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808)
2023(21381)
2022(18032)
2021(16700)
2020(14048)
2019(32410)
2018(32313)
2017(61586)
2016(33757)
2015(38381)
2014(38694)
2013(38339)
2012(35928)
2011(32838)
2010(33196)
2009(30735)
2008(30656)
2007(27510)
2006(24300)
2005(21871)
作者
(102282)
(85256)
(84695)
(80408)
(54200)
(40972)
(38745)
(33481)
(32378)
(30651)
(28884)
(28709)
(27252)
(27065)
(26321)
(26291)
(25831)
(25190)
(24502)
(24388)
(21266)
(21242)
(20775)
(19409)
(19143)
(19034)
(18971)
(18968)
(17445)
(17065)
学科
(144851)
经济(144694)
管理(94551)
(90993)
(73240)
企业(73240)
方法(62831)
数学(54175)
数学方法(53430)
中国(40537)
(40213)
(34602)
地方(33851)
业经(33648)
(31610)
(30459)
贸易(30440)
(29485)
农业(26931)
(26734)
(23461)
银行(23394)
理论(23305)
(22501)
金融(22496)
(22431)
(22191)
环境(22168)
技术(21221)
(21047)
机构
大学(497042)
学院(495538)
(197634)
经济(193146)
管理(188874)
研究(171661)
理学(162217)
理学院(160274)
管理学(157217)
管理学院(156310)
中国(128011)
科学(108387)
(107526)
(91537)
(88635)
(85862)
研究所(80601)
中心(77696)
业大(75412)
(75138)
财经(72528)
北京(68397)
(68060)
师范(67382)
农业(67350)
(65646)
(62307)
(60869)
经济学(59097)
师范大学(54382)
基金
项目(329567)
科学(256878)
研究(238771)
基金(235474)
(206279)
国家(204553)
科学基金(173656)
社会(147830)
社会科(139932)
社会科学(139892)
(130524)
基金项目(124288)
自然(113279)
自然科(110574)
自然科学(110538)
教育(110487)
(109902)
自然科学基金(108508)
编号(98449)
资助(98003)
成果(80987)
重点(74702)
(72836)
(72016)
课题(68992)
(67303)
科研(63110)
创新(62921)
教育部(60862)
大学(60513)
期刊
(220822)
经济(220822)
研究(145622)
中国(96732)
学报(81788)
(77996)
科学(73562)
(68839)
管理(68505)
大学(60970)
教育(57398)
学学(57119)
农业(53736)
技术(44611)
(44173)
金融(44173)
业经(37010)
经济研究(34674)
财经(34570)
问题(29849)
(29559)
(27899)
图书(27185)
(25545)
技术经济(24657)
统计(24233)
(23697)
理论(23372)
科技(23023)
资源(22786)
共检索到74111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李为   李婷  
数字贸易是衔接内外贸、畅通“双循环”的有效抓手。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态势良好,数字化技术与产品逐步向纵深推进,福建省作为东南沿海的经济大省,数字经济发展迅速。构建四维分析框架,采用基于主客观复合赋权法的综合评价模型,以福建省为例,对其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定量测度综合评价。研究发现:(1)从福建省域内定量测度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看,厦门市、福州市数字贸易发展属于第一梯次,泉州市属于第二梯次,莆田市、漳州市、宁德市划为第三梯次,龙岩市、南平市、三明市归为第四梯次;(2)影响数字贸易发展的要素中,软件、跨境电商等产业发展以及发明专利拥有量、贸易开放度等因素对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影响最大,重点产业体系是数字贸易发展的根本支撑,数字技术创新水平、数字贸易潜力则展现数字贸易未来发展前景。基于此,应夯实产业发展根基,拓展数字技术创新应用,积极参与数字贸易规则标准制定,加速释放数字贸易发展潜力。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张亚飞   李焱求  
本文从数字技术应用、数字贸易方式、数字贸易能力和贸易潜力4个维度构建包含17个测度指标的体系框架,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Dagum基尼系数、空间自相关模型展开分类测度。研究发现:第一,我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步上升,发展差异不断下降。第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表现为“东-西>东-中>中-西”的空间非均衡分布态势,西部地区省份之间的数字贸易发展差异波动性相对偏大。第三,组间差异贡献率持续下降,在2020年被组内贡献率超越。第四,区域之间的数字贸易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自相关性,但在不断减弱。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高昂  
数字经济助力国际贸易发展成为中国建设贸易强国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2012-2021年我国各省份数据为研究样本,基于格兰杰检验和脉冲响应方法,按照东部、中部和西部三个地区分类,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的短期和长期关系。结果显示:第一,短期关系研究发现,全国层面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互为因果关系,东部地区与全国层面结果一致,中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与贸易流量呈现单一因果关系;第二,长期关系研究发现,在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正向作用最为显著,中部和西部地区正向作用不显著;第三,对贸易进行分类研究发现,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一般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其中,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全国、中部和西部地区相对处于平稳状态。全国、东部、西部和中部地区数字经济的发展与加工贸易具有长期正向作用。全国和东部地区上升状态明显;中部和西部地区处于下降的状态。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李春娥  吴黎军  韩岳峰  
