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151)
2023(16205)
2022(13485)
2021(12451)
2020(10538)
2019(23916)
2018(23940)
2017(46379)
2016(25491)
2015(28672)
2014(28600)
2013(28221)
2012(25915)
2011(23581)
2010(23464)
2009(21607)
2008(21234)
2007(18774)
2006(16723)
2005(14677)
作者
(77985)
(64740)
(64640)
(61268)
(41217)
(31133)
(28998)
(25440)
(24632)
(23094)
(21969)
(21824)
(20789)
(20434)
(19996)
(19928)
(19631)
(19244)
(18687)
(18617)
(16375)
(16027)
(15738)
(14752)
(14607)
(14420)
(14400)
(14389)
(13082)
(12837)
学科
(101037)
经济(100916)
管理(71269)
(69009)
(55084)
企业(55084)
方法(46349)
数学(40376)
数学方法(39956)
(29917)
中国(29639)
(25176)
(23626)
业经(23166)
(19953)
(19723)
贸易(19715)
农业(19609)
地方(19579)
(19155)
(16609)
银行(16532)
技术(15972)
环境(15936)
理论(15843)
(15769)
(15521)
(15217)
金融(15214)
(15136)
机构
大学(376122)
学院(372619)
(145907)
管理(143663)
经济(142765)
研究(127705)
理学(125150)
理学院(123696)
管理学(121366)
管理学院(120715)
中国(92729)
科学(82827)
(80391)
(69821)
(67210)
(65912)
业大(61433)
研究所(60675)
中心(56176)
农业(55324)
财经(54687)
(53818)
北京(50434)
(49711)
(49116)
师范(48527)
(45844)
经济学(44206)
(43369)
财经大学(40735)
基金
项目(257743)
科学(200494)
基金(186506)
研究(182002)
(165882)
国家(164541)
科学基金(138730)
社会(114198)
社会科(108104)
社会科学(108075)
(100376)
基金项目(99753)
自然(92248)
自然科(90057)
自然科学(90025)
自然科学基金(88382)
(85814)
教育(82858)
资助(76226)
编号(73160)
成果(59062)
重点(58133)
(56281)
(54963)
(53312)
课题(50635)
创新(49847)
科研(49811)
计划(48692)
教育部(47318)
期刊
(157107)
经济(157107)
研究(107597)
学报(68644)
中国(65496)
(63818)
科学(59968)
管理(50842)
大学(50295)
学学(47684)
(47658)
农业(43609)
教育(37751)
(31147)
金融(31147)
技术(29033)
业经(26905)
财经(26192)
经济研究(25572)
(22297)
问题(21859)
(21801)
科技(19172)
(19002)
图书(18594)
业大(18204)
理论(17909)
技术经济(17380)
商业(17161)
现代(16619)
共检索到5315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杨丽莹  
从人口城镇化、经济城镇化和居民生活质量三维度对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主成分影响因子进行分析,并基于VAR模型对其传导效应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促进农业劳动力向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是新型城镇化的原动力;(2)民众生活质量的提高是新型城镇化的重中之重;(3)转变工业化的发展模式是当前紧迫的任务。应树立集约型发展理念,打造绿色生态产业系统工程,积极培育并发展绿色、生态产业,做好产业承接;通过推动特色小城镇化建设,助力新型城镇化发展;打造各地区主导产业,实施"以工促农"行动计划,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转型,提高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促进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续亚萍  俞会新  
城镇化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国的城镇化进程在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出现了严重的城镇化质量问题。本研究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出发,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全国30个省市的城镇化发展质量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30个省市间城镇化质量差异十分显著,高于城镇化速度体现的差异。从东中西部区域来衡量城镇化质量高低,可以看出,东部>中部>西部。从城镇化速度与城镇化质量的协调度来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化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高——高"型,"高——低"型,"低——低"型,"低——高"型,文章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城镇化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孙常辉  
推动国内消费规模的扩大和消费层次的提升,是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石和主要动力。新发展格局下扩大内需、促进消费,需着重做好扩大消费与生活品质提升,而"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是扩大内需的最大潜力所在和最佳落脚点。本文通过对新时期我国居民扩大消费的主要阻梗、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及其与扩大消费的关系进行分析,梳理出新型城镇化促进居民消费的传导机制,并提出相应措施。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轩会永  阎文峰  
本文通过建立我国城镇化影响因素的向量自回归模型(VAR),对1978-2011年间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利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技术对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变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居民纯收入、居民消费、工业化及地方政府财政投入与城镇化之间有着长期的均衡关系。脉冲响应函数图表明,以上四个影响因素的单位冲击均对城镇化建设有着正向作用,同时方差分解给出了四个影响因素对城镇化建设的贡献率。在分析的影响因素中,农村居民纯收入对城镇化的贡献率最大,居民消费次之,工业化对城镇化贡献率不太明显而地方财政投入短期内对城镇化建设有明显的刺激作用,长期而言贡献较低。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贾政军  
作为国家重大实施战略之一,新型城镇化直接关系到人口变动、产业结构调整等多层次社会变迁,必然会对居民消费产生影响。本文基于2005-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及其空间效应。研究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居民消费水平提升,且这一影响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在经济欠发达的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对居民消费水平的带动作用更为显著。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提高居民收入预期、推进收入分配公平改革、改善居民消费习惯等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赵丽琴  李琳  王天娇  
