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11)
2023(13184)
2022(10366)
2021(9048)
2020(7222)
2019(15830)
2018(15974)
2017(30994)
2016(16725)
2015(18965)
2014(19293)
2013(19247)
2012(18529)
2011(17267)
2010(17785)
2009(16857)
2008(16505)
2007(14937)
2006(14118)
2005(13562)
作者
(51727)
(42844)
(42773)
(40755)
(27470)
(20179)
(19550)
(16520)
(16389)
(15292)
(14803)
(14185)
(14081)
(14027)
(13248)
(13210)
(12744)
(12417)
(12389)
(12090)
(11348)
(10578)
(10350)
(9875)
(9813)
(9741)
(9543)
(9428)
(8715)
(8472)
学科
(98439)
经济(98352)
管理(42594)
(40072)
中国(31316)
地方(28375)
(28185)
企业(28185)
方法(27786)
(24609)
数学(24118)
数学方法(23961)
业经(22470)
(17509)
(17005)
地方经济(16983)
农业(16859)
(16787)
银行(16767)
(16706)
金融(16705)
(16390)
(15700)
(15699)
(15048)
贸易(15034)
(14381)
产业(14036)
环境(13924)
(11969)
机构
大学(259047)
学院(258828)
(119850)
经济(117428)
研究(99667)
管理(91026)
中国(77092)
理学(75663)
理学院(74662)
管理学(73581)
管理学院(73055)
科学(57102)
(57071)
(55161)
(51509)
研究所(45989)
中心(43531)
财经(42425)
(41146)
(40327)
经济学(38752)
(38152)
北京(37542)
(36936)
师范(36599)
(35463)
经济学院(34609)
(33248)
业大(32806)
农业(31062)
基金
项目(156139)
科学(122558)
研究(119227)
基金(110786)
(95682)
国家(94865)
科学基金(79489)
社会(77814)
社会科(73796)
社会科学(73780)
(60828)
基金项目(56938)
教育(52555)
(50979)
编号(48772)
自然(45684)
资助(44771)
自然科(44502)
自然科学(44491)
自然科学基金(43651)
成果(41687)
(41305)
重点(35906)
课题(35017)
发展(34314)
(34280)
(33769)
国家社会(32935)
(31541)
(29905)
期刊
(150288)
经济(150288)
研究(89820)
中国(57016)
(38966)
(38883)
管理(36421)
学报(36038)
科学(34395)
(31513)
金融(31513)
教育(29456)
大学(27585)
农业(26498)
学学(25524)
经济研究(25122)
业经(23626)
技术(22975)
财经(21930)
问题(20400)
(19060)
(16358)
国际(15019)
技术经济(14402)
图书(13899)
世界(13667)
(13322)
商业(13287)
经济问题(12682)
统计(12654)
共检索到4254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在数字经济体系中,聚焦需求端的数字产业化进程先于聚焦供给端的产业数字化进程,随着我国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以不同的发展起点和运行逻辑使数字经济在宏观经济中的贡献持续增大,区域经济结构发生了变化。以2012—2019年为研究期,借助区位熵和描述性统计,通过分析“两化”发展及其对区域发展格局的影响发现,数字产业化开启产业数字化发展,产业数字化倒逼数字产业化转型升级,但“两化”相互独立。2015年以后,“两化”的关系从协调发展逐渐转向不协调发展,严重制约了核心技术与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突破。在数字产业化视角下可将各区域按经济发展水平分为两类,一类是发达地区,包括东部、中部和少部分西部地区,另一类是欠发达地区,包括东北和大部分西部地区,两大区域处于数字产业化的不同阶段。产业数字化的空间集聚性和产业集群性与主要城市群叠加,产生范围经济效应,形成城市群中心化分布格局,中西部地区处于劣势地位甚至有被边缘化的风险。“两化”以相反的作用力影响着区域发展格局,产业数字化的高占比加大了区域协调发展的难度。提高新基建的区域覆盖度、提升欠发达地区数字设施与产业发展的匹配性、加大“两化”的专业化力量和产业链的数字化建设力度,能够缩小数字经济“两化”的区域发展差距。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王娟娟  佘干军  
数字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权重逐渐加大,已经成为经济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立足已有研究,融入兼顾衡量区域发展差异的新指标,构建由数字基础、数字产业和数字环境构成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截取2015—2019年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我国数字经济发展多聚焦于短期竞争力的培育,对潜在竞争力的关注度较低,立足当前数字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强化数字环境建设是当务之急。第二,以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为标准,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划分为三大梯队,依城市群分布形成梯队布局,其中位于第一梯队的北京、上海和广东等三省份分别是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珠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第二梯队的省份多为第一梯队三个核心城市的辐射地区。数字经济使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布局发生重大变化,但依城市群的发展分布为数字经济内循环提供了可能性。第三,数字经济与区域自我发展能力和主导产业高度关联。数字经济在产业发展基础和综合发展实力较强的区域发展结果与势头均良好;反之则出现较为严重的投入冗余,与区域产业难以联动发展,这一问题在东、中、西、东北四大区域均存在。第四,在我国畅通数字经济的内循环存在可行性,但是需要逐步实现。可在畅通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各自内循环的基础上,畅通第一梯队和第二梯队之间的数字经济循环,依城市群之间的产业链不断扩大内循环半径。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李磊   袁世昌  
