,揭示出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非极化不平衡发展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调控区域差异、实现区域旅游经济统筹协调发展的范式框架。
关键词:
旅游经济 发展水平 省际差异 协调发展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张志刚 王丽芳 苏建军 黄解宇
本文以山西省11个地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07-2016年的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增长实际数据,采用空间错位分析法对山西省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错位现象进行分析,并构建山西省11地市旅游业与国民经济增长的空间错位指数,深度刻画出山西省旅游业与经济增长在时空上的错位特征和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近10年来旅游业与经济发展的错位波动较大,高峰值分别在2011和2013年,低峰谷值出现在2008和2012年,2013年后整体错位趋势逐渐趋于平缓。其中朔州一直处于负错位区,忻州由高错位逐步转为中错位,晋中、大同的正错位突出,阳泉和晋城处于中错位区,而运城、临汾、太原等地区一直处于低错位区,同时基于分析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旅游业 经济增长 空间错位 二维矩阵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丁浩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利用2015年和2019年的数据,构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综合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利用聚类分析法研究其协调性。研究发现:第一,2015-2019年长江经济带11省市文化产业均呈现快速发展势头,但11省市文化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加大。第二,长江经济带西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上升趋势,东部和中部的旅游产业竞争力呈下降趋势,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产业发展水平的差距在缩小。第三,各省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协调度有所提高,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快于旅游产业。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可因地制宜采取“文化+旅游”或“旅游+文化”的策略,实现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高质量协调发展。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静静 张满林
一、引言旅游资源是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称,它是旅游业产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也是发展旅游业所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一般情况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旅游资源的丰度和品位,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其旅游发展越好,旅游经济发展水平越高;但在有些情况下,旅游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洪帅
本文采用相对发展率指数、空间相关分析、热点分析的方法对沿海53个城市2002-2012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格局的演变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并得出相关结论,对沿海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提出相应的建议和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俊 刘建徽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业 产业融合 产业链 模式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关键词:
产业融合 旅游业 文化产业 文化旅游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吴丹丹 马仁锋 郝晨 冯学钢 吴杨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驱动力。数字经济对旅游业发展质量的影响在城市尺度尚未检验其空间溢出效应及传导路径。为此,融合多源数据构建2011—2019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集,从时空维度对数字经济与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之间的演变特征进行分析,并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和空间中介效应模型对其空间溢出效应、空间传导机制及空间异质性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数字经济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两者之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关联。(2)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本地旅游业发展质量的提高,而且通过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于邻近城市。(3)在高互联网地区和高市场化地区,数字经济对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溢出作用更为明显。(4)数字经济通过提升旅游市场吸引力和旅游创业活跃度的方式有效激活了市场活力,进而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期刊]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明月 周梦 张祥
采用SPSS 22.0统计软件和主成分分析法,从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3个层面构建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测量长江经济带11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研究发现,长江经济带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较高,发展势头良好,各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位序变化不显著;长江经济带下游、中游、上游省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依次递减,但发展差距缩小;长江下游省市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全面占优;长江中游的江西旅游支撑、旅游需求相对落后,湖南旅游支撑相对薄弱,湖北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有待提升,安徽旅游支撑作用较弱;长江上游省市旅游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云南、四川旅游需求旺盛,重庆、贵州旅游需求、旅游供给、旅游支撑均有待提升.长江经济带各省市应加大旅游投入,加强旅游协作,进行合理的区域分工.长江下游省市应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引领长江经济带区域旅游一体化进程.长江中游省份应加大旅游市场、基础设施投入,加强社会经济对旅游的支撑力度.长江上游省市应加大对旅游市场、公共交通等基础、公共服务体系的投入,加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旅游业的辐射力度和支撑力度,提高旅游人才数量和素质水平.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翁钢民 陈林娜
以我国东、西部22个省(市、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重力模型和旅游空间错位指数模型分析东、西部两个区域旅游资源、旅游人力资本和旅游收入之间的空间错位现象。研究结果表明:(1)旅游收入指数和旅游人力资本指数的重心偏向东部地区,旅游资源丰度指数的重心偏向西部地区;(2)东、西部各省(市、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空间错位现象,其中北京、天津、上海、江苏、福建、广东、四川、贵州、云南和陕西10个省(市)存在负向错位,其余12省(市、区)存在正向错位;(3)根据错位程度的不同,东、西部22个省(市、区)分别处于高错位区、中错位区和低错位区。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何雄伟 陈瑾
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互补性。加快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探索两大产业融合发展的途径,有助于提升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发展潜力。本文通过对文化产业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基础理论分析,运用定量研究方法,建立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以江西省2010-2012年相关数据为依据,分析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互动与融合的基本情况,发现江西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发展水平都在稳步提高,但两者协调发展度得分比较低,属于初步协调,这说明江西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水平还有待于提高。最后从制定融合发展规划、推进机制创新、实施空间合理布局、利用先进技术等方面提出进一步改善建议。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业 融合发展 江西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徐翠蓉 张广海
为揭示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作用机制,文章运用2004—2015年文化产业和旅游业的统计数据,建立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之间的向量自回归模型,运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分析、脉冲响应函数和预测方差分解法,以不同视角对二者的交互动态作用关系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表明: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发展存在长期均衡关系,两组变量的脉冲响应均为正,说明两者存在正向交互作用。从方差分解结果来看,旅游业对文化产业变化的贡献率短期较高,之后逐步递减;在旅游业波动中,文化产业的方差贡献率较大,并随时间推移呈现不断上升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