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568)
2023(15379)
2022(12599)
2021(11417)
2020(9579)
2019(21698)
2018(21605)
2017(42065)
2016(23220)
2015(26270)
2014(26678)
2013(26500)
2012(25203)
2011(23015)
2010(23479)
2009(21932)
2008(22045)
2007(20074)
2006(17974)
2005(16856)
作者
(70975)
(59158)
(59005)
(56291)
(37746)
(28436)
(27037)
(23069)
(22360)
(21238)
(20196)
(19781)
(19111)
(19024)
(18526)
(18355)
(17885)
(17519)
(17198)
(16953)
(15054)
(14836)
(14481)
(13459)
(13427)
(13337)
(13305)
(13275)
(12191)
(11932)
学科
(106240)
经济(106131)
管理(61146)
(60834)
(45394)
企业(45394)
方法(40955)
数学(35926)
数学方法(35618)
中国(33973)
(31974)
地方(28470)
(24355)
业经(23439)
(21581)
(21543)
农业(21245)
(19315)
(19285)
银行(19278)
贸易(19270)
(18636)
(18598)
(18221)
金融(18219)
(16136)
环境(15698)
地方经济(15493)
(15081)
技术(14654)
机构
学院(344442)
大学(344159)
(144194)
经济(141006)
研究(125462)
管理(124472)
理学(105351)
理学院(103987)
管理学(102202)
管理学院(101532)
中国(95749)
科学(77360)
(75090)
(68355)
(65897)
(63645)
研究所(59466)
中心(56769)
(54688)
财经(53262)
业大(51342)
农业(49861)
(48145)
北京(47982)
(47820)
师范(47336)
经济学(44929)
(44721)
(43624)
经济学院(40590)
基金
项目(219372)
科学(171387)
研究(160414)
基金(156620)
(137276)
国家(136108)
科学基金(114249)
社会(101518)
社会科(96159)
社会科学(96133)
(86835)
基金项目(82338)
(73348)
教育(73018)
自然(71841)
自然科(70088)
自然科学(70066)
自然科学基金(68803)
编号(65586)
资助(64057)
成果(54701)
(52916)
重点(50503)
(48453)
课题(46688)
(44965)
发展(42440)
创新(42287)
国家社会(42017)
科研(41801)
期刊
(167959)
经济(167959)
研究(106240)
中国(73361)
(59815)
学报(56130)
(51429)
科学(51122)
管理(45470)
大学(41685)
农业(40173)
教育(39184)
学学(39134)
(37464)
金融(37464)
技术(29252)
业经(28488)
经济研究(26993)
财经(26609)
问题(23347)
(22910)
(21080)
(18495)
技术经济(17352)
商业(16680)
(16570)
理论(16569)
图书(16370)
统计(16278)
国际(15775)
共检索到5337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王晓艺  翟晓凤  杨飞虎  
基于我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视角,构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2004年~2017年的省级数据,对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Kernel密度估计方法,分析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的区域差异。研究发现: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整体上具有较大程度的提升,各个区域差异程度在持续扩大,造成全国总体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区域内部的省际差异;东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得到较快提升,处于领先地位,中部、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提升较慢,处于落后状态,而各地区的差距进一步扩大。建议继续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进程不松懈,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战略布局,注重提高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整体水平;强化区域协调发展的精准性,进一步调控区域内部地差异化,坚持落实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基于投入产出视角评价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水平成效等。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帆  王振伟  
城市化是推动我国发展与建设的重要动力,是衡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基本标志,"十八大"中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文章以湖北省为例,通过计算2004—2013年间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综合得分,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全省新型城镇化水平和区域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湖北省各市州的新型城镇化得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但是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变大。全省的新型城镇化水平可以分为4大类:城镇化水平高的武汉市;城镇化水平较高的鄂州市、随州市、黄石市、襄阳市、宜昌市;城镇化水平中等的十堰市、潜江市、孝感市、咸宁市、荆州市、荆门市;以及城镇化水平低的随州市、仙桃市、恩施州、神农架林区、黄冈市、天门市。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田逸飘  张卫国  刘明月  
通过构建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对2003-2013年我国科技创新与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耦合协调度及其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度在考察期内呈平稳上升态势,但整体协调性较差,属于较不协调水平,且省际间存在较大差异;不同地区的耦合协调度具有明显的阶梯式分布特点,依次为经济发达地区、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并且在空间上总体呈逐步优化态势;经济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逐步缩小,经济次发达地区和经济不发达地区内部耦合协调度差距随时间呈逐步扩大之势。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马远  
构建了涵盖城市包容质量的城镇化质量测度体系,利用2000—2012年新疆的数据进行了实证测度,并据此分析了城镇化质量系统中的各子系统与城市包容质量子系统的耦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2000—2012年新疆城镇化质量的提升速度要慢于城镇化率的提升速度;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基本逐年提高,生态环境质量、城乡协调质量逐步下降,居民生活质量略有上升,总体上呈波浪式变化趋势,公共服务质量先下降后上升,城市包容质量总体呈下降趋势;经济发展质量、人口就业质量、生态环境质量、居民生活质量、公共服务质量和城乡协调质量与城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刘耀彬  涂红  