基于2013—2021全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利用CRITIC-熵权法测度省域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借助QAP分析法揭示各维度差异对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影响程度,并运用改进的修正引力模型,构建有向加权的省域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从整体、局部、个体3个维度量化其网络结构。研究发现,各省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但不同省域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北京、广东、上海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遥遥领先;各省域数实融合平均水平变化最小,数字产业平均变化水平次之,数字基础设施和数字创新平均水平变化较大,数字基础设施差异和数字创新差异是数字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的主要来源。从网络结构来看,各省份之间数字经济联系不够紧密,邻近省份易形成凝聚子群,北京、上海、江苏、广东等省份占据网络中心位置,在数字经济关联网络中具有较强的影响力和吸引力。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谢太峰  王子博  
本文通过构建误差修正模型(ECM)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实证研究京沪区域金融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内在逻辑联系,得出结论:京沪两地区域金融发展对其区域经济增长均有正向带动作用,而且上海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更大,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更多地体现于后一期。北京地区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而上海地区只存在金融发展引起经济增长的单向因果关系,京沪两地均存在经济增长内部的跨期影响。因此,对于京沪两大中心城市而言,为了推动地区经济高速增长,都要继续着力发展金融业。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任晓刚  李冠楠  王锐  
通过探究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的理论机理,发现数字经济发展有利于加快劳动力要素市场化、资本要素市场化、技术要素市场化及数据要素市场化的步伐,推动要素自由流动,实现资源配置优化,引起区域差距变化。从溢出层面来看,数字经济发展可以从三个方面促进要素市场化,即信息溢出促进优质化、高效化要素的自由流动;技术溢出促进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集聚;知识溢出促使人力资本合理化、高效化,提升全要素生产率。从要素市场化对区域差距变化的影响看,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通过促进企业协同、行业协同、产业协同,培育缩小区域差距新动能,另一方面,也会通过虹吸效应扩大区域差距。基于系统GMM估计方法,利用1996—2019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数字经济发展对区域差距变化影响效果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显著抑制了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大,显著促进了要素市场化,并通过促进要素市场化显著抑制区域內与区域间差距变化。在经济数字化转型趋势下,要缩小区域差距,应该适应新发展阶段的基本要求,推动生产要素市场化,推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培育数字经济驱动区域协调发展新动能。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邱静  冯树辉  
在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和共同富裕的战略目标下,研究数字经济发展对中国区域与城乡零售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发展综合指标体系,通过熵权法测算了数字经济综合发展水平,探究了数字经济对中国区域和城乡零售业发展的异质性影响,以及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对其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第一,数字经济发展提升了零售业发展水平,并且交通基础设施对其具有正向的调节作用;第二,相较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中部和西部地区零售业发展的直接提升作用更大,并且交通基础设施的正向调节作用也更大;第三,相较于城镇,东部和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对农村零售业发展的直接提升作用更大,且交通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也更大,而中部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的调节作用小于城镇。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巫瑞  李飚  原上伟  
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是我国在当下推动经济转型,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战略。本文基于2012~2019年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运用基准回归、异质性检验和分位数回归的方法进行实证研究发现,数字经济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还存在地区差异,对西部影响最大,中部影响最小,而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又受到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等因素影响。因此,本文针对不同地区差异分别提出建议,从而促进持续更新发展理念,以创新驱动发展,优化产业结构为数字经济提供良好环境,以期推动数字经济建设发展。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刘家旗  周桂芝  茹少峰  
文章使用2014—2018年我国35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泰尔指数和基尼系数对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性进行了测度和分解,并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总体呈现“倒U”型发展趋势。从地理空间上来看,不平衡性表现出自东向西、自南向北、自沿海向内陆梯度递减的特征;分解结果显示,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主要来自省际差异,省内差异贡献较小。进一步实证分析发现:当技术距离适中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促进落后地区产生“追赶效应”,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当技术距离过大时,数字经济发展不平衡将对经济高质量发展产生负向影响。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琳  吴珊  
