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791)
2023(15656)
2022(12702)
2021(11741)
2020(10042)
2019(22794)
2018(22456)
2017(44621)
2016(23556)
2015(26708)
2014(26436)
2013(25971)
2012(23926)
2011(21379)
2010(21531)
2009(20431)
2008(19137)
2007(16971)
2006(15149)
2005(13548)
作者
(66612)
(55091)
(54999)
(52502)
(35174)
(26299)
(25217)
(21500)
(21434)
(19705)
(18702)
(18623)
(17441)
(17417)
(17257)
(17117)
(16405)
(16146)
(16058)
(15929)
(13711)
(13692)
(13306)
(12899)
(12664)
(12474)
(12146)
(12022)
(11264)
(10852)
学科
(101607)
经济(101489)
管理(69802)
(68334)
(55297)
企业(55297)
方法(48561)
数学(43934)
数学方法(43532)
中国(34770)
(29830)
(29711)
金融(29709)
(28387)
(28083)
银行(28048)
(27053)
(23743)
业经(22100)
地方(20203)
(19540)
贸易(19522)
(18992)
农业(18464)
(17586)
财务(17533)
财务管理(17490)
(16863)
企业财务(16754)
(15597)
机构
大学(337265)
学院(335224)
(146639)
经济(143776)
管理(131736)
理学(113765)
理学院(112667)
管理学(110849)
管理学院(110250)
研究(110215)
中国(91683)
(72126)
(69774)
科学(62366)
财经(57202)
(53832)
中心(53286)
(52753)
(52174)
(49327)
研究所(48281)
经济学(47281)
业大(46519)
北京(43769)
财经大学(42940)
经济学院(42918)
农业(41224)
(40308)
(39884)
师范(39836)
基金
项目(221910)
科学(176462)
基金(164792)
研究(162410)
(142694)
国家(141551)
科学基金(122464)
社会(106520)
社会科(101207)
社会科学(101180)
基金项目(86189)
(84731)
自然(77982)
自然科(76236)
自然科学(76212)
教育(75070)
自然科学基金(74897)
(71761)
资助(68513)
编号(64561)
成果(52431)
(50884)
重点(49811)
(47739)
(46680)
国家社会(45048)
教育部(44391)
课题(44329)
创新(43750)
人文(42822)
期刊
(155895)
经济(155895)
研究(101737)
中国(63840)
(55404)
管理(49543)
学报(48415)
(48292)
金融(48292)
(47672)
科学(45666)
大学(38342)
学学(36400)
农业(31345)
教育(29662)
财经(29426)
技术(28268)
经济研究(26262)
(25164)
业经(25107)
问题(21430)
(18240)
理论(17778)
统计(16522)
技术经济(16147)
商业(16014)
国际(15956)
(15935)
实践(15842)
(15842)
共检索到50276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荣晨  葛蓉  
本文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角度检验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效应。对于不同地区,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效果存在明显差异,金融支持对政府干预、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具有不同的敏感性。对于东中西部的新型城镇化,金融支持规模、金融支持结构和金融支持效率的侧重点需要区别对待。从宏观而言,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支持需要挖掘政府和市场的各自优势,统筹兼顾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优化政府干预以及市场配置的组合;从微观来看,需要加大对人口迁徙和转换、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城市和城市群的金融支持力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恒  张泽义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异较小,东部明显大于中西部。考虑异方差和自相关、外生冲击以及工业集聚路径依赖性的3次稳健性分析也基本支持市场潜能、城镇化与地区工业集聚度之间关系是稳定可信的。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陶恒  张泽义  
本文在空间经济理论的基础上,引入城镇化因素构建了关于产业集聚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以19992015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市场潜能和人口——经济——社会城镇化对工业集聚的影响及其区域空间分异,并进行了稳健性分析。研究发现:地区市场潜能的提升对工业集聚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东部影响最大,西部最小,中部次之;3个层面城镇化因素均有利于工业企业集聚,其中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明显大于人口城镇化,且东中部地区经济城镇化和社会城镇化的促进作用比西部地区大,而对于人口城镇化的积极作用而言,中西部差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金涛  岳华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取得积极进展,随之而来的地方政府债务问题却已构成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鉴于此,基于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这一准自然实验,利用2009—2020年282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倍差法实证分析了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扩张的影响机制与异质性特征。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试点政策有助于城投债扩张,且经过平行趋势检验、安慰剂检验等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能够通过提高地方政府竞争和增加土地出让收入的渠道助推城投债扩张。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建设对城投债的扩张作用不仅在非一线城市(含新一线城市)、中西部地区更加明显,且在人口流出城市和土地利用效率较低的城市也更显著。研究结论对于有序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妥善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卢洪友  朱耘婵  
文章从人口城镇化视角构建了一个理论模型,探讨城镇化、人口流动对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影响,并利用2010~2014年中国地级市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城镇化过程中,大量人口由农村向城市流动,短期内为满足市政建设、公共品供给等资金需求,地方政府财政压力增加,地方债务规模边际增长;城镇人口密度增加的公共品拥挤效应大于人口集聚的规模经济效应,人口流动过程中公共支出刚性需求增长成为诱发政府举债水平上升的重要原因;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质量是化解地方政府长期债务风险的决定性因素。据此,中央政府应加强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与使用监管,实现新型城镇化与城市中长期发展规划的有效衔接,加快城市产业转型与高质量发展等,以促进财政经济可持续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赵剑锋  
