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52)
2023(13507)
2022(11558)
2021(11023)
2020(9298)
2019(21595)
2018(21696)
2017(42448)
2016(23034)
2015(26274)
2014(26584)
2013(26160)
2012(23798)
2011(21392)
2010(21739)
2009(20040)
2008(19676)
2007(17473)
2006(15351)
2005(13629)
作者
(66816)
(54824)
(54775)
(52186)
(34946)
(26292)
(25038)
(21766)
(20851)
(19784)
(18846)
(18360)
(17374)
(17281)
(17104)
(16646)
(16454)
(16373)
(15820)
(15695)
(13584)
(13531)
(13404)
(12548)
(12403)
(12295)
(12262)
(12232)
(10968)
(10586)
学科
(90516)
经济(90422)
管理(66925)
(64745)
(52357)
企业(52357)
方法(46097)
数学(40818)
数学方法(40129)
中国(27370)
(24090)
(23022)
业经(19467)
(18828)
(17976)
(17440)
贸易(17426)
(16997)
(16631)
理论(16605)
银行(16597)
地方(16490)
(15778)
农业(15594)
(14818)
财务(14739)
财务管理(14705)
(14470)
金融(14468)
(14407)
机构
大学(331454)
学院(329418)
管理(134762)
(129290)
经济(126269)
理学(116141)
理学院(114948)
管理学(112757)
管理学院(112178)
研究(103486)
中国(81499)
(71101)
科学(63629)
(62355)
(51041)
财经(49950)
(47951)
业大(47600)
中心(47413)
(47174)
研究所(46202)
北京(45639)
(45238)
(41992)
师范(41644)
(39000)
经济学(38163)
(38021)
农业(37538)
财经大学(37255)
基金
项目(220840)
科学(172989)
研究(162609)
基金(159197)
(137385)
国家(136272)
科学基金(117621)
社会(100526)
社会科(95266)
社会科学(95240)
(86030)
基金项目(84120)
自然(77159)
教育(75635)
自然科(75353)
自然科学(75336)
自然科学基金(73939)
(72313)
编号(67965)
资助(67630)
成果(54823)
(48761)
重点(48653)
课题(46323)
(45881)
(45304)
创新(42197)
科研(42106)
项目编号(42076)
教育部(41938)
期刊
(141089)
经济(141089)
研究(99488)
中国(59751)
管理(49396)
学报(48179)
(45391)
科学(44881)
(42805)
教育(38065)
大学(37133)
学学(34720)
(31655)
金融(31655)
技术(30463)
农业(30060)
财经(23508)
业经(23357)
经济研究(22312)
(19812)
问题(18230)
理论(17520)
图书(17425)
技术经济(16769)
统计(16299)
实践(16209)
(16209)
科技(15356)
(15120)
商业(15100)
共检索到4804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武振  
引入工程质量保险制度,是破解工程质量管理的巨大压力、创新质量管理体制的迫切要求。分析推进工程质量保险的意义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符合我国工程建设特点的、强制性的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并从法规政策体系完善、质量保修和保险制度衔接、独立质量检查机构引入、质量监督制衡、市场主体培育、试点示范工程选择等方面提出推进措施与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张协奎  彭奕晖  杨观帝  
分析法国、日本以及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的特点并比较其差异,揭示我国工程质量保险试点工作推广情况,分析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快推进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建议。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邱慧芳  刘玉明  
阐述了在我国实行建筑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重要意义和试点状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原因分析,提出了解决思路和具体对策,并对比了引进保险前后两种不同质量管理的运作模式,以突出其效果,进而加快这一制度的推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曹新颖  刘博  蒋思杨  江鹏  
根据目前我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试点过程中突出的信息化管理程度不高、工程质量风险控制机构技术手段不发达的现状,提出基于BIM技术的工程质量保险信息管理模型,利用BIM技术在工程信息集成和协同方面的优势,帮助保险公司和质量风险控制机构实现对工程质量风险因素的快速识别和精准控制,降低事故发生率,同时也为保险的正式承保以及理赔提供有效准确的数据来源,保障建筑工程质量保险的合理运行。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董群忠  陈雅悠  
