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822)
2023(5409)
2022(4600)
2021(4456)
2020(3995)
2019(9004)
2018(9242)
2017(17685)
2016(9835)
2015(11328)
2014(11837)
2013(11661)
2012(11004)
2011(9819)
2010(10189)
2009(9791)
2008(10177)
2007(9234)
2006(8261)
2005(7549)
作者
(29576)
(24346)
(24219)
(23333)
(15302)
(11369)
(11305)
(9539)
(9179)
(8913)
(8118)
(8089)
(7855)
(7778)
(7486)
(7403)
(7198)
(7156)
(7134)
(6967)
(6455)
(6258)
(5961)
(5633)
(5524)
(5483)
(5467)
(5358)
(4978)
(4946)
学科
(33296)
经济(33245)
管理(28986)
(25798)
(19776)
企业(19776)
(13778)
方法(13748)
中国(13632)
数学(11970)
数学方法(11858)
(11688)
(11201)
(9270)
银行(9249)
(9029)
(8795)
财务(8769)
财务管理(8745)
(8608)
(8526)
企业财务(8096)
(7729)
贸易(7723)
(7563)
(7256)
金融(7249)
农业(6746)
业经(6741)
理论(6189)
机构
学院(143604)
大学(142743)
(56457)
经济(55012)
管理(50640)
研究(49819)
理学(41947)
理学院(41488)
管理学(40854)
中国(40793)
管理学院(40581)
(34361)
(31474)
科学(28837)
(26767)
财经(25215)
(23384)
研究所(23191)
(23155)
中心(22557)
(22482)
北京(20595)
业大(19275)
(18403)
农业(18394)
(18312)
师范(18190)
财经大学(18182)
(18169)
经济学(16906)
基金
项目(82632)
研究(63433)
科学(62707)
基金(57022)
(49677)
国家(49232)
科学基金(40143)
社会(37671)
社会科(35581)
社会科学(35575)
(32273)
教育(29752)
基金项目(29350)
编号(28013)
(27448)
成果(25252)
自然(24314)
资助(24093)
自然科(23671)
自然科学(23660)
自然科学基金(23229)
课题(19994)
(18836)
重点(18716)
(17825)
项目编号(17410)
(17337)
(16593)
(16128)
教育部(15825)
期刊
(67170)
经济(67170)
研究(47545)
中国(32645)
(30203)
学报(22487)
(21387)
管理(19155)
科学(18830)
教育(18781)
大学(16858)
(16325)
金融(16325)
学学(15682)
农业(14188)
会计(12854)
财经(12736)
技术(12178)
业经(11570)
经济研究(11397)
(10856)
问题(9577)
财会(8962)
(8673)
理论(8378)
实践(7605)
(7605)
国际(7601)
(7487)
图书(7272)
共检索到23452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强  
一、公允价值适度运用近年来,国际会计准则及美国等一些市场经济发达国家会计准则,纷纷将公允价值作为重要甚至是首选的计量属性加以运用,以提高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从计量属性来说,公允价值在某种程度上代表财务会计的发展方向。公允价值在1998年出现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等具体会计准则中,后因实际运行中出现很多公司滥用公允价值操纵利润的情况,而在2001年修订后的准则中被限制使用。新准则不仅在基本准则中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而且在金融工具,投资性房地产,非共同控制下企业合并,债务重组和非货币性交易等17项具体准则中均谨慎地采用了公允价值,从而成为本次会计准则的一大亮点。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路晓燕  
文章就我国新颁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扩大公允价值运用范围这一事件,基于会计准则制定和监管机构在新旧会计准则过渡时期规范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相关规定,从会计信息的需求与供给的角度,分析会计信息披露各方对公允价值运用的态度,探讨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初步运用公允价值的经济后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建新  
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会计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将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率先施行,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中国会计改革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现行17项会计准则的修订基础上,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除极少数事项外。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已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贺振球  
从国际会计准则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距以及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趋向。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范慧川  
2006年初,财政部完成了1项基本会计准则和38项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或修订工作,构建起一套"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新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率先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对其他企业则鼓励执行。
