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3204)
- 2023(19315)
- 2022(16772)
- 2021(15878)
- 2020(13741)
- 2019(31587)
- 2018(31512)
- 2017(60092)
- 2016(33063)
- 2015(36937)
- 2014(36938)
- 2013(36251)
- 2012(32893)
- 2011(29183)
- 2010(29717)
- 2009(27392)
- 2008(27557)
- 2007(24147)
- 2006(21252)
- 2005(18820)
- 学科
- 济(121515)
- 经济(121365)
- 管理(104110)
- 业(94436)
- 企(81045)
- 企业(81045)
- 方法(58714)
- 数学(50875)
- 数学方法(50061)
- 财(42043)
- 中国(34001)
- 农(32716)
- 业经(28217)
- 制(28098)
- 务(27215)
- 财务(27120)
- 财务管理(27054)
- 学(26809)
- 企业财务(25555)
- 地方(22667)
- 贸(22429)
- 贸易(22413)
- 银(21906)
- 银行(21841)
- 易(21829)
- 理论(21659)
- 农业(21324)
- 行(20437)
- 和(19607)
- 技术(19580)
- 机构
- 大学(457234)
- 学院(456597)
- 管理(180171)
- 济(176315)
- 经济(172298)
- 理学(154618)
- 理学院(152898)
- 管理学(149854)
- 研究(149022)
- 管理学院(148990)
- 中国(115707)
- 京(97996)
- 科学(94283)
- 财(90517)
- 农(77015)
- 所(75874)
- 业大(70384)
- 财经(69556)
- 中心(69268)
- 江(68782)
- 研究所(68340)
- 经(63044)
- 北京(61894)
- 农业(60512)
- 范(58097)
- 师范(57409)
- 州(55073)
- 院(54149)
- 经济学(52327)
- 财经大学(51636)
- 基金
- 项目(306534)
- 科学(238682)
- 基金(220733)
- 研究(219709)
- 家(194439)
- 国家(192835)
- 科学基金(164565)
- 社会(135883)
- 社会科(128783)
- 社会科学(128746)
- 省(120202)
- 基金项目(116695)
- 自然(109612)
- 自然科(107074)
- 自然科学(107043)
- 自然科学基金(105075)
- 教育(102514)
- 划(101663)
- 资助(92194)
- 编号(89967)
- 成果(73150)
- 重点(68820)
- 部(66920)
- 发(63936)
- 创(63553)
- 课题(61883)
- 创新(59334)
- 科研(59303)
- 教育部(57073)
- 大学(57016)
- 期刊
- 济(192658)
- 经济(192658)
- 研究(133544)
- 中国(91261)
- 学报(76791)
- 财(75640)
- 管理(68481)
- 农(68077)
- 科学(67114)
- 大学(58006)
- 学学(54545)
- 教育(51575)
- 农业(45999)
- 融(41847)
- 金融(41847)
- 技术(40542)
- 财经(34086)
- 业经(31592)
- 经济研究(30740)
- 经(29048)
- 业(25235)
- 问题(24918)
- 图书(23486)
- 版(23181)
- 会计(23150)
- 财会(22352)
- 科技(21760)
- 技术经济(21715)
- 理论(21710)
- 统计(21513)
共检索到68063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吴迎新 衡斌
强化地方债务管理和防范地方债务风险一直是政府会计改革的目标之一。为了检验政府会计改革对于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作用效果,基于政府会计改革于2017年将部分省份作为试点地区构建出"天然实验室"的背景,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索,通过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回归模型分析,发现政府会计改革会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上升,并且该结论具有一定的稳健性,由此为进一步大范围开展政府会计改革提供理论支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夏诗园
本文基于地方政府债务与金融市场间的风险联动性,使用中国30个省份2007—2017年数据采用面板分析的方法来探讨地方政府债务和金融市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并在考虑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的基础上,构建了以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门槛面板模型。实证结果显示,首先,在控制其他经济变量的情况下,地区金融发展水平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呈正向变化关系,即地方政府金融发展水平越高,对政府债务的承受能力就越大。地方政府的治理能力和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地方政府的治理水平越高,政府的信用水平也越高,可获得的债务融资规模也越大。其次,在其他经济条件不变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和地区GDP水平及财政平衡变量间存在负相关关系,即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财政越平衡的地区,资金越充足,需借贷的债务规模也越小。另外,金融发展水平对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门槛效应",且在不同区间对政府债务风险起不同作用。金融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也较高。金融发展水平中等的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门槛值相对较低。而一旦地方政府规模超过最高门槛值,地方政府较难通过金融市场来缓解债务压力。最后,基于中国地方政府债务发展现实和经济发展现状,提出防范和监管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建议。