分析了我国工程质量投诉处理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建议由消费者协会负责受理工程质量投诉,提出了工程质量问题处理的办法。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徐波  赵宏彦  
着重介绍了法国建筑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和实施情况;分析了该体系运作的效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工程质量保险的观念、操作等方面我国与国外的差异以及可借鉴之处。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刘丹璇  
目前建筑工程风险隐患数据多为人工录入的非格式化的文本数据,为了从提取风险隐患数据中的有效信息,设计一套基于文本挖掘的建筑质量风险隐患提取模型。首先,根据文本的有向无环图和动态规划算法,对风险隐患数据进行切词处理;然后,根据TF-IDF算法计算切词后各词语的权重;最后,使用TF-IDF权值最高的2000个词汇构建LDA主题模型,并提取质量风险隐患主题和主题词汇。实验结果表明:(1)墙面开裂、孔洞封堵、混凝土填充、渗漏水、钢筋连接、接缝施工、外墙涂装和机电安装等为常发质量风险隐患;(2)未来可收集数量更多的风险隐患文本数据,提高LDA模型的精准度。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廉悦东  
在建筑领域里,产品的质量和服务质量已发展成为一个是否中标的条件了。联邦德国也不例外。德国占欧共体建筑投资份额的三分之一,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地变大。德国建筑经济产值占整个国民经济产值约63%。虽然德国建筑工程总体质量与世界上其它发达国家相比已经得到了非...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廖可美  梁国成  
建筑工程质量及其管理廖可美梁国成一、问题分析目前的建筑工程质量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如不采取相应措施,若干年后将出现更严重的后果。例如1992年底的抽样调查表明,全国住宅工程的合格率仅67%,而且近几年也呈下降趋势。本来我国建筑质量的起点并不高,在材料...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李一凡  田洪臣  
我国的工程质量保险体系已初步建立,并得到了推广和应用,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不够成熟,还存在着很大的发展完善空间。分析和总结国外的典型发展经验和我国的探索现状,吸收国外先进经验,运用文献研究和典型案例分析方法,从质量保险体系、效益、风险管理机构作用、质量潜在缺陷险和履约保险的实施等方面梳理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对工程质量保障的不利影响,采取措施完善质量保险体系,明确责任界限,建立信息平台,理顺工作流程,为提高工程质量保障力度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郭振华  
对引入工程质量保险上海试点模式前后的工程质量保险制度的质量控制激励效应进行了分析,发现对于建设单位建成后通过出售来获得投资回报的工程,如果保险人能够观察到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并据此制定保费,引入工程质量保险上海试点模式会使建设单位的质量控制水平有所提高,施工单位的质量控制水平基本不变,但勘察、设计和监理单位的质量控制水平严重下降,最终造成工程质量基本不变或略有下降;如果保险人不能够观察到被保险人的风险状况并据此制定保费,则引入工程质量保险上海试点模式会造成工程质量问题的严重恶化。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郑绪蓬  郑磊  郑昌勇  
以可持续安全运作为中心,分析住宅工程质量保险保费的属性及其管理要求,借鉴相关险种的保费管理实践,引入"托管"模式;分析住宅工程质量保险保费托管的相关主体,构建住宅工程质量保险保费托管的运行模式,并提出设立专用账户对保费进行管理的思路。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媛  刘德海  赵宁  
本文考虑招投标阶段业主与施工企业之间关于施工质量信息不对称,以及声誉效应对施工企业市场行为的约束作用,建立了多周期声誉效应模型。分别对"散兵游击"式的散杂包工队和受声誉效应约束的正规企业进行博弈分析。结果表明,在不考虑多周期声誉效应条件下,当对施工企业的违规处罚小于其违规所获"超额利润"时,单独依靠加大监管力度无法约束施工企业的市场行为,监管失灵。在考虑声誉效应条件下,施工方"偷工减料"行为会导致未来期收益降低,起到了规范市场行为的作用。最后以绵阳盘江大桥垮塌事件为案例,对理论结果加以验证。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周红波  陆鑫  王挺  
本文着重探讨了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领域引入保险,依靠经济手段合理分散风险。同时建议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机构,对工程建设过程中的质量安全风险实施全过程的控制,为工程质量安全构筑新型保障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