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980)
- 2023(13130)
- 2022(11694)
- 2021(11090)
- 2020(9282)
- 2019(21807)
- 2018(21871)
- 2017(43793)
- 2016(23727)
- 2015(26635)
- 2014(26945)
- 2013(26704)
- 2012(24811)
- 2011(22497)
- 2010(22700)
- 2009(21261)
- 2008(20723)
- 2007(18200)
- 2006(16423)
- 2005(14598)
- 学科
- 济(97655)
- 经济(97540)
- 管理(68372)
- 业(64354)
- 企(51764)
- 企业(51764)
- 方法(44049)
- 数学(38768)
- 数学方法(38340)
- 中国(29432)
- 农(26226)
- 财(24699)
- 地方(20904)
- 学(20414)
- 业经(19666)
- 制(18661)
- 贸(18496)
- 贸易(18487)
- 易(17925)
- 农业(17337)
- 银(15836)
- 银行(15787)
- 行(15098)
- 理论(15054)
- 环境(14947)
- 策(14746)
- 和(14739)
- 务(14464)
- 财务(14397)
- 财务管理(14370)
- 机构
- 大学(342099)
- 学院(340285)
- 济(138994)
- 经济(135791)
- 管理(135682)
- 理学(117082)
- 理学院(115749)
- 研究(115231)
- 管理学(113890)
- 管理学院(113273)
- 中国(86401)
- 京(73571)
- 科学(70199)
- 财(65961)
- 所(57871)
- 研究所(52362)
- 财经(52343)
- 农(52016)
- 中心(51282)
- 江(49580)
- 业大(48824)
- 经(47487)
- 北京(47007)
- 范(45287)
- 师范(44950)
- 院(41955)
- 经济学(41498)
- 农业(40742)
- 州(40499)
- 财经大学(38762)
- 基金
- 项目(225907)
- 科学(177590)
- 研究(166495)
- 基金(163779)
- 家(141620)
- 国家(140432)
- 科学基金(120517)
- 社会(104307)
- 社会科(98791)
- 社会科学(98767)
- 基金项目(87112)
- 省(86785)
- 自然(78455)
- 自然科(76565)
- 自然科学(76548)
- 教育(76142)
- 自然科学基金(75155)
- 划(73589)
- 编号(68665)
- 资助(68271)
- 成果(56621)
- 部(50408)
- 重点(49886)
- 发(48146)
- 课题(47190)
- 创(46039)
- 教育部(43181)
- 创新(42900)
- 科研(42670)
- 人文(42247)
- 期刊
- 济(154113)
- 经济(154113)
- 研究(106554)
- 中国(61229)
- 学报(50113)
- 管理(49581)
- 科学(47663)
- 财(47555)
- 农(46568)
- 大学(37943)
- 教育(36730)
- 学学(35611)
- 农业(32223)
- 融(31816)
- 金融(31816)
- 技术(28293)
- 业经(25170)
- 财经(25009)
- 经济研究(24978)
- 问题(22036)
- 经(21312)
- 理论(17653)
- 图书(17408)
- 技术经济(16694)
- 现代(16318)
- 贸(16286)
- 实践(16095)
- 践(16095)
- 商业(15564)
- 业(15554)
共检索到50301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谭少华 黄缘罡 刘剑锋
近年来研究城市增长问题,学术界主要从用地增长动力与规划管制两大领域展开,但其实践效果不明显。在我国政策主导的特殊体制下,忽视城市增长与政策实施的互动关系将会使城市增长研究束之高阁。首先从宏观政策分析入手,以政策收益与城市增长周期现象的新视角,论证了改革开放以来开发区为载体的周期政策是我国城市增长的周期动力;然后进一步指出,由于政策投放路径单一,城市蔓延逐渐加重,直接或间接滞后了政策收益周期,使得政策调控能力迟缓,进一步促成蔓延增长;最后,提出亟需以政策与用地周期协调规律为核心,加强政策横向协调,完善公服政策,从而引导蔓延增长向内涵式增长转变,提高政策调控效力。
关键词:
城市增长 政策体制 周期研究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付敏杰
实现跨周期和逆周期调节有机结合,是“十四五”时期财税政策的重要方向。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设计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周期理论。比较分析经济周期理论,得出跨周期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是创新与重大技术进步、基础设施与房地产,逆周期政策的主要驱动力是存货、投资、信贷、利率、就业等。通过分析我国长期以来的财政支出顺周期状况,结合二十一世纪的经济周期特征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的宏观形势动态,可以探讨跨周期与逆周期财税政策基本组合和当前重点。在中美周期错位的情况下,我国财税政策必须面对国内经济和美国实体经济扩张与宏观政策紧缩溢出的挑战,以及俄乌冲突、美联储加息给国内经济带来“二次探底”的可能。为此,需要集中释放跨周期政策,加大逆周期政策力度,加大对受疫情和防疫影响较大行业和群体的临时性救助。
关键词:
财税政策 稳增长 逆周期调节 宏观调控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赵坚强 易定红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任晓红 吴杰
