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064)
2023(13267)
2022(11059)
2021(10710)
2020(8729)
2019(20554)
2018(20750)
2017(39682)
2016(21655)
2015(24950)
2014(25280)
2013(24873)
2012(22790)
2011(20702)
2010(21126)
2009(19253)
2008(18826)
2007(16796)
2006(15032)
2005(13350)
作者
(62909)
(51490)
(51445)
(49055)
(32767)
(24622)
(23489)
(20285)
(19543)
(18615)
(17634)
(17269)
(16439)
(16410)
(15833)
(15678)
(15565)
(15312)
(14813)
(14706)
(12963)
(12698)
(12470)
(11849)
(11676)
(11651)
(11585)
(11517)
(10388)
(10038)
学科
(83094)
经济(82999)
管理(62013)
(57939)
(48218)
企业(48218)
方法(37113)
数学(31365)
数学方法(30954)
中国(25743)
(23047)
(21033)
业经(20133)
(18418)
理论(18175)
(17872)
(16247)
贸易(16236)
地方(16022)
(15805)
(14964)
农业(14942)
银行(14931)
教育(14846)
(14831)
(14251)
教学(13550)
技术(13481)
(13036)
金融(13033)
机构
大学(317551)
学院(316000)
管理(122035)
(119062)
经济(116154)
理学(104617)
理学院(103455)
管理学(101708)
管理学院(101129)
研究(100588)
中国(75440)
(68248)
科学(61922)
(58421)
(50236)
财经(46482)
(46258)
(46096)
师范(45713)
研究所(45347)
中心(45067)
(44183)
北京(43990)
业大(43374)
(41915)
(38570)
师范大学(36712)
(36087)
经济学(35209)
技术(34483)
基金
项目(204265)
科学(158438)
研究(156593)
基金(143545)
(123143)
国家(122012)
科学基金(103953)
社会(94800)
社会科(89514)
社会科学(89486)
(80229)
基金项目(76259)
教育(73952)
(67439)
编号(67372)
自然(65326)
自然科(63695)
自然科学(63682)
自然科学基金(62507)
资助(58715)
成果(56909)
课题(46689)
重点(45398)
(45106)
(43387)
(42307)
项目编号(41643)
创新(39237)
大学(39059)
教育部(39004)
期刊
(135841)
经济(135841)
研究(99241)
中国(60526)
教育(49584)
学报(47454)
管理(46158)
(43603)
科学(43153)
(40417)
大学(36424)
学学(33416)
技术(29889)
农业(28372)
(27739)
金融(27739)
财经(23528)
业经(22961)
经济研究(21085)
(19995)
图书(19796)
问题(18300)
理论(16921)
实践(15627)
(15627)
技术经济(14738)
现代(14675)
科技(14620)
商业(14515)
(14063)
共检索到467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蔡宝来  
二元对立思维方式的悖谬"、学科中心"抑或"问题解决"的困惑、科学抑或人文的两难境地、教学理论"翻新"与课堂问题"依旧"的尴尬,是我国教学论研究范式转型的时代境遇。因应中国教学论的历史发展,可以把教学论范式发展概括为"范式适应"与"范式变革"阶段。据此,教学论研究范式转型的逻辑路向是:确立研究范式—研究重心转向—重大课题预设—实现知识创新。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鉴  谢雨宸  
考察教学研究的历史发现,全球范围内的教学研究正在形成一个共同趋势,即由传统的"以教为中心"向"以学为中心"转变,而我国的教学研究正处在这一转型过程之中。实现"以学为主"的教学研究,需要专业的路径与方法,即理论工作者对"以学为中心"教学研究的专业引领;构筑教师群体"同僚性"共同体;教师个体对课堂教学开展反思性教学研究。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茂勇   蔡凌  
职业院校数据治理是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现代化的核心要素。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范式的提出,符合国家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从宏观建构转向微观规范的政策诉求。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遵循从碎片转向全局的价值逻辑、从孤岛转向共生的过程逻辑、由浅表转向深度的技术逻辑及从适应转向预测的功能逻辑等四重转型逻辑。在实践场域,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存在数据生态失衡与数据架构断点、数据规格泛化与信息离散、数据治理政策缺位与流程迟滞、数据治理偏利取向与效用失准等现实问题。推动职业院校校本数据治理实践范式建构,可从基于国家“智慧大脑”架构的共生共治价值体系建构、基于数据生命周期的数据全链条管理过程机制建构、基于多源异构数据的分层治理技术载体建制、基于师生同频成长支持体系动力设计的功能系统调试四个维度展开。
