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02)
- 2023(14609)
- 2022(12877)
- 2021(12248)
- 2020(10422)
- 2019(24021)
- 2018(23918)
- 2017(46474)
- 2016(25554)
- 2015(28924)
- 2014(29315)
- 2013(28917)
- 2012(26802)
- 2011(24100)
- 2010(24619)
- 2009(22801)
- 2008(22853)
- 2007(20086)
- 2006(17874)
- 2005(16114)
- 学科
- 济(97758)
- 经济(97611)
- 管理(82224)
- 业(74029)
- 企(62922)
- 企业(62922)
- 方法(44701)
- 财(38949)
- 数学(38415)
- 数学方法(37932)
- 中国(28758)
- 农(26425)
- 制(25118)
- 业经(22064)
- 学(21935)
- 务(20600)
- 财务(20525)
- 财务管理(20462)
- 企业财务(19430)
- 地方(19049)
- 贸(17905)
- 贸易(17896)
- 银(17671)
- 银行(17623)
- 易(17426)
- 理论(17163)
- 体(16983)
- 农业(16755)
- 行(16690)
- 和(16135)
- 机构
- 大学(371428)
- 学院(367441)
- 济(145729)
- 管理(143942)
- 经济(142469)
- 理学(124073)
- 研究(122715)
- 理学院(122687)
- 管理学(120611)
- 管理学院(119944)
- 中国(92436)
- 京(79577)
- 财(79474)
- 科学(75241)
- 所(62525)
- 财经(59400)
- 研究所(56192)
- 农(56092)
- 江(54255)
- 中心(54134)
- 经(53722)
- 业大(52458)
- 北京(50788)
- 范(48213)
- 师范(47772)
- 院(44437)
- 经济学(44201)
- 财经大学(43925)
- 农业(43863)
- 州(43408)
- 基金
- 项目(243151)
- 科学(190637)
- 研究(179622)
- 基金(176153)
- 家(152916)
- 国家(151672)
- 科学基金(129487)
- 社会(112223)
- 社会科(106222)
- 社会科学(106196)
- 省(93790)
- 基金项目(93539)
- 自然(83678)
- 教育(82688)
- 自然科(81652)
- 自然科学(81631)
- 自然科学基金(80162)
- 划(79415)
- 编号(73640)
- 资助(72699)
- 成果(62037)
- 部(54537)
- 重点(54404)
- 课题(51035)
- 发(50785)
- 创(50371)
- 创新(47074)
- 制(47058)
- 教育部(46907)
- 科研(46326)
- 期刊
- 济(163532)
- 经济(163532)
- 研究(114673)
- 中国(71606)
- 财(64721)
- 学报(57327)
- 管理(53652)
- 科学(52520)
- 农(50421)
- 大学(43702)
- 教育(41104)
- 学学(41049)
- 农业(34438)
- 融(32931)
- 金融(32931)
- 技术(30374)
- 财经(29644)
- 经济研究(25959)
- 业经(25508)
- 经(25190)
- 问题(21766)
- 理论(18699)
- 图书(18139)
- 技术经济(17383)
- 科技(17190)
- 版(17125)
- 实践(16945)
- 践(16945)
- 贸(16902)
- 业(16728)
共检索到5490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马恩涛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离不开政府间财政能力的均衡配置。虽然财政能力均衡理论在国外已有50多年的历史,且均衡制度已比较完善,但我国以转移支付为主要内容的财政能力均衡制度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我国政府间财政能力纵向配置和横向配置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转移支付制度的效果不佳,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借鉴国外的财政能力均衡制度来完善我国的政府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财政能力 均衡配置 转移支付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马拴友
目前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着缺陷与不足。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是转移支付制度的核心内容,其平衡模式宜选择纵向为主、纵横交错的方式。政府间财政平衡的关键是在确定各地的标准收入和标准支出的基础上,计算分配可用于转移的均衡拨款数量。实施规范的政府间财政平衡制度,必须增加中央财政的可支配收入,其选择途径有:(1)优化分税制;(2)改革现行的转移支付制度;(3)调整税收政策;(4)重视非税收入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军 贾康 祝小芳 项中新 张晓云
财政均衡制度(fiscal equalization ystem)是成熟币场经济国家处理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制度,是确保各级各地政府具有提供均等公共服务能力的重要保障,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类尊严与平等理念的具体体现,是促进社会公正与统一市场形成的有效手段。在立足国情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财政均衡制度的经验,有助于加快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完善进程,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刘剑,张筱峰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本文从对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进行现状考察入手,系统分析了现行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在结构和功能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然后在此基础上初步探讨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刘剑 张筱峰
财政转移支付是协调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基本手段 ,其目标是实现各地区间社会公共服务水平的大致均等。本文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基本思路。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阎学英
论完善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阎学英政府间的转移支付是分税制财政体制下各国普遍采取的一种财政调节手段。我国确立了分税制财政体制,却没有相应建立起一个规范的转移支付制度,成为现行体制的缺陷。我国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存在如下几个问题。1.现有财政转移支付...
