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859)
2023(12369)
2022(9611)
2021(8452)
2020(6541)
2019(14197)
2018(13556)
2017(26124)
2016(14322)
2015(15656)
2014(15229)
2013(14891)
2012(13916)
2011(12761)
2010(12850)
2009(12079)
2008(12067)
2007(10836)
2006(9804)
2005(8652)
作者
(45542)
(37947)
(37847)
(35872)
(23801)
(18027)
(17006)
(14670)
(14322)
(13363)
(12879)
(12558)
(12099)
(11805)
(11695)
(11528)
(11433)
(11125)
(11032)
(10970)
(9609)
(9321)
(9203)
(8686)
(8505)
(8456)
(8433)
(8331)
(7565)
(7546)
学科
(59209)
经济(59145)
管理(41564)
(39918)
(30736)
企业(30736)
方法(24456)
数学(21571)
数学方法(21368)
(19051)
中国(18658)
业经(17989)
(15249)
(13270)
(13177)
贸易(13171)
(12887)
(12561)
农业(12552)
产业(12000)
(11550)
银行(11499)
(11063)
信息(10158)
环境(10092)
(10073)
金融(10071)
总论(9480)
信息产业(9417)
技术(9196)
机构
大学(220973)
学院(219979)
(88328)
经济(86661)
管理(80967)
研究(75933)
理学(70803)
理学院(69950)
管理学(68777)
管理学院(68369)
中国(56200)
科学(48327)
(45963)
(44036)
(42177)
(39138)
业大(36746)
研究所(36022)
农业(35251)
财经(34224)
中心(33373)
(31629)
(31184)
(28665)
北京(28539)
师范(28250)
经济学(27899)
(27322)
财经大学(25630)
经济学院(25614)
基金
项目(150498)
科学(117869)
基金(109660)
研究(106053)
(98710)
国家(97882)
科学基金(81660)
社会(69617)
社会科(66022)
社会科学(65999)
(58430)
基金项目(57901)
自然(52140)
自然科(50913)
自然科学(50891)
(50542)
自然科学基金(49985)
教育(48012)
资助(42404)
编号(41757)
重点(34508)
成果(33927)
(32944)
(32912)
(31886)
创新(29883)
国家社会(29773)
课题(28958)
科研(28919)
计划(28708)
期刊
(94068)
经济(94068)
研究(61497)
学报(42790)
(40203)
中国(37785)
科学(36575)
大学(31438)
学学(29931)
(29590)
管理(27789)
农业(27313)
教育(20820)
(20003)
金融(20003)
业经(17079)
财经(16821)
经济研究(16212)
技术(15199)
(14449)
问题(13415)
(13129)
(12309)
业大(11636)
(11589)
商业(11087)
科技(10782)
理论(10367)
图书(10199)
技术经济(10059)
共检索到3130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任欣怡   周亚虹  
数字鸿沟是一种新的发展不平衡,弥合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促进共同富裕的关键举措。从形成因素来看,有互联网接入差异造成的数字鸿沟、数字技术应用差异导致的数字鸿沟、数据信息资源享有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据思维方式差异引发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的表现形式有代际数字鸿沟、城乡数字鸿沟、产业层面的数字鸿沟、企业层面的数字鸿沟、区域层面的数字鸿沟。数字鸿沟是数字经济时代新的贫富差距,带来了数字经济时代新的不平等,对公平、数据资源共享、企业技术创新、区域协调发展有重要影响。针对我国数字鸿沟形成因素和影响,需要从数字经济核心技术的开发与普及、数字经济对传统产业的改造、全民数字素养与技能的提升、区域与城乡数字基础设施差异缩小等方面进行数字鸿沟的治理。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凤羽   王永健  