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春雷 林根仕 黄素心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为负的非线性关系,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优化自身债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采用系统聚类将31个省(区、市)分为发展中、次发达、发达地区三大组别,发现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发展中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市场化水平在数字金融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当市场化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以后,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金融背景下分类施策缓解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地方政府债务 市场化 门槛效应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王春雷 林根仕 黄素心
本文基于2015—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研究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发现两者呈现出显著为负的非线性关系,数字金融的发展对地方政府优化自身债务、降低系统性金融风险具有积极作用。采用系统聚类将31个省(区、市)分为发展中、次发达、发达地区三大组别,发现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抑制作用在发展中地区表现得最为显著。市场化水平在数字金融抑制地方政府债务过程中具有正向调节作用,特别是当市场化水平跨越一定的门槛值以后,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的影响显著增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数字金融背景下分类施策缓解各级地方政府债务问题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
数字金融 地方政府债务 市场化 门槛效应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仲凡 杨胜刚
根据2012年各省级政府地方政府债务数据和1995~2013年省级层面地方政府债务水平的面板数据,运用固定效应模型、差分GMM和系统GMM模型,考量人口流出比例、老年人口抚养比、财政支出刚性对地方政府债务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流出比例越高、老年人口抚养比越高,财政支出刚性越高,地方政府负债率越高。鉴此,应严格政府举债程序,改变以户籍为导向的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理顺各级政府之间的财税关系。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人口结构 财政支出刚性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陈素云
经济对政府债务的依存度日益增长,如何合理评价地方政府债务绩效、提高地方政府债券的配置效率和使用效益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保障。文章探讨政府会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的信息供给机制,构建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体系和债务项目绩效评价体系。研究表明:财务会计、预算会计和成本会计三功能的政府会计体系为地方政府组织及项目债务绩效评价提供了决策有用信息。政府会计提供的可量化指标,有助于构建债务绩效评价体系,文章将政府会计经济后果的研究延展至地方政府债务绩效,并基于政府会计信息构建了地方政府债务绩效评价体系。
关键词:
政府会计 地方政府 债务绩效 绩效评价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胡娟
2013年,IMF、穆迪、惠誉及高盛等外资金融机构均发布对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的警示报告,指出我国政府地方政府性债务存在失控风险。政府决策层已高度关注地方政府性债务急剧扩张问题,采取多项措施防控地方债务风险。从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角度考量,推进政府会计改革,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一、地方政府性债务不断扩张引致风险积聚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地方政府性债务,在2008年4万亿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张璇 张梅青 唐云锋
基于中国金融安全战略,本文选取2011―2020年中国31个省份数据,构建动态SDM模型,实证检验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数字金融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均存在空间依赖性,并且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负向空间溢出效应。从结构异质性看,覆盖广度和数字化程度分别存在负向和正向的直接影响,以及正向和负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使用深度仅存在负向直接影响。从区域异质性看,东部地区的影响效应为正向,中部和东北地区的影响效应均为负向,而西部地区存在负向直接影响和“由促转抑”的空间溢出效应。本文从动态视角揭示了数字金融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机制,为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提供了新视角。
[期刊] 财会通讯
[作者]
孟淼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积极财政政策的长期施行,地方政府或有债务的规模不断扩大、财政和债务风险逐步显现,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2011年审计署的审计结果表明,从1979年到2010年底,全国31个省市区的地方债政府性债务总额高达10.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台高筑、资不抵债、违规融资、变相集资等问题突出。2013年8月,审计署组织全国审计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胜利 黄世润