我国新型城镇化政策旨在通过优化城市空间布局、缩小城乡差距、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持经济健康发展等方式推动共同富裕进程。以新型城镇化政策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基于断点回归模型的经验分析表明:(1)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共同富裕总指标、物质经济富裕和公共服务普惠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分别提升了2.7、3.6和4.3个百分点;(2)目前新型城镇化政策还未在拉近城乡、区域差异的共享富裕方面表现出明显作用;(3)新型城镇化对共同富裕各维度的推动具有区域异质性,其中,对东、西部公共服务普惠提升效果明显,存在明显的“马太效应”和政策倾斜,而对西部地区物质经济的拉动作用都不显著。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徐盈之  王秋彤  
文章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体系,测度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综合水平,并采用面板门槛模型,从体现能源消费优化视角的能源利用效率和能源消费结构出发,检验了能源消费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影响的门槛效应。研究表明:能源消费对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存在显著的门槛效应,能源利用效率存在单一门槛,能源消费结构则存在三重门槛,跨越门槛值后,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的推动作用显著提升;同时当前能源消费对新型城镇化影响存在显著的区域异质性,东部地区的促进作用明显高于中西部地区。研究结论对中国节能减排政策的制定和低碳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媛媛  韩瑞栋  
新型城镇化对推动实体经济增长、提高城市金融服务水平以及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将新型城镇化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选取2011—2018年中国210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双重差分模型和PSM-DID方法实证检验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并采用安慰剂检验等方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产生积极影响,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多种稳健性检验同样表明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创新在新型城镇化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发挥了中介作用,新型城镇化通过激发城市创新从而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新型城镇化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城市异质性和区域异质性:三线城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一线和二线城市;东北和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高于东、中部地区。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提出深化新型城镇化综合改革,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敏  丁春杰  高文  
产业结构问题是当前中国存在的重大结构性问题之一,实现"产城融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为此,文章基于2005—2016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不仅将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结合来测算新型城镇化水平,而且采用两阶段差分GMM法系统分析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同时构建双门槛模型检验新型城镇化对产业结构调整的门槛特征。结果表明:我国新型城镇化能够显著促进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此外,新型城镇化对产业转移和产业结构升级均存在显著的双门槛效应。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吴建强  郭险峰  
党的十八大指出中国要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到2020年城镇化质量要明显提高。当前中国改革正进入深水区,新型城镇化有望成为未来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我国要推进新型城镇化,就要避免走传统的政府主导城镇化的老路,不再以政府计划的方式来推进城镇化,而要由市场主导城镇化的进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海云  丁磊  
本文选取中国20012015年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FDI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无论分地区还是分维度,FDI都显著推动了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但是影响程度存在地区差异和维度差异。基于我国城镇化现状,本文认为应当因地制宜地制定引资政策,强化地区吸收能力,兼顾各维度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走集约型城镇化道路。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邓鑫  漆雁斌  李雪川  
本文运用ADF单位检验、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回归检验等方法,对近十年内的民间资本变化与城镇化水平的数据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民间资本对城镇化进程的推动作用十分显著:一是民间资本作用显著;二是力度小总量大;三是民间资本与新型城镇化关系单一;四是民间资本直接和间接都影响新型城镇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世进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城镇区域拓展、产业聚集、生活质量提高和生态建设等内涵,分析了碳排放的区域差异特征。研究表明,新型城镇化发展程度不同,不同因素对不同区域的影响也差异巨大。本文依据分析结果,从提升低碳意识,优化能源消费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完善碳排放市场等方面提出了政策与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世进  
中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50%,城镇碳排放已经成为我国碳排放增长的重要来源。本文从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入手,选择人口、空间、产业、居民消费结构、生态建设等方面探讨了新型城镇化对碳排放的影响机理,并分析了碳排放增长对城镇化发展的约束作用。选取1980-2014年相关数据,分析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对全国碳排放量的影响程度,进而将全国区域省份以城镇化质量为标准划分为三组,通过STIRPAT模型选取城镇化水平、城镇建设用地面积、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镇人均绿地面积等指标分别代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人口集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