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659)
2023(9546)
2022(7081)
2021(6426)
2020(5123)
2019(11171)
2018(11168)
2017(22277)
2016(11735)
2015(13327)
2014(13323)
2013(13028)
2012(11821)
2011(10652)
2010(10972)
2009(10912)
2008(9807)
2007(9005)
2006(8477)
2005(7936)
作者
(32595)
(26671)
(26611)
(25695)
(16792)
(12415)
(12262)
(10355)
(10117)
(9487)
(8995)
(8807)
(8529)
(8360)
(8355)
(8134)
(7897)
(7717)
(7672)
(7559)
(6813)
(6587)
(6376)
(6203)
(6114)
(5971)
(5952)
(5901)
(5325)
(5236)
学科
(48404)
经济(48354)
(32735)
管理(30662)
中国(26552)
(26231)
金融(26229)
(24835)
银行(24828)
(24483)
企业(24483)
(24133)
(18074)
方法(16380)
(15749)
数学(14607)
数学方法(14526)
(14362)
业经(13746)
地方(12769)
农业(11853)
中国金融(11267)
(9841)
贸易(9826)
(9823)
(9654)
(8872)
产业(8470)
(8428)
财务(8399)
机构
学院(167494)
大学(164844)
(73583)
经济(71913)
管理(59732)
研究(56322)
中国(51539)
理学(49946)
理学院(49462)
管理学(48738)
管理学院(48445)
(38461)
(34731)
科学(29809)
财经(29753)
中心(27826)
(27228)
(26864)
(25892)
经济学(24335)
(24287)
研究所(24113)
北京(22492)
经济学院(22192)
财经大学(22006)
(21644)
(21532)
(21518)
(21508)
师范(21333)
基金
项目(101227)
研究(80906)
科学(79522)
基金(71631)
(60283)
国家(59703)
社会(52400)
科学基金(50732)
社会科(49698)
社会科学(49687)
(40213)
基金项目(37034)
教育(36467)
编号(34735)
(32931)
成果(29520)
资助(28587)
自然(28115)
自然科(27428)
自然科学(27421)
自然科学基金(26903)
课题(24482)
(24339)
重点(22984)
(22562)
(21785)
国家社会(21754)
(21683)
项目编号(21176)
(20763)
期刊
(85878)
经济(85878)
研究(56674)
(36479)
金融(36479)
中国(35386)
(27803)
(24970)
管理(22435)
学报(20539)
科学(19656)
教育(19368)
大学(16787)
学学(15790)
农业(15766)
业经(15357)
财经(14997)
经济研究(14396)
技术(13839)
(12877)
问题(12433)
(10124)
理论(9950)
国际(9168)
实践(8946)
(8946)
商业(8683)
现代(8543)
经济问题(7622)
技术经济(7538)
共检索到2685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士义  
近年来,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人民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要求不断提升,城镇化进程逐渐加速。在当前经济下行压力较大情况下,城镇化作为行业发展的综合体,是有效促进投资、推动建设,拉动内需、提振经济的重要引擎。实践表明,金融在城镇化进程中能够起到重要的作用,一方面能直接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通过杠杆效应放大投资;另一方面也能释放积极的"信号作用",通过增信引导鼓励大量的社会资本投入。在简要概括了我国城镇化概况的基础上指出了推进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一些问题,分阶段阐述了金融对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支撑作用,并提出了一些可行的建议。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潘威  
一、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发展的路径选择城镇化建设对资金需求巨大,在不断扩大金融资源的同时,一定时点上的金融资源却总是有限的。因此金融支持城镇化建设应有所侧重,寻找最优切入点。其路径选择主要有三个方向:第一,对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金融支持,包括金融机构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充足的信贷资金、引导农业生产部门进行产业结构调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周恩静  
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重要载体,是我国经济长期稳定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城镇化建设离不开金融的参与和支持,充分发挥金融业的资金融通功能和优势,对推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新型城镇化进行阐述,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对金融支持的新需求,分析了当前金融支持我国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车艳秋  
我国城镇化已经进入转型期,必须着力推动城镇化从数量到质量、从以物为中心到以人民为中心的转型。作为不可逾越的自然历史发展过程,城镇化是人的发展途径和手段,而不是目的。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包括人的发展和人的现代化、城乡统筹发展、可持续发展、五位一体协调发展及科技驱动。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必须充分发挥各主体的作用,以法律、规划维护民生和环境底线,着力破解城镇化中的核心问题,并以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推进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荣华  
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驱动,有效发挥农村金融在经济领域中的核心作用、提高农村金融的资金配置效率、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进程,是我国经济社会转型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现阶段我国农村地区金融产业发展较慢,且金融市场活跃性不高,农村金融体系没有有效建立,制约着农村金融对新型城镇化发展支持作用的有效发挥。因此,应着眼于农村金融的资金融通机制和政策调控机制,改善农村金融结构,优化农村金融服务,释放农村金融潜力,发挥其对农村城镇化的巨大支持作用。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王英男   董啸楠  
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在新发展阶段和新发展理念的背景下,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呈现出以人为本、城乡融合、“四化”同步等新的发展特征。新时代,在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引领下,需要坚持“三起来”“三环节”以及“三区三线”“四级四同”等要求,才能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落地落实。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裘兆宇  
本文主要分析目前的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一些矛盾和局限,着重探讨中国金融业如何有效适应新型城镇化的新发展和新变化,通过借鉴国内外城镇化进程中金融实践经验,对如何更好地发挥金融的融资和配置功能以有效支持新型城镇化进行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杰颖  季红颖  
新型城镇化建设问题主要表现为城镇化总量增长过快而质量不高。文章从金融支持的视角考虑其具体的制约因素,认为应对金融支持给予政策扶持,建立健全城镇化项目信用评估系统,丰富金融支持城镇化项目的业务品种,借助科研机构为农业担保物科学定价,以及与其他相关机构协调配合共同致力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杨元庆  
民族地区的城镇化需要金融的大力支持,而且仅仅靠商业银行贷款、信托等渠道无法克服其融资瓶颈。本文结合地区实际情况,提出有效的金融支持路径:开发性金融、BOT融资方式和国际信贷。但是,城镇化必须与工业化良性互动,要注意"中国式城镇化"的金融风险;金融支持城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遵守赤道原则,履行企业社会责任(CSR)。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进辉  王殿安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未来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是全球发展潮流和我国的基本国情所决定的。因此,要准确理解和把握新型城镇化的科学内涵,总结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成功经验,探索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有效路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双悦  
一、"绿色城镇化"理念的形成众所周知,中国共产党首先是在2013年12月12~13日召开的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提出:"要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现有山水脉络等独特风光,让城市融入大自然,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保护和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延续城市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光全  胡卫东  
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是新型城镇化的必然内容和科学要求。作为道路与手段的新型城镇化和作为状态与过程的健康城镇化之间紧密相连,亟需在理论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内涵与实现路径在理论上作出回答。论文从在国内外城镇健康发展相关内容评述的基础上,从健康城镇化的内涵、动力机制和状态划分三个层面对健康城镇化的研究进行了理论建构,以期更好地引领和指导现实中城镇化积极稳妥地推进。最后,对健康城镇化的实现路径从总体思路和具体路径上给出了若干理论思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