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15)
- 2023(5415)
- 2022(4648)
- 2021(4514)
- 2020(3974)
- 2019(8968)
- 2018(9159)
- 2017(18603)
- 2016(10101)
- 2015(11737)
- 2014(11880)
- 2013(11652)
- 2012(11067)
- 2011(9942)
- 2010(10218)
- 2009(9813)
- 2008(9621)
- 2007(8883)
- 2006(7975)
- 2005(7034)
- 学科
- 济(43961)
- 经济(43818)
- 管理(26534)
- 方法(25007)
- 业(24132)
- 企(21141)
- 企业(21141)
- 数学(20265)
- 数学方法(19915)
- 中国(15351)
- 农(11477)
- 业经(10310)
- 理论(10275)
- 财(9569)
- 和(9316)
- 制(9180)
- 贸(7579)
- 贸易(7574)
- 银(7549)
- 银行(7547)
- 易(7412)
- 学(7405)
- 行(7288)
- 农业(6586)
- 教育(6411)
- 融(6146)
- 地方(6144)
- 金融(6143)
- 策(5984)
- 体(5670)
- 机构
- 学院(149072)
- 大学(148714)
- 济(60001)
- 经济(58690)
- 管理(56764)
- 理学(48779)
- 理学院(48242)
- 管理学(47144)
- 管理学院(46852)
- 研究(46425)
- 中国(35831)
- 京(31162)
- 财(30694)
- 科学(26678)
- 财经(24187)
- 所(22826)
- 经(21688)
- 江(21541)
- 中心(21002)
- 范(20663)
- 师范(20527)
- 研究所(20290)
- 北京(20168)
- 农(19247)
- 业大(18764)
- 经济学(18552)
- 财经大学(17876)
- 州(17784)
- 经济学院(16731)
- 师范大学(16218)
- 基金
- 项目(92204)
- 科学(72680)
- 研究(71041)
- 基金(65710)
- 家(55473)
- 国家(54958)
- 科学基金(47029)
- 社会(46537)
- 社会科(42984)
- 社会科学(42970)
- 省(36385)
- 教育(34610)
- 基金项目(33791)
- 编号(30948)
- 划(30587)
- 自然(28024)
- 资助(27703)
- 自然科(27357)
- 自然科学(27352)
- 自然科学基金(26845)
- 成果(26618)
- 课题(21387)
- 部(21065)
- 重点(20577)
- 项目编号(19339)
- 发(19335)
- 创(18850)
- 教育部(18568)
- 国家社会(18229)
- 人文(18060)
共检索到22335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袁平凡
技能型社会是一种具有崇尚技能的价值、制度和行为的社会形态,旨在促进技能的生成积累、流转配置和升级迁移,从根本上平衡技能内部属性和效用之间的紧张关系。构建技能型社会,有利于实现我国工业叠加期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使命,从而推动我国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和个人全面发展。从文化历史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要求国家、社会和个人等在文化传统和现代之间实现良性互动,平衡好趋同化和差异化。从文化内在结构逻辑看,技能型社会构建可以从三个方面实现变革:一是塑造以“自由”“正义”和“法治”为核心,以“创新”“责任”“学习”“协作”“工匠”和“勤劳”等为特色的价值体系,发挥价值引领作用;二是建立健全落实以“尊重技能人才主体地位”“保护技能人才合法利益”和“促进技能学习”等为内容的制度体系,发挥制度指引、评价、预测、教育和强制等规范性功能作用;三是通过“叙事”“活动”“编制技能规则”“展示技术人工物”等形式的仪式系统,发挥仪式符号生成作用。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陈新文 周志艳
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重要主体,必须与技能型社会建设进行有效嵌入和深度耦合。这一耦合在实践中有三方面的逻辑支撑,即技能形成、教育改革和产业升级;在价值旨归上表现为推动技能战略不断创新、促进技能形成体系不断完善和助力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实现耦合的具体路径主要有:完善国家技能战略,推动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深度融合;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增强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耦合韧性;推进产教融合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灵活互动;建设技能开发体系,实现职业教育与技能型社会的自主联通。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实践逻辑 价值旨归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徐林 王阿舒
