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245)
- 2023(17383)
- 2022(14551)
- 2021(13411)
- 2020(11001)
- 2019(25115)
- 2018(25230)
- 2017(49026)
- 2016(26342)
- 2015(29809)
- 2014(30235)
- 2013(30013)
- 2012(28256)
- 2011(26023)
- 2010(26585)
- 2009(24788)
- 2008(24185)
- 2007(21707)
- 2006(19826)
- 2005(18200)
- 学科
- 济(127403)
- 经济(127281)
- 管理(76055)
- 业(71995)
- 企(57635)
- 企业(57635)
- 方法(46863)
- 数学(40268)
- 数学方法(39833)
- 中国(36349)
- 农(32394)
- 地方(30386)
- 业经(28970)
- 财(26977)
- 学(24677)
- 制(23266)
- 贸(21854)
- 贸易(21837)
- 农业(21705)
- 银(21324)
- 银行(21284)
- 易(21110)
- 行(20582)
- 融(20225)
- 金融(20224)
- 环境(18158)
- 和(18024)
- 理论(17869)
- 地方经济(17415)
- 策(17215)
- 机构
- 大学(391384)
- 学院(390205)
- 济(167438)
- 经济(163750)
- 管理(151586)
- 研究(138940)
- 理学(128768)
- 理学院(127320)
- 管理学(125423)
- 管理学院(124696)
- 中国(106302)
- 京(85091)
- 科学(81797)
- 财(78049)
- 所(70533)
- 研究所(63357)
- 中心(61731)
- 财经(60704)
- 农(59823)
- 江(59225)
- 北京(55294)
- 经(54889)
- 业大(53306)
- 范(53013)
- 师范(52594)
- 经济学(50443)
- 院(49943)
- 州(48103)
- 农业(46236)
- 经济学院(45039)
- 基金
- 项目(249324)
- 科学(195695)
- 研究(187613)
- 基金(178895)
- 家(154005)
- 国家(152662)
- 科学基金(130548)
- 社会(118188)
- 社会科(112001)
- 社会科学(111974)
- 省(96594)
- 基金项目(93722)
- 教育(85205)
- 自然(81791)
- 划(81010)
- 自然科(79780)
- 自然科学(79763)
- 自然科学基金(78320)
- 编号(77734)
- 资助(74299)
- 成果(65302)
- 发(57025)
- 重点(55480)
- 部(55200)
- 课题(54094)
- 创(51024)
- 国家社会(48084)
- 项目编号(47608)
- 创新(47578)
- 教育部(47511)
- 期刊
- 济(198660)
- 经济(198660)
- 研究(127503)
- 中国(79076)
- 管理(58817)
- 财(56425)
- 学报(55418)
- 农(55293)
- 科学(52749)
- 教育(45972)
- 大学(42383)
- 融(41895)
- 金融(41895)
- 学学(39440)
- 农业(38193)
- 技术(34829)
- 经济研究(32142)
- 业经(31722)
- 财经(30185)
- 经(25926)
- 问题(25748)
- 图书(22073)
- 贸(20751)
- 技术经济(20743)
- 理论(20142)
- 业(19050)
- 现代(18618)
- 国际(18522)
- 商业(18304)
- 实践(18082)
共检索到60978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王伟玲 王晶
人类社会正经历由工业经济逐渐向数字经济的过渡和转变,社会经济的发展不再主要依赖物质材料的投入和新能源的开发,而是依赖信息技术的应用和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数字经济的出现和发展给人类带来新的资源、新的财富和新的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使人类在信息的生产、传递和消费等活动中产生的经济关系变得日益多样化。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迅速,在相关政策的支持下,企业向"大数据化"和"云化"迈进,催生了制造业的多种新业态、新模式。今后一段时期,数字经济竞争要素将由用户流量向数据转变,数字经济推动企业由批量供给向按需生产转变,受到的监管将不断增加。为保障数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我国应建立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体制、加强信息公开和数据开放、强化信息产权保护、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和技术创新并促进全民信息意识提高。
关键词:
数字经济 信息技术 大数据 制造业
[期刊] 中国注册会计师
[作者]
中共中央政治局10月18日就推动我国数字经济健康发展进行第三十四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近年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加速创新,日益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全过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之快、辐射范围之广、
关键词:
习近平 经济发展趋势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姜江
生物经济是以生物科学理论为基础,以基因、细胞、育种、合成生物等技术进步和普及应用为特征,围绕保护、开发、配置、使用生物资源,提供生物技术产品、服务形成的物质生产、流通、交换和分配的模式。生物经济时代序幕渐行渐启,相关技术进步和应用正在加快改变医疗、制造、农业、能源等各行各业,新的制度安排加速形成。迫切需要我国充分发挥资源禀赋好、市场空间大、人才储备厚、产业体系相对完善、新型举国体制等优势,正视制度设计滞后、科技实力不强、产业创新力不足、安全保障体系不完善等问题,持续优化体制机制和政策环境,强化统筹协调形成共识,坚持需求拉动培育市场,强化技术支撑,汇聚全球创新资源,构筑与时俱进的生物安全保障体系。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舒伯阳
本文在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市场历史回顾和支撑环境分析的基础上,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现状特征进行了全面分析,并阐释了出境旅游市场的形成动因。结合对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趋势的预测,论文还进一步从引导出境旅游健康发展的角度,探讨了今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行业管理政策。
关键词:
出境旅游市场 发展趋势 管理政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郭蕾
循环经济是一种新型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途径和实现方式。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具有典型的公共物品属性,公共物品生产的非竞争性与消费的非排他性,决定了政府是环境保护这一公共物品的提供者。在城市循环经济多元主体管理框架中,城市政府是城市循环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组织者和指挥者,政府的行为决定并影响着其他城市管理主体的活动方式和活动效果,因此,政府应该通过规制性政策、市场性政策和参与性政策构筑全方位的政策体系,从而推动城市循环经济发展。
关键词:
城市 循环经济 公共物品 政府政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何枭吟
