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547)
- 2023(11173)
- 2022(9772)
- 2021(9616)
- 2020(8008)
- 2019(18863)
- 2018(19172)
- 2017(36497)
- 2016(20597)
- 2015(23475)
- 2014(23961)
- 2013(23153)
- 2012(21333)
- 2011(19465)
- 2010(19733)
- 2009(17852)
- 2008(17348)
- 2007(15362)
- 2006(13737)
- 2005(12189)
- 学科
- 济(74653)
- 经济(74573)
- 管理(53639)
- 业(50064)
- 企(40826)
- 企业(40826)
- 方法(35710)
- 数学(31067)
- 数学方法(30716)
- 中国(26268)
- 教育(22521)
- 学(20343)
- 农(19973)
- 财(18535)
- 理论(16183)
- 业经(15559)
- 制(14312)
- 贸(14038)
- 贸易(14030)
- 地方(13684)
- 易(13656)
- 农业(12891)
- 技术(12787)
- 和(12393)
- 银(12037)
- 银行(12001)
- 行(11476)
- 环境(11406)
- 务(11033)
- 财务(10973)
- 机构
- 大学(295371)
- 学院(288568)
- 管理(111675)
- 济(108117)
- 经济(105472)
- 理学(96686)
- 研究(96548)
- 理学院(95548)
- 管理学(93926)
- 管理学院(93374)
- 中国(66755)
- 京(64576)
- 科学(59159)
- 财(51055)
- 所(48079)
- 范(46965)
- 师范(46662)
- 研究所(43771)
- 中心(42219)
- 北京(42055)
- 江(41787)
- 财经(41287)
- 农(40590)
- 业大(40426)
- 师范大学(38260)
- 教育(37657)
- 经(37420)
- 院(34655)
- 州(34215)
- 技术(32710)
- 基金
- 项目(190749)
- 科学(149998)
- 研究(146966)
- 基金(134845)
- 家(115561)
- 国家(114466)
- 科学基金(97376)
- 社会(88685)
- 社会科(83633)
- 社会科学(83612)
- 省(74854)
- 教育(73618)
- 基金项目(71715)
- 划(64814)
- 编号(63573)
- 自然(62241)
- 自然科(60684)
- 自然科学(60670)
- 自然科学基金(59551)
- 资助(55668)
- 成果(54399)
- 课题(45248)
- 部(43821)
- 重点(43046)
- 发(40935)
- 创(39404)
- 项目编号(39384)
- 教育部(38117)
- 年(37015)
- 大学(36676)
- 期刊
- 济(117733)
- 经济(117733)
- 研究(95191)
- 教育(60368)
- 中国(56727)
- 学报(42625)
- 管理(40025)
- 科学(39113)
- 农(36101)
- 财(35858)
- 大学(32919)
- 学学(29335)
- 技术(27849)
- 农业(25719)
- 融(22188)
- 金融(22188)
- 财经(19779)
- 业经(19340)
- 经济研究(18533)
- 图书(17424)
- 经(16715)
- 问题(15893)
- 理论(15376)
- 职业(14298)
- 实践(14267)
- 践(14267)
- 技术经济(13219)
- 科技(13036)
- 现代(12697)
- 坛(12623)
共检索到4243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汪基德 王萍
我国教育学研究中存在着概念定义的泛化、文体表述的哲学化、理论研究的表面化、评判标准的西方化等偏向。其主要原因是研究者在给概念下定义时 ,不按定义的逻辑规则 ,用理念代替概念 ;在进行研究时 ,缺乏深入细致的实证研究 ,脱离中国实际 ,热衷于做纯学术研究 ;在进行理论论证时 ,研究者的文化自卑情结 ,导致一切“以洋为标准”等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郑金洲 程亮
21世纪初叶的中国教育学研究在各种力量的作用下,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变化态势:方法论意义上的复杂科学已越来越多地影响教育的研究乃至对教育的基本看法;教育叙事作为一种研究方法,成为理论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对象;专业界限模糊现象既存在于教育学与其他学科的分界之间,也存在于教育学研究从业者之中;教育理论界热情直面教育实践;本土立场正逐渐回归教育学研究。
关键词:
教育学研究 变化态势 发展趋向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雷云 吴定初 罗银科
教育学自觉是指教育知识社会从专注实际的教育现象中超拔出来,以认识之光返照教育学自身的现象。我国教育学自觉的历程大致可概括为一场"自我规范"、"自我确认"与"自我奠基"交替叠进的学科反思运动,一幅以"认识论反思"与"本体论奠基"为主题渐次展开的学科发展画卷。"自我规范"与"自我确认"主要省察教育学的认识论品质,"自我奠基"则意在探寻教育学的本体论基础。诸反思论题汇聚于"教育知识传统"的自识与建构。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燕敏 柳海民
自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以来,哲学领域的语言、逻辑哲学的转向也带来了教育学对语言、话语的研究的兴起。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发展也在不断探讨其所存在的问题和教育学的"话语混沌"、"话语背后权力影响"以及"话语与主体"等原因之后,教育学话语的建构也成为主要的问题。通过对我国教育学话语建构之路的三个方面即专业化,教育学话语专业化的外在保障机制;本土化,教育学话语的价值理性;实践化,教育学话语的最终指向,基础上的的分析探索我国教育学话语的取向路径。
关键词:
话语 教育学话语 专业化 本土化 实践化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邵琪 杨明
总体而言,与其他学科相比,教育学本科总体就业率较低;但学前教育专业却一枝独秀,就业率遥遥领先。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育学本科毕业生供给大于需求、人才培养目标与就业需求相脱节、学前教育的大力发展等因素。于是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调节供求、调整教育学本科培养目标和调整专业设置的改善策略。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宋兵波
