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66)
- 2023(16081)
- 2022(13374)
- 2021(12501)
- 2020(10537)
- 2019(24188)
- 2018(24202)
- 2017(46843)
- 2016(25308)
- 2015(28921)
- 2014(28949)
- 2013(28477)
- 2012(26276)
- 2011(23826)
- 2010(24183)
- 2009(22729)
- 2008(21806)
- 2007(19355)
- 2006(17624)
- 2005(15943)
- 学科
- 济(101755)
- 经济(101637)
- 管理(72186)
- 业(70810)
- 企(58191)
- 企业(58191)
- 方法(43987)
- 数学(37551)
- 数学方法(37098)
- 中国(35726)
- 农(29324)
- 融(28972)
- 金融(28969)
- 银(28257)
- 银行(28210)
- 财(27381)
- 行(27196)
- 业经(24923)
- 制(23552)
- 学(22379)
- 地方(22362)
- 农业(19380)
- 贸(19079)
- 贸易(19063)
- 易(18535)
- 理论(18255)
- 务(17795)
- 财务(17717)
- 财务管理(17680)
- 企业财务(16889)
- 机构
- 大学(369263)
- 学院(365208)
- 济(145472)
- 管理(142164)
- 经济(142119)
- 研究(125505)
- 理学(121743)
- 理学院(120352)
- 管理学(118240)
- 管理学院(117561)
- 中国(99310)
- 京(80103)
- 科学(76623)
- 财(69718)
- 所(63631)
- 农(59152)
- 中心(57805)
- 研究所(57767)
- 财经(55611)
- 江(53983)
- 业大(53082)
- 北京(51174)
- 经(50336)
- 范(49175)
- 师范(48726)
- 农业(46156)
- 院(45162)
- 州(44572)
- 经济学(43794)
- 财经大学(41321)
- 基金
- 项目(241652)
- 科学(189047)
- 研究(178423)
- 基金(174312)
- 家(151561)
- 国家(150276)
- 科学基金(128175)
- 社会(111012)
- 社会科(105109)
- 社会科学(105081)
- 省(93640)
- 基金项目(92492)
- 自然(82548)
- 教育(81183)
- 自然科(80590)
- 自然科学(80567)
- 划(79170)
- 自然科学基金(79102)
- 编号(74192)
- 资助(71924)
- 成果(62045)
- 重点(54056)
- 部(53100)
- 发(51834)
- 课题(50799)
- 创(49742)
- 创新(46482)
- 项目编号(46059)
- 科研(45872)
- 教育部(45333)
- 期刊
- 济(161901)
- 经济(161901)
- 研究(112294)
- 中国(70318)
- 学报(58172)
- 农(54549)
- 科学(52611)
- 管理(52228)
- 财(51175)
- 融(46234)
- 金融(46234)
- 大学(43707)
- 教育(41157)
- 学学(40538)
- 农业(36966)
- 技术(30330)
- 财经(26959)
- 业经(26325)
- 经济研究(25778)
- 图书(23174)
- 经(22938)
- 问题(21723)
- 理论(20235)
- 实践(18583)
- 践(18583)
- 业(18317)
- 技术经济(17210)
- 现代(17027)
- 贸(16911)
- 科技(16749)
共检索到551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
[作者]
朱婕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融合渗透是社会发展趋势,"两化"融合研究近年来逐渐成为热点。文章对国内的学术研究文献进行了梳理,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融合内涵、发展制约因素、具体行业领域的研究、融合路径及对策五个方面,分析当前研究的特点和不足。对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认为在信息资源整合、信息素质、信息消费、应对信息化的消极影响、融合评估体系等方面的研究会成为研究趋势和重点。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发展态势 述评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翔宇 郑建明
为从国外文献中获得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相关经验,文章利用包括Web of Science等平台在内的多种检索途径,采用内容分析的方法,在归纳城镇化、信息化及二者融合内涵的基础上,探究了城镇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作用机理,指出信息化推动了城镇经济发展,信息化带来的产业发展是城镇化演进的重要基础,城镇化为信息化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环境支持。最后,对国内外"两化"融合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提出对我国的启示。
[期刊] 图书情报工作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目的 /意义]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从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互动模式入手,揭示"两化"融合发展的具体内容。[方法 /过程]通过对相关学术研究文献和国家相关文件的查阅、梳理,在回顾城镇化和信息化发展的基础上,从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关系进行分析,构建"两化"互动模型、要素模型以及目标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互动模式。[结果 /结论]在新型城镇规划和建设过程中,"两化"应该从要素、目标等方面进行统一规划和对接,通过"两化"良性互动提高建设效率和质量;智慧城市是"两化"良性互动的初级产物,也是今后一段时期"两化"建设的目标之一。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智慧城市 互动模式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存在一定的门槛效应,对禀赋较差地区的产业扶贫政策可能因产城融合水平较低而失效。实证研究证实了产城融合的门槛效应,即在产城融合水平达到一定的阈值时,偏向产业的土地政策才能提升本地的产业集聚效率。进一步地,基于功利主义福利函数标准对城镇化路径比较后发现,旨在优化区位条件的“先城后产”路径相较于“先产后城”路径更有利于城镇居民福祉的提升。为此,在中西部地区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的阶段,应更多考虑蒂伯特选择功能,优化政策环境与区位条件,注重民生型公共服务平台的搭建。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丛海彬 段巍 吴福象