[期刊] 预测
[作者]
谷成 周大鹏
虽然近年来中央财政对地方转移支付的绝对额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长,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中国地区间财政能力差距却日益扩大。为了缩小地区间财政差异,有必要对作为财政均等化主要手段的转移支付制度加以改进,逐步弱化目前以税收返还加专项资金配套为主的转移支付模式,构建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转移支付体系。为使改革方案在政治上具有更高的可接受性,可以设定中央对地方资金返还的最小数额,并根据不同地区的财政能力加以适当调整。
关键词:
政府间转移支付 财政均等化 制度优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贾晓俊
本文运用1992、1998~2005年的省级财政数据,借助基尼系数分解方法考察了我国转移支付的横向均衡效应,得到了以下结论:我国转移支付制度没有发挥横向均衡效应;2002年以来,我国对转移支付制度实施的相关改革措施发挥了一定的正面的效应;税收返还、专项转移支付等是非均等性最强的转移支付形式,原体制上解起到了均衡省级财力差异的作用,但作用有限。
关键词:
转移支付 不均等 均衡效应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张文春 李欣
以分税制为主要内容的我国财税体制改革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展开,这次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分级预算管理体制,分税制仅仅是这一体制中划分收入的方法。为了逐步推进改革,还需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改革现有预算调剂方法;而立足于我国国情,借鉴市场经济国家转移支付制度运作的成功经验.无疑会加速这一进程。一、福利经济学与西方国家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在现代国家的预算管理体制中,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配套政策,普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戴毅
在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平衡地区财力,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手段。然而,我国因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建立起来的转移支付制度却未能有效地发挥公共服务均等化效应,为此,必须完善现行转移支付制度,彻底转换政府职能,科学划分各级政府事权范围,减少政府级次,完善地方税体系,加快转移支付制度的法制化建设,采取规范的转移支付形式。本文仅讨论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间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关键词:
转移支付制度 公共服务均等化 税收返还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扬 董兆平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一个国家各级政府之间存在的财政能力差异为基础,实行的一种财政资金转移或平衡制度,是国际上大多数国家财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多年的演变,实行过多种制度和办法,但始终没有完全摆脱传统体制下实行的统收统支的形式。严格来说,这些上缴下拨的关系算不上是真正的转移支付制度。随着社会各项事业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日益增强,在我国建立完善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势在必行。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谷成
在分权化财政体制下,各地区的资源禀赋差异、收入分配的不对称以及包括要素投入价格和生产能力在内的成本差异都将导致财政差异的产生。为消除财政差异,均等化转移支付要求将财政能力均等化至全国平均水平,并对各地区不同的公共服务需求和成本予以补偿。在中国目前的分权约束条件下,宏观经济指标法是衡量中央以下各级政府财政能力的理想选择。在支出需求方面,应在承认特定地区成本和需求差异的基础上,通过制定以支出需求为基础的最低标准的转移支付,使某些公共服务的财政需求简便而客观地得以补偿。
关键词:
财政差异 均等化 转移支付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妍妍
目前中国政府间严格意义上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以1994年"分税制"为起点开始实践并逐渐展开的。通过对现阶段各类转移支付的具体分析,可以观察到巨大的转移支付规模背后,隐含着制度上的诸多不合理因素。如何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增进制度效率已经成为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迫切要求。
关键词:
转移支付 问题分析 对策研究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张城彬 孙玉栋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现代财政制度的基本框架包括:预算体制改革、税收制度改革、财政体制改革(央地关系改革)。然而,迄今为止,这三方面的改革进程中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调整是进展最缓慢的,甚至与1994年分税制改革提出的"事权与财权相匹配"的最初设计方案越走越远。如各级政府事权、财权划分依旧不明确,导致政府间事权与财权,事权与财力的不匹配,从而造成了地方政府的"土地财政"、融资平台的不规范发展、预算外收入等等一系列问题。更为甚者,改革进程有倒退的风险,即从"分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