以中国256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匹配倍差法(PSM-DID)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建设用地的影响,同时运用偏差校正的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经济增长在上述关系中的作用进行检验。研究结果显示,从总体上看,高铁对东部地区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对中西部地区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从人口规模的视角看,常住人口大于600万的城市受到高速铁路的影响更大且方向为正,小于600万的城市受到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在高速铁路对城市建设用地产生影响的过程中,经济增长发挥了显著的广义中介效应,且占直接效应的6.37%。其中,东部城市的广义中介效应最为明显,占直接效应的8.64%,而其他城市的影响则不具显著性。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周慧敏 刘玉 王成新 姚士谋 苗毅 于尚坤
基于中国30个省域的城市面板数据,采用非期望产出随机前沿距离函数、扩张强度、变异系数和双变量空间自相关等方法,研究分析城市用地效率和用地扩张的关系。结果表明:(1)资本存量和劳动力每增加1%,城市建设用地有效效率分别增长1.469%和2.642%;但能源投入每增加1%,建设用地效率减少7.689%。(2)研究期内,各省份城市用地效率一直保持在较高水平,但是总体增长活力不足;空间分布上,高值地区呈现"团状"集聚和"条带状"延伸发展的特征。(3)用地扩张强度的变化趋势表现为先升高后衰减,空间分布上大致以"胡焕庸线"为界。(4)当前城市化阶段下,多数城市用地扩张有利于用地效率的提高,城市空间延展有其合理性。但从发展趋势上看,仍要注重精明增长理论的现实应用,尤其是大中城市发展要及时转变思路,高效使用城市空间,以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庞伟 孙玉栋
从政治周期的角度看,地方税收增长受到地方官员晋升激励和风险规避两方面的影响。在党代会召开当年,地方总体税收会出现显著的增长。政治周期对地方独享税的影响并不显著,但地方共享税及其共享税中增值税、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的收入增长会随着党代会的召开呈现周期性变化。可以看出,我国地方税收增长与政治周期存在显著的联系。为保障和规范地方政府的财政收入增长,我国可以从加快税收立法进程、明确中央与地方对税务部门财政经费的支出责任、调整官员政治晋升考核指标、健全地方税体系和完善非税收入管理制度等五个方面着手改进。
[期刊]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勇 高羽洁
协调土地利用和经济发展是一个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基于淮河生态经济带2006~2020年25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引入脱钩指数模型,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考察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间的耦合关系。结果显示:淮河生态经济带城市用地扩张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大体上呈现出强脱钩、弱脱钩、增长连结、增长负脱钩4种状态,其中以弱脱钩状态为主;纵向视角,城市经济增长对建设用地的依赖程度相较于前期有所降低,近两年的城市脱钩状态呈现向强脱钩和增长负脱钩两级发展的微弱态势;横向视角,区域发展不平衡,城市间脱钩状态差异显著。基于测算结果,将25个城市归类为脱钩理想型、脱钩一般型和脱钩不理想型三类脱钩城市。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认为城市应该坚持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合理界定城市边界,加快人口城镇化进程,持续减弱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度。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王玉波
揭示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及人口增长联动关系区域规律,对于制定三者协调发展的差别化调控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采用灰色关联系数方法将我国31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城市用地规模联动关系紧密程度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3个区域,即等量土地财政资金推动城市用地规模增长依次减少,呈现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反的区域规律。高度关联区域协议供给工矿仓储用地对于城市用地规模增长的推动作用强于商服住宅用地,工业化起步晚使得第三产业就业人口占比最高,低度关联区域情况则相反。低度关联区域土地财政和城市用地规模增长总量最大,土地城市化速度相对于人口显著快于高度和中度关联区域。中度关联区域土地与人口城市化速度相对较为协调。从推进工业用地最低限价及招拍挂方式出让、提升土地财政用于非经济性公共品供给占比、土地财政供给低收入群体和进城务工农民保障房建设等方面,提出优化土地财政、城市用地规模与人口增长联动关系的区域差别化政策建议。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周德才 卢晓勇 杨伊 厉彦蕲