基于理论分析和典型事实,并利用2012—2018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地方政府债务规模的影响因素以及东、中、西部的区域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在财政分权体制下,中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影响因素存在区域差异。其中,地方政府的竞争形式、所处的转移支付地位、应对财政压力的态度、土地财政水平、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等区域差异是影响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存在区域差异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制定差异化的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控政策、改革地方政府政绩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地方债务信息公开披露制度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债务 转移支付 区域差异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培石
现阶段,针对PPP与地方政府债务之间的研究普遍是对实证结果进行直接阐释,仍然需要对影响机制进行进一步研究。PPP与地方政府支出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主要通过两个方式进行:一是减少政府支出,将债务余额约束在可控的范围内,使总量规模不再增长,进一步采用多种工具对债务风险进行化解;二是增加收入,用于匹配相应债务的本息偿付资金,使债务人资金状况更加稳健。根据PPP模式的原理,PPP可以通过承担原先地方政府的支出责任,
[期刊] 审计与经济研究
[作者]
胡才龙 魏建国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是区域性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隐患,妥善化解存量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成为打赢金融风险攻坚战的着力点。运用多任务委托代理模型分析"中央-地方政府"间的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过程与机理,并采用2009—2016年省级面板数据对由激励契约提出的假设条件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中央政府制定赋予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自主权的"事前"激励手段有助于地方政府努力管理债务;(2)中央政府依据地方政府财政信息披露和税收努力程度两种观测信息设计"事前"激励契约是有效的;(3)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努力水平的激励是"临界型激励契约",且中央政府的激励水平与地方政府努力水平存在帕累托最优均衡点;(4)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管理显性和隐性债务努力活动的"事前"激励大小取决于两种活动努力成本间的关系。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陈文川 杨野 白佳明 余应敏
政府债务审计通过信息收集、评估、分析与报告等方式建立较为全面的预警机制,已成为我国政府降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重要治理手段。本文基于我国2008~2016年30个省级政府债务数据,考察了政府债务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全国债务审计后,显性地方政府政府债务风险显著地下降,但地方政府通过城投债等隐性融资举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反而显著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当政府审计强度越大、官员晋升激励越弱、地区腐败程度越低时,政府债务审计对显性地方政府债务治理功能越好,但对隐性地方债务没有起到作用。本文实证验证了政府审计对地方政府债务的治理效用,拓展了地方政府债务监管机制研究,也为加强政府审计监管力度提供经验证据。
关键词:
债务审计 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审计力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虎
自改革以来,我国地方政府发行公债一直是被禁止的,1994年我国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明确规定:"地方各级预算按量入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编制,不得列赤字。"尽管如此,我国地方政府的债务仍然存在。这些问题加大了债务风险,影响地方政府财政的良好运行,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的稳定。本文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及其管理为研究对象,在介绍了地方政府债务管理体制的相关概念与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管理 管理体制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李嵩然 马德功
2013年以来,随着短期债务的集中到期,我国各级地方政府将迎来偿债高峰。在经济发展放缓、财政收入增速减慢以及地方政府发债限制的背景下,地方政府偿债能力不断减弱,而房地产市场的规范化调控和"土地财政"收入的锐减更是使债务风险持续增大,地方政府债务已经危及政府职能发挥与经济平稳运行,鉴于此,本文通过Logistic模型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地方经济发展和财政经营状况对债务风险的控制有正面影响,而债务持有主体结构和总量结构,对债务风险的控制有负面影响。提出构建可持续政府融资框架、优化政府性债务主体结构、控制政府性债务总量等化解政府性债务风险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地方政府 债务风险 logistic模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