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082)
- 2023(14505)
- 2022(12076)
- 2021(11077)
- 2020(9187)
- 2019(20846)
- 2018(20651)
- 2017(40160)
- 2016(21972)
- 2015(25071)
- 2014(25326)
- 2013(25369)
- 2012(24331)
- 2011(22199)
- 2010(22774)
- 2009(21225)
- 2008(21170)
- 2007(19514)
- 2006(17632)
- 2005(16287)
- 学科
- 济(100934)
- 经济(100840)
- 业(60649)
- 管理(59427)
- 企(45036)
- 企业(45036)
- 方法(39893)
- 数学(35041)
- 数学方法(34718)
- 中国(32585)
- 农(31587)
- 地方(25288)
- 业经(22507)
- 财(21817)
- 农业(21515)
- 贸(20008)
- 贸易(19993)
- 制(19862)
- 易(19312)
- 学(18876)
- 技术(18605)
- 银(18002)
- 银行(17946)
- 行(17353)
- 融(16994)
- 金融(16991)
- 环境(14977)
- 发(14959)
- 和(14289)
- 地方经济(13818)
- 机构
- 学院(328367)
- 大学(326944)
- 济(139412)
- 经济(136391)
- 管理(119545)
- 研究(119072)
- 理学(100923)
- 理学院(99694)
- 管理学(98011)
- 管理学院(97378)
- 中国(90771)
- 科学(72063)
- 京(70975)
- 财(64702)
- 所(62461)
- 农(60777)
- 研究所(56189)
- 中心(54048)
- 江(52542)
- 财经(49995)
- 业大(49428)
- 农业(47660)
- 北京(45711)
- 范(45150)
- 经(45109)
- 师范(44690)
- 经济学(42945)
- 院(42146)
- 州(41649)
- 经济学院(38844)
- 基金
- 项目(206168)
- 科学(160456)
- 研究(152989)
- 基金(145471)
- 家(126764)
- 国家(125639)
- 科学基金(105239)
- 社会(96019)
- 社会科(90991)
- 社会科学(90962)
- 省(82729)
- 基金项目(76481)
- 教育(70579)
- 划(69325)
- 自然(64995)
- 自然科(63407)
- 编号(63404)
- 自然科学(63389)
- 自然科学基金(62250)
- 资助(59581)
- 成果(53267)
- 发(50205)
- 重点(47121)
- 部(45654)
- 课题(45160)
- 创(43191)
- 创新(40495)
- 发展(40357)
- 展(39690)
- 国家社会(39263)
- 期刊
- 济(163582)
- 经济(163582)
- 研究(102257)
- 中国(74258)
- 农(57198)
- 学报(51927)
- 财(48171)
- 科学(47543)
- 管理(44741)
- 教育(40499)
- 大学(38902)
- 农业(38875)
- 学学(36442)
- 融(35136)
- 金融(35136)
- 技术(31202)
- 业经(27764)
- 经济研究(26259)
- 财经(24849)
- 问题(22242)
- 经(21505)
- 业(20458)
- 贸(18582)
- 技术经济(18239)
- 理论(16258)
- 国际(16236)
- 图书(16213)
- 商业(16018)
- 科技(15677)
- 统计(15453)
共检索到5173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甘梅霞 刘渝琳
本文基于协整分析技术,分析技术进步对劳动要素的析出是短期的波动,二者在长期中不存在稳定的替代关系。并且,与很多呼吁放弃政府调控工资的结论不同,本文指出,可以通过工资水平这一桥梁工具来调控要素价格比率,以此实现兼顾促进技术进步的长远利益和避免短期就业的剧烈波动的目标,从而在推进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发挥我国的劳动要素禀赋优势。
关键词:
技术进步 要素禀赋优势 两难冲突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王林辉 赵景 李金城
当前劳动收入份额的持续下降已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现有文献更多地从产业结构、制度和劳动者谈判力等角度展开分析,相关观点对某一特定经济体的劳动收入份额变化有着较强的解释力,却无法诠释世界范围内劳动收入占比的下降。为此,文章从要素禀赋结构和技术进步偏向性视角重新审视劳动收入份额演变的成因,采用供给面三方程标准化系统方法测算了全国及各地区技术进步偏向性指数。结果显示,中国的技术进步整体上呈现资本偏向性,即更有助于提高资本边际产出而恶化劳动收入分配地位。文章进一步采用面板数据门限回归方法检验了要素禀赋结构、技术进步方向与劳动收入份额的关系。研究发现,要素禀赋结构对技术进步方向的影响存在门限效应,决定...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杨飞
