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81)
2023(7409)
2022(6056)
2021(6090)
2020(4893)
2019(11620)
2018(11853)
2017(22806)
2016(13259)
2015(15278)
2014(15617)
2013(14770)
2012(13851)
2011(12778)
2010(13523)
2009(12429)
2008(12287)
2007(11340)
2006(10595)
2005(9783)
作者
(34580)
(28137)
(28035)
(27337)
(18123)
(13219)
(13078)
(10882)
(10781)
(10657)
(9351)
(9347)
(9171)
(9119)
(8932)
(8826)
(8688)
(8432)
(8318)
(8222)
(7453)
(7013)
(6844)
(6703)
(6520)
(6472)
(6447)
(6395)
(5649)
(5577)
学科
(40530)
经济(40480)
管理(33279)
(30941)
(23655)
企业(23655)
中国(21070)
教育(20368)
方法(15298)
(15110)
数学(13524)
数学方法(13284)
(12775)
(12146)
理论(10936)
(10584)
贸易(10576)
(10390)
(10134)
银行(10131)
(10095)
(9774)
教学(9398)
业经(9169)
农业(9048)
(8774)
技术(8015)
(7964)
金融(7963)
(7803)
机构
大学(181289)
学院(180500)
(69411)
经济(67494)
管理(63356)
研究(62420)
理学(52750)
理学院(52132)
管理学(51285)
管理学院(50908)
中国(45615)
(40094)
(37629)
(33441)
科学(33319)
师范(33276)
教育(31996)
(30788)
(30112)
财经(28022)
中心(27803)
北京(27160)
研究所(27084)
师范大学(26647)
(25179)
(24011)
技术(22908)
(22210)
(22039)
职业(21968)
基金
项目(101505)
研究(87461)
科学(80188)
基金(67546)
(55733)
国家(55067)
社会(51072)
教育(48250)
社会科(48053)
社会科学(48042)
科学基金(46139)
编号(40948)
(40929)
成果(37617)
(36065)
基金项目(33835)
课题(31484)
资助(28797)
(26989)
自然(25941)
自然科(25252)
自然科学(25246)
(24769)
自然科学基金(24768)
项目编号(24520)
(23999)
(23716)
重点(23697)
规划(23335)
教育部(22072)
期刊
(83976)
经济(83976)
研究(70577)
教育(56100)
中国(46009)
(27405)
管理(24518)
(22173)
金融(22173)
(20632)
技术(20306)
学报(18432)
科学(18422)
大学(16060)
职业(15045)
业经(14942)
农业(14119)
财经(13858)
经济研究(13653)
学学(13129)
(11942)
问题(11035)
(10562)
(10525)
论坛(10525)
技术教育(9708)
职业技术(9708)
职业技术教育(9708)
图书(9247)
理论(9233)
共检索到2980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孟繁华  张爽  王天晓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政策发生了较为明显的范式变迁,即由"效率理性"范式转向"市场选择"范式,进入新世纪以来逐渐形成"公共治理"范式"。效率理性"范式强调理性主义和效率优先,早出人才、快出人才是其主要目标";市场选择"范式强化效益中心,政府与市场间构成了相互竞争与合作的力量,教育活力得以激发,但公共性在一定程度上被破坏;"公共治理"范式追求在教育领域形成国家力量、市场力量和公民社会力量相互博弈和均衡的体制,其价值逻辑是重建良好教育生态。在范式转化过程中,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动态平衡不断被打破,教育政策的公共性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政策制定的开放性、多元主体的参与性、权力主体的平等性、政策过程的协商性以及政策过程的科学性日益显著,充满公正理性的制度框架正在形成,我国教育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张烨  
我国目前的教育政策分析正在发生阶段性转变,基本处于前范式阶段。弱批判性的价值分析与具有功能主义倾向的制度分析都不可能成为教育政策分析的成熟范式。只有建立在对教育政策和制度关系模式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运用新制度主义分析(特别要考虑对于政策行动者策略行为的分析),吸收价值分析的有益成果,最终指向对教育政策的制度伦理考量的分析框架才可能成为我国教育政策分析的相对成熟范式。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应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国教育研究,先后出现了三种研究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教育范式向绩效主义范式的转换,其次是绩效主义范式向文化学范式的转换。文化学范式是以人为中心,从文化出发来研究人、从人出发来研究文化所形成的研究范式。文化学范式正在成为中国教育研究的主导或主流范式,它带来了教育学学科和教育理论的革命性变化,对教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石磊  
本文认为现今各国的农业政策体系可归纳为三种基本的政策范式,并对这三种范式进行了具体描述,从历史角度简略地讨论了发达国家所经历的两次农业政策范式转换,以及农业政策范式转换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动力机制等问题。讨论了中国农业政策体系的范式转换问题,指出中国农业政策目前已进入第一次范式转换的历史时期,由于多种因素的复杂作用,尤其是人--地关系紧张、城市化相对滞后、城乡分治及农业市场化等问题相互为用,这一过程也许会显得异常艰难、复杂与漫长,并有可能出现多次反复。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陈建  
一、问题的提出1978年之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农业一直扮演着无偿支援工业现代化的角色。1978年至20世纪90年代,农业政策完成第一次模式转换,与自然抗争、增加产量、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杨院  丁楠  
