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7520)
2023(10737)
2022(8623)
2021(7797)
2020(6562)
2019(14685)
2018(14972)
2017(29184)
2016(16233)
2015(18560)
2014(18994)
2013(18455)
2012(17163)
2011(15516)
2010(15998)
2009(15510)
2008(15556)
2007(14343)
2006(13205)
2005(12326)
作者
(48004)
(39887)
(39839)
(38166)
(25449)
(18925)
(18111)
(15371)
(15197)
(14344)
(13648)
(13411)
(12887)
(12778)
(12517)
(12411)
(11814)
(11771)
(11694)
(11558)
(10299)
(9733)
(9668)
(9110)
(9042)
(9036)
(8978)
(8918)
(8175)
(7932)
学科
(67391)
经济(67284)
管理(51125)
(44930)
(36267)
企业(36267)
中国(25113)
方法(24503)
数学(20984)
数学方法(20705)
(20348)
(19651)
(19252)
业经(15962)
(13845)
(13451)
地方(13444)
银行(13427)
(12850)
(12704)
(12250)
贸易(12240)
(11928)
农业(11901)
(11542)
金融(11539)
体制(11071)
(10688)
财务(10649)
财务管理(10617)
机构
大学(243494)
学院(240940)
(99659)
经济(97212)
管理(87308)
研究(83631)
理学(73518)
理学院(72622)
管理学(71305)
管理学院(70864)
中国(65209)
(53093)
(51951)
科学(48883)
(42053)
财经(39790)
(38225)
中心(37791)
(37321)
研究所(37237)
(35897)
北京(33860)
业大(32490)
(32487)
师范(32184)
经济学(31636)
(30410)
(30247)
财经大学(29278)
农业(28992)
基金
项目(148803)
科学(117192)
研究(110182)
基金(108050)
(93413)
国家(92643)
科学基金(78965)
社会(71718)
社会科(67841)
社会科学(67825)
(56665)
基金项目(56632)
教育(50755)
自然(48862)
(48133)
自然科(47700)
自然科学(47687)
自然科学基金(46787)
编号(44803)
资助(43662)
成果(38485)
(33528)
重点(33452)
(32046)
(32038)
课题(31947)
国家社会(29949)
(29798)
教育部(28951)
(28418)
期刊
(120376)
经济(120376)
研究(79530)
中国(52013)
(40260)
学报(35860)
(35857)
管理(35106)
科学(33755)
大学(28159)
教育(27302)
(26621)
金融(26621)
学学(26388)
农业(23342)
财经(20640)
技术(20100)
业经(19170)
经济研究(18660)
问题(18207)
(17851)
(13662)
现代(12236)
理论(12023)
国际(11592)
(11387)
技术经济(11240)
(11167)
(11148)
商业(10894)
共检索到3812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宏伟  
在我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很多城镇地区出现了"非转农""劳动力回流"等"逆城市化"现象。文章从"非转农""劳动力回流"这两种主流现象出发,具体分析我国新型城镇化中存在的"逆城市化"现象特征,认为产生这些"逆城市化"现象的诱因主要表现在城市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压力增大、社会机制不够健全、农村拆迁征地利益巨大等方面,并从制度改革与政策创新方面反思如何消除我国"逆城市化"现象。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陈彬  
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由于农业转移人口生活成本增加、城市管理遭遇更大的压力、社会兜底机制不健全、征地拆迁的巨大利益等原因,我国出现了低水平的"逆城市化"现象。因此,需要同步配套相关改革,真正实现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蒋长流  张松祺  
该文以劳动力回流和"非转农"两个维度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从职业、身份和生活方式三方面来看,回流农民工和"非转农"这两个群体的"逆城市化"现象的确存在,究其根源在于体制障碍及过去不合理制度带来的遗留效应。论文从改革户籍制度等正式约束、避免不利的非正式约束产生和保障实施等方面提出消融"逆城市化"现象的制度创新对策。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廖筠  
本文试图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考察城市化进程中的“逆城市化现象”——“非转农”。文章从劳动力转移动力的理论基础出发,分析了城市化进程中“非转农”现象出现的动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认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在我国工业生产处于经济转型时期,我们应发展劳动密集型经济,以扩大非农产业的就业机会。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金丽馥  左笑诚  
本文回顾了我国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和相关政策的形成及其对城市化发展的影响,指出了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中的主要土地问题,并从主观意识和城镇用地制度两个方面对其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即进一步完善现行城镇建设用地制度及相关政策,实现耕地保护和城市化快速发展双赢目标。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志刚  曲福田  韩立  高艳梅  
中国快速的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已引发了一系列农村土地问题,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顺利推进以及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意义重大。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土地问题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耕地资源大量损失、土地质量急剧退化、土地利用效率低下、农民土地权益受损。这些问题产生的诱因在于土地制度的缺陷、政府管理的不善和市场发育的滞后三大方面。解决当前农村土地问题的基本思路为:完善农村产权制度、深化征地制度改革;规范政府职能;培育土地市场体系和加强法律体系建设。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桁林  
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桁林研究员在《社会科学研究》2012年第4期撰文指出,动态地看待农村公共品供给,因而也就有了:一、城市化是应有之义,逆城市化加大农村公共品供给不可为。如果农村公共品供给只是由于规模不足、不具备集约规模,还可以等待直至达到规模为止。令人遗憾的是,问题并不在此。农村公共品供给之所以不容乐观、前景堪忧,其症结在于:不断增加农村公共品供给其实是逆城市化的非主流行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小广  
只有把土地农转非的溢价增长过快和如何公平有效分配这两个问题结合起来加以研究,进行顶层系统设计,才能真正有效推动我国城镇化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关键是改革我国的城镇化不仅长期滞后,而且质量和效率严重偏低,当前亟须转变城镇化发展方式,摒弃以土地扩张为核心、"见房不见人"的旧式城镇化模式,走一条以资源节约、效率优先、"见房见人"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新型城镇化需要解决的是人的问题(农民工的市民化)、消费问题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霍晓英  
2014年3月颁布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是我国新型城镇化战略实施的重要标志,明确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任务。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目标是实现城市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是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改革和优化。剖析当前城市公共服务供给的难题,优化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推进城市公共服务供给制度化变迁是完成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课题。
[期刊]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辛宝海  
改革开放以来,制度二元论是中国二元结构成因的主流观点。从制度变迁入手推动结构转换成为学术界探索的热点。这种制度变迁理论在改革内容、改革方向和制度变迁决定力量方面达成了共识,建立了城乡制度变迁的分析范式和理论框架,但在理性人的适用范围、制度变迁成本支付问题和城乡居民利益博弈机制建设方面缺乏深入探讨。从理论演进角度总结这种制度变迁理论的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展望理论创新的突破口和关键环节,对于当前新型城镇化的有序推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孙彩梅  
一、现行征地补偿办法及其特征根据《土地管理法》,我国确定征地补偿费标准的基本原则是保证土地被征用后农民生活水平不下降,补偿标准是依据该土地被征用前三年的平均年产值。该法第四十七条规定:“征用土地的,按照被征用土地的原用途给与补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王妍蕾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张红利  
中共十八大明确提出要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这是未来我国经济持续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新中国建国以来,我国的城镇化发展经历了几个历史阶段,改革开放以后明显加速。传统城镇化模式的基本特征是政府主导和规模扩张,导致城乡差距扩大、城镇规模结构失衡、产业特色不鲜明和资源环境压力过大。新型城镇化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然要求,其核心是人的城镇化,要求尊重市场规律,充分发挥政府的引导和调控作用,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不断进行制度创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