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043)
2023(11670)
2022(10074)
2021(9456)
2020(8048)
2019(18442)
2018(18529)
2017(35998)
2016(19332)
2015(21467)
2014(21512)
2013(21026)
2012(19375)
2011(17673)
2010(18289)
2009(17729)
2008(17667)
2007(15913)
2006(14618)
2005(13782)
作者
(53603)
(44595)
(44173)
(42577)
(28612)
(20952)
(20260)
(16975)
(16853)
(16142)
(15075)
(14768)
(14480)
(14284)
(14061)
(13729)
(13084)
(13029)
(12932)
(12931)
(11505)
(10906)
(10831)
(10258)
(10218)
(10102)
(9923)
(9886)
(8920)
(8601)
学科
(72853)
经济(72748)
管理(61259)
(56611)
(46762)
企业(46762)
方法(28146)
(24722)
数学(24310)
(24014)
数学方法(23898)
(23194)
中国(23140)
业经(17374)
(16205)
银行(16193)
(15865)
(15533)
(14862)
贸易(14849)
(14545)
农业(14474)
(14024)
(13992)
财务(13981)
财务管理(13942)
(13707)
金融(13705)
企业财务(13233)
体制(13095)
机构
大学(274212)
学院(273074)
(116597)
经济(114009)
管理(104319)
研究(93503)
理学(88212)
理学院(87295)
管理学(85802)
管理学院(85246)
中国(75368)
(62581)
(58570)
科学(50960)
财经(46857)
(46196)
(43701)
中心(42958)
(42302)
研究所(40626)
(40238)
北京(37954)
(36089)
师范(35776)
经济学(35307)
业大(35148)
财经大学(34444)
(34181)
(33965)
经济学院(31506)
基金
项目(166871)
科学(132109)
研究(128856)
基金(121156)
(103799)
国家(102923)
科学基金(88267)
社会(81880)
社会科(77514)
社会科学(77498)
(63097)
基金项目(62059)
教育(60619)
自然(54404)
编号(53788)
(53740)
自然科(53068)
自然科学(53054)
自然科学基金(52108)
资助(50269)
成果(46891)
(38684)
课题(38032)
重点(37569)
(36869)
(35487)
(34155)
(34070)
教育部(33900)
国家社会(33871)
期刊
(137577)
经济(137577)
研究(92237)
中国(61436)
(49771)
管理(42589)
教育(36982)
(36736)
学报(35444)
科学(34393)
(33745)
金融(33745)
大学(29168)
学学(26708)
技术(25418)
财经(24057)
农业(23881)
经济研究(22280)
业经(22127)
(20662)
问题(17935)
(16160)
理论(13992)
国际(13860)
技术经济(13149)
图书(13092)
统计(12962)
现代(12643)
实践(12457)
(12457)
共检索到4405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国胜  陈明明  
我国户籍制度改革演化至今,已经完成了人口的城乡禁锢到自由迁移,但尚未全面调整户籍背后的经济利益,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需要以户籍利益的协调与重组为价值取向。现有改革措施还远远没有突破"户籍利益固化的藩篱"。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仍然需要强化中央政府在不同利益需求者之间"意见一致"的建设作用,围绕"突出中央政府的全面主导、推进户籍利益的协调与重组、构造户籍改革的成本分摊机制、推动(特)大城市成为户籍改革的重点对象,构造户籍改革的强制性约束激励机制"等顶层设计,全面深化改革。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许庆  钱有飞  孙君  
户籍制度阻碍了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本文首先认为,现今与户籍相关的福利最主要的有保障性住房、最低生活保障和子女入学三项,而解决现有农民工的这三项福利是近期户籍制度改革的突破口;进而认为,户籍制度改革的实质就是中央转移支付的问题,地方政府在利益驱动和财政压力的前提下并无接纳外来劳动力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户籍改革需要顶层设计,改革成本也需要中央统筹;同时,经过定量计算,在今后的20年的时间里,中央政府有能力逐渐将现有的农民工及其家属完全转移到城镇中来,从而在2035年左右使得我国的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0%。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李五荣  丰晨宇  陈华帅  
在新一轮户籍制度改革下,不同规模城市的落户门槛呈现两极化:超大城市和特大城市不降反升,中小城市逐渐实现零门槛。研究差异化的落户政策对农村流动人口创业的影响有助于提高劳动力资源在不同城市之间的配置效率。本文基于2014~2016年120个城市的落户门槛指数与2017年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会显著提升农村流动人口的创业概率,且对生存型创业的促进作用尤为明显。机制分析表明,降低城市落户门槛主要通过提高城市人口集聚度和农村流动人口的长期居留意愿两个途径促进农村流动人口创业。进一步研究发现,降低城市落户门槛的创业促进效应在大规模城市、低受教育程度、高家庭收入和年轻农村流动人口群体中更为明显。
[期刊]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作者] 谢锐勤  谢俊平  
我国户籍制度经历了一个由酝酿形成到严格控制再到一定程度放开的历程,其基本特征是渐进有序地从隔离走向开放。从户籍制度改革的价值取向看,人口流动和城市就业应逐步从区别待遇走向国民待遇、从户籍限制走向迁徙自由,特别是低素质劳动力应当获得同等的迁徙和就业权利。
[期刊] 改革  [作者] 胡敏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阐明了新一轮企业改革的总体方向、基本思路和重要任务,虽然着墨不多,但体现了我国企业改革的连续性以及当期要改革的着眼点和突破点,言简意赅地概括了新一轮企业改革的顶层设计思路。目前从媒体报道来看,许多省市纷纷推出了以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推进以国资管理改革带动国企改革为重点的国企改革指导意见,一些中央和地方的大型国企也推出了发展混合所有制的设计方案。应当说,新一轮企业改革已跃然纸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伯文  