技能型社会需高职思政教育与时俱进。基于生态学与协同学的“道德—知识—技能”分析框架,将高职思政教育作为职教类型特质下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系统,以此探究其育人机理:达至德技双馨是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培养大国工匠是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实现技能强国是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进而,审思现实发现部分院校囿于学科、价值取向单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开发资源及创新教学能力欠佳,部分学生被动接受、融通转化自主发展意识不强。为此,高职思政教育需丰实价值取向,将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凝聚人心协同起来;守正创新,以文化人、因材育人、以身示范;指向技能强国,助力提升学生职业素养、职业生涯规划与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型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范中健
工匠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和宝贵财富,是滋养和塑造技能型社会的文化源泉。从融入基础、融入依据和融入动因来看,工匠文化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具有有机融合的内在逻辑。工匠文化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有助于夯实技能型社会的文化基石、强化文化自觉、坚定文化引领。基于此,通过聚合“三全内容”、聚力“三融平台”、聚焦“三大方位”,构建工匠文化融入技能型社会建设的资源体系、联动体系、制度体系,用工匠文化塑造重视技能的群体意识,激发工匠潜能,助力技能型社会建设深入推进。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面向2035进行技能型社会建设,应当明晰其内涵实质,洞察其现实逻辑,探寻其运行机制,实施系统科学的行动路径。技能型社会的内涵实质主要体现为三点:技能型社会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理念,是社会发展的新形态,更是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取向。从现实逻辑来看,技能型社会建设在宏观、中观和微观层面分别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助推产业升级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推进技能型社会建设,应该着力打造高质量技能教育与培训系统,构建全方位技能型人才保障系统,营造崇尚技能的文化环境与社会氛围,实现技能型社会运行机制的良好运转。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王屹 黄凤萍
职业教育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扮演着推动者的角色。职业教育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内在逻辑在于促进国家重视技能、带动社会崇尚技能、全面供应技能资源。但由于当前职业教育技能人才供应不足、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职业教育主体协助力不强等主要诱因,使其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实效性不强。对此,要通过加强职业教育技能人才培养,满足技能型社会人才需求;全面优化职业教育资源配置,为人人供应均衡技能资源;提高职业教育主体协作力,营造良好技能学习氛围等可为路向,更好地使职业教育高质量赋能技能型社会建设。
关键词:
职业教育 技能型社会 技术技能人才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李晓娟 谢登斌
共同富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以技能型社会建设促成共同富裕是新时代的重要使命。技能型社会助力共同富裕的逻辑底蕴表现为技能致富、技能育人、技能调节。技能型社会以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为直接的技能供给主体,政府为间接主体;其助力共同富裕的发展层级为想象层、现实层和象征层,彰显出全民参与、共享和包容的气质。推进技能型社会助力共同富裕的主要路径为以持续的制度供给消解路径依赖,以营造崇尚技能的氛围衰减文化阻抗,以多元技能形成体系筑构富裕之基,以技能培训的包容性形塑社会终极格局。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共同富裕 逻辑 技能型人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张成涛 籍涵星 陈一鑫
推进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职业技能培训实施的重要载体,职业培训机构在技能型社会建设中肩负着营造技能文化氛围、提升职业培训供给能力、服务劳动者终身技能成长等历史使命。为推动职业技能培训的历史使命落到实处,职业培训机构应通过调适职业技能培训的目标定位,契合终身职业培训体系构建的需求;转变职业培训的职能,满足劳动者多元化培训的需求;优化职业培训供给,提升职业培训服务的质量;完善职业培训机制,提高职业培训的整体效能等路径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韩通 郄海霞
技能型社会建设背景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亟需提上日程。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关系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核心问题,有利于适配“工业4.0”人力资源需求变革的需要,使技能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作有标准可依。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开发,需要立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原则,着眼“工业4.0”技术知识建构,并致力于职业性和教育性的有机耦合。因此,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技能人才培养标准科学规范研制和修订;调动利益相关者参与度,激活技能人才培养标准建设主体动力;衔接职业技能等级与资格证书制度,促进技能人才培养标准落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任慧婷