[期刊] 广东商学院学报  [作者] 吴亚辉  
守法是法治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探究守法的内在逻辑具有重要意义。以经济学的"成本—收益"为基本分析技术,可发现左右人们守法与否的根本原因在于对守法成本与违法成本的考量。在此认识框架下,以2002年施行的《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为例进行实证分析,探寻化解城市房屋拆迁过程中被拆迁人频频"抗法"尴尬境遇的可行性路径。
[期刊] 会计研究  [作者] 曹越  伍中信  
财务与产权之间的紧密联系与生俱来,二者在交叉融合的过程中相互渗透、借鉴而共同发展。产权理论提供了剖析财务理论的新视角,财务理论推动产权理论在企业层面不断发展。产权财务学派以"财权"为核心,遵循产权分析法范式,产生了两大极具中国特色的理论成果——财权理论与财务治理理论,对传统财务理论具有重大开创性。它弥补了传统财务理论的重大缺陷,顺应了现代财务理论变革的内在要求,是一种重要的理论创新。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学科范式的确立与完善是推进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逻辑前提。中国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是一个面向新文科格局、对标世界一流、凸显中国特色的长期性发展过程。新文科时代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面临缺少体现一流学科特质性概念、学理性框架、科学性范式的困境。因此,在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应然层面,基于新文科建设“大、新、用、跨”的新理念,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充分彰显“大学科”思想,促进学科建设开放创新、发挥学科扎根教育实践的实用动能、推动学科界域横跨的共生发展与知识融合,积极建构学科概念与学科体系的理论逻辑。由此助推学科范式的逻辑生成,确立教育学科独立且独特的身份地位。未来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应在学科交叉与分化、守正与创新、技术与人文、本土与国际的不断融合中,通过求同存异的必然努力,充分彰显教育学自身在新文科背景下的重要学科价值与独特学科身份。努力构筑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扎根逻辑,确立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跨界理念,强化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人文价值,形成教育学一流学科建设的系统结构,以创生新文科时代中国教育学的理论逻辑与学科范式,推进其世界一流学科的有效建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杨磊  
教学论作为研究教学现象、解析教学问题、明晰教学经验、揭示教学规律的学科,对教学活动的开展具有实践性与规范性的基础作用。新中国成立70年来,教学论发展经历了"在学苏中模仿"、"在恢复中重建"、"在开放中繁荣"、"在创生中自信"四种实践样态。经过不懈探索,具有中国气派与特色的教学论初步形成。在本体论研究上,教学本质、教学主体、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等问题的研究得到了实质性的发展。在方法论研究上,由对方法的冷漠忽视到方法的多元规范;由对方法的崇拜迷恋到方法论意识的自觉树立,并实现研究范式的跨越式发展。在认识论研究上,教学论学科体系不断完善与分化,最终形成教学论学科群;学科性质由二元对立走向综合取向;研究对象逐渐澄明,理论与实践共生。教学论未来研究要坚持专业化发展道路:回归课堂教学本身,注重原创性研究;发扬方法论的自觉意识,完善学科方法论体系;强化协同创新研究,提升学术交流的有效性;重视教学论史的研究,增强传统"教学文化"融入感。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金碚  
只要经济学算作是一门科学,那么,它理应同其他科学学科一样,其使命是发现和解释世界的规律和现象。经济学也是人类认识现实世界的一个理论性范式结构。就其识别和发现功能而言,经济学主要关注的是,以价格或价格化方式,对物质存在(物品)的非物质质态,即经济价值(交换价值)进行识别评价。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可以延伸到对非物质存在的识别评价。非物质存在也有其物质质态(物质载体)和非物质质态。以经济学为基础,形成了各种应用性学科,直至形成管理学体系。这些应用性学科,尽管突破了经济学范式承诺的一些限制,但归根结底还是受经济学范式承诺所规范的。经济学所面对的识别评价问题,大多数属于关于"关系存在"的经济学识别评价。关系存在的质态主要有三种:域内关系(及域类质态)、域际关系(异域交互)和域中之域(多层域类)。经济学范式承诺的变革,即在微观—宏观范式结构中引入域观范式承诺,是为了突破传统经济学范式的封闭性和狭隘性,使经济学能够包容更多的重要因素,增强对现实世界的识别评价功能,提高其现实解释力,可以开阔经济学的眼界,为经济学的学术研究开辟更大的"蓝海"。具有不同质态特征的域观经济体所构成的世界才是现实的和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学必须形成与此相应的识别评价逻辑体系,才能发现和解释现实世界的经济规律和复杂现象。变革范式,增强经济学之识别、发现功能和现实解释力,还经济学以科学本色,是中国经济学界进行学术创新的一个重要历史使命。
[期刊] 中国卫生经济  [作者] 秦祖智  宗莉  