以因特网为标志、广泛渗透于高科技领域的数字革命浪潮,带来比工业革命更快、更加深刻的社会变革,并且成为支撑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数字经济的出现,孕育了新的消费模式,推动全球产业整合与升级,催生出新的生产模式。世界经济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应该积极完善与数字经济相匹配的企业经营模式和市场环境,加快企业和市场的数字化创新步伐,建设服务型数字政府,平衡数字资源,提升数字经济国际竞争力。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数字技术 世界经济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胡少维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良好,根据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有可能是,行政区划与经济区划将逐步吻合;政府间合作走向务实;大企业将扮演更重要角色;各区域经济增幅差距有望缩小;投资增幅将出现一定回落;消费需求增幅会略有差异;东中西部外贸差距进一步扩大。文章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关键词:
区域经济 趋势判断 政策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魏后凯
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趋势与政策选择魏后凯一、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期趋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然而,伴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也开始加剧,东西部发展差距进一步扩大。从地区经济增长的格局看,1979-1991年,沿海...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曹萍萍 徐晓红 李壮壮
文章运用熵权法测度了2011—2018年中国234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在此基础上,采用核密度估计法和Dagum基尼系数法揭示数字经济发展的动态演进过程及其区域差异,并运用空间收敛模型检验其收敛趋势。研究结果表明:(1)全国整体及东、中、西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逐步提升,且中部和西部地区发展速度更快,但在发展过程中具有明显的两极和多极分化现象。(2)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总体差异在缩小,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3)全国整体及三大地区均存在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和俱乐部收敛。上述发现对于缩小数字经济区域差距,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数字经济 分布动态 区域差异 空间收敛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成坤 江越 张启慧 朱杏芳
本文构建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综合指标体系,然后基于2017~2020年我国30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熵权TOPSIS法对各个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测度,利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核密度估计法对数字经济发展新动能指数的时空演变趋势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数字经济的发展水平呈现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阶梯式分布,相邻省(区、市)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趋同且集聚情况存在地区差异。对于与东部地区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中部地区正逐步缩小而西部地区正逐步扩大,同时东、西部乃至全国内部省(区、市)间的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都在逐年扩大。最后,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推动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禹君
数字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但数字经济的运行、发展及经营模式特征与传统的税收体制在其收入、成本的确认,利润实现以及增值税抵扣计算等方面的政策不匹配,未能有效体现税收政策对数字经济的支持作用,因此,需要根据数字经济的特殊性,有针对性地对现行税收政策进行调整。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税收政策 税收优惠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薛小峰 覃正
当前,中国经济整体上行的态势基本确立,从经济增长结构上看,基本上属于投资驱动型,消费的驱动作用初步显现,而外贸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仍然为负。总体上看,当前经济自主性增长的基础不牢,经济运行尚未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十二五"时期,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导向需着力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政策。财政政策方面:通过持续公共投资,帮助经济实现平衡增长;利用财政手段,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通过减税、调整收入分配结构提高企业投资能力和居民消费能力;通过税收调节,优化出口结构。货币政策方面:把握信贷投放节奏、力度,实现经济发展平衡、稳定;优化信贷结构,支持经济结构调整;根据经济发展变化,及时调整信贷重点;采取多种手段,渐进...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李京文
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政策建议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研究所所长李京文教授当前,中国经济已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在未来的十多年时间里,中国经济的变化主要表现在:1.在未来的15年,中国经济将是世界经济增长中最富活力的;2产业结构日趋合理;3技术装备将有较...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陈东琪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经历了从“赤字阶段”到“盈余阶段”的转变。在从1978年到1989年的12年中,除1983年有8.4亿美元盈余外,其余11年均为赤字,在从1990年到2003年的14年中,除1993年为赤字外,其余13年均为盈余。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祝宝良
2009年,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一揽子计划的积极作用下,我国经济遏制了急剧下滑的势头,呈现企稳回升的良好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8.5%左右。2010年,世界经济将出现缓慢复苏,外需有望止跌回升,但我国经济仍面临着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内生增长动力不足、银行不良资产潜在风险增大等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