在新型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存在"先产后城"和"先城后产"两类偏向型城镇化路径,其福利效应迥然有别。本文在资本自由流动的两城市模型中引入产城融合变量,分析了禀赋差异、政府政策偏向下的城镇化路径;并基于产城融合的要素适配模型,对2000年以来中国的产城融合路径及其时空演变进行了动态刻画,进而利用2003—2014年中国252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对理论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产城融合程度越高,资本偏向的补贴支出越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产城融合程度越低,改善城市区位条件更能提高产业集聚效率。以产业园区为主线的城镇化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杨传开 张凡 宁越敏
基于山东省2000年和2010年人口普查和社会经济数据,借助分形方法、引力模型、空间探索分析等技术研究了山东省城镇化发展的突出特征。研究发现:12010年山东省53.5%的城镇人口集聚于县和县级市,具有明显的县域城镇化特征,同时农民身份转换滞后于其产业转移,半城镇化现象显著;2城镇体系呈位序规模分布,中小规模城市发育较好,大城市发育不足;3山东半岛城市群内部联系不断加强,网络化趋势明显,但人口集聚能力相对薄弱;4城镇化空间差异明显,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形成了以济南、青岛、烟台和威海为核心的三大热点分布区及以鲁西、鲁南地区为主的冷点分布区。最后就山东省新型城镇化提出了相应的发展路径。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郭理桥
针对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问题,围绕"一张蓝图干到底"这一实现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方法,结合我国各地统一空间规划体系的各种实践,分析了基于多规融合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核心价值,提出了以"一张图"为核心的多规融合信息平台的定位、内涵以及建设思路,并阐述了相应的技术内容,为科学规划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多规融合 一张图 信息平台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徐君 高厚宾 王育红
文章依据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战略思想,界定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内涵,系统探究了四者之间的耦合互动机理和规律,建立了四者之间的耦合关系模型,为我国同步推进"新四化",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良性互动以及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相互协调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臧良震 苏毅清
基于2007—2016年的相关统计数据,运用核密度估计法、全局空间自相关法和热点分析法研究了我国283个城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的空间格局及其演变趋势,研究发现: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型分布态势;新型城镇化水平空间二元分布特征长期存在,新型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京津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山东半岛和成渝地区,较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北和西南地区;整体而言我国新型城镇化水平的时空变化呈现出稳定的态势,仅有局部地区发生明显的变化。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空间格局 演变趋势 空间分布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薛选登 张一方
选取国家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地区河南省洛阳、新郑、禹州3市(县)的12个乡(镇)317家农户,对当前城镇化过程中"逆城镇化"现象进行调研,发现农民城镇化意愿不强的表现及原因,进而提出通过"台阶式""差异化""中心辐射带动""以人为核心"等四种城镇化发展模式来加快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的"人口城镇化"进程。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严昕 郑建明
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是我国城镇协调发展的基础,也是带动经济增长的重要驱动力。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通过建立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的耦合度评价指标体系,对江苏13个地级市整体耦合的空间表现以及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耦合度、耦合要素做深度分析。研究表明:江苏13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与信息化耦合度从空间上分为磨合型、相对协调型以及较低水平协调型;从时间上看存在阶段性和波动性特征;新型城镇化和信息化相互融合,各要素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
新型城镇化 信息化 耦合分析 耦合度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刘跃 袁雪娇 叶宇梅
基于静态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模型,利用我国2007-2013年30个省级行政区的面板数据对信息化和新型城镇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探讨了我国不同地区间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进程之间的互动效应差异,剖析了在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区域间两者的互动作用路径。结果显示: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呈现出"倒U型"结构;新型城镇化对信息化的推动效应呈现出逐渐减弱的趋势;总体上,信息化对新型城镇化的带动效应在其互动进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信息化与新型城镇化互动的具体作用路径随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而不同。
关键词:
信息化 新型城镇化 互动效应 路径分析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舒鑫 林章悦
本文基于产城融合的视角对于金融支持新型城镇化的问题进行探讨,认为只有将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才能避免城镇化出现的"空壳"现象。金融部门在改革创新的过程中,应当着力于使产业与城市紧密对接,实现新型城镇化战略。
关键词:
金融支持 产城融合 城镇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