现代学术传统是中国教育学研究发展与创新的文化基础。只有回归现代学术传统,秉承学问与人生相结合、关怀历史与现实、恪守学术独立的现代学术精神,重视现代学术传统的实践价值,才能摆脱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迷惘和学派理念的空洞,才能形成中国教育学术文化,实现教育学研究的新生。为此,需要教育学研究追寻现代学术传统的精神,沿着现代学术扎根实践的实践之路,蕴育出中国教育学术的文化生态,形成中国教育学术研究的理论品格、实践情怀;需要从现代学术精神中汲取营养,扎根现代学术传统这片沃土,在现代学术传统基础上形成教育学研究的学术规范与学术理念;需要培育教育学研究的创造力倾向,使新世纪的中国教育学形成稳定的学科身份和地位;需...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周勇
胡适、陶行知等邀请杜威访华以来,杜威研究先后出现诸多意义不一的范式,这些范式多是围绕杜威教育理论本身展开分析,忽视了杜威这个人及其理论形成方式。这个人曾长期考察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美国剧烈社会变迁,探索美国社会需要什么样的"新教育"。如果像杜威这个人学习,便应考察当代中国近三十年剧烈社会变迁,分析当代中国社会急需何种"新教育",进而生产中国教育学。
关键词:
杜威研究 社会变迁 中国教育学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张娟
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了教师教育学科化发展。当前教师教育学科化发展存在学科概念体系不完善、学科性质界定不清晰、缺乏应有的学科制度、缺乏科学的研究方法以及高水平专业学科研究团队等。鉴于此,应从制度建设、课程建设、学科队伍建设以及学科研究水平的角度探究教师教育学科化发展的新内容,从而为教师教育学科化发展找到新的路径。
关键词:
教师教育 学科建设 教师专业化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周钧 朱旭东
从历史的角度讨论了我国教师教育学位制度的形成,分析了我国教师教育学位制度的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我国教师教育学科与专业设置及学位制度的改革提出了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谢秋葵
我国的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在传统培养理念的导向下正在大规模地扩招,但教育学学科发展的特点和阶段特性否定了这种大规模扩招的必要性。未来教育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应该实行职业性取向和学术性取向并行发展的双型模式,在导师队伍的改革上也必须进行结构性的重组。
关键词:
教育学 硕士研究生 未来走向 思考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李建勇
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形成,可以借用西方学者所提出的"发展战略说"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压力说"两种解释模式并加以中国化的解释给出说明。相应地,走出城市偏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有赖于国家发展战略的转型和"城市-农村二元利益集团"政治均衡的实现。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孙振东
当前我国教育学建设的核心问题是教育学科学化问题,而教育学的科学化不仅是通常议论的研究范式问题,从科学规范并结合我国教育学发展实际来看,还应包括其他一些与教育学研究效度和信度有关的问题。区分跨学科教育研究与多学科教育研究、承认教育理论的多元化存在、超越普遍主义与特殊主义的两极对立、正确认识教育学科学性与有用性的关系、走出“建设中国教育学派”的迷途,以保证我国教育学健康发展。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雷钦礼 徐家春
本文在要素增强型CES生产函数的假定下,分析了技术进步偏向、要素投入偏向与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1978—2012年期间,我国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增长约2.10%,技术进步总体上呈现偏向资本的趋势,要素配置总体上也同样呈现出偏向资本的趋势,两者的方向基本一致。技术进步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由期初的促进转变为抑制,要素配置偏向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在2004年以前为正值,2004年以后变为负值,即抑制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是技术进步偏向与要素投入偏向两者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交互效应却由抑制逐渐转变为促进,表明我国技术进步与要素配置逐渐由不匹配转为匹配,我国的技术进步正朝着适宜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
技术进步偏向 要素配置偏向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魏顺平 路秋丽 王冰洁
本文运用Hirsch指数(简称h指数)方法以及与之相近的w指数方法,通过对中国知网(CNKI)中国引文数据库收录的教育学领域的37本学术期刊(这37本学术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在1998-2007年所刊发论文的被引用情况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教育学领域1998-2007年10年间研究人员的科研绩效进行了评价,得到了"1998-2007年段中国教育学领域最具影响力的43位学者",并对h指数与其他评价指标进行了相关性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利用h指数来评价研究人员科研绩效,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总被引频次"、"论文数量"、"篇均被引频次"三项指标的评价结果,可以说h指数是一项更为综合的评价指标。
关键词:
h指数 教育学 研究人员 科研绩效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颂吉 白永秀
城市偏向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实施的一系列偏向于发展城市部门的政策,城市偏向理论则是学术界对城市偏向政策的理论反思,该理论旨在倡导实现城乡协调发展。本文系统评述了城市偏向理论的提出背景、研究过程及其争论,并回顾了国内学术界关于中国城市偏向问题的研究成果。城市偏向理论是在反思城市—工业化发展模式的过程中而提出的,它为分析第三世界的城乡关系提供了一个有效框架,并且引发了大量相关研究与争论。城市偏向理论第一阶段的核心论题是发展中国家的价格扭曲,第二阶段的核心论题是公共服务领域城市偏向的恶化。本文认为,对于理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偏向问题的延续与固化,学术界仍需进行更多深入研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