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006)
- 2023(16049)
- 2022(13456)
- 2021(12460)
- 2020(10762)
- 2019(23969)
- 2018(23342)
- 2017(46114)
- 2016(24264)
- 2015(26523)
- 2014(26119)
- 2013(25600)
- 2012(23416)
- 2011(20462)
- 2010(20384)
- 2009(19173)
- 2008(18010)
- 2007(15592)
- 2006(13187)
- 2005(11565)
- 学科
- 济(90740)
- 经济(90635)
- 管理(74727)
- 业(72112)
- 企(59652)
- 企业(59652)
- 方法(45121)
- 数学(40779)
- 数学方法(40324)
- 财(34463)
- 中国(30413)
- 融(28453)
- 金融(28452)
- 银(27562)
- 银行(27519)
- 行(26377)
- 农(24796)
- 务(23167)
- 财务(23122)
- 财务管理(23070)
- 企业财务(22102)
- 制(21898)
- 业经(20061)
- 贸(19458)
- 贸易(19441)
- 易(19073)
- 学(17003)
- 地方(16912)
- 农业(16547)
- 技术(15148)
- 机构
- 学院(332817)
- 大学(332066)
- 济(139516)
- 经济(136901)
- 管理(130718)
- 理学(114233)
- 理学院(113088)
- 管理学(111286)
- 管理学院(110681)
- 研究(105970)
- 中国(87297)
- 财(70240)
- 京(67066)
- 科学(63554)
- 农(55925)
- 财经(55872)
- 中心(51882)
- 所(51770)
- 经(50979)
- 业大(50241)
- 研究所(47042)
- 江(46492)
- 经济学(44481)
- 农业(44400)
- 财经大学(42089)
- 北京(41133)
- 经济学院(40667)
- 范(38525)
- 院(38421)
- 师范(37990)
- 基金
- 项目(229853)
- 科学(181693)
- 基金(170747)
- 研究(163057)
- 家(150310)
- 国家(149105)
- 科学基金(128304)
- 社会(106958)
- 社会科(101815)
- 社会科学(101789)
- 基金项目(90839)
- 省(88604)
- 自然(84034)
- 自然科(82173)
- 自然科学(82144)
- 自然科学基金(80685)
- 划(75247)
- 教育(74777)
- 资助(69267)
- 编号(63538)
- 重点(51738)
- 部(51709)
- 成果(50067)
- 创(48992)
- 发(48504)
- 创新(45917)
- 国家社会(45486)
- 科研(45424)
- 教育部(44702)
- 人文(43652)
共检索到47551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吴盼文 曹协和 肖毅 李兴发 鄢斗 卢孔标 郭凯 丁攀 徐璐 王守贞
2001~2012年,我国政府隐性债务规模呈快速扩张态势。国有企业、地方融资平台债务增加是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主导因素,这显示了经济增速放缓时期政府对经济的主导的特征。DSGE模型分析显示:我国政府性债务可持续性不断降低,财政风险极易传导至金融体系,不利金融稳定。减少政府对经济活动的过多干预是根本,维持经济可持续增长是增强政府性债务可持续性、防范主权债务风险的前提。短期内,亟需建立完善有效的政府性债务约束框架和债务风险化解机制。
关键词:
政府性债务 或有风险 金融稳定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鄢斗
当前政府债务快速扩张问题日益引起各国关注。不同国家政府债务扩张的原因、渠道、机制不同,效果也存在不同的差异。本文分析了公共债务扩张与金融脆弱性的关联逻辑,并就公共债务扩张对宏观经济金融的影响进行了理论解释与特征事实印证,最后结合我国客观现实提出完善公共支出约束制度,确保政府债务可持续性并控制财政风险金融化风险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公共支出 政府债务 金融稳定
[期刊] 财经论丛(浙江财经学院学报)
[作者]
王美涵
本文运用波兰克瓦 (Polackova)的政府隐含性债务 (ContingentGovernmentLiabilities)概念 ,结合“马约”中一国公共债务余额占GDP不超过 6 0 %规定 ,对我国政府隐性债务的特征作了道义责任性、偶发性和未纳入预算最终由政府承担的兜底性等概括 ,并指出我国存在着的巨额政府隐性债务的风险性以及防范化解这些风险对实施我国积极财政政策的迫切重要性。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韩健 李林
本文基于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视角,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与财政金融风险的关系进行了梳理,发现金融财政风险之间不是简单的单向传导,而是相互交织与相互叠加的关系。文章还通过对C银行三次增资扩股与不良资产处置的现实案例,厘清了金融风险诱发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路径:地方政府通过直接投资,减免未来税收,以未来土地收益作保、提供信用担保等方式,将金融风险间接传递给政府财政。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危机与风险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风险 地方政府隐性债务 传导路径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史亚荣 张茗 赵爱清