[期刊] 财会通讯(学术版)  [作者] 徐全华  
资产应如何计价是会计准则制定中最重要的问题,涉及到应如何定义资产和对资产进行分类,进而确定合适的计量模式进行计价。受决策有用性观点的影响,准则的制定在信息观和计量观之间进行了权衡,在历史成本优先的前提下,大量引入公允价值,这对信息使用者理解资产信息产生了影响,本文阐述了如何理解和掌握计量观下资产信息的变化,以期为学习新会计准则提供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萍  
财政部2006年2月15日发布了与中国国情相适应,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从而基本实现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趋同。新会计准则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全面确立了为报告使用者做出科学决策提供相关、真实、可靠、公允会计信息的企业财务报告目标,既实现了与国际会计惯例的趋同,也兼顾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和自己的会计习惯。这套会计准则体系建立实施后,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和透明度可望得到进一步提高,从而可更好地满足投资者、债权人和其他利益关系人等有关方面对会计信息的需求,进一步规范企业会计行为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马永义  
"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是我国2000年发布的《企业会计制度》中引入的新的一项"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业内人士通常将其称为"第十三项原则"。与以往相比,在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强调和注重对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在《企业会计准则一基本准则》中将其纳入"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体系之中,在部分具体会计准则的确认、计量或披露环节更加提倡并强调该原则的运用。本文拟就新会计准则体系下对该原则的运用作一疏理和剖析,以帮助读者加深对该原则实质内涵的理解,进而在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中更加充分地运用该原则来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
[期刊] 财会通讯(综合版)  [作者] 悦东海  
我国2006年发布的新会计准则体系在诸多具体会计准则中都以资产负债观为基础,从而使会计确认、计量的方法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在资产负债观下,利润表成为资产负债表的附属产物。按照资产负债观理念,真正的利润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增加,真正的亏损本质上是净资产的减少。因此企业财富的增加,不应单纯关注利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司茹  
借鉴国际制定小企业会计准则的经验,我国对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思路做出了选择,即所得税的税收导向和对企业会计准则的简化相结合。文章从这两个导向出发,对小企业会计准则中两个导向的具体体现进行了阐述,同时以两个导向为标准,对小企业会计准则提出了改进建议。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郑泽祖  
1995年7月11日,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与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IOSCO)技术委员会就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拟定的一项工作计划达成协议。这项工作计划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将于1999年前形成一套核心会计准则。证券委员会国际组织技术委员会在协议中承诺,这套核心会计准则一旦形成,将作为跨国证券发行和上市公司编制会计报表的依据。
[期刊] 会计之友(下旬刊)  [作者] 戴桂荣  
利用计提八大资产减值准备、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等进行盈余管理,历来是我国上市公司惯用的伎俩。新会计准则体系是否能完全遏制上市公司的利润操纵呢?笔者研读后发现不尽然,本文试图通过新旧准则比较,对新准则体系给予或遏制上市公司盈余管理的空间进行分析,以期能对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监管部门有所启示。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华  
2001年证券监管机构关于"会计国际化"的倡议对于会计法规的制定具有很强的误导性,所幸会计准则制定者秉持会计协调理念,并未受到过大冲击,反而放缓了会计准则出台的进度。这一时期出台的一系列会计核算办法,是符合业界真实需要的会计法规立法形式。但受欧盟市场经济地位谈判的影响,会计准则制定者最终于2006年推出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实质性趋同"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金融工具、套期会计等会计规则被植入我国会计法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周华  
在次贷危机的大背景下,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路径仍在艰难推进。2011年的《小企业会计准则》并未采用国际"先进"经验,反而受到业界好评。2011年财政部会计司时任司长刘玉廷号召有关各方积极参与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这项重大的系统工程,力争国际准则的重大修改能够充分考虑我国的实际。2017年以来,我国对会计准则体系和会计报表格式进行了一系列修订,实现与国际准则的持续趋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