文章从数字软硬件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创新驱动环境和数字通信业务量4个维度构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测度指标体系。基于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采用熵值法和“厚今薄古”法计算各指标和年份的权重,对我国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和分析。结果表明:2015—2020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逐年增加,数字经济处于蓬勃发展阶段,2019年和2020年数字经济发展增长速度稍有放缓;不同省份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上海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指数遥遥领先,是甘肃、黑龙江和新疆的四倍之多,但在2019—2020年,不同省份间“数字鸿沟”有所下降;最后,加入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干扰项,利用一致性信度系数验证了评价模型具有良好的稳定性。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世进   徐佳琦   司增绰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和资源的紧缺,由传统要素驱动的出口增长机制难以为继。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背景下,加快发展数字贸易,是推动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以2012—2022年省级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从综合评价的角度,采用熵值法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创新能力、数字产业及数字贸易潜力4个方面构建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的综合指标体系并进行测度,同时通过构建随机前沿引力模型测算各区域出口效率,采用空间杜宾模型从基础设施建设和资源配置两方面分析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2012—2022年间,我国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不断提高,但存在明显的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且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和出口效率远高于中、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对我国区域出口效率具有空间溢出效应且存在倒U形特征,数字贸易的发展弱化了传统贸易壁垒,既显著促进本地出口效率提升,也促进邻近地区出口效率提升,但随着数字贸易发展引致数字贸易壁垒的出现,又可能成为制约出口效率提升的重要因素。机制分析表明,基础设施建设的完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资源配置的改善能够强化数字贸易发展对本地区出口效率提升的作用,但在不同的空间权重矩阵下呈现出不同的空间溢出效应。区域异质性分析表明,完善基础设施建设对出口效率的促进主要在中、西部地区起作用,资源配置优化效应在东部地区发挥作用。基于此,要完善数字贸易规则,弱化数字贸易壁垒。加强区域协同,推动地区出口效率提升。因地制宜制定发展战略,实现区域外贸高质量发展。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金徽  
本文在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运用基于熵权法的Topsis模型测算出2010-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分析其区域差异及演化趋势,并就不同地区数字贸易发展的收敛性进行分析,得到以下结论:样本期间,各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持续上升;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沿海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相对较高,内陆省份相对偏低;东中西三大区域数字贸易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发展差距不断缩小;不同省份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存在绝对和条件β收敛。随着时间推移,不同地区将收敛至各自的稳态水平。最后,提出推动传统贸易数字化转型、促进区域数字贸易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军  彭乔依  
在数字贸易全球治理上形成代表性区域贸易协定(RTA)的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其包含了跨境数据流动、数字技术、数字知识产权保护、数字存储(设施)本地化等相关内容,但存在相应的差别。RTA数字贸易规则结构具有的核心成员国政策特征,并通过规则延展、补充或减少条款、删增例外条款方式演进。推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需要国内政策法律先行,促进多边和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平衡并加强相关重点领域的体制机制改革。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赵青松   祝学军  
文章构建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TOPSIS法对省域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并探究其区域差异和时空演变。研究发现:我国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东部地区上升较慢,且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基尼系数持续下降,表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差异呈缩小趋势,差异主要来源于区域间差异,但贡献率逐渐降低;西部地区差异下降较快,逐渐逼近东部地区;东-西、中-西部地区间的差异最大,但均有所降低。贸易高质量发展水平随邻域水平的增加,低水平向高一级水平转移的概率上升,高水平向中高水平转移的概率下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靳超  