以研究范式转换理论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理论依据,审视既有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认为其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根植于学术型研究生的培养而形成;基于教育学科及高等教育学科的相关理论而建立;学术共同体的专业化水平及稳定性程度均不高。进而从"发展多维价值取向的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构建独特的研究生教育理论体系"和"建立专业化的研究生教育研究学术共同体"三个方面提出我国研究生教育研究范式转换的趋向与选择。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陈丽  袁雯静  李爽  
课题组通过对2005~2016年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现状的分析,发现了来华留学研究生教育存在的现实困境,提出应从理念、内容、方法三方面出发,进行教育理念的革新与重塑、培养模式的转型与升级以及管理流程的转变与再造,从而实现留学研究生教育的范式转换。在此基础上,课题组总结了范式转化视角下浙江大学"一带一路"涉海来华留学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实践及取得的效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李涛  
通过对底层社会中两个孩子"就近入学"与"异地择校"两种不同教育选择模式的田野比较观察,揭示出当下中国"就近入学"政策背后的发展困局与深层危机:在现有教育资源不均衡分布的状态下,"就近入学"政策逐步与住房的空间分异、阶层区隔相匹配而形成了明显的教育层化格局,进而导致教育再生产意义上的阶层复制与流动固化。为此,亟待呼吁中国教育公平通过"差异补偿"和"实质公正"的政策升级加速实现从"机会公平"向"质量公平"的深度范式转型。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谢雨宸  
考察教学研究的历史发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共同趋势,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而我国的教学研究正处在这一转型过程之中。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研究,需要专业的路径与方法,即理论工作者对"以学为中心"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构筑教师群体"同僚性"共同体;教师个体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么加利  
伴随西方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的转型,在教育研究领域呈现出"主义"式研究向"问题"式研究的范式转换,具体表现为教育研究主体趋向多样化、教育研究对象趋向生活化、研究地点走向教育现场。这种转换可为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育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易连云  
范式作为科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思想,在学术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者研究学科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依据。范式本身应是不定的、动态的,其自身随着新的时代变化而发展变化。但长期以来,人们常常以西方的研究范式作为方法论对东西方文化传统进行整体性的认识,其结果更多的是对中国传统道德价值的否定性评价,这既非实事求是的科学研究态度,也不利于中国传统道德的继承与发展。应突破单一的西方化的思维模式,彰显中国传统道德教育思想的独特性与研究的自主性。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作宇  
未来研究关乎人类的共同命运。未来学已经成为一个独特的交叉学科领域。从教育的角度看未来和从未来的角度看教育,既是未来学应有的视角,也是教育学应有的视角。人类共同的未来是多主体参与的因文化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的多样化的未来。未来是复杂的时空互渗的动力系统。差异性和多样性是世界的根本特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尊重差异和多样性的共同体。教育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建构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教育需要在未来关怀的视野下推动教育范式的转变。在一般意义上,教育范式的转换包括从学校教育到泛在教育、从过去导向到时空互渗、从技术主导到意义建构、从还原主义到复杂思维、从结构决定到自主选择。未来关怀的教育不是为了自证预言的实现,而是影响未来的行动教育,提升未来素养是未来关怀教育的重要目标。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程晋宽  
西方教育管理理论经历了 1 0 0多年的历史发展 ,已经建立了规范的科学研究方法论 ,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首先探讨了库恩的“范式转换”理论及西方教育管理范式的转换 ;其次 ,认为实证主义一直是西方教育管理的元叙述方式 ;其三 ,认为后实证主义的研究范式正在改变着西方教育管理的研究范式 ;最后 ,对西方教育管理研究的方法论进行了批判性评论。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刘宇  
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 ,美国原有教师专业发展模式已不能满足需要 ,需从根本上进行变革。实践的需求促使了美国教师专业发展范式的转换。新范式具有六个显著特点和三个起支撑作用的问题。它对确立我国合理的教师专业形象 ,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及新一轮课程改革下的教师培训有一定的启示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陈昂  单旭峰  任子朝  
命题研究是高考改革的重点,范式是研究命题的根本问题。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高考命题先后出现了三次命题范式和两次范式转换。首先是政治立意范式向知识立意范式的转换,随后是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范式的转换。能力立意范式已经成为高考命题的主流范式,它为高考命题工作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对高考改革具有重要意义。在新的改革时期,命题范式正在发生变化,素质立意范式已经建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