技能型社会建设是我国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高职院校是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排头兵”。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历史必然、时代使然和体系应然,同时还存在高职院校区域协同效应发挥不足、技术协同效应发挥不够、质量协同效应发展不均、培养协同效应规格滞后等困境。协同理论视域下,高职院校参与技能型社会建设是“三轨协同”的协作共生共建模型,其实践路径是:以内涵发展为导向,优化资源配置,畅通本轨自我协同提升链路;以提质增效为导向,深化产教融合,畅通内轨多维协同合作链路;以互惠互利为导向,扩大交流合作,畅通外轨互通协作联合链路。
关键词:
协同理论 高职院校 技能型社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亓燕
时代素养是一个动态的、发展的辩证范畴,在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具有不同的时代内涵。工匠精神、创新精神等行为规范是新时代赋予技能型人才职业素养的核心内容。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的产生逻辑、问题意识、实践价值分别来源于新时代的发展需求、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需求。技能型人才新时代职业素养培育需要完成由内及外的知行转化,培育方式包括主体认知、环境熏陶、社会教育、行为践行等路径,即解决"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我成为什么样的人""怎么成为那样的人"与"这样的人做什么"等命题。
关键词:
技能型人才 新时代 职业素养 职业教育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薛铨
技能型“网红”的出现是对抗人的异化与新工作美学的建立、主体身份构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娱乐化满足以及工作经济收益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技能型“网红”现象的存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泛在性技能学习、促进技能群体成长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技能型“网红”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人设效应脆弱、资本异化下价值观偏差、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风险因素挑战。技能型“网红”未来的发展策略应是:监督和引导相结合,实现工匠文化价值引领;通过内容生产增维创新,打造持续吸引力;转变传播策略和方式,打造个人技能品牌;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建立网红人才挖掘、培养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从“技能网红”到“技能长红”。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黄凤萍 梁晨
加强技能型乡村建设是缓解乡村技能短缺困境,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在于为乡村振兴提供优良文化支持、技能人才保障、技术技能支撑,助推乡村文化发展、产业兴旺、生活富裕。然而,受乡村技能环境建设“失位”、乡村技能资源供需“失衡”、乡村技能治理体系“失能”等因素的影响,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不强。鉴于此,可从完善乡村技能环境建设、优化乡村技能资源配置、打造乡村技能主体共治格局等方面着手,全面提高技能型乡村建设赋能乡村振兴的效度,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实现。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常进
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加快,对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是助推技能型社会建设的关键支撑,还是实现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更是提升职教学生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具体而言,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要以培养技艺精湛的“职业人”为起点逻辑,以培养爱岗敬业的“社会人”为层进逻辑,以培养综合拔尖的“创新人”为集成逻辑。基于此,应通过建立“多元分类”的人才培养目标、设计“个性灵活”的人才培养模式、完善“包容开放”的人才评价体系等助推技能型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张弛 柳国强 赵良伟 张磊
生活世界与技能型社会建设存在密切关联,技能型社会建设是经济发展、产业发展和技能形成体系的制度化构建,同时与技能文化和技能人才的个性化发展相关,是对生活世界的理性回归。阐释技能型社会建设的文化进化、社会进步与个性发展三维度价值取向,应促进我国技能文化的构建、社会进步和技能强国、个体技能的全面提升;提出技能型社会建设的逻辑向度是文化、社会与个性的共进路径,一是强化技能文化价值观认同与构建逻辑,二是完善技能能形成制度体系、深化产教融合并提升职业教育适应性,三是关注技能型社会公民的生存与发展,培育生活技能与职业技能。
关键词:
技能型社会 生活世界 职业教育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