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99)
- 2023(10352)
- 2022(8771)
- 2021(7936)
- 2020(6802)
- 2019(14956)
- 2018(14481)
- 2017(28795)
- 2016(15590)
- 2015(17389)
- 2014(17106)
- 2013(17164)
- 2012(16323)
- 2011(14824)
- 2010(14979)
- 2009(13885)
- 2008(13831)
- 2007(12493)
- 2006(11089)
- 2005(9761)
- 学科
- 济(67833)
- 经济(67765)
- 业(40355)
- 管理(39549)
- 企(31101)
- 企业(31101)
- 方法(29413)
- 数学(24954)
- 数学方法(24731)
- 中国(19784)
- 农(19472)
- 业经(16527)
- 学(15294)
- 贸(14348)
- 贸易(14342)
- 地方(14222)
- 财(14053)
- 易(13918)
- 制(12999)
- 农业(12803)
- 产业(12465)
- 银(11228)
- 银行(11169)
- 技术(10869)
- 行(10767)
- 环境(10489)
- 和(10168)
- 融(10161)
- 金融(10158)
- 理论(9348)
- 机构
- 大学(238955)
- 学院(237941)
- 济(98448)
- 经济(96602)
- 研究(86542)
- 管理(86233)
- 理学(75164)
- 理学院(74119)
- 管理学(72771)
- 管理学院(72331)
- 中国(62922)
- 科学(56301)
- 京(51340)
- 农(48487)
- 所(46100)
- 财(43736)
- 研究所(42429)
- 业大(40246)
- 农业(38934)
- 中心(37387)
- 财经(35579)
- 江(34988)
- 范(32277)
- 经(32265)
- 北京(32032)
- 师范(31838)
- 院(30895)
- 经济学(30751)
- 经济学院(28180)
- 州(27586)
- 基金
- 项目(161798)
- 科学(126823)
- 基金(118307)
- 研究(110610)
- 家(106931)
- 国家(106082)
- 科学基金(88382)
- 社会(72115)
- 社会科(68559)
- 社会科学(68544)
- 基金项目(63860)
- 省(63170)
- 自然(58598)
- 自然科(57227)
- 自然科学(57204)
- 自然科学基金(56190)
- 划(54554)
- 教育(49522)
- 资助(46900)
- 编号(42441)
- 重点(37419)
- 发(36334)
- 部(35246)
- 创(33953)
- 成果(33874)
- 计划(32047)
- 创新(31849)
- 科研(31150)
- 国家社会(30417)
- 课题(29811)
- 期刊
- 济(106502)
- 经济(106502)
- 研究(68369)
- 学报(45862)
- 农(43369)
- 中国(41515)
- 科学(40824)
- 大学(33202)
- 学学(31716)
- 管理(30950)
- 财(29752)
- 农业(29597)
- 教育(20311)
- 融(20282)
- 金融(20282)
- 业经(18527)
- 经济研究(18050)
- 财经(17614)
- 技术(16457)
- 业(15674)
- 问题(15606)
- 经(15354)
- 贸(13117)
- 版(12476)
- 商业(12405)
- 科技(12209)
- 业大(12147)
- 技术经济(11645)
- 国际(11404)
- 资源(11328)
共检索到3433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刘珊
本文利用2008-2011年间我国文化产业的省级面板数据,首先利用埃利森-格莱泽指数对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变化趋势从行业和地域两个角度进行了度量,再对影响我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地域文化存量、产业发展动力、投入产出效率和产业政策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从数据及核密度估计都验证我国文化产业已出现空间集聚的趋势,同时提高地区文化资源利用效率,培养和引导居民文化消费观念以及提升文化产业链的投入产出效率对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有正向作用,财政投资可以向大型基础设施建设及降低物流成本方向倾斜。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核密度图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喻莎莎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文化市场交易模式,缩短了文化传播的途径,将虚拟经济融入实体经济,使文化的物质价值得以充分发挥。本文就互联网影响下文化产业集聚特征是否发生变化这一角度开展研究,将互联网及现代物流作为动力因素,使用31个省级行政区域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互联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会促进我国文化经济集聚区形成,但对东、中、西各地区内部并不能产生明显刺激作用。
关键词:
互联网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空间集聚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袁俊
本文运用定量测度方法,从时空角度描述了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水平和变化趋势,揭示了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产业总体集聚程度一直相当高,且存在明显的行业间差异。对人才、知识、技术要求较高的创新性行业空间集聚水平高,越来越向沿海省区集中;而主要服务于本地居民的行业,空间集聚水平较低,呈分散布局。通过系统考察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的影响因素,发现其重要因素依次为规模经济、劳动力素质和成本、产业政策因素、文化环境和区位通达性,但不同行业的省区分布影响因素差异较大。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产业集聚 集聚经济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肖博华 李忠斌
文化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关联产业。文章利用区位熵、集中值、集聚指数对2004~2010年我国各省市文化产业进行测度分析,结果表明,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的区位熵年均值分别为0.9247、0.8687、1.6097、0.7211,西部地区呈现明显的文化产业倾斜,东部地区则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从年均增长来看,12省市处于增长状态,主要集中于西北和西南的青藏高原地区;其他19省市处于减少态势,主要集中于我国东南沿海和东北地区。进一步回归分析表明,城市化、教育经费、零售业、区域科研力度和邮电量对文化产业集聚度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行业工资、金融支持、政府拨款等因素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度 区位熵 影响因素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付岩岩
本文基于空间集聚变化的相关理论,并结合ArcGIS和GeoDa等空间数据分析工具,对2017年我国"淘宝村"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淘宝村"整体呈现组团状集聚格局,区际间差异较大,空间分布具有沿南向北扩散的趋势;"淘宝村"集聚区域呈现地域梯度和连片化特征,如江苏、浙江、广东以及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分布密度较高;县域尺度"淘宝村"的空间分布具有正自相关性,并且呈现空间相邻和蔓延的特征。
关键词:
淘宝村 空间集聚 变化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席元凯