数字经济是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和核心驱动力,而数字鸿沟则成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提升自主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阻碍。随着数字技术的深入发展和创新应用,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弥合不仅有助于广大农村居民公平参与数字经济、共享数字普惠成果,而且有助于推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基于文献梳理,概括总结城乡数字鸿沟的内涵。通过历史回顾可以发现,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特性和矛盾焦点存在着从早期数字接入鸿沟到数字使用鸿沟,再到数字效果鸿沟的演变。伴随着数字基础设施建设的日益完善,我国城乡数字接入鸿沟渐趋弥合。然而,城乡地区在数字接入质量、数字应用质量以及数字应用效果等方面的差距依然明显。因此,面对不断创新的数字技术对治理提出的新要求,必须加强农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与资源开发、提升农村居民数字化发展意识与数字素养和技能、推动数字农业科技创新与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村地区数字社会服务和数字治理体系,促进我国城乡数字鸿沟的进一步弥合,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
[期刊] 大学图书馆学报  [作者] 孙鹏  王宇  
数字素养鸿沟问题日益突显,从认知层面、能力层面和读者成长背景层面对我国高校读者数字素养鸿沟产生的原因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其在虚假信息识别、学术生存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带来的危害,并从四个层面提出相应的治理策略:充分认识数字素养的重要性、明晰数字素养框架内涵与能力、完善读者数字素养教育体系、科学评价数字素养教育环境。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薛伟贤  张飞燕  
从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测度、影响及弥合方法四个角度,梳理国内外学者对数字鸿沟的研究与贡献,并发现数字鸿沟是一个需要全面认识的现象,未来应着重对数字鸿沟的形成原因及测度进行研究。
[期刊] 情报理论与实践  [作者] 唐子茜   袁尧   汪卫霞  
[目的/意义]探究大数据环境下信息茧房扩大知识鸿沟的作用机理,有助于预防知识鸿沟的产生,为信息主体营造畅通的信息环境。[方法/过程]从系统论的视角,剖析信息茧房扩大知识鸿沟的作用机理,提出规避策略。[结果/结论]这种作用机理可分为同质化推荐和个性化加工两个子系统,子系统间的内外耦合情况决定了信息茧房扩大知识鸿沟的程度,其中个性化加工的主观因素起主要作用。基于此,对外要求媒体从业者进行创新性的内容生产、优化算法模型、再塑用户新形象以及构建监督约束机制,对内要求主体博观多元信息、强化认知结构、优化记忆图式、丰富行为模式,以有效规避信息茧房对知识鸿沟的扩大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芸  
现实社会中,信息通信技术(以下简称ICT)在不同国家、地区和人群的普及程度和应用水平存在显著的差异,产生了巨大的数字鸿沟。从狭义来看,数字鸿沟是指不同主体之间在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ICT普及和扩散中的不均衡状态,表现为各个主体在ICT拥有数量上的差异性。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黄金  赵冬梅  
文章通过对2007年至2009年ideas经济学文献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收录的有关数字鸿沟论文的统计分析,选取了13个数字鸿沟影响因素,运用系统解析结构模型分析法分析其关系结构,从复杂的因素以及因素链中,找出影响数字鸿沟的表层直接影响因素、中间层间接影响因素和深层根本影响因素,构造了一个影响因素递阶结构模型,有利于了解数字鸿沟形成发展机理,可为制定弥合数字鸿沟的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侯艳辉  郝敏  
基于数字鸿沟分层(接入层、使用层、知识层)的视角,构建了数字鸿沟成因和发展模型,建立了数字鸿沟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了专家数据,然后运用DEMATEL方法对数据进行了定量分析,找出了其中关键的影响因素。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刘骏  薛伟贤  
从中国城乡数字鸿沟与城市化的特点入手,解析中国城乡数字鸿沟对城市化阻尼效应的内涵,深入探讨阻尼效应形成途径。研究发现:①阻尼效应包括城乡数字鸿沟对二元经济结构的强化效应、对二元社会结构的固化效应、对农村人口的排斥效应;②阻尼效应有三条形成途径,一是城乡数字鸿沟通过阻碍生产和消费资料流动形成强化效应,二是通过阻碍现代生活方式渗透形成固化效应,三是通过阻碍农民进城务工和定居来形成排斥效应。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燕金武  