发展健康产业已上升为国家战略。健康产业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日渐兴盛,但对健康产业的范畴界定缺乏追问与反思。要使该领域的研究向纵深推进,其范畴界定是绕不开的基础议题,是该领域研究的逻辑起点。以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为维度界定健康产业范畴并固化,较具研究的可行性与科学性。在研究范式上,应突破"经济学理论—定性与应用研究"的常规模式向"经济学—定量—理论"研究范式转换并统一。基于固化后的范畴和统一后的研究范式建立的健康产业分析矩阵为产业研究提供了一个全面、可行的分析框架,对科学研究和宏观决策具有重要理论与应用价值。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朱德全  张家琼  
教学逻辑是教学系统中主客体关系的动态转换逻辑。基于主客体关系的逻辑转换,教学系统生成知识逻辑、教学逻辑、学习逻辑、认知逻辑。教学活动通过这四个逻辑组块之间的逻辑转化,促成教学双方的共振、共享和共赢,以实现教学有效化和有序化。有效和有序的逻辑转化生成复杂多样的教学网络类型,基于教学逻辑组块与网络类型的相互作用则形成教学网络组织系统。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晔  
建立在新古典经济学基础上的现有财政学理论,本质上是一种物本范式,由此在逻辑起点、核心概念、研究主题和研究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相应的缺陷与偏差。而通过财政学逻辑起点和研究对象"由物到人"的转变,以人为分析对象,以制度分析为框架来构建人本范式的财政学,既可以解决物本范式财政理论现存的缺陷,又能在不同社会科学间建立起可通约的研究范式。"人本范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构建要以马克思主义人本主题和共同体思想为指导,立足中国实践的时代命题与时代特征,在对古今中外学术资源兼容并蓄、继承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整合创新。本文选择财政学若干重要问题对其在人本范式下进行了分析,由此表明"人本范式"财政学具有较强解释能力和良好的应用基础。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朱恒源  王毅  
很多对于技术经济范式的研究试图利用其将企业的微观层面与经济的宏观层面联系起来,但这一方面导致技术经济范式概念的理解层面跳跃甚至混淆,另一方面削弱了技术经济范式的宏观解释力。因此,本文尝试利用技术经济范式主导逻辑来解决此类问题。技术经济范式主导逻辑是参与主体关于通用技术、经济租金、组织形态形成的共识。蒸汽革命使人类生产摆脱了对人力和畜力的依赖,极大提高了生产效率;电气革命开启了人类社会的工业化进程;信息革命推进了贸易和商业的全球化;智能革命以增强人类思维能力为特征推进智能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应把握智能革命带来的历史性机遇,充分发挥参与主体对数据技术、智能经济和网络化生产组织的推动力,以需求引领技术经济范式跃迁的方向,推进数据基础服务,赋能新基建,从而形成新时期发展优势。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叶航  
“效用”是西方经济学最基础、最重要的范畴之一,“效用理论”是微观经济学的核心理论。但正是这个支撑西方经济学理论大厦的柱石,却在诸多方面表现出逻辑的混乱和矛盾,从而使我们不得不对西方经济学“效用理论“的科学性产生怀疑。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杨芳  郑淋议  张应良  
农业发展是转型中国的时代命题,探讨现阶段农业经营范式及其演进逻辑,分析其本质特征及发展约束,具有现实意义。借鉴"范式"概念,现阶段中国存在小农家庭经营范式、规模农业经营范式、特色农业经营范式,三者范式相互补充、共生共存,并符合渐次推进的演进逻辑。总体来看,普遍存在的小农家庭经营范式受到市场冲击,难以实现农民收入的跃升;而随着土地制度完善和农村人口迁移,通过扩大土地经营规模、降低单位生产成本而实现的规模农业经营范式蓬勃发展;得益于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农业多功能性得以开发,新产业新业态出现,特色农业经营范式方兴未艾。本文认为,现阶段农业经营范式呈现多元化特征,以乡村振兴为战略引领,国家的政策导向和制度安排既要"一视同仁",也要"对症下药",准确把握现代农业发展方向,着力构建符合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体系。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新争   曹宇彤  
技术变革与制度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双螺旋动力,技术与制度是否协同匹配直接影响产业转型升级的水平和速度。数字经济的发展催生了我国技术范式的转变,同时也改变了传统技术范式和制度框架内技术—制度的互动稳态,激发了对制度创新的需求。当前,我国制度创新的供给明显滞后于技术范式的转换,现行的制造业相关产业政策与制造业企业内部的制度安排还不适应数字技术范式下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要求,这是导致制造业企业陷入生产率困境、转型升级困难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应从多制度变革入手,通过调整传统的制度框架适应技术范式的转换,进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具体的制度变革路径包括改变强选择性的产业政策取向、致力于数字技术底层逻辑的制度变革、强化竞争导向的市场化制度改革、侧重促进协同创新的制度创新及聚焦动态能力的企业内部制度变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