本文通过对江西省11个地市的区位熵进行计算来分析江西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程度,并利用江西2007-2 0 1 2年文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计算,从而对江西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结合产业特征,对江西文化产业的建设提出相应的策略,以供政府决策使用和学者研究参考。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区位熵 钻石模型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雷宏振 潘龙梅 雷蕾
本文对中国文化产业2005—2009年的集聚程度进行了精确测定,并从区域和行业两个角度分析其集聚特征,发现我国文化产业已显现出较强的集聚现象,且有明显的地域和产业特色。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结果表明:文化基础设施,人力成本、交易便捷性对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有显著的稳健的正向影响,文化产业向低劳动力成本地区转移的倾向较小。由于人力资本具有可移动性,地区人力资本对文化产业分布的影响相对较小。在引入其他两组因素后,集聚经济和投资支出对文化产业集聚的正向影响不显著。
关键词:
文化产业 空间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军 段会娟
基于1999-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析我国制造业集聚变动的新趋势和影响因素。运用制造业总产值计算表明,2005年制造业集聚的拐点已经开始显现;但运用就业指标计算时发现,东部地区的就业密度一直是增加的,制造业总体上还是向东部沿海地区集中的。这种不一致性可以通过各地区乡镇企业和城市非国有单位在经济中比重的差异进行解释。产业集聚影响因素的面板回归表明:市场规模和人力资本水平促进了产业集聚,工资成本与运输成本阻碍了产业集聚,环境规制增强长期内有利于产业集聚但统计上不够显著,沿海的地理区位也是有利的,经济开放度则呈现反向作用。
关键词:
产业集聚 产业扩散 产值份额 就业密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胡霞
本文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服务业呈现明显的产业集聚现象,其强度高于工业,并且集聚大小与行业的社会性质相关。对熵指数的区域分解显示,区域内部和区域间的集中度在同时提高;经济越落后地区的内部集聚程度越高,越发达地区反而越低;公益性的行业集聚程度低,而商业化程度高的行业集聚态势明显;东部和中部的集聚度在逐步减弱,而西部的在提高。对影响服务业集聚程度的地区特征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的结果显示,市场规模的扩大和制度环境的改善有利于服务业的集聚,而地区要素禀赋和地区虚拟变量对其没有起到显著作用。
关键词:
服务业 集聚 影响因素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中国文化产业集聚效应的动态研究"课题组 蒋萍
本文利用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对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进行具体测算,重点从当前现状、动态变化及影响因素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中国文化产业的集聚效应现状表现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呈现东高西低的区域差异,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显著的区域集聚特征,文化产业集聚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2)动态来看,中国文化产业空间集聚特征保持不变,文化产业发展水平较高地区集聚度上升,空间集聚区域不断扩大;(3)地理自然条件和文化资源禀赋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差异化影响,运输条件和经济状况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形成具有关键性作用,产业政策对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作用逐渐降低。
关键词:
文化产业 集聚效应 三经普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戴钰
借助新古典经济学和新经济地理学中的产业集聚理论,利用区位熵对湖南省近年来文化产业集聚程度进行了测度,结果显示:2004—2007年湖南省文化产业区位熵小于1,2008和2009年区位熵大于1。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的方法,提炼出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集聚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影响湖南省文化产业的集聚水平的因子从发展条件来看有四类,即要素禀赋、市场需求、关联产业和政府支持;主要因子是需求因子、政策因子和文化环境因子;文化产业集聚水平在各市州存在不均衡现象。
关键词:
文化产业 产业集聚 湖南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邱珊
通过构建文化产业的生产函数实证研究了文化产业的区域集聚度,使用区位集聚熵、产业动态集聚度、静态集聚指数及集中度等测度指标,利用我国30个省级行政单位1999~2013年的宏观统计数据对文化产业集中度进行测算,认为我国文化产业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均衡现象,东部地区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集聚度及贡献度高于中西部地区,但西部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速度快于东部地区,研究结论可以为我国文化产业的良性健康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衣保中 周贺
产业集聚表现是识别经济集聚格局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外部发展环境的变化与区域经济发展分异的加剧,我国的工业集聚趋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中国工业经济在2000~2004年和2005~2018年这两段时间内的集聚趋势完全相反,在2000~2004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上升,而在2005~2018年中国工业产业集聚程度下降,中国工业经济出现了扩散趋势。东南沿海地区房价水平的快速上涨是集聚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此,我国要坚决落实房住不炒的房地产发展指导思想,遏制房价过快上涨,推动实体经济的集聚发展。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冯星宇 戴俊骋 孙东琪
对文化产业空间溢出效应的研究,普遍采用地理相邻或地理距离的空间矩阵进行分析,在自变量选取上存在内生性。对此文章以"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设置经济权重矩阵和空间模型,分析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的空间集聚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2004—2018年,中国文化产业集聚的空间分布特征经历了从"分散"到"极化"的转变。人力资源、文化需求和政策支持是影响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区域经济、城市化程度、财政支持等因素也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最后,文章为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集聚和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