本文首先构建了金融发展指数,使用小波变换法将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分解成短、中、长和全周期四个序列,然后在考虑了控制变量影响的情况下,分别使用Granger因果检验、交叉谱和VAR方法相互印证,检验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周期关系的存在性、领先滞后关系和影响系数的符号和大小。结果表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在不同周期上都存在显著的复杂因果关系。据此本文提出了均衡发展不同期限的金融市场以及均衡配置经济增长对不同期限金融融资需求的政策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傅勇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伴有多重的结构失衡。这些失衡当然是不合意的,但本文认为,它们在很大程度上是经济迅速成长的"并发症",而不是一成不变的起点和基础。这些失衡不仅是可以被理论解释的,也符合一些先行国家的发展经验。自1990年代中期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总体上处在"高增长、低通胀"的格局之中,中间也出现过通货紧缩、过热等波动,但相比之下,资产价格膨胀的风险更值得关注。危机以来,包括中国在内的各国央行采取了强有力的应对措施,这是大萧条没有再次发生的重要原因,但从中长期看,货币环境回归常态之路还布满荆棘。
关键词:
结构失衡 分权 金融发展 货币政策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张晓晶
本文基于长周期的视角,通过考察大宗商品价格的百年变化及半个多世纪以来全球增长的历史,认为当前全球经济正面临周期性调整。文章随后考察了过去30年中国增长的轨迹,从多个层面分析了中国经济周期性调整的不可避免;并指出,本轮调整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内因(如宏观调控)占主导,这也决定了中国经济有较大的"可控性",不会进入低增长周期。文章最后表明,综合运用财政货币政策、防止周期重叠造成调整过度、完善价格体系、摆脱"高增长依赖症",实现发展方式转型,是未来中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重要保证。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郑新奇 薛春璐 王伟 杜娟
快速城市化出现的城市建设用地扩张问题,受到人们广泛关注,借鉴发达国家经验,我国需要测算一个极限区间值进行自上而下的总量控制,以促进最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的落实。但是如何测算这个极限规模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本文提出了一个常规方法组合和关键指标相结合的技术思路来尝试解决这个问题。研究首先对城市用地扩展规模的影响因子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城市人口数量和GDP分别与建成区面积相关性,确定了城市人口数量对建成区面积影响更大;在此基础上,采用逻辑斯蒂模型,依据我国1950-2010年经济数据,对城市化水平进行预测;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依据1951-2010年全国人口数据对未来人口规模进行预测,并...
关键词:
城市用地规模 扩展极限 城市化 人口预测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赵可 张炳信 张安录
经济增长是城市用地扩张的驱动力已成为理论界共识,但较少有文献关注经济增长质量对城市用地扩张的影响。本研究认为经济增长质量水平的提升通过技术效率的改善与技术进步路径能够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技术进步通过改变要素间的替代弹性、提高土地的利用强度和改变土地的利用结构对城市用地扩张产生抑制作用,技术效率的改善通过规模经济效应、管理水平的提高、制定合理的土地制度与土地政策等途径抑制城市用地的扩张。研究利用辽宁省14市市辖区数据对经济增长质量抑制城市用地扩张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对于辽宁省14市,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每增加1%,有利于减少城市用地规模0.19%,技术进步状况每提升1%,能够抑制城市用地扩张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成勇 柯蓉
文章运用STAR模型理论,对我国1994年2月至2013年6月的月度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比增长率数据,分别建立两机制、三机制LSTAR模型,探讨了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周期性特征。实证研究表明,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周期阶段划分为低速增长、平稳增长和高速增长三个机制能够较好的刻画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的非线性动态结构特征及其在各机制之间的平滑转换效应。对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和GDP增长率之间的成对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表明,投资增长率是GDP增长率的格兰杰原因,但反之不成立。同时,也简要的讨论了文章结论所蕴含的政策涵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