基于驱动-压力-状态-响应(DPSR)分析框架建立结构因素图,应用结构方程模型分别对中国东、中、西、东北4个区域的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影响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资源消耗和污染强度以及地区贫困不均等因素正成为限制东部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关键影响因素;2经济稳步发展和空间逐步扩张是积极推动中、西部2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的主要因素;3东北地区相对于中国其他3个地区新型城市化包容性发展形成过程有很大不同,人口增长以及调整产业结构等特征因素尤为重要。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徐丽群  鲁昊昆  
开发了评价城市公共交通支撑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能力系数,并对中国不同规模和不同区域城市群的公共交通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城市公共交通发展与城镇化发展处于同步发展状态;(2)公共交通支撑城镇化发展水平具有明显的区域经济地理特征;(3)不同规模城市对城镇化发展的支撑具有差异性。建议城市根据自身公共交通发展水平,合理选择发展模式,并注重运营效率的提高。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晋琳  温燕华  刘蓝琦  
当前新型城镇化发展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文章以江苏省为例,通过统计2006—2015年江苏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数据,运用因子分析和趋势分析方法,对江苏省城镇化水平和地区差异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江苏省各市县的新型城镇化水平随时间推移而提高,但仍然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且这种差异呈扩大趋势;全省城镇化水平由南向北逐渐降低,明显形成三级阶梯:苏南、苏中和苏北。为保证全省发展的均衡,省政府应重点关注苏北地区的发展,适当关注苏中地区的发展,该研究思路也适用于其它省份的相关研究。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富喜  孙海燕  
遵循全面性、主导性、可行性、科学性等原则,构建了区域城镇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均方差权值法对山东省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测度,并重点对基于17地市的城镇化水平空间分异特征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人居环境指数明显地表现为东优西劣;基础设施指数则表现出典型的"两高两低"特征,由东向西高低峰谷交错递减;而经济发展指数、社会发展指数、生活方式指数三者的空间分布格局较为吻合,且基本与城镇化发展指数成正相关,大体呈"┣"型分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陈丽华  张卫国  
本文基于西欧国家、美国、日韩、拉美国家4种城镇化模式的经验及教训分析的基础上,总结国际经验对中国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启示,提出了中国新型城镇化包容性发展的路径选择。未来中国城镇化发展应以包容性发展理念做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顶层设计,优化城市布局,以产业支撑城镇化协调发展;在城镇化过程中注重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同时推进制度改革以保障城镇化健康发展。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吴慧玲  齐晓安  张玉琳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加快生态文明建设。无论从理论研究还是实践需要方面看,采用科学适用的方法对我国各个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及其地区差距进行测度,从而为各地有的放矢地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客观依据,都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依据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及生态治理四个维度构建生态文明评价指标体系,对各区域生态文明发展水平进行测量及差异分析,可以揭示各地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均衡状态及其存在的问题,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地采取有效的政策措施促进本地生态文明的发展,进而带动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峰  韩兆洲  
文章从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内涵和要求出发,构建我国新型城镇化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功效系数法,得出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并将空间因素引入分析,对新型城镇化进程进行空间动态分析。研究发现:2005—2014年各地区新型城镇化水平基本呈上升趋势,但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不平衡、地区差异较大,新型城镇化进程具有显著的正向的空间自相关,大部分地区之间呈现出正向局域相关和集聚。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豫新  赵奕萌  
本文基于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体系,采用机器学习方法对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和聚类分析,并运用莫兰指数、泰尔指数分解进一步探索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非均衡性及其成因。研究发现,2013~2019年我国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在区域上存在"东高西低"现象,各省(区、市)差距逐渐扩大;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具有明显的集聚特征和非均衡特征。基于此,提出我国应依据新发展理念内涵全方位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明确重点方向和突破口,因地制宜推进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加强区域合作与扶持、培育新型城市群,建立跨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削弱空间非均衡性。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舒燕飞  
选用我国中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集聚度指标,利用卡利诺模型,在计量回归的基础上得出西方盛行的诺斯姆规律并不适合我国城镇化实际情况的结论,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虽然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但是东西部地区城镇第二产业发展质量差距并不明显,我国东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水平的差距主要来源于第三产业的差距的观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