本文分析了技术前沿国家劳动力市场极化背景下劳动禀赋结构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影响。理论模型表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方向取决于高、中、低技能劳动间的替代弹性和劳动禀赋结构的变化。实证结果表明,劳动禀赋结构对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存在显著的影响。其中,1970-1990年间,高技能劳动与中低技能劳动存在替代关系,因此,高技能劳动相对供给上升促进了高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1990-2007年间,高技能劳动与低技能劳动变为互补关系,因此高技能劳动相对供给上升同时促进了高、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但抑制了中等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本文的结论为劳动力市场极化提供了支持证据,也为研究中国就业极化现象提供了借鉴。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尧
社会冲突治理的渠道既包括传统的现场渠道,也包括依托互联网及相关技术的网络渠道。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和人工智能的迅速发展,网络渠道在社会冲突治理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相对于现场渠道,网络渠道具有节约成本、防止信息失真、减少人身伤害风险、促进公开透明、便于"微冲突"表达、更加智能化等比较优势,能够去除或弱化传统现场模式的成本高昂、可控性差、容易升级等诸多弊端,日趋成为社会冲突管理方和诉求表达方共同选择的较为理想的途径。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促进社会冲突治理优化,需要精准定位比较优势,强化智能技术对化解能力的提升作用,鼓励各地各系统进行创新改革,加强对典型做法的提炼和宣传,将"制度、技术、文化"进行系统化的磨合和协调推进。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丁建勋 仪姗
经过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发展,我国经济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劳动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仍不高,劳动收入份额相对较低。本文基于我国要素替代弹性的推测,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应是要素市场扭曲影响劳动收入份额的中介变量。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分析发现,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在要素市场扭曲和劳动收入份额间起完全中介效应。在要素替代弹性大于1的情况下,压低利率/工资率比率,可以促进与资本相融合的技术进步,即资本体现式技术进步,进而降低劳动收入份额。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勇 王媛媛
从2010年下半年起,我国经济运行逐步呈现出经济增长减缓和通货膨胀压力加大的困境。本文认为危机后低利率和货币信用扩张政策,在推动经济较快恢复增长的同时,也导致国内生产结构和资产结构出现扭曲,推涨了房地产价格上涨和通胀预期,进而推高劳动力成本,挤压消费需求,导致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加大,建议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矫正负利率局面,促进经济良性增长。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通货膨胀 两难冲突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芙蓉 赵一夫
基于2000—2016年17个玉米主产省面板数据,采用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对玉米生产要素之间的替代关系进行实证分析,在此基础上运用单要素生产率指标和二维空间相图增长分析法探讨中国玉米生产的技术进步路径。研究表明:机械有效地替代了劳动力,替代弹性为1.17,并在2008年以后呈现出平稳趋势;在玉米用工价格普遍上升的背景下,就机械对劳动力替代弹性而言,西部山地玉米区高于黄淮海和东北优势玉米区;玉米生产以机械技术为主,呈现以节约劳动力要素和提高劳动生产率为导向的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马洪福 郝寿义
本文运用反事实分析法构建了一个新的全要素生产率分解模型,模型考虑了区域要素禀赋的异质性,并考察了技术进步对全要生产率增长的效应。运用新模型对我国28个省市1978-2015年的数据分析得出,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呈现出明显的区域非均衡性,整体呈现"东高西低、中部缓慢东北停滞"的态势。同时,中性技术进步对TFP增长的贡献在逐步的提高;而有偏技术进步出现一定程度的负向影响。未来我国经济增长要转向全要素生产率驱动型,关键核心在于技术创新,尤其是要提高整体的技术水平和全要素生产率。
关键词:
要素禀赋 异质性 技术进步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理论研究表明,地区的技术进步路径选择应与其要素禀赋相匹配。当地区要素禀赋水平到达一定阶段后,自主创新将有利于该区域技术进步水平的提升,否则应选择模仿性技术进步路径。考虑到空间异质性,东中西部的要素禀赋存在较大差异,所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应呈差异化特征。本文利用1998-2016年的中国省级宏观数据,运用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在人力资本水平、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视角下,分别考察东中西部地区技术进步路径选择与其要素禀赋的相关关系。研究得出:以人力资本、金融发展水平以及经济发展水平为代表的技术进步要素禀赋构筑了技术进步选择中的非线性关系,且这种非线性关系存在区域差异,为各地区选择适宜的技术进步路径提供了参考依据。