文章认为,新型城镇化融资变革关键就是如何正确处理政府与市场融资关系,在新型城镇化战略导向下,中央政府应发挥更多的地方债宏观监管机制,承担战略投资者融资关系;地方政府应更多通过市场化途径化解地方债问题,推进多层级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公私合作伙伴关系。文章指出,新型城镇化融资关系变革目标是平衡财政融资的普惠性、公益性与市场化融资的效率性、约束性之间的融资关系,构建开放的、透明的、市场化的城镇化融资体系。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杰颖  季红颖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总量增长过快而质量不高。文章从金融支持的视角考虑其具体的制约因素,认为应对金融支持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城镇化项目信用评估系统,丰富金融支持城镇化项目的业务品种,借助科研机构为农业担保物科学定价,以及与其他相关机构协调配合共同致力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制度性"溢价",将成为我国提高城市化水平,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同步发展的重要条件。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勇  王莉  
本文从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滞后城镇化进行了解读。本文发现,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导致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进城务工人员具有工资、公共服务以及社会保障的制度性"溢价",这不仅降低了进城务工人员的迁移意愿,还同时迟滞了城镇化。如果再考虑人力资本差距所引起的工资水平"低端锁定",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便越严重,其对于城镇化的迟滞作用也越强。利用1998-2012年的省际面板数据,本文对上述假说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证实了本文的逻辑。那么,打破城市内部的劳动力市场分割,消除城市本地居民相对于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拥军  
从世界范围来看,不同城镇化模式下政府与市场的功能定位、分工协调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改革开放以来,尽管市场机制在我国城镇化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没有根本扭转政府与市场关系的失调态势,主要表现在城乡户籍制度、城市行政体制、农村土地制度、城镇投融资制度、产业经济政策等方面。新型城镇化模式需要回归城市发展的本源,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明确政府与市场的职能。为更好地发挥政府与市场在新型城镇化发展中的作用,应着力推进城镇行政体制改革,加快农民工市民化进程,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完善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姚玉祥  吴普云  
学术界关于城镇化的经济增长效应基本上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关于城镇化如何影响社会收入分配却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文基于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测算方法出发,构建了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两者关系的理论模型。理论分析表明,城镇化与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即城镇化在初期阶段会扩大收入分配不平等,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在后期将有助于改善社会收入分配格局。进一步构建动态面板模型对上述结果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中国的城镇化进程在2015年以前显著恶化了收入分配状况,但从2015年开始则有助于缓和收入分配失衡。因此,中国现阶段应当持续加快推进城镇化发展,不断改善社会收入分配状况,努力实现效率与公平的兼容。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李清政  刘绪祚  
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国梦"圆梦均具有不可替代的积极推动作用,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新型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巨大资金缺口需要有效的金融支持。随着全面深化改革进程的纵深迈进,研究新型城镇化与金融支持的互动发展关系,对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与金融体制改革及创新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金融支持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有关理论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全国层面VAR模型与省际面板实证分析,找出当前两者互动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瞄准两者对接点及增强协同效应等对策建议。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恩静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对推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行阐述,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支持的新需求,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郭方  
文章选取中部地区六省1978年-2012年相关数据,采用面板数据影响模型和PVAR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为:金融发展水平、规模和效率与中部地区六省城镇化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关系,金融支持中部地区城镇化存在明显差异。提出保持金融发展规模稳步增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优化金融机构资源配置,提高金融支持效率;积极开发特色金融产品,提升金融精准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徐敏  姜勇  
基于1997—2009年中国30个省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对中国市场化进程作用城镇化的机理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城镇化率存在空间集聚和溢出效应,不同的市场化进程表征对城镇化率的影响存在差异: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相比非国有经济发展、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对城镇化发展的贡献率更大;同时,产品市场发育程度和要素市场发育程度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正向的溢出效应;政府与市场关系对城镇化率的影响不显著,但对相邻省域的城镇化率具有负向的溢出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