本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的测度,综合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揭示其演进特征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结论如下:在演进态势层面,我国整体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倒U型发展特征及缓慢的增长态势,在地区间呈现出典型的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表现为下降趋势且空间差异逐步扩大,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空间差异虽有所扩大但呈现出增长态势。在空间关联结构层面,大致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核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向核心靠拢的网络空间结构;我国数字贸易关联关系分布不均,子群间的融合度较低,总体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辐射,东部地区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空间关联趋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亚飞  刘静  靳超  
本文对2011—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进行了系统的测度,综合采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法,深入揭示其演进特征及空间关联结构。研究结论如下:在演进态势层面,我国整体数字贸易发展水平大致呈现出倒U型发展特征及缓慢的增长态势,在地区间呈现出典型的东高西低的梯度特征;东部地区数字贸易发展水平表现为下降趋势且空间差异逐步扩大,而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空间差异虽有所扩大但呈现出增长态势。在空间关联结构层面,大致呈现出以东部地区为核心、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向核心靠拢的网络空间结构;我国数字贸易关联关系分布不均,子群间的融合度较低,总体呈现出由沿海向内陆辐射,东部地区带动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数字贸易协同发展的空间关联趋势。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梁滢   王宏伟  
明确中国区域数字规则深度并推动中国区域数字贸易规则深度提升,对于促进中国数字贸易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在梳理中国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发展阶段的基础上,基于TAPED数据库对中国已签署的16个(含升级)包含数字贸易规则的区域贸易协定作为样本进行了深度测算,总结发现中国区域数字贸易规则具有深度不断加深、广度不断拓展、贸易促进条款是重点内容、与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规则仍有一定差距的特征。最后本文从加深中国已签订RTAs数字贸易规则深度、打造符合中国国情的数字贸易规则“中式模板”、加快对接国际高标准数字贸易协定、构建适应国际数字贸易发展需求的国内法律体系四个方面提出了中国发展方案。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子红   王红梅   韩先锋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有效依托数字贸易这一贸易新变革驱动减污降碳至关重要。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贸易协同赋能减污降碳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不仅能明显降低碳排放,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2)数字贸易不仅能直接实现协同减污降碳,还可通过产业升级效应、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间接为促进减污降碳赋能;(3)数字贸易的减污降碳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这种积极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及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马子红   王红梅   韩先锋  
在新发展格局下,如何有效依托数字贸易这一贸易新变革驱动减污降碳至关重要。文章在系统阐释数字贸易协同赋能减污降碳内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2010—2021年我国27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将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运用渐进双重差分模型对数字贸易发展的减污降碳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数字贸易不仅能明显降低碳排放,还能有效减少环境污染;(2)数字贸易不仅能直接实现协同减污降碳,还可通过产业升级效应、能源效率提升效应和绿色创新效应间接为促进减污降碳赋能;(3)数字贸易的减污降碳效应表现出明显的异质性特征,这种积极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金融发展水平较高地区及中西部地区表现得更为明显。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蒲艳萍  王玲  
从我国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出发,构建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我国对外贸易正朝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发展,但是还存在对外贸易系统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环境三者的相互协调性差,尤其是与环境的协调性差;以及对外贸易可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等问题。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建丰  
河南省开展跨境电商业务较早,而且发展速度很快。无论是跨境电商规模、应用水平、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水平均稳居中西部首位,全国前列。伴随着我国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对我国跨境电商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数字化产品和服务贸易日益成为我国跨境电商的重要内容,由此带来的数字贸易不仅有利于跨境电商贸易结构的优化,而且符合我国绿色低碳经济的要求。随着数字经济的不断深入,河南省跨境电商也面临着提速增值的需求,以货物贸易为主的跨境电商需要尽快提升数字贸易所占比重,实现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要求。本文通过对河南省开展数字贸易的优势进行分析,并且指出河南省发展数字贸易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推动河南省发展数字贸易的可行性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