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31)
2023(10038)
2022(8749)
2021(7926)
2020(6914)
2019(15962)
2018(16040)
2017(31606)
2016(17191)
2015(19960)
2014(20582)
2013(20630)
2012(19692)
2011(18276)
2010(18897)
2009(17798)
2008(17835)
2007(16444)
2006(14802)
2005(13687)
作者
(51977)
(43629)
(43092)
(41706)
(27798)
(20755)
(20089)
(16917)
(16234)
(15809)
(14881)
(14389)
(14167)
(13847)
(13578)
(13527)
(13251)
(12789)
(12586)
(12581)
(11179)
(10772)
(10605)
(9924)
(9922)
(9813)
(9810)
(9561)
(8846)
(8591)
学科
(93915)
经济(93839)
管理(47482)
(42949)
方法(35128)
(33075)
企业(33075)
数学(31236)
数学方法(31004)
中国(23971)
地方(22096)
(21753)
(19336)
(17268)
业经(17023)
(16951)
(16134)
贸易(16125)
(15602)
地方经济(14291)
(14194)
银行(14169)
农业(14102)
(13587)
(13235)
金融(13233)
(12245)
环境(12122)
(11753)
理论(11244)
机构
学院(263313)
大学(262713)
(120118)
经济(117566)
管理(95738)
研究(91781)
理学(80305)
理学院(79392)
管理学(78163)
管理学院(77658)
中国(71972)
(56664)
(55839)
科学(53128)
(47856)
财经(43771)
研究所(42539)
(42125)
(41525)
中心(41474)
(39189)
经济学(38394)
北京(36191)
业大(35235)
经济学院(34475)
(34031)
师范(33736)
(33438)
农业(32491)
(32068)
基金
项目(155125)
科学(119967)
研究(117218)
基金(109565)
(93560)
国家(92761)
科学基金(77920)
社会(73702)
社会科(69762)
社会科学(69740)
(61268)
基金项目(57280)
教育(54049)
(50760)
编号(49425)
自然(46937)
资助(46129)
自然科(45706)
自然科学(45690)
自然科学基金(44839)
成果(41747)
(35606)
重点(35094)
(34870)
课题(34684)
(31514)
(30205)
国家社会(30013)
教育部(29934)
创新(29631)
期刊
(145024)
经济(145024)
研究(86286)
中国(54101)
(44448)
(37874)
学报(36628)
管理(35655)
科学(33435)
(27920)
金融(27920)
教育(27644)
大学(27521)
学学(25711)
农业(24883)
技术(24687)
经济研究(24270)
财经(22672)
业经(22212)
(19624)
问题(19558)
(16460)
技术经济(15374)
统计(14166)
国际(14024)
商业(13932)
理论(13857)
(12714)
图书(12440)
经济问题(12426)
共检索到417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石士钧  
在30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我国大力推进中美之间的经济协调运作,获取了许多宝贵经验或有益启示。它们至少包括:(1)牢固树立现代理念,坚持进行协调;(2)正确辨识对手诉求,区别进行协调;(3)确立既定战略目标,反复进行协调;(4)认定具体重要目标,不断进行协调;(5)满足对方必要利益,善于进行协调;(6)洞察贸易摩擦走势,及时进行协调。同时,以此为重要的衡量尺度,我们少量的国际经济协调运作似还有待进一步斟酌或改进。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石士钧  
这些年来,我国在加入WTO及其后的运作中积极合理地开展国际经济协调活动,积累了不少有益启示甚或成功经验。它们至少包括:(1)不宜热衷于动辄从政治角度判断和应对国际经济争端;(2)立足于发达国家贸易运作的特点展开经济协调;(3)正确判断和深入探究贸易对方的主要利益追求;(4)适度考虑对方政府所面临的国内实际压力;(5)用全局性的战略头脑敢于作出某些贸易让步;(6)勇于和善于变革自身不合国际规范的经济制度;(7)应当对违反国际规范的经济作为展开立场鲜明的抗争。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郭瑛  朱睿  
如果把财政政策比作经济腾飞的左翼,那么货币政策无疑就是它的右翼。无论是西方经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日益重视二者的合理配置,我国最高决策层对此也达成共识。近几年来,我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促进了经济的快速稳定增长,引起了世界瞩目。加强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合理配置的研究,完善宏观调控,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许毅  
深化改革、全面开放的关键是协调和完善市场运行机制,经济杠杆理论研究的重点也应落实到此。从这个基本认识出发,作者认为,要从资源配置和利益导向两方面深化对市场机制的认识,这就要更深入地研究生产力结构,以优化资源配置为目标,不断理顺分配关系和生产关系,把各方面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并引导到促进生产力结构优化的轨道上来。当前经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反映了我们在运用经济杠杆处理经济利益关系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反映了对市场与计划关系理解上的分歧。作者指出,必须加强计划工作的科学性,使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在把企业推向市场的同时,要充分运用经济杠杆予以引导。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侯荣华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与此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经济快速发展中也出现了诸如商品供求不均衡、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配置不协调等较为严重的问题。这些问题的产生与存在,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从宏观经济调控角度看,货币、资金与经济运行的不协调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马国平   周云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李晓慧  
一、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 究竟存在什么关系 在西方百年的股票市场发展中,许多经济学家通过实证检验,欲验证股票市场和经济增长的确切关系,具有代表性的有世界银行经济学家德米尔居斯孔特和涞文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冯秀清  
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和战略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和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研究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制度供给问题,分析了制度供给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作用,结合转型期的时代背景,阐释了我国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制度供给的基本思路,并就构建有利于实现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制度体系提供了系统的政策建议,以期对我国区域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思路的创新有所助益。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葛成军  俞花美  焦鹏  
根据海南省1998~2009年经济、资源与环境数据,建立了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模型,对海南省经济-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系统的协调状况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协调系数波动较大;不同年份,不同系统间均存在较大的差异,说明海南省一系统对另一系统的发展匹配受外界影响大,三系统间的协调系数较高,大部分均超过0.9,这可能与海南具有较好的资源条件、特殊的产业结构以及生态环境基础有关。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吕世辰  程慧栋  
经济发展决定了人口发展,人口发展对经济发展能够产生促进或者延缓作用。目前,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发展存在不协调,表现在人口增长惯性大、人口投资不足、结构失衡、劳动力隐性失业等方面。深入探讨这些问题,并提出了现阶段实现我国农村人口发展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相应对策。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中建  
中原经济区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重点开发区域为基础、以中原城市群为支撑、涵盖河南全省、延及周边地区的经济区域。区内人口众多、农业地位突出,能源资源储量丰富,但人均经济水平、城镇化率和工业结构偏低。根据2011年《中原蓝皮书》的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汪立峰  曹小衡  
构建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是实现两岸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迫切需要,也是深化两岸经济合作和推进两岸经济一体化的必然要求。在两岸经济一体化的不同阶段,两岸宏观经济政策协调机制不同,但存在连续性的协调目标与内容,应通过相应的运作机理发挥其协调功能。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秦晓丽  
发展低碳经济,对于我国社会发展和国民经济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的有效方法,是建设环境友好型和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必然选择。在发展经济的过程中充分保护环境,在保护环境中努力创造优势,积极促进企业经济形态的转变,使其向循环型、低消耗型转变,从而获得经济效益与环境保护协调统一发展。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季超  黄国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