“数字鸿沟”是社会成员拥有数字信息的差异,它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引起世界各国政府的重视。本文分析我国的数字鸿沟问题和产生的原因,作者介绍了国外解决数字鸿沟的措施,并提出我国应加快经济的发展,加大对信息产业的投入,普及信息技术,并实施相关的优惠政策和普遍服务原则,缩小和消除“数字鸿沟”。
[期刊] 现代情报  [作者] 李健  邬晓鸥  
本文构建了城乡数字鸿沟的测度指标体系,对重庆市2003-2014年城乡数字鸿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重庆市的城乡数字鸿沟整体上呈现不断扩大趋势。经济因素、城乡居民受教育程度的差异以及地理、制度因素等是城乡数字鸿沟的重要影响因素。文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以弥合城乡数字鸿沟,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期刊] 图书馆建设  [作者] 薛伟贤  刘骏  
区域"数字鸿沟"在全球普遍存在,严重影响了和谐世界的建立,要想从根本上弥合区域"数字鸿沟"就必须分析其形成原因。信息资源的差距和信息技术使用技能的差距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直接原因,二者分别从"信息拥有"和"信息使用"方面发挥作用;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政府相关政策的差异和社会文化的差异是区域"数字鸿沟"形成的间接原因,分别从"信息化需求"、"信息化环境"、"信息化意识"方面发挥作用。这5种原因以特定结构系统地结合起来,最终导致区域"数字鸿沟"的形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张天顶   龚同  
RTA框架下的数字贸易规则正在快速发展,且呈现非均衡性特征。一方面,“数字鸿沟”的内涵不断扩展和延伸,逐渐由有形的“信息鸿沟”向无形的治理壁垒扩展,并深刻影响数字贸易规则的制定;另一方面,区域一体化框架下各经济体间的依赖度和相互影响力不断增强,使得数字贸易规则中的结构性力量不容忽视。为此,本文采用指数随机图模型,对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形成的影响因素展开实证研究。结果表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在数字贸易规模和数字技术水平方面呈现“马太效应”,在数字治理方面具有同配性。网络内生结构方面,网络的偏好依附和连通性均会影响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中的关系形成。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数字治理存在壁垒,发展中经济体仅发展数字贸易和数字技术是无法促进其参与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的;经济体双方在数字服务贸易限制上的差异越小,达成RTA数字贸易规则的可能性就越高。进一步的机制研究验证了网络内生结构在RTA数字贸易规则网络关系构建中所产生的重要作用,网络内生结构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网络形成中的“马太效应”和“同配效应”。多层ERGM分析显示,各因素对不同规则条款网络影响呈现差异化特征,同时各规则条款网络间存在聚类效应,关系间存在相互促进作用。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张要要  
缓解相对贫困是后2020年中国扶贫事业的重要工作。互联网等数字信息技术接入背后隐藏的数字鸿沟是否阻碍了信息福利效应发挥,以及是否加剧相对贫困尚未得到严谨回答。因此,研究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基于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CFPS),从互联网可及性和使用度两个维度构建数字鸿沟指数,考察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的影响及渠道机制。研究发现,数字鸿沟对相对贫困有显著正向作用,且这一研究结论在替换解释变量、被解释变量、更换估计模型和应用工具变量法等稳健性检验后,保持足够的稳健性。此外,渠道机制分析发现,数字鸿沟通过削弱社会网络、阻隔信息传播和降低信贷可得性等渠道提高相对贫困发生概率。由此,本文认为实务层面应着重弥合数字鸿沟,发挥数字赋能在构建相对贫困长效治理机制中的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图书馆学报  [作者] 闫慧  孙立立  
"数字鸿沟"自1989年出现以来受到学术界的广泛重视。文本梳理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将数字鸿沟研究划分为四代:第一代研究的核心内容是拥有者和缺乏者在接入信息通讯技术(ICT)方面存在的鸿沟;第二代将ICT素养和培训方面的鸿沟、ICT利用水平方面的鸿沟纳入其话语;第三代研究重点放在ICT接入与利用活动之外的信息资源和知识上;最新一代的学术思想则是从社会分化、社会排斥及社会不平等的角度断定不能按照传统的数字鸿沟思维来对待本已在社会上处于劣势地位的群体。表2。参考文献86。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