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84)
- 2023(9599)
- 2022(8356)
- 2021(7690)
- 2020(6846)
- 2019(15662)
- 2018(15872)
- 2017(31594)
- 2016(17251)
- 2015(19924)
- 2014(20357)
- 2013(20375)
- 2012(19302)
- 2011(17630)
- 2010(17988)
- 2009(17178)
- 2008(17461)
- 2007(16066)
- 2006(14261)
- 2005(13215)
- 学科
- 济(73453)
- 经济(73349)
- 管理(56888)
- 业(54583)
- 企(44473)
- 企业(44473)
- 方法(34220)
- 数学(30332)
- 数学方法(30103)
- 财(22533)
- 农(21028)
- 中国(20838)
- 制(20333)
- 技术(16082)
- 业经(15661)
- 贸(15204)
- 贸易(15198)
- 易(14840)
- 银(14154)
- 银行(14120)
- 学(13836)
- 行(13458)
- 农业(13304)
- 务(13290)
- 财务(13253)
- 财务管理(13213)
- 体(13150)
- 融(12522)
- 金融(12518)
- 企业财务(12482)
- 机构
- 大学(265007)
- 学院(263606)
- 济(113182)
- 经济(110752)
- 管理(100206)
- 研究(88446)
- 理学(85111)
- 理学院(84224)
- 管理学(83016)
- 管理学院(82514)
- 中国(68670)
- 财(56449)
- 京(56119)
- 科学(51954)
- 所(45809)
- 农(43934)
- 财经(43797)
- 江(41144)
- 研究所(40889)
- 中心(40861)
- 经(39412)
- 业大(37915)
- 北京(35845)
- 经济学(35463)
- 农业(34652)
- 范(32604)
- 师范(32285)
- 经济学院(32243)
- 州(32239)
- 财经大学(32170)
- 基金
- 项目(163941)
- 科学(128087)
- 研究(121734)
- 基金(117996)
- 家(101958)
- 国家(101132)
- 科学基金(85437)
- 社会(77041)
- 社会科(73049)
- 社会科学(73026)
- 省(64167)
- 基金项目(62416)
- 教育(56522)
- 划(53893)
- 自然(53366)
- 自然科(52033)
- 自然科学(52017)
- 自然科学基金(51098)
- 编号(50320)
- 资助(48434)
- 成果(42137)
- 部(37930)
- 重点(37178)
- 发(35339)
- 制(34728)
- 课题(34723)
- 创(34687)
- 创新(32643)
- 教育部(32467)
- 国家社会(31698)
- 期刊
- 济(127813)
- 经济(127813)
- 研究(80841)
- 中国(52717)
- 财(45332)
- 农(40084)
- 学报(39318)
- 管理(37092)
- 科学(36329)
- 大学(29873)
- 学学(28112)
- 融(26869)
- 金融(26869)
- 农业(26530)
- 教育(26514)
- 技术(25158)
- 财经(22549)
- 业经(20408)
- 经济研究(20378)
- 经(19323)
- 问题(17717)
- 技术经济(15198)
- 贸(15142)
- 理论(14104)
- 业(13747)
- 实践(12631)
- 践(12631)
- 商业(12521)
- 科技(12308)
- 统计(12275)
共检索到4014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胡珑瑛 王兰荣
我国技术引进的运行机制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胡珑瑛,王兰荣我国由于技术引进运行机制不完善,阻碍了引进技术效益的发挥,因此,建立科学的技术引进运行机制,实现技术引进的良性运行是一个十分突出的问题。一、技术引进运行机制的含义机制是对系统而言的,任何系统都不是...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夏家宏
一、我国技术引进工作历史的简短回顾本文把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建国初期的技术引进(1952~1959年),国民经济调整时期的技术引进(1962~1965年);70年代的技术引进(1972~1979年);经济改革与开放时期的技术引进(1980年至今)。文中运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对我国的技术引进历史作了较为客观的描述和评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凤勤 靖继鹏 徐宝祥
我国信息市场运行机制分析刘凤勤,靖继鹏,徐宝祥“机制”是指事物运动的要素构成,事物运行程序和运动所遵循原理的总称。“机”指对事物的“机体”,“机理”“制”是指对事物运动的“制约”“控制”。任何事物的运行也是一样,必有相应的要素构成,运动程序并遵循科学...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周解波
制约我国技术引进和技术扩散的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周解波从我国吸引外资的一个重要目标——通过对跨国公司的技术引进和扩散推动国内相关企业与产业技术水平的提高从而带动产业升级来看,在现阶段并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据第三次工业普查资料显示,与1985年相比,我国...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淼,毕新华,张荣
本文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构成要素及运行过程进行了剖析,对技术进步系统运行过程中的研究与开发、技术创新、创新扩散、产业结构变动、宏观调控五个子过程的运作机理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从而对我国技术进步系统的运行机制做了一些粗浅的探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骆珣,刘春成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白以言
我国自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方针指导下,技术引进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截止1984年,中技公司引进的项目已达1700多项,用汇39.3亿美元,用于企业技术改造的项目(硬软件)已达4000多项,33.5亿多美元。在引进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技术引进的方式也从单纯的购买设备发展成为包括许可证贸易、合资经营、合作生产、顾问咨询和技术服务等多种类型。经过消化吸收引进技术对于老企业改造,发展新产品,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提高经济和社会效益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当前技术引进的工作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宏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程进 陈小文 王晖
我国技术引进受国内需求和外商直接投资的拉动,在剔除国内需求的影响后可以发现外商直接投资对技术引进金额影响作用较小。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我国技术引进多是政府主导,而外商直接投资更多地是企业自身行为所致。因此,我国技术引进应以市场化的方式运作,以减轻技术来源和外资来源相背离的情况,使引进的技术更好地适应企业需要。
[期刊] 软科学
[作者]
江昀
本文运用现代社会学理论,从社会结构、社会流动、社会变迁三个方面分析讨论了技术传播的社会学机制。作者认为,本土技术在社会系统中的传播方向依次为行动子系统层次→制度子系统层次→规范子系统层次→价值观念子系统层次;社会对技术传播控制的方向正好相反;外来技术在社会系统中传播的方向是同时向社会系统中的各个子系统层次辐射传播,外来技术的传播是某一社会系统进化(变迁)的重要根源。
关键词:
技术传播 本土技术 外来技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兰宏 聂鸣
文章以我国飞机制造业1996—2010年的数据为样本,通过多元回归的计量方法,分析了R&D资金和人力投入、国内外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等因素对产业创新的作用。研究发现,R&D资金和人力投入是我国航空制造业创新产出的主要投入要素。其中,人力投入的产出弹性最高;国外技术引进资金投入的弹性系数最低,且显著性较差;而国内技术引进资金投入具有较高的正产出效应。文章建议在坚持自主创新为主的前提下,扩大产业内的国内技术合作。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卢洪友
一我国现行财政运行机制,是在1979年以来的财政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伴随着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思路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以及伴随着减税放权让利的思路进行的财政体制改革,使我国的所有制结构、企业经营机制、市场体系、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体系等逐渐发生了深刻变化,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以收入集中型、支出统包型、调控直接型、体制集权型为特征的财政运行机制也发生了深刻变化;另一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廖翼 兰勇
本文从认定机制、利益联结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四方面对我国家庭农场运行机制进行系统分析,得出结论:目前我国家庭农场运行较好,其成果集中表现在促进农民增收、加速农业规模化经营和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三方面。未来加快培育发展家庭农场,须完善家庭农场发展相关的法律制度建设;加大各级财政扶持力度,创新财政资金使用机制;提高农场主综合素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优化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