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不断积聚,成为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挑战。数字经济时代,积极利用数字技术“化存量、控增量”已成为隐性债务治理中极具战略意义的论题。基于区块链视角,以2015—2020年我国30个省份为样本,实证分析了区块链技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区块链技术的发展显著抑制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区块链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地方政府债务治理能力,抑制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的扩张。异质性检验发现,在内陆地区及数字金融发展相对滞后的地区,地方政府更容易发挥后发优势,区块链技术对地方政府隐性债务规模扩张的抑制效果更加显著。鉴于区块链在促进地方政府治理创新、提升债务治理能力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地方政府应当充分借助科技赋能,全面提升公共治理能力。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文君 刘兰星
从财政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单一制和较多政府层级这两个特征决定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治理权具有特殊的纵向府际分配关系。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发包—承包—代理"分析框架,从理论和实证两方面论证了省级政府而不是中央政府是地市政府预算软约束的实际支持体,即省级财政实力越强,所辖地市的城投债务规模越大。同时本文还发现,地市政府举债时还是相对谨慎的,主要体现在:地市举债融资的优先级低于"卖地"融资;地市债务规模大的地方,即使面临较大的晋升压力,地市"一把手"运用省级财政实力隐性担保进行债务融资的动机也变弱。最后,本文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张本照 衡力
本文研究了政府性债务扩张对我国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影响,以及行业特点在影响过程中的作用大小。研究发现:政府性债务扩张通过产成品资金占用水平和出口份额给制造业细分行业的就业和工资带来正向影响;专业技术水平和经济性垄断程度是造成政府性债务扩张正向影响制造业细分行业就业和工资的显著因素。政府应减少干预经济活动,提升制造业人力资本存量,削弱细分行业间的所有制垄断,使行业经济结构趋于合理化。
关键词:
政府性债务 制造业 就业 工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马万里
文章力求展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背后更加完整的行为规律和行为图谱,从而为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行为与化解重大风险奠定行为基础。研究表明,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的背后,分别呈现了"绕道逻辑"、"倒逼逻辑"和"机会主义逻辑"。"绕道逻辑"是指地方政府借助融资平台、影子银行、PPP新马甲等方式避开法律和中央政府监管要求而发债,使《预算法》和有关监管规范地方政府发债的"明规则"被事实上普遍隐性举债的"潜规则"强制替代;"倒逼逻辑"是指政治与财政双重压力迫使地方政府通过隐性举债开拓财源,并凭藉"大而不倒"的集体行动逻辑,倒逼中央对地方债务危机予以舒困;"机会主义逻辑"是指在多层级政府的委托代理过程中,地方政府基于自利动机,在救助预期与制度软约束的双重影响下隐性举债。文章引申的政策含义在于,治理地方政府隐性举债进而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应由当前的行政治理转向以"现实的具体的人"—地方官员—为政策出发点的行为治理模式;同时,在强调立法、规则、文件等"硬"工具手段的同时,也应强调助推等"软"治理手段的有效性,从而充分彰显分权架构内地方政府的正向激励作用。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乐峥 吴晓斌
地方隐性债务的主要风险之一是通过市场化的渠道长期影响企业行为,对经济增长的可持续性造成负面影响。笔者立足于我国信贷市场中金融分割的特征,分析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影响以及背后的传导机制。在此基础上构建地区企业债务成本与负债水平的联立方程,结果表明:在金融“结构分割”与“地理分割”的影响下,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扩张仅加剧了本地民营中小企业的融资约束;由于存在融资渠道的差异,相比于更具有隐性债务特征、以银行贷款为主的地方政府非标准债务,城投债等相对公开透明的地方政府标准债务并未影响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文章的机制分析还发现,基于中小银行发展的金融“结构分割”弱化,以及省内较弱的金融“地理分割”,均可以抑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增加对本地民营中小企业融资约束的负面效应。以上研究为如何防范化解地方隐性债务风险进入实体经济中提供了新的视角。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李程 张志欣
