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521)
2023(19645)
2022(16601)
2021(15574)
2020(12908)
2019(29633)
2018(29366)
2017(56977)
2016(30811)
2015(34751)
2014(35205)
2013(34672)
2012(32243)
2011(29327)
2010(30133)
2009(28165)
2008(27177)
2007(24342)
2006(21940)
2005(20059)
作者
(89705)
(73890)
(73602)
(70091)
(47299)
(35306)
(33689)
(28806)
(28233)
(26755)
(25240)
(24894)
(23668)
(23662)
(23003)
(22860)
(21966)
(21666)
(21353)
(21267)
(18780)
(18283)
(18010)
(17048)
(16697)
(16685)
(16518)
(16386)
(14864)
(14546)
学科
(131677)
经济(131546)
管理(86905)
(83976)
(68771)
企业(68771)
方法(55415)
数学(47040)
数学方法(46279)
中国(42039)
(36111)
地方(32885)
(31211)
业经(30641)
(30377)
金融(30373)
(30283)
银行(30242)
(29228)
(27160)
(25825)
农业(24064)
(23990)
贸易(23969)
理论(23454)
(23233)
(20395)
技术(19844)
环境(19801)
(18728)
机构
学院(442824)
大学(441596)
(179155)
经济(175013)
管理(171414)
研究(151163)
理学(146436)
理学院(144736)
管理学(142099)
管理学院(141266)
中国(119889)
(95688)
科学(91277)
(85213)
(76166)
中心(69334)
研究所(68591)
(67680)
(67371)
财经(66692)
北京(61762)
(61489)
业大(61155)
师范(60974)
(60258)
(55341)
(54851)
经济学(53584)
农业(52368)
财经大学(49216)
基金
项目(287416)
科学(226212)
研究(214484)
基金(205908)
(177704)
国家(176175)
科学基金(151306)
社会(134279)
社会科(127352)
社会科学(127321)
(112992)
基金项目(108023)
教育(99286)
自然(96491)
(94791)
自然科(94209)
自然科学(94190)
自然科学基金(92446)
编号(89212)
资助(86588)
成果(73933)
(64647)
重点(64498)
(63138)
课题(62553)
(59262)
创新(55233)
项目编号(54615)
教育部(54255)
国家社会(54184)
期刊
(204721)
经济(204721)
研究(137779)
中国(91261)
管理(65503)
学报(63690)
(62243)
(62057)
科学(60543)
教育(56132)
(53677)
金融(53677)
大学(49026)
学学(45737)
农业(42321)
技术(39990)
业经(34601)
经济研究(32493)
财经(32260)
(27731)
问题(26804)
图书(23668)
(21804)
理论(21794)
技术经济(21763)
统计(21295)
(21240)
商业(20673)
科技(20432)
现代(20096)
共检索到681434条记录
相关度优先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朝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全面提升,相应地,旅游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根据文旅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实现旅游总收入6.63万亿元,同比增长11%,旅游产业产值在我国经济总量中占比为11.05%。随着人们精神文化层次的不断提升,对旅游产品也有了更高层次的需求,由于传统旅游模式无法满足人们多样化的旅游需求,其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也在下降。与传统旅游模式不同,文化旅游能让旅游者在享受自然和人文风光的同时也能充分体验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卢红梅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从理论角度探讨了文旅融合的理论基础,接着通过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模型,以及运用中国2004~2013年数据,对文化产业以及文化产业下几个细分行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程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与文化产业细分行业相比,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程度最高,艺术与旅游业融合程度最低。因此,应通过强化政府职能,加大宣传力度,打造特色产品,加强市场营销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董晓梅  
在产业融合发展大背景下,曲靖拟通过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成产业转型升级。结合曲靖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其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从明确城市定位、借助重点项目、加强技术创新等方面提出文化旅游产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曲景慧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新技术迅速发展带动产业融合。文化产业的独特创意性与旅游产业的文化传播性为其融合发展提供良好基础,两者在产品、服务、市场、技术等方面的边界日益模糊。从产业综合实力、经营收入、人才机构角度选择20个产业融合评价指标,采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中国7大区域(31个省级行政区划)的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时空变动进行了评价分析。结果表明:(1)2003~2013年中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水平有所提高,但仍处于融合初级阶段;(2)融合水平梯度差异明显弱化,区域差异缩小,其中中西部区域融合水平进步最大;(3)融合影响因素空间表现不同,主导因子随时间环境变化,提升产业人才与产业机构的良性互动是...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张家乐  王琪延  
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时代,文化的魅力更加丰富了旅游产业业态。本文主要讨论旅游业与文化产业之间融合发展情况,并为我国的旅游业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肖文捷  
<正>随着国民物质需求的日渐满足,民众精神需求日益高涨,由此文化消费业态逐步兴盛,文化旅游也成为重要消费热点。在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过程中,部分城市凭借优越的功能性和特色文化成为旅游胜地,吸引诸多外来游客。这种城市旅游消费,一方面为城市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另一方面对城市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如何实现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的融合发展成为城市建设主体面对的关键命题。由梁学成编著的《文化旅游产业与城市建设融合发展模式研究》一书围绕该命题展开了深刻探究,从理论与实践角度提出了二者融合的现实路径。