关键词:
要素禀赋 面板门限回归模型 技术进步路径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王义魏
基于1981—2015年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能源技术进步—能源要素禀赋系统跨越了从低度耦合协调到中度耦合协调这两个阶段。我国能源技术水平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需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保障能源供给,破除能源约束,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能源技术进步 能源要素禀赋 耦合协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刘志雄 王义魏
基于1981—2015年的数据,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实证研究了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结果表明:我国能源技术进步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不断提高,能源技术进步—能源要素禀赋系统跨越了从低度耦合协调到中度耦合协调这两个阶段。我国能源技术水平与能源要素禀赋二者的耦合协调度仍需提高,可以通过提高能源供应能力,保障能源供给,破除能源约束,提升能源技术水平,实现二者的良性循环。
关键词:
能源技术进步 能源要素禀赋 耦合协调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罗润东
在技术进步较快条件下 ,“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比”可用作分析技术进步程度的理论工具。在“工业化”与“信息化”混合发展的阶段 ,新职业创造、人力资本投资与劳动要素收益结构三者之间存在数量依存关系。中国以信息化为指向的技术进步过程 ,不是超越工业化社会的独立阶段 ,其在“存量”变化上仍属于工业技术进步的范畴 ,但“增量”变化已呈现资本有机构成下降特征 ,这将对未来劳动要素需求以及就业结构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
技术进步 劳动需求 就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苏宏伟 卢慧颖
提高劳动效率是改善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文章利用中国29个省份1999—2020年的数据,采用非动态面板门槛回归方法,考察在劳动要素价格扭曲影响下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的影响。结果显示:(1)中国劳动效率呈上升态势,沿海经济区的劳动效率明显超过内陆地区。(2)中国劳动要素价格扭曲指数逐渐提高,劳动要素价格扭曲程度渐趋加剧,劳动要素市场有效性呈下降态势。(3)技术进步与劳动效率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当技术进步提高时,劳动效率也将提升,技术进步能有效提升劳动效率。政府应重点完善劳动要素市场化机制,实现技术进步对劳动效率提升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劳动效率 技术进步 市场机制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曲玥
随着近年来我国快速的经济发展和工资水平的迅速上升,在某种程度上过度依赖低廉的劳动力来实现经济的增长在长期内是不可能持续的,所以迫切要求产业结构的升级以及增长方式的转变。本文通过采用2000—2007年中国制造业全部规模以上企业数据,计算并分析了我国制造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水平以及劳动力成本状况,结果发现,长期来看资本密集型产业更具有单位劳动力成本优势,因而进行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升级是我国制造业今后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我们发现劳动密集型产业通过多年的发展成熟,其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较高,并且鉴于其在吸纳就业方面的重要优势,我们认为从短期和阶段性的时期来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存在和发展对我国...
关键词:
产业升级 劳动力成本 全要素生产率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莫靖新 吴玉鸣
在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由要素驱动转向创新驱动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是激发全社会创造力的关键。文章基于CES生产函数构建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两地区三部门内生增长模型,从理论上分析了要素禀赋差异和有偏技术进步对区域创新空间收敛的影响机理,并从城市层面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要素集聚促进了区域创新,要素禀赋的空间非均衡性导致了区域创新空间差异。我国城市资本和劳动呈互补关系,技术进步方向总体上偏向资本。在有偏技术进步作用下,价格效应引致稀缺要素向发达地区集聚,技术进步方向的非同向性造成创新极化效应大于扩散效应,加剧了我国区域创新空间差距。研究结论为提高区域要素配置效率、促进创新空间收敛提供了重要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