文章运用扩展的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实证研究,揭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动态特征和变化趋势。首先,简析协同发展的内涵,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表现特征和影响因素两个方面确定评价标准;然后,运用扩展的DEA方法对我国不同空间尺度2002-2011年间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水平进行动态评价与比较分析,得出结论:我国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总体处于中级水平,东、中、西部梯级差异明显;十年间,东部与西部协同发展水平呈缩小趋势,而东部与中部间呈扩大之势。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郑艳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已经成为我国中央政府调控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从比较德国、日本两国的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政策入手,通过分析各自的特点,总结出我国可以借鉴的方面,并构想我国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体系该如何建立,为解决我国在市场经济进程中产生的区域差距扩大问题提供参考。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卫国  马瑾  张立恒  
本文对我国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进行了定量的比较研究。分析了各地区工业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内在联系及差异,揭示了各地区不仅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存在较大差距,而且环境污染治理也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特征。因此,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是西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施追赶战略,缩小东、西部差距的必然选择。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刘绍君  
低碳环保下,环保投资对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影响存在差异。本文采用面板数据研究我国东中西部环保投资与经济可持续发展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是当前环保投资的关键,其在东中西部对经济增长影响度远大于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及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但是环保投资政策受到区域差异化影响而不同,在东部加强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CSHJ)和工业污染源治理投资(GYWR),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西部;在西部,要加强新建项目"三同时"环保投资(XJXM),其效果要好于中部,中部好于东部。因此,政府应实施区域差异化投资战略。
[期刊] 商业经济研究  [作者] 嵇鹤鸣  
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是新发展格局下我国流通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本文利用2007-2021年我国省级面板数据,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分析了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区域流通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能显著促进区域流通经济发展,且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其对中部和西部地区流通经济发展的促进效果更强,对东部地区流通经济发展的影响相对较弱;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可以通过数字经济的中介作用促进流通经济发展,其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24.74%。最后,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陈晓东  刘冰冰  
数字经济发展迅猛,已成为推动我国产业升级与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目前,我国区域数字经济发展仍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差距也在逐渐缩小。地区经济水平、城镇化水平对各区域数字经济发展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政府干预度和对外开放水平对数字经济发展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需要在缩小区域经济差距、完善数字基础设施、提高数字技术应用和创新水平的基础上,立足区域驱动因素,加快建立区域优势互补和协同发展机制,有效推动区域数字经济协调发展。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潘文富   彭枭   伊健武  
绿色发展、数字经济驱动新一轮创新提速的同时,正在重塑中国区域创新格局、影响区域创新效率。基于我国南方14个省份2012—2021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熵值法、中介效应、面板门槛模型等方法,系统研究绿色发展、数字经济与区域创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绿色发展程度越高,该区域创新能力越强;绿色发展能够通过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创新。基于此,各地区推进绿色发展的过程中,要协调区域间绿色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以实现我国整体创新效率最优化,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论文的边际贡献在于补充了绿色发展对于区域创新作用方面的研究,进一步拓展了绿色发展、数字经济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