关键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仁立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推动文化产业与旅游、体育、信息、物流、建筑等产业融合发展","要积极发展文化旅游,发挥旅游对文化消费的促进作用"。准确把握旅游与文化的关系,采取切实措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程晓丽  祝亚雯  
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具有天然的耦合性和共同的现实需求基础,随着安徽省"文化强省、旅游大省"战略的提出,两大产业融合发展已成共识。研究表明,目前存在融合领域不宽广、融合机制不顺畅、政策扶持不到位、产业链衔接和延伸不够等问题。研究认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融合发展要立足于安徽实际,通过渗透型、延伸型、重组型三种融合模式,采取完善政府机制、建设示范基地、培育产业集群、加强市场营销、重视人才培养等路径来促进两者融合,实现安徽旅游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翁钢民  李慧盈  
基于2005-2014年的数据,构建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融合水平测度指标体系和融合协调度模型,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时空差异进行研究。研究表明:河北省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发展水平均呈现上升趋势;两大产业之间存在融合发展的可能性;河北省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整体融合水平较低,但发展态势总体趋好,区域之间融合水平差异显著,发展不平衡;在融合过程中河北省逐渐形成了以石家庄、保定为核心向周围其他城市逐级扩散的增长极模式。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赵嫚  王如忠  
论文在对影响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驱动力进行详细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文旅产业融合的"双循环"动力机制,并在其基础上引入了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0—2018年中国省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进行了测度和分析,借此提出了相应区域发展策略。结果显示:(1)我国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的耦合度处在中度耦合阶段,整体文旅融合水平也较低,处在中度失调阶段,2000—2018年间呈现缓慢上升态势;(2)区域间融合程度差异明显,呈现东部>中部>西部>东北部的阶梯式差异特点,但年均增长率则为中部>西部>东部>东北部,文旅产业融合水平与融合速度呈现较大的差异性,其中,中部地区上升趋势最明显;(3)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水平存在空间"集聚效应",西部地区的文旅产业融合呈现明显的中心化特点,融合度发展水平与地区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本身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景初  
从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和运营融合三个方面,针对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运用spss19.0统计分析软件进行融合发展关系的相关性检验,通过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绘制散点图观察变量间的相关性,观察河南省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关系。本文通过分析残差正态分布图和残差统计表,发现样本数据没有奇异数据,故建立河南省文化产业与旅游总收入融合发展的相关性模型。方差分析表给出了三个模型的F值和显著性概率P值,找到最佳值可得出模型公式,即可找到两者融合发展的最佳结合点。文章的研究为把握河南省未来产业融合的路径和趋势以及政府相关决策提供了理论依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袁俊  刘建徽  
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之间具有强烈的互动关系,两者的互动发展具有必要性。文章通过世界各地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案例的系统思考和梳理,归纳出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动发展的模式主要有三种:产业融合的旅游新产品模式、产业联动的新型旅游营销模式、产业链延伸的文化产业景点化模式。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董文静   王昌森   张震  
文章从“内在逻辑”和“外部动力”两个维度构建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内在机理模型,利用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发展的面板数据,分析2009—2019年中国31个省份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的时空变化特征,二者融合发展的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分异、动态演变特征及主要驱动因素。结果表明:两大产业综合发展水平在时间上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的梯级分化分布格局;从时空演变来看,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度在时间上呈现整体上升的态势且初步实现了高级耦合协调,在空间上呈现“东升西降、南高北低”的非均衡发展态势;两大产业的耦合协调类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短期内难以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产业劳动力及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对两大产业间的耦合协调关系的影响最大。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杨柳  
随着旅游产业升级发展,我国乡村旅游发展逐渐面临经营单一困境,亟待突破完善。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作为一种现代气息浓厚的新兴产业应运而生并迅猛发展。如果能实现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发展将对二者的双向进步意义重大。本文阐述了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概念,继而分析了实现二者融合发展的重要性,最后探索出了促进二者融合发展的相关模式。
0
文献操作(0)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