我国现行的农业与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籍政策 ,将公民权益同户口性质相挂钩。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这种户籍制度的弊端正日益显现 ,亟待加快改革。应以具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为基本落户条件。为此 ,要实行公民居住地登记户口 ;逐步实现自由迁徙 ;形成居民户口簿、公民身份证两种证件和常住、暂住两种户口有机构成的管理方式 ;最终确立以《户籍法》为基础、以各地方户籍管理规章相配套的户籍法规体系 ,建立起一套具有中国特色的适应社会公共管理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化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3.08%提高到2019年的4.3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2021—2035年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的迁移率是2016—2020年平均水平的1.1倍,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须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邹一南  
户籍制度改革的演变历程表现为其人口迁移限制和城市福利分配歧视这两大特殊职能的相互对立运动,二者对立运动的形式又内生于工业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当前户籍制度改革的目标应是建立起人口自由有序迁移与城市福利非歧视性分配的制度组合,以适应工业化进程发展到结构调整阶段时扩大内需的客观需要。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在于通过缩小城市之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差距,避免在自由迁移条件下人口向大城市过度集中,只有在农村转移人口有序迁移的条件下,城市内部基于户籍的福利分配歧视才有可能消除,进而才能实现农民市民化所带来的内需增长红利。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向晶  周灵灵  
基于2010年和2020年两次人口普查数据,采用Leslie人口预测模型,对分城乡不同年龄、性别的人口数据进行模拟,评估了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研究表明,户籍制度改革和生育政策调整对“十三五”时期城镇率的提升具有积极作用,其贡献率从2016年的0.47%提高到2020年的3.03%;对未来中国城镇化率的估算显示,户籍制度改革对城乡人口分布和全国总人口变化都具有正向影响。假定生育率保持2010—2020年的平均水平,预计到2035年中国城镇化率将达77.21%;尽管新型城镇化战略和生育政策调整带来的叠加效应会延缓中国人口总量拐点到来的时间,但也近在咫尺。“十五五”时期中国人口将进入零增长甚至负增长,城镇化战略须顺应人口发展形势适时进行调整。总之,宏观政策对城镇化发展以及人口发展的影响是持续累积的,关于城镇化率的预测需充分考虑相关政策的影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一南  
当前,我国的户籍制度改革面临的困境是:在大城市,由于外来人口众多,城市政府受社会福利成本上升的压力所迫而无法放开户籍控制;中小城市和小城镇的户籍门槛虽已大幅降低,却难以吸引农民进城落户。行政集权体制下的资源分配方式、社会福利的级差配置、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落后以及农地承包制度不够完善等问题是这一困境出现的主要原因。为此,应通过推进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和社会福利均等化、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发展以及允许进城落户农民保留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措施,为深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创造条件,进而走出改革的困境。
[期刊]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徐晓丹  吕应芳  
在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历程中,二元户籍制度起着关键性作用。运用统计数据对比分析户籍限制打破前后,我国农村与城镇养老保险的参保比率和人均给付水平等的差异,发现打破户籍限制能够推进养老保险一体化的建设,缩小城乡二元体制下养老保险制度的不平等,为流动人口的参保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对比分析户籍制度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积极作用和消极影响,我国应该通过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养老保险经办机构,创建"互联网+"大数据,落实养老保险"一卡通"等方法消除户籍制度改革对养老保险制度的消极影响,保证户籍制度改革过程中养老保险制度的健康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义博  刘敏  
人的城镇化是我国城镇化的核心。基于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对进城落户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的系统分析,发现以降低落户门槛为标志的狭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是递减的,以"降低落户门槛+综合配套改革"为标志的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的边际落户效应更为积极持续,进城农民最关注的是住房保障和农村土地权益。提高城镇化质量,需要根据农民进城落户的多元化诉求,深化农村各项制度改革保障农民农村权益,实施户籍与基本公共服务联动性改革保障农民进城福利,培育与广义户籍制度改革相匹配的城镇载体。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叶爽  
自由、平等、秩序、效率是户籍法律制度的重要价值表现。但自由与秩序、平等与效率之间也存在着价值目标冲突需要人们进行选择,我国户籍法律制度的演变体现了这种冲突和选择。以1958年、1978年为节点,我国户籍制度变革分别经历了自由迁徙时期、严格控制时期和渐进改革时期,价值取向也由原先的注重秩序、效率到更加注重自由、平等的人权保障。当下新一轮的户籍改革仍然存在公民自由迁移的障碍问题、剥离户籍背后利益引发的公平问题,需要沿着以正义为价值取向的改革路径进一步推动户籍制度改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林山  
推进户籍制度改革,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要清除户籍与福利捆绑,这是我国户籍制度改革的关键性障碍。基于城乡二元户籍就业、社会保障、教育、住房等方面的影响,当前,我国推进城镇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的前提,是推进福利去户籍化,福利与户籍脱钩,建立城镇公共服务获取的新机制。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贾韫  
城市化和户籍制度改革相互支撑、相互促进。加快城市化进程,能够带动户籍制度改革;推进户籍制度改革,能够促进城市化水平提高。构建有效机制,实现城市化与户籍制度改革的良性互动,是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战略举措。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