本文利用2010—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增加会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即降低城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和资本充足率,提高其不良贷款率和存贷款比率。机制检验结果表明,金融隐性分权程度增加使得隐性债务规模扩张,隐性债务规模扩张导致城商行表外业务规模随之扩张,进而提高城商行风险承担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城商行高杠杆经营时,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更为明显,同时,城商行跨区域经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政府隐性债务对城商行风险承担的负面影响。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世英 宋良荣
利用2010—2018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从财政-金融关联与政府竞争行为结合的综合视角探讨了财政分权、金融分权与地方政府债务扩张的空间关联。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不仅推动了本区域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还刺激了邻近区域的债务扩张;而金融分权则抑制了地方政府债务扩张。进一步考虑地方政府竞争行为下分权规制对债务扩张的影响发现,财政分权和地方政府竞争行为的交互作用推动了地方政府债务的扩张和空间溢出。研究结论对于科学管理地方政府债务,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推动地方财政可持续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吉富星
目前,我国隐性债务还没有官方正式公开统计数据,各方预测相差较大。但从近期部分地方披露信息看,很多地方隐性债务规模远超过显性债务规模,如青海省某自治州政府2018年5月底隐性债务规模是显性债务的360%,河南省某地区2018年6月底隐性债务是显性债务的303%、总债务率达到193%,远远超过警戒线。
关键词:
隐性债务 政府债务 债务治理 政府融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珂 王涛
加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是维持地方财政可持续性和防范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主要对我国地方财政收支可持续性及政府显性和隐性债务现状进行评估,运用财政非线性反应函数测算地方政府债务上限。研究发现:当前我国地方财政运行中存在"财政疲劳"现象;当前地方政府仍具有充足的债务空间,地方政府债务上限为191%;债务风险主要受经济增长速度和实际债务利率影响,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可以防范债务风险,地方政府应采取措施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文章最后提出创新地方基础设施投融资模式、明晰政府职能与规范支出边界、构建差异化地方税体系、健全基层政府财力保障机制、加强政府投资绩效管理等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路径。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刘少波 黄文青
我国现行的《预算法》等有关法律规定,严格禁止地方财政出现赤字和地方政府举债,然而,一直以来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大都程度不同地以各种方式举债。为了绕开《预算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来成 李婷
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问题一直是国内外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其内涵外延认识不一,争论较多,成因复杂,且2015年后财政、审计等业务主管部门没有发布相应的统计数据。但从地方政府投融资平台等债务主体城投债等数据观察,债务仍呈蔓延趋势,成为现阶段我国财政金融风险亟需治理的重点领域。笔者分析了目前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治理面临的紧迫形势,梳理了国内外研究文献,界定了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内涵,论述了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特殊的形成机制,并厘清了边界治理风险中的难点。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厘清现阶段我国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边界,建立全国统一的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统计、监测和发布制度,建立地方隐性债务风险管理的阶段性目标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隐性债务 边界厘清 风险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